瀏覽器原生提供這個物件。本文詳細介紹它的用法。
一、基本用法
fetch()
的功能與 XMLHttpRequest 基本相同,但有三個主要的差異。
(1)fetch()
使用 Promise,不使用回撥函式,因此大大簡化了寫法,寫起來更簡潔。
(2)fetch()
採用模組化設計,API 分散在多個物件上(Response 物件、Request 物件、Headers 物件),更合理一些;相比之下,XMLHttpRequest 的 API 設計並不是很好,輸入、輸出、狀態都在同一個介面管理,容易寫出非常混亂的程式碼。
(3)fetch()
透過資料流(Stream 物件)處理資料,可以分塊讀取,有利於提高網站效能表現,減少記憶體佔用,對於請求大檔案或者網速慢的場景相當有用。XMLHTTPRequest 物件不支援資料流,所有的資料必須放在快取裡,不支援分塊讀取,必須等待全部拿到後,再一次性吐出來。
在用法上,fetch()
接受一個 URL 字串作為引數,預設向該網址發出 GET 請求,返回一個 Promise 物件。它的基本用法如下。
fetch(url) .then(...) .catch(...)
下面是一個例子,從伺服器獲取 JSON 資料。
fetch('https://api.github.com/users/ruanyf') .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 .then(json => console.log(json)) .catch(err => console.log('Request Failed', err));
上面示例中,fetch()
接收到的response
是一個 Stream 物件,response.json()
是一個非同步操作,取出所有內容,並將其轉為 JSON 物件。
Promise 可以使用 await 語法改寫,使得語義更清晰。
async function getJSON() { let url = 'https://api.github.com/users/ruanyf'; try {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return await response.json();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Request Failed', error); } }
上面示例中,await
語句必須放在try...catch
裡面,這樣才能捕捉非同步操作中可能發生的錯誤。
後文都採用await
的寫法,不使用.then()
的寫法。
二、Response 物件:處理 HTTP 回應
2.1 Response 物件的同步屬性
fetch()
請求成功以後,得到的是一個 Response 物件。它對應伺服器的 HTTP 回應。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前面說過,Response 包含的資料透過 Stream 介面非同步讀取,但是它還包含一些同步屬性,對應 HTTP 回應的標頭資訊(Headers),可以立即讀取。
async function fetchText() {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readme.txt');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 console.log(response.statusText); }
上面示例中,response.status
和response.statusText
就是 Response 的同步屬性,可以立即讀取。
標頭資訊屬性有下面這些。
Response.ok
Response.ok
屬性返回一個布林值,表示請求是否成功,true
對應 HTTP 請求的狀態碼 200 到 299,false
對應其他的狀態碼。
Response.status
Response.status
屬性返回一個數字,表示 HTTP 回應的狀態碼(例如200,表示成功請求)。
Response.statusText
Response.statusText
屬性返回一個字串,表示 HTTP 回應的狀態資訊(例如請求成功以後,伺服器返回"OK")。
Response.url
Response.url
屬性返回請求的 URL。如果 URL 存在跳轉,該屬性返回的是最終 URL。
Response.type
Response.type
屬性返回請求的型別。可能的值如下:
basic
:普通請求,即同源請求。cors
:跨域請求。error
:網路錯誤,主要用於 Service Worker。opaque
:如果fetch()
請求的type
屬性設為no-cors
,就會返回這個值,詳見請求部分。表示發出的是簡單的跨域請求,類似<form>
表單的那種跨域請求。opaqueredirect
:如果fetch()
請求的redirect
屬性設為manual
,就會返回這個值,詳見請求部分。
Response.redirected
Response.redirected
屬性返回一個布林值,表示請求是否發生過跳轉。
2.2 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fetch()
發出請求以後,有一個很重要的注意點:只有網路錯誤,或者無法連線時,fetch()
才會報錯,其他情況都不會報錯,而是認為請求成功。
這就是說,即使伺服器返回的狀態碼是 4xx 或 5xx,fetch()
也不會報錯(即 Promise 不會變為 rejected
狀態)。
只有透過Response.status
屬性,得到 HTTP 回應的真實狀態碼,才能判斷請求是否成功。請看下面的例子。
async function fetchText() {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readme.txt');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response.status < 300) { return await response.text(); } else { throw new Error(response.statusText); } }
上面示例中,response.status
屬性只有等於 2xx (200~299),才能認定請求成功。這裡不用考慮網址跳轉(狀態碼為 3xx),因為fetch()
會將跳轉的狀態碼自動轉為 200。
另一種方法是判斷response.ok
是否為true
。
if (response.ok) { // 請求成功 } else { // 請求失敗 }
2.3 Response.headers 屬性
Response 物件還有一個Response.headers
屬性,指向一個 Headers 物件,對應 HTTP 回應的所有標頭。
Headers 物件可以使用for...of
迴圈進行遍歷。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for (let [key, value] of response.headers) { console.log(`${key} : ${value}`); } // 或者 for (let [key, value] of response.headers.entries()) { console.log(`${key} : ${value}`); }
Headers 物件提供了以下方法,用來操作標頭。
Headers.get()
:根據指定的鍵名,返回鍵值。Headers.has()
: 返回一個布林值,表示是否包含某個標頭。Headers.set()
:將指定的鍵名設定為新的鍵值,如果該鍵名不存在則會新增。Headers.append()
:新增標頭。Headers.delete()
:刪除標頭。Headers.keys()
:返回一個遍歷器,可以依次遍歷所有鍵名。Headers.values()
:返回一個遍歷器,可以依次遍歷所有鍵值。Headers.entries()
:返回一個遍歷器,可以依次遍歷所有鍵值對([key, value]
)。Headers.forEach()
:依次遍歷標頭,每個標頭都會執行一次引數函式。
上面的有些方法可以修改標頭,那是因為繼承自 Headers 介面。對於 HTTP 回應來說,修改標頭意義不大,況且很多標頭是隻讀的,瀏覽器不允許修改。
這些方法中,最常用的是response.headers.get()
,用於讀取某個標頭的值。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response.headers.get('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Headers.keys()
和Headers.values()
方法用來分別遍歷標頭的鍵名和鍵值。
// 鍵名 for(let key of myHeaders.keys()) { console.log(key); } // 鍵值 for(let value of myHeaders.values()) { console.log(value); }
Headers.forEach()
方法也可以遍歷所有的鍵值和鍵名。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response.headers.forEach( (value, key) => console.log(key, ':', value) );
2.4 讀取內容的方法
Response
物件根據伺服器返回的不同型別的資料,提供了不同的讀取方法。
response.text()
:得到文字字串。response.json()
:得到 JSON 物件。response.blob()
:得到二進位制 Blob 物件。response.formData()
:得到 FormData 表單物件。response.arrayBuffer()
:得到二進位制 ArrayBuffer 物件。
上面5個讀取方法都是非同步的,返回的都是 Promise 物件。必須等到非同步操作結束,才能得到伺服器返回的完整資料。
response.text()
response.text()
可以用於獲取文字資料,比如 HTML 檔案。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users.html'); const body = await response.text(); document.body.innerHTML = body
response.json()
response.json()
主要用於獲取伺服器返回的 JSON 資料,前面已經舉過例子了。
response.formData()
response.formData()
主要用在 Service Worker 裡面,攔截使用者提交的表單,修改某些資料以後,再提交給伺服器。
response.blob()
response.blob()
用於獲取二進位制檔案。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flower.jpg'); const myBlob = await response.blob(); const objectURL = URL.createObjectURL(myBlob); const myImage = document.querySelector('img'); myImage.src = objectURL;
上面示例讀取圖片檔案flower.jpg
,顯示在網頁上。
response.arrayBuffer()
response.arrayBuffer()
主要用於獲取流媒體檔案。
const audioCtx = new window.AudioContext(); const source = audioCtx.createBufferSource();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song.ogg'); const buffer = await response.arrayBuffer(); const decodeData = await audioCtx.decodeAudioData(buffer); source.buffer = buffer; source.connect(audioCtx.destination); source.loop = true;
上面示例是response.arrayBuffer()
獲取音訊檔案song.ogg
,然後線上播放的例子。
2.5 Response.clone()
Stream 物件只能讀取一次,讀取完就沒了。這意味著,前一節的五個讀取方法,只能使用一個,否則會報錯。
let text = await response.text(); let json = await response.json(); // 報錯
上面示例先使用了response.text()
,就把 Stream 讀完了。後面再呼叫response.json()
,就沒有內容可讀了,所以報錯。
Response 物件提供Response.clone()
方法,建立Response
物件的副本,實現多次讀取。
const response1 = await fetch('flowers.jpg'); const response2 = response1.clone(); const myBlob1 = await response1.blob(); const myBlob2 = await response2.blob(); image1.src = URL.createObjectURL(myBlob1); image2.src = URL.createObjectURL(myBlob2);
上面示例中,response.clone()
複製了一份 Response 物件,然後將同一張圖片讀取了兩次。
Response 物件還有一個Response.redirect()
方法,用於將 Response 結果重定向到指定的 URL。該方法一般只用在 Service Worker 裡面,這裡就不介紹了。
2.6 Response.body 屬性
Response.body
屬性是 Response 物件暴露出的底層介面,返回一個 ReadableStream 物件,供使用者操作。
它可以用來分塊讀取內容,應用之一就是顯示下載的進度。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flower.jpg'); const reader = response.body.getReader(); while(true) { const {done, value} = await reader.read(); if (done) { break; } console.log(`Received ${value.length} bytes`) }
上面示例中,response.body.getReader()
方法返回一個遍歷器。這個遍歷器的read()
方法每次返回一個物件,表示本次讀取的內容塊。
這個物件的done
屬性是一個布林值,用來判斷有沒有讀完;value
屬性是一個 arrayBuffer 陣列,表示內容塊的內容,而value.length
屬性是當前塊的大小。
三、fetch()
的第二個引數:定製 HTTP 請求
fetch()
的第一個引數是 URL,還可以接受第二個引數,作為配置物件,定製發出的 HTTP 請求。
fetch(url, optionObj)
上面命令的optionObj
就是第二個引數。
HTTP 請求的方法、標頭、資料體都在這個物件裡面設定。下面是一些示例。
(1)POST 請求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 method: 'POST',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 body: 'foo=bar&lorem=ipsum', }); const json = await response.json();
上面示例中,配置物件用到了三個屬性。
method
:HTTP 請求的方法,POST
、DELETE
、PUT
都在這個屬性設定。headers
:一個物件,用來定製 HTTP 請求的標頭。body
:POST 請求的資料體。
注意,有些標頭不能透過headers
屬性設定,比如Content-Length
、Cookie
、Host
等等。它們是由瀏覽器自動生成,無法修改。
(2)提交 JSON 資料
const user = { name: 'John', surname: 'Smith' };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article/fetch/post/user', { method: 'POST',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 body: JSON.stringify(user) });
上面示例中,標頭Content-Type
要設成'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因為預設傳送的是純文字,Content-Type
的預設值是'text/plain;charset=UTF-8'
。
(3)提交表單
const form = document.querySelector('form');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users', { method: 'POST', body: new FormData(form) })
(4)檔案上傳
如果表單裡面有檔案選擇器,可以用前一個例子的寫法,上傳的檔案包含在整個表單裡面,一起提交。
另一種方法是用指令碼新增檔案,構造出一個表單,進行上傳,請看下面的例子。
const input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file"]'); const data = new FormData(); data.append('file', input.files[0]); data.append('user', 'foo'); fetch('/avatars', { method: 'POST', body: data });
上傳二進位制檔案時,不用修改標頭的Content-Type
,瀏覽器會自動設定。
(5)直接上傳二進位制資料
fetch()
也可以直接上傳二進位制資料,將 Blob 或 arrayBuffer 資料放在body
屬性裡面。
let blob =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canvasElem.toBlob(resolve, 'image/png') );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article/fetch/post/image', { method: 'POST', body: blob });
四、fetch()
配置物件的完整 API
fetch()
第二個引數的完整 API 如下。
const response = fetch(url, { method: "GET", 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charset=UTF-8" }, body: undefined, referrer: "about:client", referrerPolicy: "no-referrer-when-downgrade", mode: "cors", credentials: "same-origin", cache: "default", redirect: "follow", integrity: "", keepalive: false, signal: undefined });
fetch()
請求的底層用的是 Request() 物件的介面,引數完全一樣,因此上面的 API 也是Request()
的 API。
這些屬性裡面,headers
、body
、method
前面已經給過示例了,下面是其他屬性的介紹。
cache
cache
屬性指定如何處理快取。可能的取值如下:
default
:預設值,先在快取裡面尋找匹配的請求。no-store
:直接請求遠端伺服器,並且不更新快取。reload
:直接請求遠端伺服器,並且更新快取。no-cache
:將伺服器資源跟本地快取進行比較,有新的版本才使用伺服器資源,否則使用快取。force-cache
:快取優先,只有不存在快取的情況下,才請求遠端伺服器。only-if-cached
:只檢查快取,如果快取裡面不存在,將返回504錯誤。
mode
mode
屬性指定請求的模式。可能的取值如下:
cors
:預設值,允許跨域請求。same-origin
:只允許同源請求。no-cors
:請求方法只限於 GET、POST 和 HEAD,並且只能使用有限的幾個簡單標頭,不能新增跨域的複雜標頭,相當於提交表單所能發出的請求。
credentials
credentials
屬性指定是否傳送 Cookie。可能的取值如下:
same-origin
:預設值,同源請求時傳送 Cookie,跨域請求時不傳送。include
:不管同源請求,還是跨域請求,一律傳送 Cookie。omit
:一律不傳送。
跨域請求傳送 Cookie,需要將credentials
屬性設為include
。
fetch('http://another.com', { credentials: "include" });
signal
signal
屬性指定一個 AbortSignal 例項,用於取消fetch()
請求,詳見下一節。
keepalive
keepalive
屬性用於頁面解除安裝時,告訴瀏覽器在後臺保持連線,繼續傳送資料。
一個典型的場景就是,使用者離開網頁時,指令碼向伺服器提交一些使用者行為的統計資訊。這時,如果不用keepalive
屬性,資料可能無法傳送,因為瀏覽器已經把頁面解除安裝了。
window.onunload = function() { fetch('/analytics', { method: 'POST', body: "statistics", keepalive: true }); };
redirect
redirect
屬性指定 HTTP 跳轉的處理方法。可能的取值如下:
follow
:預設值,fetch()
跟隨 HTTP 跳轉。error
:如果發生跳轉,fetch()
就報錯。manual
:fetch()
不跟隨 HTTP 跳轉,但是response.url
屬性會指向新的 URL,response.redirected
屬性會變為true
,由開發者自己決定後續如何處理跳轉。
integrity
integrity
屬性指定一個雜湊值,用於檢查 HTTP 回應傳回的資料是否等於這個預先設定的雜湊值。
比如,下載檔案時,檢查檔案的 SHA-256 雜湊值是否相符,確保沒有被篡改。
fetch('http://site.com/file', { integrity: 'sha256-abcdef' });
referrer
referrer
屬性用於設定fetch()
請求的referer
標頭。
這個屬性可以為任意字串,也可以設為空字串(即不傳送referer
標頭)。
fetch('/page', { referrer: '' });
referrerPolicy
referrerPolicy
屬性用於設定Referer
標頭的規則。可能的取值如下:
no-referrer-when-downgrade
:預設值,總是傳送Referer
標頭,除非從 HTTPS 頁面請求 HTTP 資源時不傳送。no-referrer
:不傳送Referer
標頭。origin
:Referer
標頭只包含域名,不包含完整的路徑。origin-when-cross-origin
:同源請求Referer
標頭包含完整的路徑,跨域請求只包含域名。same-origin
:跨域請求不傳送Referer
,同源請求傳送。strict-origin
:Referer
標頭只包含域名,HTTPS 頁面請求 HTTP 資源時不傳送Referer
標頭。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同源請求時Referer
標頭包含完整路徑,跨域請求時只包含域名,HTTPS 頁面請求 HTTP 資源時不傳送該標頭。unsafe-url
:不管什麼情況,總是傳送Referer
標頭。
五、取消fetch()
請求
fetch()
請求傳送以後,如果中途想要取消,需要使用AbortController
物件。
let controller = new AbortController(); let signal = controller.signal; fetch(url, { signal: controller.signal }); signal.addEventListener('abort', () => console.log('abort!') ); controller.abort(); // 取消 console.log(signal.aborted); // true
上面示例中,首先新建 AbortController 例項,然後傳送fetch()
請求,配置物件的signal
屬性必須指定接收 AbortController 例項傳送的訊號controller.signal
。
controller.abort()
方法用於發出取消訊號。這時會觸發abort
事件,這個事件可以監聽,也可以透過controller.signal.aborted
屬性判斷取消訊號是否已經發出。
下面是一個1秒後自動取消請求的例子。
let controller = new AbortController(); setTimeout(() => controller.abort(), 1000); try {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long-operation', { signal: controller.signal }); } catch(err) { if (err.name == 'AbortError') { console.log('Aborted!'); } else { throw err; } }
六、參考連結
- Network requests: Fetch
- node-fetch
- Introduction to fetch()
- Using Fetch
- Javascript Fetch API: The XMLHttpRequest evolution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