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體安裝
將硬碟安裝到NAS伺服器的硬碟槽中。如果是首次設定,通常需要至少安裝最小硬碟數量,具體數量取決於NAS裝置的要求和RAID配置計劃。
連線網路:
透過乙太網線將NAS伺服器連線到路由器或交換機。這是確保NAS能夠與其他裝置網路通訊的關鍵步驟。
電源連線:
連線電源介面卡並開啟NAS裝置。確保電源連線穩定,以避免因電源問題導致的意外關機或資料丟失。
二、網路設定
配置網路引數:
進入NAS裝置的管理介面,進行網路引數的配置。包括設定IP地址、子網掩碼、閘道器等資訊,確保NAS裝置能夠正常與網路通訊。這些設定通常可以在NAS的管理介面中的網路設定部分找到。
三、系統配置
安裝或更新作業系統:
大多數NAS裝置都會要求作業系統,如群暉的DSM或QNAP的QTS等。這些系統通常基於Linux,並提供了豐富的管理功能。
系統更新:
透過NAS的管理介面中的系統更新部分來完成。
四、磁碟管理
磁碟格式化:
在管理介面中,對硬碟進行格式化。這是為了確保硬碟以正確的格式被NAS裝置識別和使用。
RAID配置:
NAS支援RAID(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技術,可以透過將多個硬碟組合成一個邏輯單元來提供冗餘、增加儲存容量或提高效能。根據資料的重要性和效能需求,選擇合適的RAID級別進行配置。
建立儲存池:
將硬碟組合成一個儲存池,這是儲存資料的邏輯空間。在儲存池上,可以進一步建立資料夾用於檔案共享。
五、許可權設定
在NAS裝置中建立,並分配許可權。這有助於管理訪問NAS裝置,保護資料的安全。
設定許可權:
為不同設定訪問許可權。可以設定只讀、讀寫或完全控制等不同的許可權級別,以滿足不同的訪問需求。
六、共享資料夾設定
建立共享資料夾:
在儲存池上建立,用於共享。這些可以透過網路被其他裝置訪問。
設定訪問方式:
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訪問方式。
七、其他配置
遠端訪問設定:
如需在外網訪問NAS裝置,需要進行遠端訪問的配置。
資料備份:
配置定期備份任務,確保資料安全。可以選擇將資料備份到不同的儲存裝置,如外部硬碟、雲端儲存等,以防止硬體故障或意外刪除導致的資料丟失。
監控和維護:
定期監控NAS裝置的執行狀態,包括CPU和記憶體使用率、儲存空間使用情況等。檢視系統日誌,以便發現並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安全性設定:
啟用NAS的防火牆功能,設定安全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