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中,什麼是SAN和NAS儲存?

黄嘉波發表於2024-05-14

在Linux環境中,儲存區域網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和網路附加儲存(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兩種不同的資料儲存架構,它們各有特點,適用於不同型別的儲存需求和應用場景。

1. 儲存區域網路(SAN)

定義:SAN是一種專用的、高速的網路,用於在伺服器和儲存裝置之間提供塊級資料訪問。它允許伺服器直接訪問儲存陣列,就像這些儲存裝置是直接連線到伺服器一樣。SAN通常使用光纖通道協議(FC)或乙太網(iSCSI)技術來傳輸資料。

特點

  • 高效能:提供低延遲和高頻寬的資料傳輸,適合I/O密集型應用如大型資料庫和虛擬化環境。
  • 塊級訪問:伺服器直接讀寫資料塊,而非檔案,這使得SAN非常適合需要直接控制儲存的場景。
  • 可擴充套件性:容易擴充套件儲存容量,透過新增儲存裝置或調整網路架構。
  • 高可用性:內建冗餘機制確保資料的連續可用性,減少單點故障風險。
  • 集中管理:透過集中管理軟體,簡化儲存資源的配置、監控和維護。
2. 網路附加儲存(NAS)

定義:NAS是一種獨立的儲存裝置,透過標準的網路協議(如TCP/IP)向多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檔案級別的共享儲存。它整合了硬體、作業系統和檔案系統,使用者透過網路路徑(如SMB/CIFS或NFS)來訪問儲存的資料。

特點

  • 檔案級訪問:NAS裝置以檔案和目錄的形式呈現儲存空間,適合檔案共享和備份。
  • 易用性:對於中小企業和家庭使用者友好,設定簡單,便於管理檔案共享。
  • 跨平臺相容:支援多種作業系統之間的檔案共享,提高資料互動的靈活性。
  • 成本效益:相對於SAN,NAS通常成本更低,更適合對效能要求不是特別高的環境。
  • 整合服務:許多NAS裝置還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如使用者許可權管理、資料備份和恢復、媒體流等功能。
3. 使用場景
  • SAN常用於資料中心、大型企業和雲服務提供商,特別是那些需要高效能直接資料訪問、高可用性和大規模資料儲存的場景。
  • NAS則廣泛應用於中小企業、工作室和家庭,滿足檔案共享、備份、媒體中心等需求,適合對檔案訪問和管理有較高要求的環境。

綜上所述,在Linux系統中,管理員可以透過各種工具和命令(如iscsiadm、multipath、mount命令等)來配置和管理與SAN/NAS儲存的連線。同時,也有專門的軟體(如Samba用於配置NAS服務)來簡化NAS儲存的設定和維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