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發展歷程
華為創立於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資訊與通訊)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提供商,我們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雲無處不在,讓智慧無所不及;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通過AI重新定義體驗,讓消費者在家居、辦公、出行等全場景獲得極致的個性化體驗。目前華為約有19.4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
華為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87-1994):活下去
1987年,任正非與五位合夥人共同出資2萬元成立了華為公司。在這一時期,華為在產品開發戰略上主要採取的是跟隨戰略,先是代理香港公司的產品,隨後逐漸演變為自主開發產品的集中化戰略。在市場競爭戰略上採取單一產品的持續開發與生產,從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通過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搶佔市場,擴大市場佔有率,也擴大了公司的規模。
到1992年,華為的銷售額突破1億人民幣。與此同時,在這個時期,華為堅守集中化發展戰略,抵制住外部股市與房地產的高利潤的誘惑,持續專注於通訊裝置製造業的戰略目標。由此,華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也突破了當時國外通訊裝置一統天下的局面。截止
到1994年,華為的銷售規模突破8億人民幣,員工人數600多人。在華為發展的這個第一階段,其組織結構也是簡單的。當初成立的時候,只有6個人,還無所謂組織結構。
2、第二階段(1995-2003):走出混沌
時間來到1995年,華為公司的銷售規模也已經達到15億人民幣,員工數量也達到800人,成為全國電子行業百強排名第26位的民營企業。到了2000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200億,這幾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以100%的速度在增長。華為也是在這段時期,逐漸的從集中化戰略轉向橫向一體化戰略,從單一研發生產銷售程控交換機產品逐漸進入到行動通訊、傳輸等多類產品領域,戰略也開始朝著多元化方面發展,從而成為一個能提供全面通訊解決方案的公司。
正是在1995年,開始在北京成立研究所;到了1996年,又開始廣泛進軍國際市場。隨著華為的戰略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組織結構也在隨著戰略的變化而進行調整。我們將這一時期的華為稱為其第二階段。
在這一時期,由於國內電信裝置市場的總體發展速度放緩,使得華為在傳統的程控交換機領域的利潤被吞蝕,造成其面臨著空前的競爭壓力。這時的市場需求也開始出現多樣化。
面對如此的競爭環境,華為只能是進行轉型求發展。
在產品開發戰略上,由單一集中化向橫向一體化發展;地域方面,由聚焦國內市場向同時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優先轉變;而市場擴充方面,依然沿用的是“從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戰略,選擇從發展中國家開始做起,以低成本戰略,逐步將產品打入到已開發國家市場。
1999年,其海外業務收入佔其縱營業額的4%不到,到了2008年,其海外收入已經佔其總營業額的75%,從而成為了一家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公司。
在這一時期,華為原有的集權式的直線型組織結構的優勢已經變成其發展的劣勢,缺點也日益突出。
一個是沒有專門的職能結構,管理者負擔變得越來越重,部門之間的協調也很困難;另一方面,華為的員工數量也極速的增加,到1998年員工總數已經接近8000人,銷售規模也接近90億,如果還沿用原有的的舊的管理組織結構,肯定就會制約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在此基礎上,華為在不斷進行的管理變革工作中,也開始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從劃小經營單位開始,建立了事業部制與地區部相結合的二維矩陣式的組織結構。
3、第三階段(2004-2012):真正的全球化
時間來到2004年,華為基本上每年仍然以超過40%的速度在增長。到了2012年,其銷售額已經超過兩千億,達到了2202億人民幣,員工人數也從2004年的3萬人,到了2012年的13.8萬人。到2012年華為已經超越所有競爭對手,包括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愛立信,正式成為該行業的老大,公司也完全成為了一家跨國化的大企業,其海外銷售佔比已經超過70%。
同時,華為也於2010年,在銷售規模達到1853億元人民幣(美元計238億),首次進入全球500強企業,排名397位,其後世界排名穩步前進,到了2017年,其排名已經進入到全球100強以內。我們把華為這一段時期的經歷,稱為華為的第三個階段。
在這一階段,華為在產品開發戰略上採取了縱向一體化、多元化和國際化並舉的戰略;在市場競爭戰略上,採取與“合作伙伴”共贏的戰略。公司也由全面通訊解決方案電信裝置提供商向提供端到端通訊解決方案和客戶或市場驅動型的電信裝置服務商轉型。華為這個時期的組織結構,相比成長期的組織結構,進行了漸進式的演變,從原來的事業部與地區部相結合的組織結構,轉變成以產品線為主導的組織結構。
華為從1998年開始聘請IBM的顧問對公司進行流程改造專案(主要內容涵蓋整合產品開發IPD;整合供應鏈ISC;客戶關係管理CRM),到2003年,該專案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其組織結構也跟隨這些變化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2004年後,華為再次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但基本上是在2003年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但主體結構依然是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線制的組織結構模式,以化小利潤中心的模式,加快決策速度,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這次組織機構的變革,使得以IPD、ISC、CRM為主幹的流程更加成熟;同時,公司輔以財務、人力資源等變革專案,全面展開公司業務流程變革,引入業界實用的最佳實踐,並建設了支撐這種運作的完整IT框架。
可以說,這次組織結構的變革與調整,為其權力的重新分配以及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作出了充分的貢獻,使得華為建立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組織運作體系。同時,產品線形式的採用能夠更有效地和顧客就產品展開廣泛的交流,並及時發現和滿足客戶需求,從而有力增強了華為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華為公司通過這麼幾年的變革調整,也慢慢的由全面通訊解決方案電信裝置提供商向提供端到端通訊解決方案和客戶或市場驅動型的電信裝置服務商轉型。
2012年華為的全年營收達到220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5%,這一資料顯示,華為在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雙重危機下,仍保持了穩健增長的態勢,全面超越最大的競爭對手瑞典愛立信,成為全球通訊行業老大。驕人的業績雖然離不開華為業務戰略的成功轉型及終端市場的突破,但組織結構及時跟隨戰略的調整,並通過這樣的調整使得權力得以合理分配並極大的提升了組織運營效率,這些也是居功至偉。任正非曾感嘆:“哪怕每年提高千分之一的效率都是可喜的。”
4、第四階段(2013年到現在以及未來的幾年時間)
股東會是華為公司的權力機構,對公司增資、利潤分配、選舉董事/監事等重大事項作出決策。
董事會是華為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最高責任機構,承擔帶領公司前進的使命,行使公司戰略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確保客戶與股東的利益得到維護。
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由輪值董事長主持,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華為公司最高領袖。
監事會主要職責包括董事/高階管理人員履職監督、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監督、合規監督。
華為公司設立基於客戶、產品和區域三個緯度的組織架構,各組織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對公司的財務績效有效增長、市場競爭力提升和客戶滿意度負責。
運營商BG和企業BG是公司分別面向運營商客戶和企業/行業客戶的解決方案營銷、銷售和服務的管理和支撐組織,針對不同客戶的業務特點和經營規律提供創新、差異化、領先的解決方案,並不斷提升公司的行業競爭力和客戶滿意度;消費者BG是公司面向終端產品使用者的端到端經營組織,對經營結果、風險、市場競爭力和客戶 滿意度負責。
2017年,華為公司成立了Cloud BU。Cloud BU是雲服務產業端到端管理的經營單元,負責構建雲服務競爭力,對雲服務的客戶滿意度和商業成功負責。
產品與解決方案是公司面向運營商及企業/行業客戶提供ICT融合解決方案的組織,負責產品的規劃、開發交付和產品競爭力構建,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支援商業成功。
區域組織是公司的區域經營中心,負責區域的各項資源、能力的建設和有效利用,並負責公司戰略在所轄區域的落地。公司持續優化區域組織,加大、加快向一線組織授權,指揮權、現場決策權逐漸前移至代表處,目前已在部分國家試行“合同在代表處審結”,以進一步提高效率、更快響應客戶需求。區域組織在與客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絡和夥伴關係、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的同時,進一步支撐公司健康、可持續的有效增長。
集團職能平臺是聚焦業務的支撐、服務和監管的平臺,向前方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服務,在充分向前方授權的同時,加強監管。
華為時刻銘記質量是華為生存的基石,是客戶選擇華為的理由,把客戶要求與期望準確傳遞到華為整個價值鏈,共同構建質量、尊重規則流程,一次把事情做對;發揮全球員工潛能,持續改進;與客戶一起平衡機會與風險,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華為承諾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持續不斷讓客戶體驗到華為致力於為每個客戶創造價值。
堅持與傳承這些理念,華為創造出一代又一代質量強悍的產品。華為P40系列就是這樣的代表。
P40,6.1英寸小屏,詮釋小巧精緻。很幸運,華為P40手機顏值同樣稱得上上佳之作,它在外觀設計上,非常的用心,此次P40正面採用了6.1英寸OLED螢幕,打孔屏設計,配合其四面窄邊框,帶來了高屏佔比的體驗。手感上,對於喜歡輕薄小巧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僅8.5mml厚,175g重量的P40,真心非常適合,你不會再面臨一手無法握持的情況,單手操控,隨心所欲。超感知徠卡三攝,詮釋全時段超清;
其次,對於主打攝像的華為P系列手機來說,強悍的拍照效能,肯定必然不可少。華為P40搭載超感知徠卡三攝方案,分別為:5000萬畫素超感知主攝、800萬畫素長焦攝像頭、1600萬畫素超廣角攝像頭。這套兼具超廣角與長焦的多攝方案,可滿足使用者日常生活旅遊工作的拍照需求。這三攝之中最亮眼的可謂是其5000萬畫素超感知主攝,它是迄今為止在手機上採用的最大底感測器,達到1/1.28英寸,配合RYYB濾色陣列,可在夜拍時呈現更清晰明亮的畫面。
在5G方面,華為P40搭載麒麟990 5G晶片,這款晶片將處理器和基帶合二為一,創新設計CPU三檔能效架構、16核GPU超級叢集,以7nm+ EUV工藝整合業界最高的103億電晶體,挑戰矽基物理極限,是一款業界真正的5G手機,要想體驗5G的全部效能,華為P40完全能夠滿足你。
除了擁有這麼強悍的5G效能外,華為P40本身的手機效能,也是無話可說的,就拿最能考驗手機效能遊戲的《和平精英》來說,在開啟遊戲極限幀率的情況下,滿幀率執行,抖動率低於0.83,就證明P40—“效能機皇”當之無愧。
華為P40出廠自帶EMUI10.1系統,對於EMUI10系統來說,擁有其他手機的使用者,應該早就升級體驗過了,但是在P40的EMUI10.1的系統中,新增的功能格外亮眼。
相關文章
- Java 的發展歷程Java
- HTTP - 發展歷程HTTP
- HTTP版本發展歷程HTTP
-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計算機
- 邊緣計算的發展歷程
- JavaScript非同步呼叫的發展歷程JavaScript非同步
- 深度學習發展歷程深度學習
- 看一看華為的變革歷程
- GIFTO(GTO)區塊鏈的發展歷程區塊鏈
- TiDB在轉轉公司的發展歷程TiDB
- javascript模組化發展歷程JavaScript
- 前端模組化發展歷程 (-)前端
- Flutter深入淺出--(二)Flutter 的發展歷程Flutter
- 勒索團伙追蹤:Avaddon的發展歷程
- 軟體架構發展歷程分享架構
- Zoho Books十年發展歷程
- 虛擬化的發展歷程和實現方式
- 大型網站架構演化發展歷程網站架構
- 淺談移動跨平臺開發框架的發展歷程框架
- 大型網站架構演化發展歷程 - 上網站架構
- .NET 平臺系列6 .NET Core 發展歷程
- 聊聊Chat GPT-1到GPT-4的發展歷程GPT
- 【人工智慧】一張圖看懂華為雲EI的年度心路歷程人工智慧
- 從“軟體”到“服務“——【物件儲存】的發展歷程(上)物件
- 閒話接入光(電)纜線路的技術發展歷程
- 萬字長文詳解宣告式配置發展歷程
- 探討AIGC的崛起歷程,淺析其背後技術發展AIGC
- 2019中國智慧語音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前景分析
- 影片美顏SDK工具中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
- 區塊鏈發展歷程,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區塊鏈
- 大資料系列 1:大資料技術發展歷程大資料
- Linux發展歷史Linux
- 一文帶你看遍深度學習發展的成就歷程(一)深度學習
- 人工智慧發展的歷史人工智慧
- HarmonyOS系統的發展歷史
- 資料中心的發展歷史
- 2018年華為可持續發展報告
- 非同步的發展過程非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