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關係型資料庫MySQL--簡單使用

元冬二四發表於2020-11-29

一、什麼是資料庫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資料結構來組織、儲存和管理資料的倉庫。

二、資料庫分類

①關係型資料庫
這種型別的資料庫是最古老的資料庫型別,關係型資料庫模型是把複雜的資料結構歸結為簡單的二元關係(即二維表格形式)。
②非關係型資料庫
關係型資料庫以外的統稱為非關係型資料庫,簡稱NoSQL(not only SQL)。從儲存結構可以劃分鍵值儲存資料庫(Redis)、列儲存資料庫(HBase)、面向文件資料庫(MongoDB)、圖形資料庫(Neo4J)、搜尋引擎儲存(Elasticsearch)。

三、資料庫操作

1.建立資料庫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查詢資料庫

  • 顯示所有資料庫
  •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檢視某個資料庫的建立以及字符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3. 修改資料庫

  • 修改資料庫字符集
  • 使用資料庫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四、表結構操作

1.建立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由於列值是變化的,因此選擇VARCHAR,其長度不一定是20。可以選擇從1到255的任何長度,如果以後需要改變它的字長,可以使用ALTER TABLE語句.

2.查詢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①詢某個資料中所有的表
②查詢表結構
③查詢表的建立SQ

3. 修改表

  • 修改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1;
    
  • 新增一列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列名 列型別  [約束] , 列名 列型別  [約束] , ...... );
    
  • 修改列名稱跟型別

    alter table 表名 change 原列名 新列名 新資料型別;
    
  • 刪除列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列名;
    

4.刪除表

 drop table 表名;

五、表資料操作

1.新增資料

insert into 表名 [(欄位名1,欄位名2......)]  values  (欄位值1,欄位值2,......);
- 列名跟值需要一一對應。
- 如果表名後沒有跟指定欄位則必須將全部所有欄位值給出。

2.修改資料

 update  表名 set  欄位名1=新欄位值1, 欄位名2=新欄位值2 ... [ where  條件]
 如果不加任何條件,則會將表中所有記錄全部修改。

3.刪除資料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條件];
如果不加條件,則刪除表中所有記錄。

4. 查詢資料

select 欄位列表from表名列表
[where	條件列表]	
[group by	分組欄位列表]	
[having	分組後的條件列表]	
[order by	排序欄位]	
[`limit	分頁限定]

① 普通查詢

select 欄位名1,欄位名2... from 表名
如果查詢表中的所有欄位可以使用*號select * from 表名

② 條件查詢

通過WHERE關鍵字 	所有null值不會參與運算,如果需要參與可以使用IFNULL函式
> < >= <= <> !=     
BETWEEN  AND              
is null、is not null	
in 、not in
and 、or、not
like
用來進行模糊查詢
佔位符`_`表示任意一個字元
佔位符`%`表示任意N個字元

六、資料型別

數值(整型/小數): int  float(m,d)   double(m,d)
	 m表示整個小數的總長度,d表示小數位的長度
	 也可以不給(m,d)值,直接使用float跟double,則預設會按照實際的精度(由實際的硬體跟作業系統決定)來顯示。
	(m,d)會採取四捨五入,因此會出現精度丟失的問題。
	(m,d)的用法是非標準用法,如果要用於資料庫的遷移,則最好不要這麼使用
日期/時間:
	 DATE:表示日期,包含年月日
	 TIME:表示時間,包含時分秒
	 YEAR:表示年份
	 DATETIME:表示日期,包含年月日,時分秒
	 TIMESTAMP:表示日期,包含年月日,時分秒,自動更新

字串(字元):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列舉
enum(可能出現的元素列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