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Native基礎&入門教程:以一個To Do List小例子,看props和state

發表於2018-08-09

在上篇中,我們介紹了什麼是Flexbox佈局,以及如何使用Flexbox佈局。還沒有看過的小夥伴歡迎回到文章列表點選檢視之前的文章瞭解。

那麼,當我們有了基本的佈局概念之後,就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了。不過,它們會有一個美中不足:只是靜靜地呆在那裡,不接受反饋。換句話說,它們從應用開始到結束,只有一種狀態。

注意,上面這句話其實包含了RN中(當然同時也是React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 第一,“從應用開始到結束”,意味著它在時間上有一段生命週期(Life Cycle)
  • 第二,應用其實可以擁有很多種狀態(State),比如,正常時是一種狀態,出錯時是另一種狀態。而且這些狀態能夠在某些條件下進行轉換。

基本概念:

在RN中,介面的變化對應著程式狀態的變化。或者說,介面的變化,正是因為應用的狀態發生了轉換而導致的。應用的狀態主要由兩個變數決定,props和state,它們可以存在於繼承自React.Component的每一個元件中。state由元件自身定義,用來管理元件及其子元件的狀態。而props來自於父元件,在本元件中相當於常量,它的改變方式只能來自於父元件。

在RN中,介面的變化對應著程式狀態的變化。或者說,介面的變化,正是因為應用的狀態發生了轉換而導致的。應用的狀態主要由兩個變數決定,props和state,它們可以存在於繼承自React.Component的每一個元件中。state由元件自身定義,用來管理元件及其子元件的狀態。而props來自於父元件,在本元件中相當於常量,它的改變方式只能來自於父元件。

state和props都不允許手動地直接設值。像this.state.a = 1或者this.props.b = 2這種程式碼是會報錯的。要改變state,只能是在本元件中呼叫this.setState方法。而要改變props,只能依賴於它的值在傳下來之前,已經在其父元件中被改變。

既然在元件中,state屬性無論從字面含義還是程式語義上,都是用來表示狀態的,那麼為什麼還需要一個props屬性呢?

我的理解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因為有些元件其實是“無狀態”的。它們只是接受父元件傳給它們的東西,然後老老實實把它們渲染出來。它們自己內部不儲存任何狀態,它們只是對父元件狀態的反應。或者說:“它們不生產狀態,它們只是父元件狀態的顯示器。”父元件的狀態通過props傳遞給子元件。我們經常會構造這種無狀態的元件,因為它職責單一,封裝性好,可作為更復雜元件的基石。

第二,由於父元件與子元件之間往往需要聯動,props就是最直接的提供聯動的手段。父元件中構造子元件時,就像函式呼叫的傳參一樣,把需要的東西傳給子元件的props。

state和props的重要特點是,預設情況下。當它們改變時,RN會自動東西渲染與之相關的介面以保持和state與props同步。為什麼說“預設情況下”,是因為我們可以利用生命週期函式手動“截斷”這個渲染邏輯,本文暫不涉及。

另外,在RN中,其實也可以使用不屬於props和state的變數,來手動控制元件的狀態。但是不推薦這麼做。因為這會使狀態的控制方法變得不統一,不利於後期維護。

開始嘗試:

我們已經可以基於state與props的概念做一個小練習了。它是一個ToDo List,也就是待辦列表。大概長下面這個樣子:

To Do List草圖

我們把它分為兩個頁面。最左邊是新增待辦事項的介面,記為ToDoListAdd。中間和最右邊其實是同一個介面,記為ToDoListMain,它擁有兩種不同狀態。

我們先來看ToDoListAdd介面。它有上中下三個部分。最上面是一個可點選返回的頭部,中間是用於輸入文字的TextInput,底部是一個確認新增的Button。

有沒有發現它和上一次我們的flexbox小練習介面很像呢?沒錯,基於上一篇的佈局知識,我們可以方便地把頁面修改成這樣。

再來看ToDoListMain介面,它與ToDoListAdd很像。頭部的”新增”用以跳轉至ToDoListAdd。“多選”用以讓每一個待辦項的Checkbox顯示出來,並且顯示最下面包含全選Checkbox的footer。

要完整地完成這個應用,本文的篇幅是不夠的,後續文章會深入到更加細節的地方。但是首先,本文會介紹如何實現以下基本功能:1.利用state控制編輯狀態;2.利用state實現介面的跳轉;3.父子元件之間的通訊。讓我們著手編寫程式,穿插著介紹著三點內容。

步驟1,使用flex佈局完成ToDoListAdd介面。在根目錄新建一個檔案ToDoListAdd.js,定義ToDoListAdd類。為更加簡潔,這裡省去必要元件的引入程式碼,以及樣式程式碼。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返回”按鈕的onPress回撥函式來自於props。也就是說,當這個ToDoListAdd被使用的時候,父元件需要指定傳給子元件(這裡子元件就是ToDoListAdd)的onBack的值。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上面的ToDoListAdd元件其實是一個”無狀態”元件。它只是對父元件傳來的props的渲染。但實際上,TextInput通常是有狀態的,因為裡面的值會隨著使用者的改動而變化。這裡我們暫時沒有處理它。

步驟2,初步建立ToDoListMain元件。當開始構思這個元件的時候,至少有兩件事情是需要考慮的:

待辦事項的資料來源,應該來自那裡?顯示和隱藏底部的狀態存應該在哪裡?

第一個問題,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待辦事項的資料來源用變數todoList來表示。 todoList可以理解為一些狀態,它是需要在ToDoListMain元件中被顯示和操作的。有兩個todoList的可選位置,要麼放在ToDoListMain元件自身,要麼放在ToDoListMain更上一層的元件中。於此同時,當ToDoListAdd元件試圖新增一個新的待辦事項時,ToDoListAdd元件是需要修改todoList這個資料來源的。如果todoList在ToDoListMain元件中,ToDoListAdd元件就需要和ToDoListMain元件進行通訊。但這其實就繞了一個圈子,因為從草圖的邏輯上看,ToDoListAdd是與ToDoListMain同級的一個介面,它們之間要通訊,一般的做法是藉助於共同的父元件。所以,就這個例子來說,把資料來源就直接放在ToDoListAdd和ToDoListMain共同的父元件中是更方便的選擇。接下來會看到,這個共同的父元件就是App.js,它將引入ToDoListAdd和ToDoListMain,我們還會App.js中手動設定渲染選擇的邏輯。

第二個問題,顯示和隱藏底部是隻在ToDoListMain元件中使用的狀態,它不與外界有聯絡,所以放在它內部即可。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建立初步建立ToDoListMain如下:

我們看到該元件只有一個狀態,isEditing。它控制了左上角的文字是”取消”還是”多選”,也控制了底部是否顯示。

我們在控制底部是否顯示時,呼叫了一個自定義的函式,用它的返回值最為內容插入在呼叫函式的位置。在RN中,如果在渲染的時候返回null,就表示什麼也不渲染。所以呼叫renderFooter時,在isEditing狀態為false時,什麼都不渲染。

toggleCheckAll用來控制是否全選待辦事項。isAllChecked是判斷是否全選。onAddItem用作點選”新增”文字的回撥。而todoList就是最重要的待辦事項的資料來源了。它們都來自ToDoListMain的父元件,通過props傳下來。

而ToDoListMain元件內部,有一個onEdit函式,用作右上角”取消”和”多選”文字onPress時的回撥。在裡面我們看到RN中設定state的正確方式是呼叫this.setState方法。

另外,為了演示方便,這裡使用官方提供的Checkbox元件來表示待辦事項是否check了。但這個Checkbox元件的其實只有Android平臺才有,iOS下沒有。而對iOS的處理,打算在後面的文章中專門分享。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引入了FlatList元件來對todoList資料來源進行渲染。FlatList是官方提供的用意顯示列表的元件,老版本的ListView已經被標記為棄用了(deprecated)。FlatList元件對列表的渲染做了許多效能優化和功能增強。我們暫時只是使用它來簡單顯示待辦列表。

每一個待辦事項使用了自定義的另一個元件ToDoListItem,我們馬上來看看它。

步驟3,實現ToDoListItem元件。它沒有自己的狀態,也只是對父元件內容的展示。

特別是,每一項是否被check,這個狀態其實來自於todoList資料來源,而每一項的Checkbox的value完全受控於父元件傳來的值,所以這種使用者輸入型的元件,其值完全受控於父元件的props的傳值的,也常被稱為受控元件(Controlled Component)。

另外,todoList的每一項,我們用level來表示待辦項的某種等級,用detail表示它的內容,用isChecked來表示它是否完成。

但是做了這麼多,我們還啥都沒看到呢。所以,接下來的關鍵一步,就是把ToDoListMain和ToDoListAdd的渲染邏輯一口氣寫到App.js中去。

步驟4,寫最外層的渲染邏輯。在App.js中,引入

然後定義App元件

我們看到App元件有兩個狀態,一個是current,用以指定當前渲染的是哪個介面(其實我們這裡就兩個介面)。另一個是todoList資料來源。

介面是如何切換的呢?

觀察render函式,裡面就是介面渲染邏輯,如果this.state.current的值是main,那麼就會渲染App就會渲染ToDoListMain,否則,渲染ToDoListAdd。你可以理解成,我們手動實現了一個特別簡單的前端路由。這一切都是基於當state變化時,相應的介面自動重新渲染了。

更具體地來說,我們把onAddItem作為props的一個屬性傳給ToDoListMain,把onBack也作為一個屬性傳給ToDoListAdd。所以當它們的頭部相應文字被點選時,實際上呼叫的,是定義在App元件中的回撥函式。回撥函式修改了current狀態,而current狀態的修改引起了App的render函式重新被呼叫,它根據當前的current狀態而重新渲染了相應的介面。

todoList中每項的key值是給FlatList作為唯一標識用的。

另外,在setState句子中,我們會構造一個新的變數,然後一把setState,而不是去修改原有的state。這也是RN中的常用做法。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語法有點怪異。不過,這樣做是有它的理由的。簡單的說,因為RN在底層大量使用了比較物件是否變化的邏輯,如果挨個便利物件的每個屬性,而且物件很複雜的話,這個比較的邏輯是很慢的。但是,比較兩個物件的引用是否相等卻很容易,直接一個表示式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在setState時往往會構造一個新的物件。更深的機理就留給讀者去探索啦。

好了,讓我們執行起程式,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本文通過一個ToDo List的例子,介紹了RN中最基本的兩個概念state和props。並簡單實現了狀態提升、元件間的通訊等功能。

不過這個例子還沒完。這個ToDo List目前只是一個展示的功能,如何對它們進行編輯、新增、刪除,後續會進一步分享。

文章中使用到的原始碼下載: todo-list.zi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