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始碼: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一、服務釋出簡介
分散式系統架構下,服務釋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特別是在構建自動釋出流程和灰度測試的策略兩個核心方面。通常情況下如果不涉及資料層面的灰度流程,服務可以灰度上線,或者滾動上線,這兩種方式很常用;如果涉及到資料灰度,則可能需要中間服務做不同版本資料之間追平,或者停機維護一次性處理好資料和上線問題,不過後面這種方式風險較大。
二、藍綠部署
新版本上線的時候,並不停掉老版本,新舊兩個版本同時執行,通常還會在負載均衡的策略上傾向於舊版本服務處理請求,這樣新版本就有一個執行的觀察期過渡期,等到新版本平穩執行一段時間後,再把請求都發到新版服務上,舊版本服務完成下線。這種方式在分散式架構下很少使用,對伺服器要求過高。
三、滾動釋出
滾動釋出可以避免藍綠部署的伺服器資源佔用問,首先發布一臺新版本服務,然後停掉一臺老版本服務,新版服務經過觀察之後,再逐步替換掉所有老版本的服務,這樣服務的環境變動比較頻繁,相對不穩定。
四、灰度釋出
上述兩種方式在普通業務場景下都還算好操作,分散式系統下的灰度釋出複雜程式相對高很多,基礎流程如下:
新版本上線,可能涉及分散式下多個灰度服務,因此在服務在整個鏈路上分發時,都要判斷下個請求是路由到正常服務還是灰度服務,還要對灰度服務做請求的權重控制,不能讓灰度服務處理大量的請求。
實際策略:在實際的分散式系統灰度釋出流程,通常會採用如下一個策略:
- 配置一個灰度是否開啟的標識;
- 配置一批灰度賬戶,通常內部人員;
- 配置灰度服務版本標識;
- 請求在鏈路執行時,判斷灰度是否開啟;
- 判斷當前使用者身份是否是灰度測試賬號;
- 獲取當前可以請求的服務列表;
- 根據灰度服務版本選擇請求的具體服務;
這個流程非常的複雜,需要很多自定義的策略,還要熟悉分散式框架的底層API原理,要二次重寫來適配灰度策略,設計重寫原生API還容易觸發一些驚喜問題。
五、資料庫灰度
如果說最難處理的灰度模式是什麼,就是資料庫的版本灰度問題,通常業務對資料庫改造升級,實際都是通過停機維護來處理的,可能很多開發都經歷過,釋出停服公告,然後在指定時間內把資料全部追平或者二次搬運,再重新提供服務。但是總有些業務場景是不能停機維護的,處理灰度資料的基本策略如下:
該模式中,除了正常的灰度流程之外,需要在灰度資料庫和正常資料中間提供一個資料調配服務,用來解決如下問題:灰度資料庫缺失資料,需要臨時從正常庫拉取,灰度版本失敗,新資料需要重新整合寫入原本正常庫;灰度版本成功,舊版資料遷移等;最終保證資料的平穩升級。
六、原始碼地址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cicadasmile/data-manage-parent
GitEE·地址
https://gitee.com/cicadasmile/data-manage-parent
推薦閱讀:程式設計體系整理
序號 | 專案名稱 | GitHub地址 | GitEE地址 | 推薦指數 |
---|---|---|---|---|
01 | Java描述設計模式,演算法,資料結構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2 | Java基礎、併發、物件導向、Web開發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3 | SpringCloud微服務基礎元件案例詳解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4 | SpringCloud微服務架構實戰綜合案例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5 | SpringBoot框架基礎應用入門到進階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6 | SpringBoot框架整合開發常用中介軟體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7 | 資料管理、分散式、架構設計基礎案例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
08 | 大資料系列、儲存、元件、計算等框架 | GitHub·點這裡 | GitEE·點這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