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語言程式設計習慣總結

wenzid發表於2020-10-29

筆者能力有限,如果文中出現錯誤的地方,還請各位朋友能夠給我指出來,我將不勝感激,謝謝~

引言

程式設計習慣的培養需要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總結,積累,並且我們需要從意識上認識其重要性,一個良好的程式設計習慣對於我們能力的提高也是由巨大的幫助的。下面是筆者在閱讀《專業嵌入式軟體開發》這本書時所看到的一些關於程式設計好習慣的總結,特此記錄和分享一下、

判斷失敗而非成功

下面是一段簡化過後的程式碼片段:

if (physap_alarm_init() == RV_SUCC)
{
    if (trx_alarm_init() == RV_SUCC)
    {
        if (bucket_init() == RV_SUCC)
        {
            if (main_bhp_init() == RV_SUCC)
            {
            	/* 正常程式碼 */
            }
            else
            {
                /* 錯誤程式碼 */
            }
        }
        else
        {
            /* 錯誤程式碼 */
        }
    }
    else
    {
        /* 錯誤程式碼 */
    }
}
else
{
    /* 錯誤程式碼 */
}

可以看到上述程式碼在採用了判斷成功策略後,程式碼中 if 和 else 之間的巢狀非常的混亂,看著非常的不直觀,程式碼閱讀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採用的是判斷失敗策略後,程式碼就會看起來簡潔不少,下面是通過採用判斷失敗策略後改進的程式碼:

if (physap_alarm_init() != RV_SUCC)
{
    /* 錯誤處理 */
    return;
}

if (trx_alarm_init() != RV_SUCC) 
{
    /* 錯誤處理 */
    return;
}

if (bucket_init() != RV_SUCC)
{
    /* 錯誤處理 */
    return;
}

if (main_bhp_init() != RV_SUCC)
{
    /* 錯誤處理 */
    return;
}

/* 正常程式碼 */

通過上述程式碼可以知道,更改後的程式碼消除了 if 巢狀語句,大大提高了程式碼的可讀性。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通過判斷失敗策略就能夠優於判斷成功策略,這需要視情況而定。

使用 sizeof 減少記憶體操作失誤

在編寫程式碼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涉及到使用 memset 函式對記憶體進行置 0 初始化,下面有幾種錯誤示例:

// example1
char *buf[MAX_LEN + 1];
memset (buf, 0, MAX_LEN + 1);

上述程式碼的錯誤忘記了 buf 是一個字元指標陣列,而非一個字元陣列;

繼續看一段程式碼:

// example2
#define   DIGEST_LEN    17
#define   DIGEST_MAX    16

char digest [DIGEST_MAX];
memset (digest, 0, DIGEST_LEN);

上述程式碼的錯誤是錯用了巨集,雖然錯誤比較低階,但是也犯錯的可能性卻挺高。

最後一個示例:

// example3
dll_node_t *p_node = malloc (sizeof (dll_node_t));
if (p_node == 0)
{
    return;
}
memset (p_node, 0, sizeof (dll_t))

上述程式碼的錯誤是在分配時是以 dll_node_t 型別為大小,而後面的 memset() 時卻以 dll_t 型別為大小,造成了錯誤。

為了減少錯誤,下面程式碼使用了 sizeof 來避免了記憶體操作失誤,首先來看例程 1 的改進版本:

char *buf [MAX_LEN + 1];
memset (buf, 0, sizeof (buf));

緊接著來看示例2程式碼的改進版本:

#define   DIGEST_LEN    17
#define   DIGEST_MAX    16

char digest [DIGEST_MAX];
memset (digest, 0, sizeof (digest));

示例3的改進版本:

dll_node_t *p_node = malloc (sizeof (*p_node));
if (0 == p_node)
{
    return;
}
memset (p_node, 0, sizeof (*p_node))

小結

通過上述程式碼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小結論,使用 sizeof 時,以需要被初始化的目標變數名作為 sizeof() 的引數。可以簡化為兩條規則:

  • 當目標變數是一個陣列時,則採用 sizeof (變數名) 的格式獲取記憶體的大小
  • 當目標變數是一個指標時,則採用 sizeof (*指標變數名) 的格式獲取記憶體的大小。

雖然上述例子是使用 memset 函式來介紹 sizeof ,但是這種方法可以執行到任何需要獲取變數記憶體大小的場合。

遮蔽程式語言特性

陣列在程式設計中是經常使用到的一個功能,下述是採用陣列儲存一個會話 ID 的一段簡化程式碼:

#define    SESSION_ID_LEN_MIN    1
#define    SESSION_ID_LEN_MAX    256

char g_SessionId[SESSION_ID_LEN_MAX];

int save_session_id (char *_session_id, int _length)
{
    if (_length < SESSION_ID_LEN_MIN || _length > SESSION_ID_LEN_MAX)
    {
        return ERROR;
    }
    
    memcpy (g_SessionId, session_id, _length);
    g_SessionId [_length] = '\0';
    
    return SUCESS;
}

乍一看,可能覺得上述程式碼也沒啥問題,但是在第一個 if 語句時,實際上當 _length 等於 SESSION_ID_LEN_MAX 時,陣列實際上就已經越界了,所以上述程式碼實際上是存在問題的,那在更改時,可能會採取如下的方式進行更改。

if (_length < SESSION_ID_LEN_MIN || _length >= SESSION_ID_LEN_MAX)
{
    return ERROR;
}

這樣進行更改邏輯上是不存在問題了, 但是程式碼卻變得不是那麼直觀了,SESSION_ID_LEN_MAX 字面意思是會話 ID 的最大長度,那麼這個最大長度按理來說應該是可以取到的才對,但是這裡當 _length 等於SESSION_ID_LEN_MAX時,陣列卻溢位了,當看程式碼時看到 >= 時基本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想著為什麼不能等於 SESSION_ID_LEN_MAX ,不能做到直觀的理解,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且通順的理解程式碼,那麼可以這樣來對程式碼進行修改:

#define    SESSION_ID_LEN_MIN    1
#define    SESSION_ID_LEN_MAX    256

/* 在此處進行更改 */
char g_SessionId[SESSION_ID_LEN_MAX + 1];

int save_session_id (char *_session_id, int _length)
{
    if (_length < SESSION_ID_LEN_MIN || _length > SESSION_ID_LEN_MAX)
    {
        return ERROR;
    }
    
    memcpy (g_SessionId, session_id, _length);
    g_SessionId [_length] = '\0';
    
    return SUCESS;
}

通過上述的更改,也就是讓 SESSION_ID_LEN_MAX 的值減 一,那麼這個時候 _length 的值也就可以取到 SESSION_ID_LEN_MAX 了,程式碼閱讀起來也就更加地直觀了。

恰當地使用 goto 語句

我們在接觸 C 語言程式設計的時候,大多都被告知不要使用 goto 語句,以至於有時候一看到 goto 語句就覺得程式寫的很垃圾,但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呢,在程式設計的時候 goto 語句並沒有被禁用,並且如果 goto 運用的好的話,能夠大大簡化程式,以及提高程式的可讀性和維護性,下面是沒有使用 goto 語句的一段程式碼,其中存在多處錯誤處理程式碼,程式碼如下所示:

int queue_init (queue ** _pp_queue, int _size)
{
    pthread_mutexattr attr;
    queue *queue;
    
    queue = (queue_t *)malloc(sizeof(queue_t));
    if (0 == queue)
    {
        return -1;
    }
    *_pp_queue = queue;
    
    memset (queue, 0, sizeof (*queue));
    queue->size_ = _size;
    pthread_mutexattr_init (&attr);
    if (0 != pthread_mutex_init(&queue->mutex_, &attr))
    {
        pthread_mutexattr_destroy (&attr);
        free (queue);
        return -1;
    }
    queue->messages_ = (void**) malloc (queue->size_ * sizeof (void *));
    
    if (0 == queue->messages_)
    {
        pthread_mutexattr_destroy (&attr);
        free (queue);
        return -1;
    }
    if (0 != sem_init(&queue->sem_put_, 0, queue->size))
    {
        free (queue->message_);
        pthread_mutexattr_destroy (&attr);
        free (queue);
        return -1;
    }
    pthread_mutexattr_destroy (&attr);
    return 0;
}

通過上述程式碼可以看出在進行錯誤處理時,很容易出現遺漏,並且程式碼看起來也比較臃腫,下面是用了 goto 語句之後的程式碼:

int queue_init (queue ** _pp_queue, int _size)
{
    pthread_mutexattr attr;
    queue *queue;
    
    queue = (queue_t *)malloc(sizeof(queue_t));
    if (0 == queue)
    {
        return -1;
    }
    *_pp_queue = queue;
    
    memset (queue, 0, sizeof (*queue));
    queue->size_ = _size;
    pthread_mutexattr_init (&attr);
    if (0 != pthread_mutex_init(&queue->mutex_, &attr))
    {
		goto error;
    }
    queue->messages_ = (void**) malloc (queue->size_ * sizeof (void *));
    
    if (0 == queue->messages_)
    {
		goto error;
    }
    if (0 != sem_init(&queue->sem_put_, 0, queue->size))
    {
		goto error1;
    }
    pthread_mutexattr_destroy (&attr);
    return 0;
    
error1:
    free (queue->messages_);
error:
    pthread_mutexattr_destory (&attr);
    free (queue);
    return -1;
}

可以看到使用 goto 之後,程式碼的可讀性變高了。在使用 goto 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原則:

  • 不能濫用
  • 不要讓 goto 語句形成一個環。使用 goto 語句應該形成一條線,

合理運用陣列

在多工的程式設計環境中,有些任務的生命週期與整個程式的生命週期是相同的,他們在程式初始化時被建立,然後執行到程式結束,對於這樣的任務,我們稱之為具有全域性生命週期,如果具有全域性生命週期的任務需要記憶體資源,我們完全可以定義全域性或靜態陣列的方式來替代動態分配的方式,下面是使用 malloc 來初始化全域性變數 g_aaa_eap_str_buff 的程式碼:

#define    MAX_AAA_SS_PORTS        64
#define    MAX_NUM_PADIUS_IDS      (MAX_AAA_SS_PORTS * 256)
#define    MAX_EAP_MESSAGE_LEN     4096

static char **g_aaa_eap_str_buff;

void thread_authenticator (void *_arg)
{
    g_aaa_eap_str_buff = (char **) malloc (MAX_NUM_PADIUS_IDS);
    if (0 == g_aaa_eap_str_buff)
    {
        log_error ("Failed to allocate buffer for storing eap string");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MAX_NUM_PADIUS_IDS; i++)
    {
        g_aaa_eap_str_buff [i] = (char *) malloc (MAX_EAP_MESSAGE_LEN);
        if (0 == g_aaa_eap_str_buff [i])
        {
            log_error ("Failed to allocate buffer for storing eap string");
        }
    }
    
    while (1)
    {
        ...
    }
}

上述程式碼是通過 malloc 來動態的獲取記憶體,更好的方式是使用陣列的方式來獲取記憶體,而且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記憶體的釋放也不需要我們控制,這也就降低了記憶體洩露的可能性。下面是程式碼示例:

#define    MAX_AAA_SS_PORTS        64
#define    MAX_NUM_PADIUS_IDS      (MAX_AAA_SS_PORTS * 256)
#define    MAX_EAP_MESSAGE_LEN     4096

char g_aaa_eap_str_buff [MAX_NUM_PADIUS_IDS][MAX_EAP_MESSAGE_LEN];

void thread_authenticator (void *_arg)
{
    while (1)
    {
        ......
    }
}

可以看出來,使用陣列之後,程式碼量變的簡潔了很多,但是也有一個地方是需要注意的:由於全域性或者靜態陣列一旦定義,它所佔用的記憶體在執行期間就不能被釋放,因此在使用陣列這種方式預留記憶體時,需要注意是否帶來記憶體浪費問題

結論

上述便是一部分關於程式設計細節的內容,可以看出來,合理的使用這些技巧,會讓程式碼變得更改簡潔,也能夠增加程式碼的可讀性,同時也能夠減少 bug 的出現,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程式碼的質量。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記得一鍵三連哦~,同時歡迎新增筆者微信相互交流,下面是筆者的微信名片
微信名片
同時也歡迎大家關注本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