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重構方案

家磷發表於2020-09-12

前言

最近面試了很多候選人,發現很多同學在簡歷上都寫得非常厲害,負責架構設計,專案重構之類的。但是問起來,很多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今天我們不談架構設計,我們聊一下重構。我面試時候經常會問,你是怎麼重構的,從哪些方面入手。大部分的人基本上回答就是換一下網路請求的框架,圖片處理的框架,好一些的能夠說出一些MVP/MVVM,再好一點的能夠說出一些模組化,元件化的東西。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為了重構而重構,或者是無中生有的重構,沒有全面的思考過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重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專案的可讀性,可維護性,擴充套件性更強。後期其他同學接手,不至於把祖宗都問候一遍。剛好,最近我一直在維護一個2010年到現在的一個專案,談一談重構的過程。

1、註釋, activity、fragment、類、方法 一定要有註釋

每一個頁面,類,方法,都要有對應的註釋,寫明作者是誰,時間,還有是做什麼,這樣對後面的同學梳理流程的時候,會順暢很多。畢竟自己覺得自己寫的程式碼很清晰,在其他人眼中就不一定是這樣了。
activity:C:\Program Files\Android\Android Studio\plugins\android\lib\templates\activities\EmptyActivity\root\src\app_package
在頭部新增

/**
 * @Description: 
 * @Author: huangjialin
 * @CreateDate: ${.now?string("yyyy-MM-dd")}
 */

普通類的,可以直接在studio中進行設定 settings -- > File and Code Templates -- >File Header 中新增

/**     
  * @Description:     java類作用描述 
  * @Author:         huangjialin
  * @CreateDate:     ${DATE} ${TIME}
  */

命名規範,統一,包括資源,java檔案,佈局,方法名,欄位等等

這裡推薦使用外掛:Alibaba Java Coding Guidelines
要求:
1、(從命名上能夠知道這個是activity,fragment還是adapter等等)
2、見其名,能知其意

在我重構的過程中,遇到很多這樣的

這是直接從專案中進行截圖的,我都不擔心會出現什麼洩密的情況。這樣的命名,就只比使用A,B,C這樣的命名好一點而已。好的命名基本上能夠知道這個類,頁面,方法是幹什麼的,對後面維護的同學也是非常友好的。

java檔案命名,一定要做到見其名,知其意,即使名字長一些也是可以的,比如說aaaActivity ,aaaFragment...,這個aaa基本就是這個檔案是做什麼的。佈局,方法名,欄位這些,也是如此,但是命名的同時,也要注意編碼規範。
針對於資源的命名,不光要能從名字中知道含義,還需要考慮後期元件化後,可能會產生的資源衝突
這裡建議在module的build.gradle中新增

//給 Module 內的資源名增加字首, 避免資源名衝突
resourcePrefix "${project.name.toLowerCase().replaceAll("-", "_")}_"   

這樣給資源命名是會提示新增上對應module的字首了。

3、工具類封裝

Log,Toast,SharedPreferences,dialog,animation 等等等等,特別是對於經歷過多人維護的專案,很多工具類都有很幾套,一人弄一套,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統一,一個專案中不要出現多個重複的工具類,否則對於後期維護那是很困難的。

4、第三方jar的統一 如網路,圖片等等

比如說我維護的這個專案,2010年寫的到現在,光網路請求的就有四個,最早以前就是用HttpURLConnection,然後又有Volley,然後到Okhttp,接著就是Retrofit + okhttp,導致了現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新人維護都不敢亂動,一直堆程式碼,當然,現在這樣的請求是沒事,但是如果後期,比如說需要更改域名,加密,在頭部新增一些引數,等等等等 ,那倒黴的永遠是最後一個接手的人。
當然這裡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不要一上來就直接全部替換,要循序漸進,直接全部替換,那麼風險會非常大,對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壓力都會很大。
第二:既然要統一,那麼選用個框架比較好?我個人的看法是首先是選擇穩定性好的,效能好的,自己擅長的。

5、模組化->元件化,MVP/MVVM

做到這一步,多少對專案有些熟悉了,接下來要先做的是架構的分層還是程式碼的分離,取決於自身對專案的熟悉程度,如果專案中已經做了模組化,那麼需要考慮的是以下幾點:
1、此時的模組分離的粒度是否符合當前,可能當時分層的時候是合理的,但是隨著業務的增加,是不是存在一些臃腫的程式碼,需不需要更加細緻的分離。這個需要根據專案來決定的。
2、專案越大,那就考慮元件化,元件化是在模組化的基礎上弄的,所以一定要先模組化在元件化。
3、元件化需要分層更加細緻,比如第三方jar層,公共元件層,元件層,除錯層等等,還需要考慮元件間的耦合,通訊等,具體的可以專門去學習元件化。
4、外掛化,如果做完元件化,在做外掛化,那麼外掛化將會容易很多,同理,需不需要做外掛化,根據公司專案來決定。

MVP/MVVM
這個主要是針對於程式碼的隔離,如果專案中已經使用了mvp,那就接著用mvp,不要因為一些東西出來了,比如現在Google強推一個jetpack,就馬上換MVVM,那樣風險是非常大的,如果都是allinone在一個activity,那麼直接就使用MVVM來進行重構。LiveData + ViewModel優勢是很大的。

元件化 + MVP + MVVM可參考:https://www.cnblogs.com/huangjialin/p/13086553.html

6、涉及模式的使用

到這一步,基本對整個專案都是有一個明顯的認識了,到這裡就要考慮業務了,需要考慮更多的是業務的擴充套件性好不好,可讀性好不好,好不好維護了。在這裡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專案來使用一些設計模式,比如單例,觀察者,工廠,Build模式,策略模式 等等

7、網路資料結構重構

這個看公司業務來決定,這個處理的是後端返回的資料結構是否需要統一,這裡看公司和前後端的情況來決定。畢竟這個改動,不光是前端改,也需要後端同學改動了,工作量大,風險很高。

8、效能優化:卡頓,記憶體,啟動,佈局優化,apk體積

到這一步,重構程式碼這部分,基本OK了,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應用的效能問題了,這裡我列出來,我個人覺得從左到右 優先順序由高到底 的順序來處理,具體怎麼做,參考這裡。
卡頓優化:https://www.cnblogs.com/huangjialin/p/13389421.html
記憶體優化:https://www.cnblogs.com/huangjialin/p/13327949.html
啟動優化:https://www.cnblogs.com/huangjialin/p/13292042.html
佈局優化:https://www.cnblogs.com/huangjialin/p/13353541.html

9、文件輸出

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這一步沒做好,很容易導致前面做的前功盡棄。所以需要一邊重構,一邊輸出文件,後面接手的人,會感謝你的。

10、重構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定期重構。

除非非常大的重構,否則重構不需要特意排期,只要我們發現某個地方不合理,都可以進行重構,但是需要通知測試人員注意測試。重構之路,任重而道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