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訊息,美股盤前,$Shopify(SHOP.US)$釋出二季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97%,GMV同比增長119%,大幅超越此前分析師的預期。截至發稿,Shopify股價大漲10%,創下歷史新高。
Shopify二季報的財務要點如下:
- 總收入為7.14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7%。
- 訂閱解決方案收入為1.96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這主要是由於更多的商家加入了該平臺。
- GMV為301億美元,比2019年Q2增加163億美元,或119%。
- 毛利潤同比增長83%,達到3.750億美元,而2019年第二季度為2.048億美元。
- 調整後的毛利潤同比增長84%,達到3.814億美元,而2019年第二季度為2.073億美元。
- 淨利潤為3600萬美元,攤薄每股0.29美元,相比之下,2019年第二季度的淨虧損為2870萬美元,基本股和攤薄每股0.26美元。
- 調整後淨利潤為1.294億美元,或攤薄每股1.05美元,相比之下,2019年第二季度調整淨收益為1070萬美元,或基本股和攤薄每股0.10美元。
近年來,電子商務公司一直是大贏家,冠狀病毒關閉了許多實體零售店。許多分析師預測,這種增長將持續下去。
第二季度在Shopify平臺上開設的新商店比第一季度增長了71%,部分原因是該公司決定將標準計劃的免費試用期從14天延長至90天。大型賣家繼續遷移到Shopify Plus,從而使該平臺的新商戶創下了創紀錄的季度。
今年,Shopify與沃爾瑪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以擴大其第三方市場站點;與Affirm Inc.建立了夥伴關係,以允許消費者將購買的商品分成一系列較小的支付方式,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強與亞馬遜的競爭。
今年以來,Shopify已經上漲超過170%,二季報公佈後,更是大漲超過11%,一舉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達1300億美元。
6月28日,遠川科技評論曾發文回顧了Shopify的發展歷程,全文如下:
Shopify:如何煉成五年 20 倍股
長久以來,北美電商市場一直被亞馬遜和 eBay 牢牢把持。他們握住了時代的脈搏,佔盡電商發展的良機,以老姿態和家底厚的風範傲視群雄。
然而,這樣的格局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被打破了。
Shopify,一家成立於2004年的電商公司,憑著從賣滑板到賣軟體的異軍突起,如今以電商雲服務公司的身份,拿下美國電商 5.9%的市場份額,超過eBay 成為北美電商第二強。
而在美國電商軟體服務(SaaS)這一細分市場,Shopify 有著類似 AWS 在雲端計算市場的的地位,去年市佔率達到31%,比二、三名加起來都多。出色的業績也 price in 到股價裡:五年翻騰20倍。
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家在亞馬遜帝國眼皮底下崛起的北美電商第二極。
01. 從滑板出發
2002年,年僅22歲的德國程式設計師Lütke有著兩大愛好:滑雪、科技。機緣巧合之下,追隨愛情搬到加拿大的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科技愛好者Lake,兩個熱血青年相見恨晚,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幹點兒喜歡的事:開一家賣滑雪裝備的網店,取名Snowdevil。
彼時,網際網路世紀大泡沫剛被戳破,死了一大批電商公司。已存可以用來搭建網店的框架似乎都不是最優選擇。Miva和OsCommerce框架太過複雜,Yahoo Store被其它專案和收購纏身,而在「.com 泡沫」熱潮中的寵兒亞馬遜也才剛剛從虧損的泥沼中邁出了一條腿。
技術傍身的Lütke發現了新的商機:在電商發展的高速時期,不是所有人都具備他這樣的計算機知識,可能正為如何建站發愁。於是Lütke拍板決定,將公司轉型為專為小型電商提供建站支援的服務商。
2006 年,Snowdevil找來在設計和使用者體驗方面非常有天賦的德國程式設計師Daniel Weinand成為公司第三位聯合創始人,選擇使用者介面簡潔易懂的Ruby on Rails 開源社群釋出自己的電商應用。
最後,公司更名Shopify。一段傳奇就此開始。
02. 顛覆式創新
二十多年前,克萊頓·克里斯藤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了著名的「顛覆式創新」理論,核心觀點和要素是在一個被優勢企業控制的市場裡,新生企業為那些被忽視的群體提供更合適的、並且經常是更便宜的服務,從而立穩腳跟。
在優勢巨頭繼續忙著享受市場利潤的時候,新生企業更進一步,開始籠絡那些被優勢企業服務的主流客戶,同時還保持早期令自己立足的優勢。這些要素在Shopify 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1)起步於中小企業
對於想做電商的美國中小企業來說,在亞馬遜做生意成本有點高。
如今超過200萬的第三方商戶需支付6%~50%不等的高昂佣金抽成以及倉儲費、配送費、廣告費。與此同時,這些第三方商戶還要相互搏殺,以期在亞馬遜商品展示頁謀求更靠前的展示位置。這種燒錢的玩法逐漸令越來越多的中小賣家難以接受。
賣滑板的小企業Snowdevil(Shopify原名)當然懂得其中辛酸,從「蛋縫」入手,另闢蹊徑做服務,達到了讓商家躺著賺錢的效果。
在Shopify,只需繳納每月$9~299不等的訂閱費和0.5%~2%的手續費,服務人員就拿著工具把你的店鋪裝點一新,支付、引流、管理一體化辦妥,打造出另類風情的小眾網紅店。
資金和技術門檻打骨折,中小商家們只需提供一個域名,就能得到一站式自建站點服務,等同於為商家開闢了快速路直達客戶,讓商家降低引流成本、提高成交轉化率,出的是電商賽道上的王炸。
2)挖掘社交流量,鞏固優勢
在美國,超過半數和「買東西」有關的搜尋流量被控制在亞馬遜的手上。另外,據研究分析機構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RIP)估計,2015年底亞馬遜金牌會員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美46%的家庭。
但正如從一開始就避開、但又圍著亞馬遜打的做法,當時已經有15 萬商戶入駐Shopify 在呼叫美國網際網路流量的時候也是類似的打法:避開電商搜尋、產品搜尋,牢牢抓住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這三大地球村級別的社交應用。
2015年,Shopify 和 Facebook 達成合作,允許訂閱指定套餐的商戶在 Shopify 直接完成 Facebook 商店的搭建、管理以及運營 Facebook 商店賬號。並且,Shopify 親自下場,幫這些店鋪在 Facebook 進行定向推廣、熟人傳播、KOL 種草帶貨。這些服務都包含在了Shopify 的包月套餐裡。
這一年,Facebook 在全球擁有大約 14 億月活躍使用者。2017 年,Shopify 再跟 Instagram 達成類似的合作,又成功接觸到後者的8 億月活躍使用者。
3)爭奪優勢使用者,進一步向上挑戰
Shopify的特有模式和快速增長也吸引了更多大品牌的目光。比如2013年,特斯拉在Twitter上釋出了網站將被Shopify支援的資訊。
2014 年,Shopify 釋出中大型商戶解決方案——Shopify Plus,直接刺入大客戶市場,Colour pop、Gymshark等品牌紛紛也選擇Shopify作為新的夥伴。這項服務後來還支援跨境電商。
在Feedvisor 2017的資料中,亞馬遜有16%商家的第三方渠道來自於Shopify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大約有 2.18 億人在由 Shopify 提供支援的店鋪買過東西。而平臺服務的活躍店鋪數量也衝到了50 萬關卡之上。即使在今年疫情期間,Shopify在合作伙伴擴充方面也有新的突破,現在超過 100 萬家 Shopify註冊商戶可以將店鋪展示在沃爾瑪線上商城裡。
03. 尾聲
Shopify 這段發展歷程足夠寫入商學院教科書。
與亞馬遜相比,Shopify更便宜。對於小商戶來說,較為傳統的電商平臺不再是能夠公平競爭的角鬥場,高昂的佣金和運營費用遠不如Shopify提供的服務讓商家舒服。
與Facebook相比,Shopify的渠道更多。商家只需登入Shopify的管理介面,就可以對Facebook、Ins、自建站點等多平臺同時管理,化繁為簡,提高了商家的運營效率。
與同類競品WooCommerce、Magento、BigCommerence等相比,它更全能、觸達渠道更多、整合服務夠全 —— 建站、倉儲、配送、跨境、支付……
這幾年,Shopify 甚至「出圈」到了 WWF/Wikipedia/The Economist等公益類、新聞類網站,為它們的網店提供電商技術服務支援。
via 富途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