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中國通訊標準化協會主辦,雲端計算開源產業聯盟承辦的雲端計算行業盛會——“2020可信雲大會”線上開幕。作為可信雲大會的“規定動作”,在業界的期待中,大會第六次釋出《雲端計算髮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未來,雲端計算仍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進入普惠發展期。一是隨著新基建的推進,雲端計算將加快應用落地程式,在網際網路、政務、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領域實現快速發展。二是全球數字經濟背景下,雲端計算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企業上雲程式將進一步加速。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遠端辦公、線上教育等SaaS服務落地,推動雲端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副所長慄蔚解讀白皮書

中國信通院雲大所副所長慄蔚在會上正式釋出並解讀白皮書,披露了中國信通院基於對雲端計算市場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總結出的2020年雲端計算髮展六大關鍵詞,以及六大關鍵詞背後的重要趨勢。

解碼六大關鍵詞

“雲端計算以服務的形態已經為產業界接受。”慄蔚表示,當前全球雲端計算市場穩定增長,我國公有云服務規模更是首超私有云。

中國信通院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雲端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883億美元,增速20.86%。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美元。在我國,2019年雲端計算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1%。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其中,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較2018年增長57.6%,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645億元)。

關鍵詞1:雲原生

隨著市場持續增長,雲技術也不斷推陳出新,其中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趨勢是——雲原生採納率持續攀升。慄蔚介紹,目前超四成的企業已經在使用容器技術,超過七成的私有云企業已經使用或計劃使用微服務架構。

關鍵詞2:SaaS

“疫情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SaaS的模式。”慄蔚表示,從業務上看,我國IaaS發展成熟,PaaS增長高速,SaaS潛力巨大。2019年,我國SaaS市場規模達到194億元,與全球整體市場(1095億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顯,但是發展空間卻十分巨大。尤其是受疫情的推動,預計未來市場將加速發展。

關鍵詞3:分散式雲

“隨著雲邊協同的發展,在工業等多個領域,分散式雲將成為主要模式。”慄蔚說,中國信通院的調研顯示,超過50%的使用者已經計劃或者已經使用邊緣雲的模式,“中心雲+邊緣雲”的分散式雲的架構已經嶄露頭角。

關鍵詞4:原生雲安全

“近年來,一個新的理念誕生,即原生雲安全。”慄蔚表示,中國信通院釋出的《中國公有云發展調查報告(2020年)》顯示,42.4%的企業在選擇公有云服務商時會考慮服務安全性,安全是影響企業選擇的重要因素。而隨著雲原生快速興起,原生雲安全也成為關注焦點。

關鍵詞5: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慄蔚指出,隨著雲端計算技術、架構、安全等方面的推陳出新,雲端計算在數字化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調查顯示,超過五成的企業使用雲端計算是為了降本增效,超四成的企業表示使用雲端計算提升了IT執行效率,IT運維工作量減少和安全性提升的佔比分別為25.8%和24.2%。

關鍵詞6:新基建

“隨著利好政策不斷加碼,雲端計算已經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慄蔚表示,無論是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釋出的《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新基建概念的解讀,都表明——雲端計算已經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讀六大新趨勢

上述六大關鍵詞的背後,是雲端計算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慄蔚介紹:一是雲原生代表雲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二是SaaS代表雲需求從IaaS向SaaS上移;三是分散式雲代表雲架構從中心向邊緣延伸;四是原生雲安全代表雲安全從外部向原生轉變;五是數字化轉型代表雲應用從網際網路向行業生產滲透;六是新基建代表雲定位既是基礎資源也是基建作業系統。

趨勢1:雲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

“雲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技術體系日臻成熟。”慄蔚指出,隨著雲原生的容器、微服務、無伺服器等技術,越來越靠近應用層,資源排程的顆粒性、業務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數字中臺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雲原生恰恰是數字中臺的“底座”,可以說數字中臺是利用雲原生技術精細化落地的最佳實踐。同時,隨著雲原生的發展越來越精細化,原生雲安全需求也越來越“細”。

趨勢2:雲需求從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國內SaaS服務較國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為有差距,同時加上疫情的‘驅動’,國內市場蓄勢待發。”慄蔚介紹,從這幾年企業上雲的情況也能夠發現一些“端倪”:儘管目前國內沒有SaaS獨角獸企業,但是企業上雲中,很多行業客戶因為對於基礎IT不是特別熟悉,因而更多會選擇和行業相關的SaaS服務,國內細分行業SaaS市場需求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養成了使用線上應用的習慣,比如疫情防控、線上教育,視訊會議等都是SaaS服務,因而在後疫情時代,SaaS將通過增加客戶粘性和專業性提升用使用率。“同時,SaaS、IaaS和ISV服務商三方將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共建繁榮、和諧的SaaS服務生態。”在慄蔚看來,“未來,企業級SaaS服務向行業化、平臺化、智慧化發展。”。

趨勢3:雲架構從中心向邊緣延伸

“隨著邊緣計算的發展,分散式雲已經成為雲端計算的新形態,邊緣側佈局也成為重點。”慄蔚介紹,分散式雲根據部署位置不同,規模大小不同,服務能力強弱等要素,可以分為中心雲、區域雲和邊緣雲,三者形成的雲邊協同平臺可以更加開放地為各大行業賦能。目前電信運營商都在利用5G基站,佈局分散式的架構。未來,增加雲邊協同的能力,以及邊緣側賦能的能力,將為行業發展雲端計算帶來更多紅利。

儘管電信服務商和網際網路服務商在雲邊協同上的佈局路徑有所不同,但是最終都將為行業帶來算力紅利。從具體的行業上看,大媒體行業首先受益於分散式雲的發展,而在工業、交通、農業三大行業,雲邊協同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雲邊協同將實現傳統工業與資訊化的融合,雲邊協同將幫助傳統農業向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轉型,雲邊協同助力傳統交通向智慧交通轉型等。“雲邊協同,促使雲端計算為各行業各的賦能更加具備普惠性,將算力延伸到邊緣側。”慄蔚補充道。

趨勢4:雲安全從外部向原生轉變

“原生雲安全推動安全與雲深度融合。”慄蔚表示,與以往相比,原生雲安全平臺將安全能力逐步從生產向開發和測試等環節延伸,融入從設計到運營的整個過程中,向使用者交付更安全的雲服務,而原生雲安全產品,則是由原來的外掛逐漸轉為內嵌,更多地發揮雲平臺的資料價值,進行安全態勢感知、雲訪問安全代理等。

趨勢5:雲應用從網際網路向行業生產滲透

“數字化轉型推動雲應用從網際網路向行業生產滲透,傳統資訊基礎設施亟待升級為數字基礎設施。”慄蔚介紹,信通院調研顯示,雲應用日趨廣泛,並且正在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滲透。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傳統行業,傳統資訊基礎設施真正實現數字化並不多。慄蔚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技術架構存在痛點,比如,跨平臺異構環境的資料難打通,高併發、不可預測訪問需求承載力有限,上層應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難支撐等;二個是IT管理存在痛點,比如,多場景多層次的IT服務需求難實現,IT管理和服務各要素(技術、平臺、流程、管理、組織架構、運營體系)能力水平不齊等。

為了應對上述痛點,目前業界加速推進企業技術架構迭代升級,促進傳統數字化轉型。同時,雲化管理平臺的作用也日漸凸顯。慄蔚介紹,在這一背景下,信通院即將推出企業數字基礎設施雲化管理和服務運營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從服務產品化、能力平臺化、管理精益化、運營體系化、資料價值化等六個方面,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基礎設施能力“把脈”。

趨勢6:雲定位既是基礎資源也是基建作業系統

“新基建促使雲的定位從基礎資源向基建作業系統擴充套件。”慄蔚表示,以往,業界更多認為雲端計算就是虛擬化資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雲端計算越來越多扮演基建管理排程的角色,是承上啟下的重要平臺,全面提升網路和算力的能力。

慄蔚認為,發改委對於新基建概念的定義包括三個方面:融合基礎設施、資訊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其中,資訊基礎設施又包括算力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網路基礎設施,雲端計算是新技術基礎設施中的一個環節。

“如果將資訊基礎設施看作是一臺計算機,那麼雲端計算就是這臺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在慄蔚看來,雲端計算作為資訊基礎設施一部分,不僅提供虛擬化資源,並且以雲原生為技術體系,構建面向全域資料高速互聯與算力的全覆蓋的整體架構,全面提升網路和算力能力水平。

在演講的最後,慄蔚分別用一句話對六大趨勢進行了總結:

一、隨著雲原生技術進一步成熟和落地,使用者可將應用快速構建和部署到與硬體解耦的平臺上,使資源可排程粒度越來越細、管理越來越方便、效能越來越高。

二、伴隨企業上雲程式不斷深入,SaaS服務必將成為企業上雲的重要抓手,助力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三、隨著新基建的不斷落地,構建端到端的雲、網、邊一體化架構將是實現全域資料高速互聯、應用整合排程分發以及計算力全覆蓋的重要途徑。

四、隨著雲端計算原生安全理念的興起,安全與雲將實現深度融合,推動雲服務商提供更安全的雲服務,幫助雲端計算客戶更安全的上雲。

五、雲端計算將結合5G、AI、大資料等技術,為傳統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實現IT雲化管理,最終完成行業數字化轉型。

六、雲端計算將進一步發揮其作業系統屬性,深度整合算力、網路與其他新技術,推動新基建賦能產業結構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