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圖靈社群!

謝工在圖靈發表於2020-07-23

從五月一日正式迴歸出版,回到圖靈,即將履新3個月了。我最想做的就是重新回到社群寫作,記錄下技術出版的點點滴滴。

今年由於疫情,出版社一直在要求的融合發展和全媒體營銷等,推進和落實得非常紮實了。尤其強調要數字業務實現收入變現,要求線上數字業務最低也要能做到提升紙書銷量等。接下來出版的傳統紙書版權更多是轉向紙書版權+電子書版權+視訊音訊授權+培訓等多種版權衍生授權形式了。

這就需要我們出版的選題策劃編輯越來越像個產品或專案經理了。

今天看到一篇2011年我摘選的舊文《磨鐵執行總裁離職看書業運營之弊》 ,讓圖書編輯學會做產品,放到今天還是非常有價值。我再把和《結網》王堅老師討論升級版出版時的對話(感謝郝瑩的整理)摘錄一部分,發到下面,與大家共享。

產品經理應該observe(觀察)、orient(調整)、decide(決策)和act(行動),觀察到這個變化後開始警覺和思考,別人這麼搞會不會威脅到我們,我們這麼搞會不會提升自己,這個模式能複製到哪些領域,市場終局大概什麼樣,剩下一家還是幾家。然後決策、行動。現在觀察應該到位了,想清楚了,開始積極思考並作出決策和行動。

出版屬於傳統行業,知識付費屬於新型行業。

出版本質上屬於傳媒,知識付費本質上屬於教育。

都是依靠優秀的作者提供內容資源。

書和數字閱讀內容可以雙向互換,但是這個轉換過程並不容易。屬於不同的產品型別,受眾並不完全重合,但可以相互借力。

相對於視訊課和知識付費,書的生命力更長久。

數學閱讀產品求新求變,書重邏輯和穩定。

書的內容整合度更好,完整性更強。

對作者而言,知識付費經濟好,出版社會效益好。

今年,圖靈也是擁抱競爭的一年,同時還面臨業務創新和發展擴張的一年。

在未來三到五年,圖靈的擴張版圖領域中,需要快速在更多領域複製小壟斷,主動殺入紅海比等別人殺過來要好。在業務增長壓力下,永遠選擇增長空間高的增長,避免低質量的增長,在微創新、打磨和增值傳統圖書產品、迭代圖靈社群產品,留存圖靈核心使用者等方面,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實際上出版流程上的改變早已經開始了,只是現在要提速了。

王堅老師還提了個問題:產品有兩個選擇,一是選個小池塘安心養老,二是瞄準大市場。如果選擇前者,可能哪天就沒了。如果選擇後者,通常也是從小池塘開始,但這個小池塘不是陸地上的,而是連著大海的,實現小壟斷後,快速擴張到大海里爭取實現大壟斷。

象人郵社的秋葉PPT團隊,《數學之美》的作者吳軍老師,現在他們在知識付費和線上教育上的收入比寫書高多了,和讀者的互動頻繁粘性也更高,這是網際網路產品的優勢。而出版社在C端使用者的產品和服務上,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如果一味的只靠紙書版權活著,還能一直增長嗎?

如果沒有出版社,哪有那麼多有知識體系的作者?但網際網路產品改變了圖書的形態,一開始是單邊切入搶使用者,有了使用者後更具競爭力的付費模式後開始搶作者,形成多邊市場解決供給問題,小壟斷之間的競爭,大壟斷對小壟斷的競爭,本質都是敲骨吸髓。

未來出版社的紙書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再過五到十年,市場格局會是怎樣呢?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