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中的繼承(上)

noahlam發表於2018-04-19

JS中的繼承(上)

學過java或者c#之類語言的同學,應該會對js的繼承感到很困惑--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js的繼承主要是基於原型(prototype)的,對js的原型感興趣的同學, 可以瞭解一下我之前寫的JS中的原型物件

相信很多同學也跟我一樣,剛開始接觸js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時候,都抱著一種排斥的心態--為什麼js這麼麻煩? 其實瞭解完原型鏈後,再來看js的繼承,你會發現js的繼承其實比其他OOP語言更簡單,更靈活,我們來看一個基於原型鏈的繼承

// 父類
function Person()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

// 繼承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複製程式碼

我們只要把子類的prototype設定為父類的例項,就完成了繼承,怎麼樣? 是不是超級簡單? 有沒有比Java,C#的清晰? 事實上,以上就是js裡面的原型鏈繼承

當然,通過以上程式碼,我們的Student只是繼承了一個空殼的Person,這樣視乎是毫無意義的,我們使用繼承的目的, 就是要通過繼承獲取父類的內容,那我們先給父類加上一點點簡單的內容(新增的地方標記 '// 新增的程式碼'):

// 父類
function Person(name,age) {
  this.name = name || 'unknow'     // 新增的程式碼
  this.age = age || 0              // 新增的程式碼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name){
  this.name = name                 // 新增的程式碼
  this.score = 80                  // 新增的程式碼
}

// 繼承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複製程式碼

使用

var stu = new Student('lucy')

console.log(stu.name)  // lucy    --子類覆蓋父類的屬性
console.log(stu.age)   // 0       --父類的屬性
console.log(stu.score) // 80      --子類自己的屬性
複製程式碼

這裡為了降低複雜度,我們只演示了普通屬性的繼承,沒有演示方法的繼承,事實上,方法的繼承也很簡單, 我們再來稍微修改一下程式碼,基於上面的程式碼,給父類和子類分別加一個方法(新增的地方標記 '// 新增的程式碼')

// 父類
function Person(name,age) {
  this.name = name || 'unknow'
  this.age = age || 0
}

// 為父類新曾一個方法
Person.prototype.say = function() {         // 新增的程式碼
    console.log('I am a person')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name){
  this.name = name
  this.score = 80
}

// 繼承 注意,繼承必須要寫在子類方法定義的前面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 為子類新增一個方法(在繼承之後,否則會被覆蓋)
Student.prototype.study = function () {     // 新增的程式碼
    console.log('I am studing')
}
複製程式碼

使用

var stu = new Student('lucy')

console.log(stu.name)  // lucy               --子類覆蓋父類的屬性
console.log(stu.age)   // 0                  --父類的屬性
console.log(stu.score) // 80                 --子類自己的屬性
stu.say()              // I am a person      --繼承自父類的方法
stu.study()            // I am studing       --子類自己的方法
複製程式碼

這樣,看起來我們好像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繼承了,這個就是原型鏈繼承,怎麼樣,是不是很好理解? 但是,原型鏈繼承有一個缺點,就是屬性如果是引用型別的話,會共享引用型別,請看以下程式碼

// 父類
function Person() {
  this.hobbies = ['music','reading']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

// 繼承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複製程式碼

使用

var stu1 = new Student()
var stu2 = new Student()

stu1.hobbies.push('basketball')

console.log(stu1.hobbies)   // music,reading,basketball
console.log(stu2.hobbies)   // music,reading,basketball
複製程式碼

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改變stu1的引用型別的屬性時,stu2對應的屬性,也會跟著更改,這就是原型鏈繼承缺點 --引用屬性會被所有例項共享, 那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就是下面我們要提到的借用建構函式繼承,我們來看一下使用建構函式繼承的最簡單例子:

// 父類
function Person() {
  this.hobbies = ['music','reading']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
    Person.call(this)              // 新增的程式碼
}
複製程式碼

使用

var stu1 = new Student()
var stu2 = new Student()

stu1.hobbies.push('basketball')
console.log(stu1.hobbies)   // music,reading,basketball
console.log(stu2.hobbies)   // music,reading
複製程式碼

這樣,我們就解決了引用型別被所有例項共享的問題了

注意,這裡跟 原型鏈繼承 有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並沒有使用prototype繼承,而是在子類裡面執行父類的建構函式, 相當於把父類的程式碼複製到子類裡面執行一遍,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給父類傳參

// 父類
function Person(name) {
  this.name = name              // 新增的程式碼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name){
    Person.call(this,name)      // 改動的程式碼
}
複製程式碼

使用

var stu1 = new Student('lucy')
var stu2 = new Student('lili')
console.log(stu1.name)   // lucy
console.log(stu2.name)   // lili
複製程式碼

看起來已經很有Java,C#的味道了有沒有?

但是,建構函式解決了引用型別被所有例項共享的問題,但正是因為解決了這個問題,導致一個很矛盾的問題出現了,--函式也是引用型別, 也沒辦法共享了.也就是說,每個例項裡面的函式,雖然功能一樣,但是卻不是同一個函式,就相當於我們每例項化一個子類,就複製了一遍的函式程式碼

// 父類
function Person(name) {
  this.say = function() {}    // 改動的程式碼
}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name){
    Person.call(this,name)
}
複製程式碼

使用

var stu1 = new Student('lucy')
var stu2 = new Student('lili')
console.log(stu1.say === stu2.say)   // false
複製程式碼

以上程式碼可以證明,父類的函式,在子類的例項下是不共享的

總結

繼承方式 繼承核心程式碼 優缺點
原型鏈繼承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例項的引用型別共享
建構函式繼承 在子類(Student)裡執行 Person.call(this) 例項的引用型別不共享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 原型鏈繼承建構函式繼承 這兩種繼承方式的優缺點剛好是互相矛盾的,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魚和熊掌兼得呢? 沒有的話,我就不會說出來了,^_^,接下來請允許我隆重介紹 組合繼承

組合繼承,就是各取上面2種繼承的長處,普通屬性 使用 建構函式繼承,函式 使用 原型鏈繼承, 這個程式碼稍微複雜一點,不過相信有了上面的基礎後,看起來也是很輕鬆

// 父類
function Person() {
  this.hobbies = ['music','reading']
}

// 父類函式
Person.prototype.say = function() {console.log('I am a person')}

// 子類
function Student(){
    Person.call(this)             // 建構函式繼承(繼承屬性)
}
// 繼承
Student.prototype = new Person()  // 原型鏈繼承(繼承方法)
複製程式碼

使用

// 例項化
var stu1 = new Student()
var stu2 = new Student()

stu1.hobbies.push('basketball')
console.log(stu1.hobbies)           // music,reading,basketball
console.log(stu2.hobbies)           // music,reading

console.log(stu1.say == stu2.say)   // true
複製程式碼

這樣,我們就既能實現屬性的獨立,又能做到函式的共享,是不是很完美呢?

組合繼承據說是JavaScript中最常用的繼承方式(具體無法考證哈).

至此,我們就把js裡面的常用繼承瞭解完了,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嘛!不過,我們總結一下3種繼承

  1. 原型鏈繼承,會共享引用屬性
  2. 建構函式繼承,會獨享所有屬性,包括引用屬性(重點是函式)
  3. 組合繼承,利用原型鏈繼承要共享的屬性,利用建構函式繼承要獨享的屬性,實現相對完美的繼承

上面為什麼要說相對完美呢? 因為本文的標題叫【JS中的繼承(上)】,那肯定是還有 【JS中的繼承(下)】咯, 目前為止,我們只講了3種最基本的繼承,事實上,JavaScript還有好多繼承方式,為了讓你不至於學習疲勞,所以我打算分開來講, 如果你沒有那個耐性繼續看下去,那麼看完這篇對於理解JavaScript的繼承,也是夠用的。但是建議多看兩遍,加深印象, 我學js繼承的時候,那本犀牛書都被我翻爛了,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還在一遍翻一邊寫的呢(噓!)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感謝收看,如果覺得對您有用,請給本文的github加個star,萬分感謝, 另外,github上還有其他一些關於前端的教程和元件,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你們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