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大學發表在《應用發展心理學雜誌》一項研究表明,在大學裡學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將可能決定他最終什麼時候能獲得“成人身份”。研究人員對一組學生從大學四年級到畢業後五年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三個方面報告自己的財務情況,如支出、儲蓄、預算和借款。
那些在大學四年級有良好的財務習慣,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表現出明顯改善的人,在研究期結束時(26至31歲)更可能將自己視為成年人。
另一方面,那些在大學裡的經濟行為沒有那麼好,或者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的人,不太可能認為自己在大學畢業五年後就已經成年了。
雖然傳統上,成人身份是通過結婚、生育和獲得經濟獨立等里程碑來衡量的,但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要求參與者按5個等級對自己一系列陳述進行評分,例如“我覺得我已經完全成熟了。”
不僅僅是年輕人自己的經濟行為影響了他們是否認為自己是成年人。在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者的自我報告表明,他們的戀人有良好的財務習慣,也會使他們在成人身份方面的得分較高。
通過分析那些三個方面財務使用情況都和戀人有關的報告表明,隨著年輕人進入成年期,戀人在他們的經濟使用情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到研究結束時,這些人有約80%的受試者結婚,20%的受試者有孩子。
研究人員指出,那些在財務使用方面更有計劃和負責任的參與者報告表明,他們有更少的抑鬱症狀和良好的社會關係,這兩者反過來正好促進了成人身份的形成。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大學生,但未來的研究應該考慮到金融行為對非大學教育青年成人身份形成的影響。同時,鑑於金融行為在大學生成人身份形成中的作用,關注金融教育可能有利於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