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飛天•雲OS

   亞馬遜阿里雲谷歌各有千秋

    說到雲端計算,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亞馬遜,然後是Goog<wbr>le,國內算上數的,也就是阿里旗下的阿里雲了。<wbr>以前還有個盛大,後來轉身專注遊戲與視訊方面的雲端計算去了,<wbr>屬於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什麼,百度騰訊華為的雲?<wbr>一邊玩兒去吧!

    說到基因,馬雲的“雲”倒是跟亞馬遜異曲同工,<wbr>都是做電子商務起家,家裡的伺服器弄了十幾萬臺,<wbr>閒置的多了就想怎麼利用起來。從一流的B2C到最大的公有云計算<wbr>服務商,亞馬遜劍走偏鋒卻彎道超車成功。看樣子,<wbr>阿里也是在走同樣的路。

    科技市場研究公司Synergy的分析師迪斯戴爾(John<wbr>-Dinsdale)在雲端計算報告中稱,亞馬遜的實力,足以令“<wbr>所有的對手”自愧不如。報告指出,2013年第三季度雲端計算市場<wbr>的容量為25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6%。其中,<wbr>亞馬遜(雲端計算品牌為“AWS”)雲端計算的收入猛增了55%。<wbr>亞馬遜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微軟、IBM、谷歌、Salesfor<wbr>ce等所有對手的總和。當然,錢是小事,<wbr>更重要的是未來資料融合的價值。

    Google的優勢在於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雲,在全球有30多<wbr>個資料中心,伺服器的總數超過100萬臺,<wbr>而且在運營效率和自動化管理程度這兩個非常重要的雲指標上也是獨<wbr>領風騷的,並且這些產品大都以Web的形式釋出。此外Googl<wbr>e的雲技術的client端的核心就是Chrome瀏覽器,<wbr>所有相關的技術都嵌入到了瀏覽器中,<wbr>甚至作業系統的核心也算嵌到了瀏覽器中,成為雲瀏覽器。<wbr>不過缺點是Google的雲主要是自己在玩兒,<wbr>看樣子並不太想開放做公共服務。

    阿里雲的雲端計算規模沒有公佈直接的數字,<wbr>不過公開報導中有些地方可以參考:<wbr>阿里云為中國第一大雲端計算公共服務平臺,<wbr>執行著幾十萬家客戶的電商網站,ERP,遊戲,移動App等各類<wbr>應用和資料。2013年天貓雙11活動產生的1.88億的訂單中<wbr>,75%的訂單都由阿里雲平臺處理完成。

    外國的雲很難飄到中國來

    綜合來看,亞馬遜全球共有云服務霸主的地位暫時無人撼動,G<wbr>oogle的優勢集中在其平臺的產品端,<wbr>但中國的准入政策和特殊國情是其進入中國市場最大的障礙。<wbr>亞馬遜在國內的電商平臺做得一般般,Google的搜尋服務已撤<wbr>出中國,因此,阿里的優勢在與本土化和時間視窗。此外,<wbr>阿里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浸淫十餘年,也是一大優勢。

    雲端計算業務在中國屬於電信增值業務範疇,<wbr>外資企業在該領域還有著諸多限制,不得不“借窩下蛋”。<wbr>直到去年底,亞馬遜公司(Amazon.com)旗下的Amaz<wbr>on Web Services才宣佈推出其中國區域雲端計算平臺服務。 但為遵<wbr>守中國的相關法律和監管要求,亞馬遜AWS中國採用了“多夥伴策<wbr>略”來提供雲端計算服務。合作伙伴包括光環新網和網宿科技,<wbr>為亞馬遜提供必要的網際網路資料中心服務和網際網路接入服務,<wbr>包括基礎架構、頻寬和網路功能。從時間上看,亞馬遜的AWS服務<wbr>真正在國內開放最快也要等到今年5月。

    事情還有很大變數。<wbr>前兩天習大大任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小組組長,<wbr>強調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際網路國家意識”呼之欲出。<wbr>雲端計算關係到一國大資料安全,而大資料又被視為“未來的新石油”<wbr>。此事從政治角度來看,亞馬遜大規模進軍中國希望幾乎為零。

    詳解阿里這朵

阿里雲飛天開放平臺

    藉助今年阿里在金融領域的攻城略地,<wbr>阿里雲率先在金融領域打出了一片天。目前,阿里雲喊出了“世界上<wbr>唯一一家支援金融、保險等行業的雲端計算公司”。

    眾多的銀行、證券、基金開始試用阿里金融雲服務。<wbr>例如幫助吳江農村商業銀行、廣東南粵銀行、廈門銀行、渤海銀行、<wbr>鶴壁銀行、<wbr>華潤銀行以及東海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快速實現了網上支付交易;<wbr>支撐了支付寶和天弘基金合作的“餘額寶”專案的海量高併發訪問,<wbr>餘額寶3億筆交易的清算可在140分鐘內完成;<wbr>解決了眾安線上海量淘寶、天貓客戶購買保險的技術支撐問題。

    在技術和標準上,阿里雲也開始暗暗向亞馬遜叫板,<wbr>從其手中搶得了BSI向全球雲服務商頒發的第一張安全金牌。<wbr>同時,阿里雲去年公佈成為單叢集規模達到5000臺伺服器的通用<wbr>計算平臺(5K),Google也就在這個水平,<wbr>亞馬遜的技術細節沒對外公佈過。

    所以無論業務還是技術上,沉寂了4年的阿里雲,終於在201<wbr>3年多點爆發,也難怪今年老馬會打出這張牌。

      四維打三維

    流量和C端產品本來就不是阿里的強項,<wbr>非要在手機上跟微信較勁不是明智之舉。微信再強,<wbr>難道就是未來的一切麼?肯定不是,<wbr>網際網路的本質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不可能由一個終端APP統治一切<wbr>。今天的微信,已經越來越走向獨夫之路,<wbr>成為移動網際網路上一搜所向披靡但四處樹敵的航母。

    從信裡看,馬雲的想法是:既然我的戰艦拼不過你的航母,<wbr>那我就要當大海,航母再牛也要跑在大海上,<wbr>航母再牛遇到海嘯也可能會沉沒!在馬雲看來,<wbr>阿里雲可能就是未來的那片大海,所有的企業、機構、移動開發者、<wbr>物聯網、可穿戴裝置,不管你是什麼艦種,總要跑在大海上。<wbr>做好了阿里雲,也就做好了最大的網際網路生態。

    未來一切的競爭,都是資料的競爭。<wbr>如果說微信打淘寶是三維打二維。那麼阿里雲打微信,<wbr>是希望在四維空間向三維空間投下一個二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