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到底是什麼?我這樣看待雲端計算

千鋒雲端計算發表於2019-07-02

在今天,如果說對於雲端計算還一無所知,那可就真的out了。企業喊了這麼多年的“上雲運動”,那麼,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雲端計算到底是什麼?我這樣看待雲端計算

從2006年雲端計算的概念被提出到今天,已經經過了十幾年,雲端計算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與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業的蓬勃發展已經得到了諸多巨頭的青睞和垂涎,紛紛揮斥著巨資入場。2010年,全球雲端計算市場規模僅683億美元,而到2020年,預計將突破4000億美元。

雲端計算已經席捲而來,和人們現在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接觸雲端計算時,我們或多或少為了讓自己容易理解而使用這些觀點類(裝)比(逼)。一定程度上,這些觀點確實通俗易懂且形象,大家也可以自行網上了解這些觀點。

雲端計算到底是什麼?我這樣看待雲端計算

而在我的理解中,私以為: 雲端計算是一種模型,即將計算、網路和儲存虛擬化資源池以按需的方式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雲端計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雲端計算誕生之前,其實很多雲端計算相關技術都已經誕生,如:分散式計算、平行計算還有網格計算。

網格計算 (英語:Grid computing):透過利用大量異構計算機(通常為桌上型電腦)的未用資源(CPU週期和磁碟儲存),將其作為嵌入在分散式電信基礎設施中的一個虛擬的計算機叢集,為解決大規模的計算問題提供一個模型。

平行計算 (英語:parallel computing):一般是指許多指令得以同時進行的計算模式。在同時進行的前提下,可以將計算的過程分解成小部分,之後以併發方式來加以解決。

分散式系統是一組計算機,透過網路相互連線傳遞訊息與通訊後並協調它們的行為而形成的系統。元件之間彼此進行互動以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把需要進行大量計算的工程資料分割成小塊,由多臺計算機分別計算,再上傳運算結果後,將結果統一合併得出資料結論的科學。

是不是都覺的這些技術都很熟悉?

甚至在IT行業,常常被提及。當然,有一些這些還不夠,還缺了一個最關鍵的技術:虛擬化。

雲端計算到底是什麼?我這樣看待雲端計算

在傳統的大型資料中心,網路通常是三層結構,Cisco稱之為:分級的互連網路模型(hierarchical inter-networking model)。

這個模型包含了以下三層:

Access Layer(接入層): 有時也稱為Edge Layer。接入交換機通常位於機架頂部,所以它們也被稱為ToR(Top of Rack)交換機,它們物理連線伺服器。

Aggregation Layer(匯聚層): 有時候也稱為Distribution Layer。匯聚交換機連線Access交換機,同時提供其他的服務,例如防火牆,SSL offload,入侵檢測,網路分析等。

Core Layer(核心層): 核心交換機為進出資料中心的包提供高速的轉發,為多個匯聚層提供連線性,核心交換機為通常為整個網路提供一個彈性的L3路由網路。 通常情況下,匯聚交換機是L2和L3網路的分界點,匯聚交換機以下的是L2網路,以上是L3網路。每組匯聚交換機管理一個POD(Point Of Delivery),每個POD內都是獨立的VLAN網路。伺服器在POD內遷移不必修改IP地址和預設閘道器,因為一個POD對應一個L2廣播域。

雲端計算到底是什麼?我這樣看待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的資源就如同銀行一般,銀行向外借貸的錢遠比本身儲存的錢要多的多,雲端計算底層資源出售也是同理的,也是屬於“超賣”模式。只要不同時擠兌,就不會有問題。

隨著Openstack技術的越發成熟,管理的規模越來越大,動不動就是上萬臺伺服器,同時可以實現異地部署然後進行統一管理。在這種規模的前提下,對於普通使用者甚至企業來說,基本上可以實現想要多少的資源就有多少資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6964/viewspace-264934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