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窺InnoDB的Memcached外掛

發表於2013-08-21

前些年,HandlerSocket的橫空出世讓人們眼前一亮,當時我還寫了一篇文章介紹了其用法梗概,時至今日,由於種種原因,HandlerSocket並沒有真正流行起來,不過慶幸的是MySQL官方受其啟發,研發了基於InnoDB的Memcached外掛,總算是在MySQL中延續了NoSQL的香火,以前單獨架設Memcached伺服器不僅浪費了記憶體,而且還必須自己維護資料的不一致問題,有了Memcached外掛,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而且藉助MySQL本身的複製功能,我們可以說是變相的實現了Memcached的複製,這更是意外之喜。

 

安裝

為了讓文章更具完整性,我們選擇從原始碼安裝MySQL,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版本有記憶體洩漏,所以推薦安裝最新的穩定版,截至本文發稿時為止,最新的穩定版是5.6.13,我們就以此為例來說明,過程很簡單,只要啟用了WITH_INNODB_MEMCACHED即可:

MySQL安裝完畢後,在外掛目錄我們能看到innodb_engine.so和libmemcached.so:

此外還需要匯入Memcached外掛所需要的表結構:

一切就緒後就可以啟用Memcached外掛了(當然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禁止):

說明:如果要重啟外掛的話,可以先uninstall,再install。

Memcached外掛相關的配置資訊如下,具體介紹可以參考官方文件

注意:daemon_memcached_r_batch_sizedaemon_memcached_w_batch_size,這兩個選項對效能影響較大,簡單點說就是控制事務提交的頻率,MySQL的預設值均為1,也就是說每次都提交,這主要是從安全性考慮的,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情況來調整。

差不多了,此時Memcached埠應該準備就緒了,你可以試試看:

換句話說,MySQL已經相容Memcached協議,可以直接使用Memcached命令。

配置

在安裝步驟裡,我們匯入了一個名為innodb_memcached_config.sql的指令碼,它建立了一庫(innodb_memcache)三表(cache_policies, config_options, containers):

cache_policies定義了快取策略,包含如下選擇:

  • innodb_only:只使用InnoDB作為資料儲存。
  • cache-only:只使用傳統的Memcached引擎作為後端儲存。
  • caching:二者皆使用,如果在Memcached裡找不到,就查詢InnoDB。

config_options定義了分隔符號:

  • separator:Memcached只識別單值,使用此分隔符(|)來連線多個欄位的值。
  • table_map_delimiter:通過此分隔符(.)來確認表和鍵,如:@@table.key。

如果我們想通過Memcached協議來訪問一個表,需要先在containers中配置它:

如上已經有了test資料庫的demo_test表,通過c1查詢c2的值,表結構如下所示:

預設情況下有一行資料:

讓我們用Memcached協議來訪問看看:

我們還可以先設定預設訪問的表,然後後續的查詢就只寫鍵名就可以了:

雖然我的例子都是通過命令列執行的,但是大家很容易就更改寫成PHP之類的方法。

限制

Memcached外掛用起來非常簡單,不過並不是一切都很完美,比如說:當我們配置表的時候,containers表的欄位,除了key_columns和value_columns以外,其它的欄位,如:flags,cas_column,expire_time_column等也必須設定,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原表中找不到貼切的欄位,此時就只能對應新建三個欄位,味道很噁心。

此外,containers表還有如下限制

  • key_columns欄位的型別必須是CHAR或VARCHAR,且最大長度是250個字元。
  • value_columns欄位的型別必須是CHAR或VARCHAR或BLOB,長度不限。
  • cas_column欄位的型別必須是BIGINT。
  • expiration_time_column欄位的型別必須是INT。
  • flags欄位的型別必須是INT。

說明:隨著MySQL版本的更新,這些限制可能會發生變化,請大家以實際情況為準。

實戰

讓我們以一個使用者登入的例子來檢驗一下學習成果:

首先在測試資料庫建立一個使用者表:

然後新增幾行測試資料:

接著在containers裡配置這個表:

這裡我們定義了多個欄位(password和email)作為value_columns,並且使用豎線作為分隔符,實際上使用空格,逗號之類分隔符也可以,在innodb_config.c檔案的原始碼中能查到如下關於分隔符的定義,文件裡並沒有涵蓋這些資訊:

最後使用Memcached協議來訪問一下,這裡我們換個花樣,執行一個MGET操作:

既然我定義value_columns的時候設定了多個欄位,那麼返回資料的時候自然也返回多個欄位的資料,並且它們依照innodb_memcache.config_options表中的separator欄位來分隔,預設情況下是一個豎線,如果你的欄位內容裡包含了豎線,那麼就會和預設值發生衝突,此時你可以更新separator的定義,比如改成三個豎線等等,需要提醒的是,修改後別忘了重啟Memcached外掛。

說明:因為們在配置的時候把表命名為default,所以在請求的時候不用傳遞表名。如果不存在default,那麼會把名字按照字母順序正序排列,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預設。

本文在使用Memcached外掛的時候,所有例子均使用的是讀操作,實際上寫操作也是支援的,不過在實際使用時,我更傾向於寫操作都通過SQL來執行,而Memcached外掛僅處理KV形式的讀操作,實際壓力測試的結果顯示,Memcached外掛比SQL的方式,效能提升了百分之一百左右,雖然仍不及獨立的Memcached,但考慮到其它的優勢,這個結果已經很讓人欣喜了,下一站,InnoDB的Memcached外掛!大家做好準備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