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思考-劉未鵬

IT168人月神話發表於2009-02-28
原文:http://blog.csdn.net/pongba/archive/2008/04/08/2260812.aspx

閱讀的方法
  • 讀的時候有輕有重,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具體哪些地方快哪些慢我一時也整理不出來什麼法則(可以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
  • 舉一個例子:以前我讀書是流水帳式的,現在我一定會先把目錄很仔細的看一看,目錄往往包含了最高層的知識結構,然後我會挑選看上去最有趣的部分閱讀,如果發現需要用到前面的內容就跳到前面補充一下。一般來說,最有趣的部分讀完之後,其餘部分也就不那麼緊急了,大可以輕鬆地看一看。
  • 此外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有助於加深印象;看到覺得重要的地方,要隨手做筆記,就算以後不看自己的筆記,單單是記下來就能極大加深思考。
  • 有的書整個就可以略讀,因為其中有意義的地方並不很多(但又不能絕對不讀,因為畢竟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譬如《專注力》我花了不到兩個小時讀完了,主要是看裡面的一些例子,作者的解釋我發現不需要細看,有了例子自己就可以分析,沒有作者的解釋先入為主反而可以分析得更徹底些。
閱讀的分類
  • 我一般把書分為兩類,一類是知識的。一類是思維的。
  • 一般來說我更傾向於閱讀培養思維的,譬如《你的燈亮著嗎?》、《決策與判斷》、《別做正常的傻瓜》、《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數學與猜想》、《Ask the Right Questions》……因為思維方面的東西是跨學科的,任何時候都用得上。並且,反之如果思維沒有培養好的話,學習東西也容易走錯方向或者事倍功半。當然,話說回來,光看思維方面的書,不去選擇一門或幾門領域知識,也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這裡所謂“更傾向於”是指時間分配方面的。
  • 時間分配方面。一般是在學習知識性的東西的過程中抽時間閱讀思維方面的書,邊學邊思,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上鍛鍊思考的能力。此外,思維方面的書,我認為是讀得越細越好,讀的過程中思考得越深入越好,切不可觀其大略只求理解。理解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像XX一樣思考",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同時也需要站到他人位置上學習別人的思考方式(即"穿上別人的鞋"),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將他人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
  • 方法方面。(我現在認為,)知識性的東西,在學習方法上最重要的應該是注意兩點:1) 觀其本質。2) 觀其大略。此外,只有當急著要用的時候,才需要去注意技術細節。值得補充的是,我的意思並不是什麼細節也不看。有些細節是重要的,80%最重要的細節往往能在20%時間內掌握。剩下的用到的時候查查就差不多了。
閱讀的習慣
  • 任何一點時間都可以用於閱讀。舉個例子,我每天都會走去食堂,從實驗室到食堂的路上一般有 4~5分鐘,我發現起碼可以讀兩頁書(而且還不是那種小說書,而是知識性的書)。每天兩頁,兩百頁的書也就3個月就讀完了。點滴的時間匯聚起來就是一個“ 長尾”,想一想,每天有多少個這樣的4~5分鐘,3個月就可以讀完多少本書。(豆瓣上有一個小組“走哪都帶著書”)。利用這種方式的閱讀,讀完之後就像根本沒有花任何時間一樣。
  • 一旦停下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拿起來讀了。所以一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人往往到最後會變成了“整天曬網,永不打漁”。一本再厚的書,只要每天看一點,總有看完的一天,而且完全可以算出來需要用多久就能看完。反之則永遠沒有開始的那一天。
思考的習慣
  • 閱讀過程中遇到任何值得思考的東西,可以放在任何大腦有空閒的時候思考:刷牙洗臉時、休息時、走路時、睡前等等。我相信一旦成為習慣,就連自己覺察不到的時候,無意識層面都在思考,積累起來就悄悄利用了別人無法利用的好多時間。此外對知識的更深層思考也能夠極大地加深記憶。
  • 思考絕對不是一件疲勞的事,而是一件放鬆的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5027599/viewspace-5581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