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思考-劉未鵬
原文:http://blog.csdn.net/pongba/archive/2008/04/08/2260812.aspx
閱讀的方法
閱讀的方法
- 讀的時候有輕有重,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具體哪些地方快哪些慢我一時也整理不出來什麼法則(可以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
- 舉一個例子:以前我讀書是流水帳式的,現在我一定會先把目錄很仔細的看一看,目錄往往包含了最高層的知識結構,然後我會挑選看上去最有趣的部分閱讀,如果發現需要用到前面的內容就跳到前面補充一下。一般來說,最有趣的部分讀完之後,其餘部分也就不那麼緊急了,大可以輕鬆地看一看。
- 此外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有助於加深印象;看到覺得重要的地方,要隨手做筆記,就算以後不看自己的筆記,單單是記下來就能極大加深思考。
- 有的書整個就可以略讀,因為其中有意義的地方並不很多(但又不能絕對不讀,因為畢竟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譬如《專注力》我花了不到兩個小時讀完了,主要是看裡面的一些例子,作者的解釋我發現不需要細看,有了例子自己就可以分析,沒有作者的解釋先入為主反而可以分析得更徹底些。
- 我一般把書分為兩類,一類是知識的。一類是思維的。
- 一般來說我更傾向於閱讀培養思維的,譬如《你的燈亮著嗎?》、《決策與判斷》、《別做正常的傻瓜》、《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數學與猜想》、《Ask the Right Questions》……因為思維方面的東西是跨學科的,任何時候都用得上。並且,反之如果思維沒有培養好的話,學習東西也容易走錯方向或者事倍功半。當然,話說回來,光看思維方面的書,不去選擇一門或幾門領域知識,也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這裡所謂“更傾向於”是指時間分配方面的。
- 時間分配方面。一般是在學習知識性的東西的過程中抽時間閱讀思維方面的書,邊學邊思,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上鍛鍊思考的能力。此外,思維方面的書,我認為是讀得越細越好,讀的過程中思考得越深入越好,切不可觀其大略只求理解。理解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像XX一樣思考",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同時也需要站到他人位置上學習別人的思考方式(即"穿上別人的鞋"),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將他人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
- 方法方面。(我現在認為,)知識性的東西,在學習方法上最重要的應該是注意兩點:1) 觀其本質。2) 觀其大略。此外,只有當急著要用的時候,才需要去注意技術細節。值得補充的是,我的意思並不是什麼細節也不看。有些細節是重要的,80%最重要的細節往往能在20%時間內掌握。剩下的用到的時候查查就差不多了。
- 任何一點時間都可以用於閱讀。舉個例子,我每天都會走去食堂,從實驗室到食堂的路上一般有 4~5分鐘,我發現起碼可以讀兩頁書(而且還不是那種小說書,而是知識性的書)。每天兩頁,兩百頁的書也就3個月就讀完了。點滴的時間匯聚起來就是一個“ 長尾”,想一想,每天有多少個這樣的4~5分鐘,3個月就可以讀完多少本書。(豆瓣上有一個小組“走哪都帶著書”)。利用這種方式的閱讀,讀完之後就像根本沒有花任何時間一樣。
- 一旦停下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拿起來讀了。所以一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人往往到最後會變成了“整天曬網,永不打漁”。一本再厚的書,只要每天看一點,總有看完的一天,而且完全可以算出來需要用多久就能看完。反之則永遠沒有開始的那一天。
- 閱讀過程中遇到任何值得思考的東西,可以放在任何大腦有空閒的時候思考:刷牙洗臉時、休息時、走路時、睡前等等。我相信一旦成為習慣,就連自己覺察不到的時候,無意識層面都在思考,積累起來就悄悄利用了別人無法利用的好多時間。此外對知識的更深層思考也能夠極大地加深記憶。
- 思考絕對不是一件疲勞的事,而是一件放鬆的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5027599/viewspace-5581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修改軟體的藝術閱讀筆記及思考筆記
- [方法論]再論如何讀書——對過去閱讀的總結與對未來的要求
- TaxoRec部署與程式碼閱讀
- PDF閱讀器不只閱讀註釋,還有轉換與編輯
- Appdash原始碼閱讀——Annotations與EventAPP原始碼
- Appdash原始碼閱讀——Recorder與CollectorAPP原始碼
- 訪數藏中國CEO王鵬飛:數字藏品的發展與思考
- 閱讀筆記與部落格連結筆記
- 【原始碼閱讀】AndPermission原始碼閱讀原始碼
- 深夜思考著未來
- 後端好書閱讀與推薦(續)後端
- basictracer-go原始碼閱讀——SpanRecorder與wireGo原始碼
- Android Media Framework(三)OpenMAX API閱讀與分析AndroidFrameworkAPI
- 阿里媽媽資深技術專家劉凱鵬解讀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搜尋營銷阿里深度學習
- 閱讀YYModel
- 深度閱讀
- 閱讀-MTCNNCNN
- 如何閱讀一本書——分析閱讀Pre
- JDK原始碼閱讀:String類閱讀筆記JDK原始碼筆記
- JDK原始碼閱讀:Object類閱讀筆記JDK原始碼Object筆記
- 後端好書閱讀與推薦(續六)後端
- 閱讀《加密與解密》之前,需要什麼基礎?加密解密
- koa原始碼閱讀[1]-koa與koa-compose原始碼
- c語言-記錄閱讀《c缺陷與陷阱》C語言
- 【原始碼閱讀】Glide原始碼閱讀之with方法(一)原始碼IDE
- 【原始碼閱讀】Glide原始碼閱讀之into方法(三)原始碼IDE
- JDK原始碼閱讀(7):ConcurrentHashMap類閱讀筆記JDK原始碼HashMap筆記
- JDK原始碼閱讀(5):HashTable類閱讀筆記JDK原始碼筆記
- JDK原始碼閱讀(4):HashMap類閱讀筆記JDK原始碼HashMap筆記
- 職場人關於未來閱讀的期待(附原資料表)
- 如何閱讀 Paper
- 閱讀文獻
- 淺談閱讀
- 閱讀筆記筆記
- 閱讀習慣
- 精讀《重新思考 Redux》Redux
- 讀書小組閱讀列表
- 【原始碼閱讀】Glide原始碼閱讀之load方法(二)原始碼IDE
- 如何高效的閱讀paper--三遍閱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