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小米運維發表於2019-02-14

本文主要介紹了RAID 01/10/10E的區別及相關效能。
上篇文章回顧:localtime函式的死鎖風險

此處不再講基本RAID知識,想了解請自行維基百科。

                                       1、開門見山

同事在做自定義RAID時發現當前使用的Dell機器中RAID 10(注:八塊盤做的RIAD 10)中SPAN的個數不同,其中A機器SPAN個數為1,B機器SPAN個數為2,常識講8塊盤做RAID 10應該有4組RIAD 1再組RAID 0,但AB兩臺機器都不是這樣,檢視機器的RAID級別也都是RAID 10。這裡先補充下RAID 10的姿勢。

RAID 10是RAID 1+RAID 0的產物所以大家大都讀RAID 一零、少讀RAID十。

RAID 10是先鏡射再分割資料,再將所有硬碟分為兩組,視為是RAID 0的最低組合,然後將這兩組各自視為RAID 1運作。

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RAID 10

再講下RAID 01這兩個雖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區別很大。

RAID 01跟RAID 10的相反,是先分割再將資料鏡射到兩組硬碟。它將所有的硬碟分為兩組,變成RAID 1的最低組合,而將兩組硬碟各自視為RAID 0運作。

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RAID 01

當RAID 10有一個硬碟受損,其餘硬碟會繼續運作。RAID 01只要有一個硬碟受損,同組RAID 0的所有硬碟都會停止運作,只剩下其他組的硬碟運作,可靠性較低。如果以六個硬碟建RAID 01,鏡射再用三個建RAID 0,那麼壞一個硬碟便會有三個硬碟離線。因此,RAID 10遠較RAID 01常用。(摘自維基百科)

                                     2、繼續下文

諮詢廠商,工程師解釋:這種現象(指8塊盤RAID 10只有1個SPAN或2個SPAN)是由於Dell對RAID 10的增強功能導致,由於傳統RAID 10一個SPAN中是兩塊硬碟,一個RAID卡一般最大支援8個SPAN,所以最大支援16塊硬碟的RAID10。Dell為了突破RAID 10最大硬碟數限制,在PERC 6 韌體6.1之後的RAID卡中,使用了RAID 10 E功能,該功能支援在不影響效能的情況下允許一個SPAN跨多個硬碟。

具體實現如下:

比如12塊硬碟組RAID10,設定為6個SPAN,每個SPAN兩塊硬碟情況如下

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常規RAID 10

RAID 10E支援 12塊硬碟只配置3個SPAN,每個SPAN 4塊硬碟

RAID 10E 會在底層建立BVD,BVD下面再建立兩兩硬碟的RAID 1

具體實現如下:

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RAID 10 E

這兩種設定在效能上沒有差別

www.dell.com/support/art…

支援此功能的RAID卡,RAID卡會自行決定適當跨越值(備註這點工程師沒有解釋判斷邏輯。)

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自動設定適當值

topics-cdn.dell.com/pdf/idrac7-…

以上是工程師給的解釋,看完感覺又漲了姿勢。

那麼怎麼看自己的機器是否支援RAID 10 E呢?

開啟iDrac 點開儲存-控制器,看自己的陣列卡是否支援RAID 10不均勻跨越。如果支援的話就是支援RAID 10 E了,見下圖:

學習RAID 01/10/10E的區別

好了原因知道了,不過鑑於我們沒有使用超過36塊盤RAID 10的機器,所以感覺對於我們講沒啥用,且因為是陣列卡控制器自動設定適當的值,反而覺得亂。可以參考在裝機初始化時使用megacli對RAID 10做統一化操作,參考以下命令:

megacli -cfgspanadd -r10 -array0[32:0,32:1] -array1[32:2,32:3] -array2[32:4,32:5] -array3[32:6,32:7] wb direct -a0複製程式碼

(回寫、條帶等詳細引數請自行查閱。)

參考連結:

zh.wikipedia.org/wiki/RAID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米運維“,點選檢視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