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控眼裡的Swift語言:誰說0基礎?

edithfang發表於2014-06-23


swift 跟 objc 共用同一套的執行時環境

swift 的型別,可以橋接到 objc 的型別,反之亦然。如 string 對應原來 objc 的 NSString, closures 對應 objc 的 block,等等。objc 積累下來的大量庫,實現不用改寫,swift 就直接可以使用。(最多加個宣告檔案)。

看兩個 API 的宣告,對比一下:

objc
void
dispatch_apply (size_t iterations, dispatch_queue_t queue,
void (^block)(size_t));
- (void) touchesBegan:(NSSet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swift
func dispatch_apply (iterations: UInt, queue: dispatch_queue_t!, block: ((UInt) -> Void)!)
func touchesBegan (touches: NSSet!, withEvent event: UIEvent!)

我懷疑,swift 中的介面檔案,是利用原來 objc,c中的介面檔案自動程式生成的。同一個工程,可以同時使用 swift, objc, c, c++ 四種編譯語言(額外嵌入的指令碼語言另算),原來的 iOS/Mac 工程,已經可以同時使用 objc, c, C++三種語言。現在支援第四種。objc, c, c++ 三種語言的結合很容易, objc 跟c本身就相容,objc 跟c++結合只要將檔名改成 .mm。而 swift 跟其它語言的結合,需要另外的檔案進行橋接,其實也挺方便的。

這裡的橋接很容易,Apple 自家的各種 C 庫移植過來了。比如 Core Image/Audio,直接包含

import CoreAudio
import CoreImage

就可以使用了。

現在 swift 完全可以跟 objc 並存,原來的工程不建議重寫,也不用重寫。順其自然,慢慢讓它進化就是了。

swift 寫法看起來像指令碼語言,但它是真正的編譯語言

初學者,看它使用了

let a = 4
var b = "hello"

沒有型別定義,就想當然的覺得它是指令碼語言,解釋執行,這是錯誤的。上面兩行語句是用了型別推導,類似 C++ 裡面的 auto。swift 跟 objc 的執行時環境一樣,寫的程式跑起來不會比 objc 慢。swift 區分了 struct 和 class, 分別使用傳值跟傳引用。適當地使用 struct,應該會比 objc 要快一點。swift 吸收了很多其它語言的語法,寫起來比 objc 簡潔得多,不過它骨子裡面的概念,跟原來 objc 差不多。

程式語言的語法重要,但是語法背後的概念更重要

比如物件導向,常用概念無非是,繼承,多型,封裝,資訊隱藏等。繼承又可能分成多重繼承,介面繼承,實現繼承。或者還會有些巢狀類,巢狀函式等等。當明白語法背後的概念,知道為什麼需要有這些東西。之後從一門語言切換到另一門有著相同概念的語言,其實很容易。

而語法會影響表達,理論上每門語言都可以表達任何概念。不過當某種概念在某門語言中,很難表達出來,就會傾向於不這樣使用它,這種概念在那門語言的社群就難以被人熟知。

感覺上,swift 有著 obj-c, C++, Ruby 的影子。

最喜歡的 3 個特性

tuple,終於可以返回多個數值了。一行交換兩個值。C++裡面的 tie+tuple 也可以實現類似功能,不過使用庫,顯得噪音太多。

closure,喜歡它的簡寫,還有在函式最後一引數,可以寫在()外面。這些特性,用來寫函式式風格的程式,會很好看。而原來 objc 的 block, 還有c++的 function, 就太囉嗦了。

switch,case 裡面的條件匹配。

這些語法,編譯最後還是會對映成原來 objc 的執行模型。原來 objc 的概念,引用記數,ARC, 屬性,協議,介面,初始化,擴充套件類,匿名函式等等,繼續有效。

swift 是 objc 的一塊大大的語法糖

有個大塊頭的東西,是原來 objc 沒有的,就是泛型。swift 中將那種操作寫一次,就可以作用多個型別的語法叫做 generics(泛型),而 C++ 中稱為 template(模板),叫法不同,本質是同樣的東西。總的說來,swfit 涵蓋了現在流行的程式設計方式,結構化,物件導向,泛型,函式式。

swift 的新語法,可以很好地支援內部 DSL

有一種程式設計風格,不太好歸類。就是將程式拆分成,描述+解釋。解釋部分寫一次,其它地方使用描述式的語句,而不是命令式的語句。內部 DSL,通常利用主語言的語法特性,創出一套寫法,來寫一些描述性的語句。這些語句組合起來,就像一門新語言似得。這個比較難理解。舉個例子(從 ruby 那裡借過來的),假如計算,幾小時之後的秒數。C語言中,大概會寫成

getHourSeconds (3)
而現在 swift 中,只要定義了擴充套件
extension Int
{
var hours:Int
{
return self * 3600
}
var ago:Int
{
return -self
}
}
就可以寫成
3.hours
3.hours.ago

分別是 3 小時後的秒數,3 小時前的秒數。

同理,也可以寫成

10.days
10.days.ago

這種寫法,看起來跟原來的命令式寫法完全不同。這些程式是描述性的。原來的 objc, 做不到這點。 我估計 swift 以後會冒出大量這樣風格的庫。

這種風格,到底好不好,要看情況。比較方便定義內部 DSL 的語言, 我自己知道的有C++, Ruby, Lisp。現在多了 Swift。

認為所有人都是 0 基礎的,是錯誤的

有些人學得特別快,因為之前的基礎好。語言的語法只是表面,表面的東西總是變動得比較快的。底下的東西重要得多,而看不見。水面一塊冰,有些人是冰山露出一角,有些人是無根的浮冰。看起來差不多,其實差別十分之大。

我相信有些人,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可以使用這門新語言。

提提那個 Playground

之前蘋果的員工,Bret Victor 演講過個視訊。提到這個這種視覺化程式設計。當我們每一步操作,都得到實時地反饋,我們的做法會有很多不同,做出的東西也會不同。這個 Playground,用來學習 swift 的特性很好用,不過我還不知道怎麼才能跟工程結合起來使用,不作評論。

現階段,我自己的做法

我自己寫的新專案,將會有一部分使用 swift 來編寫。但還是會以 objc 為主。發覺現在 Xcode 6 beta 版本,對 swift 的語法提示支援不好,不能打幾個字母就自動完成。再觀察一陣子。我不敢展望太多,或者預測什麼,通常提前預測都是錯的,會讓人抓住把柄。但感覺 Apple 釋出 swift, 絕不是玩玩而已。

本文轉載自:game.163.com

相關閱讀
評論(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