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開源

發表於2013-03-05

英文原文:China And Open Source,編譯:ofGeek

本文作者 Ronan Berder 是一個開原始碼專家,無論從使用者介面和繪圖技術,到效能和可擴充套件性,他都有獨到的見解。他憑藉自身的專業知識,在專案的交期和預算控制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他憑藉自身的實力,先後在歐洲,亞洲多家財富 500 強公司,NGO 和政府機構中供職。Ronan 從 2000 年開始投身開源專案,2005 年成為 Drupal 團體的一分子。他是 Drupal 聯盟大會的成員,並於 2006 年在亞洲開始培養開源運動。

我將上海稱為我的家,但在過去 8 年裡,定居在這裡的時間卻並不多。朋友來了又走,工作和住所不斷變換,但作為一名極客始終堅持參加當地的科技活動。近十年來,開源可能是唯一經久不衰的話題。由於經常有人向我提出關於中國和開源軟體的問題,我想在這裡談談我的想法。

在我的記憶中,十年前開源在西方世界也不那麼流行。從我的學生時代起,那時對開源是一種恐懼、困惑和懷疑的態度。僱主可不會因為你是否熟悉 Linux 或開源軟體專案作出了多少貢獻表示好惡。如果你有一些 Java 經驗就已經很好了。實際上 SourceForge 網站是承載開源專案的平臺, GitHub 要過些年才現身網路。

歐美的情況有很大差異。對會英語的開發人員來說,入行門檻低了很多,他們可以接觸到許多高質量、免費、且使用者容易使用的資源和工具。行業的發展更是促進了聲譽激勵機制;不少公司要求應聘者展示在 Github 的頁面或為開源做出的貢獻。您可以花費5分鐘在社交網站 (如 Meetup.com)上丟擲一個事件,並等待一些人對此關注和討論,即使是個小話題。

中國和開源

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敞開來說:中國在 30 年前才開始向世界開放,特別是 1978 年的經濟改革。中國一直忙於追趕世界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腳步,並且在過去幾年成為世界上擁有網民最多的國家。

規模與文化並不相稱。許多方面的因素阻礙了開源專案的流行:

教育仍然非常落後,非常單調的 CS 程式( think Java 和 .net ),至少直到最近,仍是一個嚴重的偏向。在沒有合適的選擇後,人們通常會考慮 CS 模式(商業、銷售和政治等)。這可能與上世紀 90 年代的歐洲沒有什麼區別。不幸的是,教育系統還是沒有跟上技術和消費行為的發展腳步。

中國文化不鼓勵個性,至少在某些關鍵領域是這樣的。很多年輕的人只是想像其他人一樣。這是對創新和實驗的嚴重阻滯,而創新和實驗卻正是黑客和開源文化的基礎。

語言障礙。中國的年輕人,接觸英語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多,但他們與那些接受混合英語教育的人還有很大差距。

企業的需求正迅速轉向,你只需要看一看像淘寶、大眾點評或豆瓣這樣的公司就會知道了(故意把百度擱置一旁)。但這些遠沒有產生足夠的影響。其實我認為這種緊張是商業機會的很好指示。

當然,這不是說地方上沒有任何舉措。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你可以找到活躍的本地社群。但是,它們通常會遇到下列問題之一:

無組織和區域化。現在有一些小型開源軟體社群有一定規模,而且非常活躍,例如,北京和上海的 Python 社群。然而,他們都有侷限性和區域性。這種方式可能在比較擁擠的西方社會運作較好,但會阻礙合作和知識轉移,不利於幫助其他當地社群發展。

外國人處於風口浪尖,他們在上海對此很熟悉也感到難受。通常源於簡單的事實,這些社群通常是由外國人發起和領導。曾經在這裡投入了技術活動的人都知道的將人們組織起來一起分享經驗的困難。同樣,個性和公開露面將不是很有必要鼓勵的。

市場交易展示,地區性大型活動尤其如此。我已經不只一次參加上海和北京的活動,期待著能與一些極客交談,但通常只是遇到提供統計圖表和發放免費廣告單的工作人員。

過去幾年,情況有了較快的改善。在中國高科技界備受重視的淘寶公司,正在支援開源事業,並且引領如何正確前行的道路。我希望這隻會加速中國黑客文化的聯合,並期望他們在未來幾年能獨擋一面。你也應該這樣。

PS:我們每月都會在上海舉行黑客新聞和開源聚會。如果你是一個極客,歡迎加入,相互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