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EXPLAIN 詳解

darrenduan發表於2017-07-23

Table 8.1 EXPLAIN Output Columns

Column JSON Name Meaning
id select_id The SELECT identifier
select_type None The SELECT type
table table_name The table for the output row
partitions partitions The matching partitions
type access_type The join type
possible_keys possible_keys The possible indexes to choose
key key The index actually chosen
key_len key_length The length of the chosen key
ref ref The columns compared to the index
rows rows Estimate of rows to be examined
filtered filtered Percentage of rows filtered by table condition
Extra Non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1.id 執行的順序  值越大越先執行  相同數值  從上而下執行
2.select type
select_type Value JSON Name Meaning
SIMPLE None Simple SELECT (not using UNION or subqueries)   
PRIMARY None Outermost SELECT    
UNION None Second or later SELECT statement in a UNION
DEPENDENT UNION dependent (true) Second or later SELECT statement in a UNION, dependent on outer query 
UNION RESULT union_result Result of a UNION.
SUBQUERY None First SELECT in subquery 除了from字句中包含的子查詢外,其他地方出現的子查詢都可能是subquery
DEPENDENT SUBQUERY dependent (true) First SELECT in subquery, dependent on outer query 與dependent union類似,表示這個subquery的查詢要受到外部表查詢的影響
DERIVED None Derived table SELECT (subquery in FROM clause)
MATERIALIZED materialized_from_subquery Materialized subquery
UNCACHEABLE SUBQUERY cacheable (false) A subquery for which the result cannot be cached and must be re-evaluated for each row of the outer query
UNCACHEABLE UNION cacheable (false) The second or later select in a UNION that belongs to an uncacheable subquery (see UNCACHEABLE SUBQUERY)


1)、id列數字越大越先執行,如果說數字一樣大,那麼就從上往下依次執行,id列為null的就表是這是一個結果集,不需要使用它來進行查詢。
 
2)、select_type列常見的有:
A:simple:表示不需要union操作或者不包含子查詢的簡單select查詢。有連線查詢時,外層的查詢為simple,且只有一個
B:primary:一個需要union操作或者含有子查詢的select,位於最外層的單位查詢的select_type即為primary。且只有一個
C:union:union連線的兩個select查詢,第一個查詢是dervied派生表,除了第一個表外,第二個以後的表select_type都是union
D:dependent union:與union一樣,出現在union 或union all語句中,但是這個查詢要受到外部查詢的影響
E:union result:包含union的結果集,在union和union all語句中,因為它不需要參與查詢,所以id欄位為null
F:subquery:除了from字句中包含的子查詢外,其他地方出現的子查詢都可能是subquery
G:dependent subquery:與dependent union類似,表示這個subquery的查詢要受到外部表查詢的影響
H:derived:from字句中出現的子查詢,也叫做派生表,其他資料庫中可能叫做內聯檢視或巢狀select
 
3)、table
顯示的查詢表名,如果查詢使用了別名,那麼這裡顯示的是別名,如果不涉及對資料表的操作,那麼這顯示為null,如果顯示為尖括號括起來的<derived N>就表示這個是臨時表,後邊的N就是執行計劃中的id,表示結果來自於這個查詢產生。如果是尖括號括起來的<union M,N>,與<derived N>類似,也是一個臨時表,表示這個結果來自於union查詢的id為M,N的結果集。
 
4)、type
依次從好到差:system,const,eq_ref,ref,fulltext,ref_or_null,unique_subquery,index_subquery,range,index_merge,index,ALL,除了all之外,其他的type都可以使用到索引,除了index_merge之外,其他的type只可以用到一個索引
A:system:表中只有一行資料或者是空表,且只能用於myisam和memory表。如果是Innodb引擎表,type列在這個情況通常都是all或者index
B:const:使用唯一索引或者主鍵,返回記錄一定是1行記錄的等值where條件時,通常type是const。其他資料庫也叫做唯一索引掃描
C:eq_ref:出現在要連線過個表的查詢計劃中,驅動表只返回一行資料,且這行資料是第二個表的主鍵或者唯一索引,且必須為not null,唯一索引和主鍵是多列時,只有所有的列都用作比較時才會出現eq_ref
D:ref:不像eq_ref那樣要求連線順序,也沒有主鍵和唯一索引的要求,只要使用相等條件檢索時就可能出現,常見與輔助索引的等值查詢。或者多列主鍵、唯一索引中,使用第一個列之外的列作為等值查詢也會出現,總之,返回資料不唯一的等值查詢就可能出現。
E:fulltext:全文索引檢索,要注意,全文索引的優先順序很高,若全文索引和普通索引同時存在時,mysql不管代價,優先選擇使用全文索引
F:ref_or_null:與ref方法類似,只是增加了null值的比較。實際用的不多。
G:unique_subquery:用於where中的in形式子查詢,子查詢返回不重複值唯一值
H:index_subquery:用於in形式子查詢使用到了輔助索引或者in常數列表,子查詢可能返回重複值,可以使用索引將子查詢去重。
I:range:索引範圍掃描,常見於使用>,<,is null,between ,in ,like等運算子的查詢中。
J:index_merge:表示查詢使用了兩個以上的索引,最後取交集或者並集,常見and ,or的條件使用了不同的索引,官方排序這個在ref_or_null之後,但是實際上由於要讀取所個索引,效能可能大部分時間都不如range
K:index:索引全表掃描,把索引從頭到尾掃一遍,常見於使用索引列就可以處理不需要讀取資料檔案的查詢、可以使用索引排序或者分組的查詢。
L:all:這個就是全表掃描資料檔案,然後再在server層進行過濾返回符合要求的記錄。
 
5)、possible_keys
查詢可能使用到的索引都會在這裡列出來
 
6)、key
查詢真正使用到的索引,select_type為index_merge時,這裡可能出現兩個以上的索引,其他的select_type這裡只會出現一個。
 
7)、key_len
用於處理查詢的索引長度,如果是單列索引,那就整個索引長度算進去,如果是多列索引,那麼查詢不一定都能使用到所有的列,具體使用到了多少個列的索引,這裡就會計算進去,沒有使用到的列,這裡不會計算進去。留意下這個列的值,算一下你的多列索引總長度就知道有沒有使用到所有的列了。要注意,mysql的ICP特性使用到的索引不會計入其中。另外key_len只計算where條件用到的索引長度,而排序和分組就算用到了索引,也不會計算到key_len中。
 
8)、ref
如果是使用的常數等值查詢,這裡會顯示const,如果是連線查詢,被驅動表的執行計劃這裡會顯示驅動表的關聯欄位,如果是條件使用了表示式或者函式,或者條件列發生了內部隱式轉換,這裡可能顯示為func
 
9)、rows
這裡是執行計劃中估算的掃描行數,不是精確值
 
10)、extra
這個列可以顯示的資訊非常多,有幾十種,常用的有
A:distinct:在select部分使用了distinc關鍵字
B:no tables used:不帶from字句的查詢或者From dual查詢
C:使用not in()形式子查詢或not exists運算子的連線查詢,這種叫做反連線。即,一般連線查詢是先查詢內表,再查詢外表,反連線就是先查詢外表,再查詢內表。
D:using filesort:排序時無法使用到索引時,就會出現這個。常見於order by和group by語句中
E:using index:查詢時不需要回表查詢,直接透過索引就可以獲取查詢的資料。
F:using join buffer(block nested loop),using join buffer(batched key accss):5.6.x之後的版本最佳化關聯查詢的BNL,BKA特性。主要是減少內表的迴圈數量以及比較順序地掃描查詢。
G:using sort_union,using_union,using intersect,using sort_intersection:
using intersect:表示使用and的各個索引的條件時,該資訊表示是從處理結果獲取交集
using union:表示使用or連線各個使用索引的條件時,該資訊表示從處理結果獲取並集
using sort_union和using sort_intersection:與前面兩個對應的類似,只是他們是出現在用and和or查詢資訊量大時,先查詢主鍵,然後進行排序合併後,才能讀取記錄並返回。
H:using temporary:表示使用了臨時表儲存中間結果。臨時表可以是記憶體臨時表和磁碟臨時表,執行計劃中看不出來,需要檢視status變數,used_tmp_table,used_tmp_disk_table才能看出來。
I:using where:表示儲存引擎返回的記錄並不是所有的都滿足查詢條件,需要在server層進行過濾。查詢條件中分為限制條件和檢查條件,5.6之前,儲存引擎只能根據限制條件掃描資料並返回,然後server層根據檢查條件進行過濾再返回真正符合查詢的資料。5.6.x之後支援ICP特性,可以把檢查條件也下推到儲存引擎層,不符合檢查條件和限制條件的資料,直接不讀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儲存引擎掃描的記錄數量。extra列顯示using index condition
J:firstmatch(tb_name):5.6.x開始引入的最佳化子查詢的新特性之一,常見於where字句含有in()型別的子查詢。如果內表的資料量比較大,就可能出現這個
K:loosescan(m..n):5.6.x之後引入的最佳化子查詢的新特性之一,在in()型別的子查詢中,子查詢返回的可能有重複記錄時,就可能出現這個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查詢資料字典庫,執行計劃過程中就發現不可能存在結果的一些提示資訊
 
11)、filtered
使用explain extended時會出現這個列,5.7之後的版本預設就有這個欄位,不需要使用explain extended了。這個欄位表示儲存引擎返回的資料在server層過濾後,剩下多少滿足查詢的記錄數量的比例,注意是百分比,不是具體記錄數。

 

 

作者:小蘿蔔

出處:小蘿蔔的部落格 http://www.cnblogs.com/xiaoboluo768/

感謝您的認真閱讀。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但請保留該宣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6526320/viewspace-214244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