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至今,大資料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劉美利發表於2018-08-29

在五六年前,大資料已經成為了流行趨勢。但目前的大資料還保持著原來的含義嗎?Micro Focus南非區域總經理Gary De Menezes給予了否定回答。

如今,為了滿足業務需求,廠商都開始研發各種大資料解決方案來幫助企業管理海量的非結構化資料,這也許就是目前大資料存在的意義。

De Menezes表示,如今很多企業都成功的建立了資料儲存系統。在業務層面,企業花錢收集和儲存資料,但很多沒有利用價值的資料也被收集到一起,無法將資料進行類別儲存,資料利用率很低。因此,我們需要進入到一個可控的大資料收集時代,只收集和儲存我們需要的資料。想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對資料進行分析規劃。

資料需要以預定義的方式進行管理,方便了解它們跟業務之間的關係。Micro Focus南非區域的渠道經理Gareth De Laporte表示,資料得到有效規劃,企業的業務和內容管理(ECM)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一些手動干預業務流程的企業,想要進行ECM(內容管理),則必須將他們的業務流程數字化。他們可以通過將業務中的所有資料數字化轉存到中央儲存庫中,實現企業的數字化之路。

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在過去三年裡,人們越來越關注資料收集和儲存方面的安全問題,新隱私法的出現也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繼去年實施的《網路安全法》在業界掀起一股狂風暴雨之後,一個更加嚴厲的《個人資訊保護法》預計今年年底釋出。

De Laporte補充道,從資料治理的角度上看,從資料的建立到該資料不再被需要,企業必須能夠跨越生命週期管理資料。內容管理作為一門哲學,正在成為實現最大化資料價值的金鑰匙。

對於企業內容管理(ECM),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企業內容管理從內涵上應該包括企業內部內容管理、Web內容管理、電子商務交易內容管理和企業外部網(Extranet)資訊共享內容管理。

De Laporte用南非司法系統的例子闡述了他之前的觀點。媒體經常會報導關於檔案或案卷丟失的案子,這對司法制度和維護法律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如果資料被數字化,內容以正確的方式得以管理,資料只被授權的個人訪問,沒有任何可被隨意篡改的空子,或許資料丟失的案件會減少很多。

De Laporte表示,隨著我們的聚焦點從純粹的資料服務轉移到內容管理上,資料就不再是以往的資料,它們有相關的資料背景以及與業務之間的聯絡方式。因此除了ECM,我們還需要進行資料分析,對重要資料進行分類,然後按類別儲存。

除此之外,能夠跨資料搜尋且與特定事件或主題相關的所有可用資訊也是至關重要的。De Menezes解釋到,ECM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它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帶來了可跨越不同資料型別的彈性搜尋,資料型別包括聲音、視訊和影像。並且發展到現在已經是顛覆性級別的了。

將所有的資料儲存在一起,企業業務執行效率必然很低,企業希望資料可以被分類儲存,不需要的資料可以及時被剔除掉,並且有相關審計實時追蹤儲存時間、訪問許可權以及處理許可權的人員。這也是大資料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

De Laporte總結到,資料是一個企業的必須品,每個公司員工都希望有許可權訪問它們,但是又不能對所有的員工開放資料訪問許可權,最好的方法就是企業內容管理和數字化。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2119/viewspace-22131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