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倍輻射只是冰山一角,兒童智慧手錶路在何方?

行者武松發表於2018-03-06

對於可穿戴裝置產業的從業者們來說,不論是對於輻射還是安全,尤其是針對於兒童領域的產品,應該要有一種比成人領域的產品更為嚴格的標準要求



日前,據央視2套《第一時間》報導,兒童定位手錶在接聽電話的瞬間,輻射比手機大得多,甚至有可能超過手機1000倍。央視用來做測試的3塊兒童定位手錶分別從實體店和網上購買所得,價格分別是148元、380元、798元。樣本測試同時表明,兒童定位手錶的輻射值與價格並沒有直接關係。


央視曝光兒童定位手錶意欲何為?


繼曝光蘋果、三星等智慧手機問題之後,再度把目光聚焦在可穿戴裝置領域的央視,此次對兒童定位手錶的高輻射進行曝光,到底意欲何為?或許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從話題的角度來看,央視選擇當前大家比較關注的可穿戴裝置產業,並且從關注度最高的兒童智慧手錶入手,必然會引起很大一部分人群的關注;從商業的角度去理解,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一些大牌聯手央視希望建立產業門檻,並推動產業規範;從責任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理解為央視對於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相當的關注,並以自身媒體這樣一種獨特的身份對可穿戴裝置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議,希望能夠引導產業更健康的發展。


當然我們以比較崇高的方式來理解央視,也就是這次的曝光是為了更好的推動產業規範化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可穿戴裝置產業在被谷歌引爆之後,至今一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不論是終端產品或是產業鏈技術環節都在快速探索、演變的過程。但是,受制於產業鏈技術,以及人才、市場環境等因素,導致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裝置產業的人員集中在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等領域進行市場挖掘。


不論是通訊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家電企業、醫療企業或是創業者,很大一部分的人員在進入可穿戴裝置產業時,都選擇了從手腕可穿戴的環節下手。這就導致在目前的可穿戴裝置市場,一方面產品形態相對集中,產品差異化不明顯;另外一方面扎堆之後就推動了智慧手錶、智慧手環這一市場開始出現垂直細分。就以智慧手錶而言,目前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細分的市場模式下,比如有針對於老人的、白領的、健身的、跑步的、兒童的等。


可以說,老人與兒童在以上諸多的細分市場中是屬於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市場,尤其是兒童市場。一方面是兒童從生理角度與我們成人存在著差異;另外一方面是兒童比較受成人的關注,其消費通常也是由成人主導。於是就吸引了各類企業開始進入兒童市場領域進行探索,但這種行為我們從正面的角度來看是可穿戴裝置產業的從業人員對兒童市場重視,而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這個市場更好“糊弄”。因此在我看來,央視此次針對於兒童定位手錶高輻射的曝光,至少可以說為那些被矇在鼓裡的消費者做了件“良心事”。


輻射問題兩面看


關於央視就兒童定位手錶高輻射的曝光事件,站在產業角度以短期的視角來看,央視這一行為會無疑將對可穿戴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站在產業角度以長期的視角來看,我認為不論央視曝光的專業程度如何,它都將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產業更好地進入規範化發展。當然,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只要我們做產品的人不是以“投機倒把”的心態,而是真正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實力,並且真正站在兒童的角度來考慮、設計、開發產品,那麼,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央視曝光與不曝光這樣的問題。


基於當前可穿戴裝置的產業化並未形成,整個產業鏈尚處於探索階段的客觀現實,相當部分創業企業還不具備研發,以及相關技術的控制與檢測能力;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創業公司是以“輕資產”為主,從產品的方案設計、零部件採購、產品組裝、演算法、雲服務平臺等都是直接通過相關的外包公司來獲取,而公司自身則更多地側重於營銷包裝的層面。當然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也可以理解,畢竟對於創業團隊而言,本身的資金實力、人才、經驗、產業知識等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侷限性,而這時候選擇“快速致富”的道路亦無可厚非。


此外,我們也不排除一部分人員在進入這個產業時,就報以一種“投機倒把”的心態,希望藉助於物聯網時代的趨勢來淘金一把,而這類產品通常都處於低價位的市場。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或多或少地受制於當前的產業鏈技術,以及自身的實力和能力,所以出來的產品也就難免帶著這樣那樣的無奈,區別可能只是在於大小多少的問題。


相反,大型企業由於自身企業本身的實力,不論是從技術、產業鏈整合、資金、人才等層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另外一方面受制於自身品牌的因素,在無形中促使了其犯錯的代價遠高於一般的創業企業。因此,其產品在研發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把控性,相對來說在輻射層面以現有的通訊標準為參照的話,完全可以做到,並且也有一些已經做到了相當的所謂相關通訊參照標準。我們面對央視的這樣一次曝光,我們很難去定義產業的“有意”還是“無意”行為,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央視對新興產業有比較高的期待。


不過從目前的監管層面來看,如果是帶有通訊功能的智慧手錶,按照當前的管理辦法是需要獲得入網許可證的。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其產品就有責任與義務達到當前的通訊標準,並且獲得工信部的相關檢測認證。可以說,這個標準對於兒童類可穿戴裝置而言,其實只是一種最基本的標準與要求,如果真要單獨出臺兒童類可穿戴裝置產業標準的話,我認為其對於輻射的要求應該要比當前的手機通訊類產品更高。當然,目前也確實有一些產品遊離於產業標準缺位的空檔中,導致其產品在輻射方面存在問題被央視揪住了“辮子”。


資訊保安比輻射更重要


我們在關注產品輻射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產品的資訊保安。很多人面對央視這次的曝光,通常都是批評其非專業性,其實在我看來更要感謝央視,正是由於其“非專業”,所以在曝光的時候沒有選擇一些更具有殺傷力的產品關鍵問題進行曝光,而只是選擇了與人體使用接觸的安全方面說事。


我們都知道可穿戴裝置一個關鍵的價值就在於資料化,佩戴在兒童身上我們可以藉助於資料化,清晰的知道他的大致行蹤,以及他的生活作息規律。這對於父母而言,是可以通過智慧手錶更好、更直觀的瞭解小孩平時的一些生活規律;但另外一方面的危機似乎更大於當前所帶來的正面價值。


由於智慧手錶將兒童平時的生活軌跡資料化,一旦資訊出現不安全的因素,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不恰當的比喻來說,本來對於犯罪分子來說,要拐賣一個兒童,或者是綁架一個兒童等犯罪活動需要對被犯罪物件進行蹲點,之後掌握其生活規律才能實施犯罪活動。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蹲點行為就必然增加了其犯罪行為被曝光的概率。


但佩戴了智慧手錶之後,一旦我們無法保障伺服器上的資料安全,對於這些犯罪分子來說,只要黑進伺服器,一切的資訊一目瞭然。當然,這是整個物聯網時代所面臨的問題,但對於以安全為首要功能、概念的兒童智慧手錶產品來說,這就是個大風險,是個大問題。


標準缺失下的產業發展


目前,針對可穿戴裝置的產業標準是缺失的。當然,目前也有一些機構、部門在思考,希望能夠構建、出臺相關的產業標準,但可以預見的現實是短期之內標準難以出臺。原因很簡單,尤其對於國家標準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時效性,而目前的產業現狀是整個產業鏈技術在快速演變,這種變化就對標準的“固化”,對標準成為標準就產生了一定的衝突。


一旦標準確定,產業的相關企業必然就會照著這個標準開發相關的產品,而企業的產品開發又具有一定的週期性。那麼,面對於一個快速發展的產業,當前如果出臺標準,一方面就是不斷修訂,而後企業要不斷地改進產品,這顯然在實際操作中是不現實的;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標準滯後於整個產業技術的發展,那麼標準的價值就失效了。因此,對於可穿戴裝置產業而言, 目前確實處於一種尷尬的局面,出臺標準與不出臺標準都是一種“錯”。


從這個層面來看,央視的曝光就顯得要求“高”了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與當前火熱的另外一個產業相比,也就是3D列印,這個產業也是處於技術快速演變,產業標準缺失的狀況下,但央視對於3D列印產業表現出的是一種追捧,而對於更具有顛覆性的可穿戴裝置產業表現出的卻缺乏了一定包容與高度。或者說央視的曝光缺了一個主要的環節,就是倡導有關部門儘快出臺相關產業指導意見,或者產業規範的呼籲與意見。


不過從這個事件中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重要的資訊,那就是產業急需要進行規範,儘管在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正式的產業標準,但有關部門需要儘快出臺相關的指導意見,尤其是對於兒童、醫療等方面的可穿戴裝置。需要在安全指標方面,比如輻射、定位、資料等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而這種指導意見在一定程度上要具有“強制”性。


產品存在營銷過度問題


不論央視的行為當於不當,冷靜、客觀地來看待當前的產業本身,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至少從目前這幾年發展的路徑來看,在終端產品的層面,也就是產品組裝、雕花層面有了不錯的發展,但在整個產業技術、產品技術層面還是缺乏一定的沉澱。如果說我們都帶著將產業技術問題寄希望與他人身上,那麼當所有的人都抱著這樣一種心理的時候,其後果對於整個產業而言是災難性的。而從目前市場上表現出來的產品來看,這種情況卻是普遍地存在著。


再者,不論是對於哪個層面的產品,目前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營銷概念大於應用實際,我稱這種為營銷過度。營銷過度如果進入兒童產品領域,那麼其很可能將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就比如當前的兒童智慧手錶,我們暫且不討論它的通訊輻射問題,就以主打的“定位、防丟、防拐”等功能來看,也是不適宜的。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無非是藉助於基站、WIFI等相對還處於粗放狀態下的定位技術,尤其是在室內定位技術以及高精度定位技術沒有實現的情況下,當前的定位技術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性功能。而對於這種參考性功能,如果我們在營銷過程中刻意將其功能放大,並將其現實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弱化,這對於在成人領域或許可以接受,因為成人本身有對事務風險把控與處理的更高能力。


但應用在兒童領域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在當前拐賣情況經常出現的社會環境下,如果我們為了“賺錢”而抓住父母這樣的一種心理,並且將這種本身就不太靠譜的技術營銷成非常可靠的技術,這不能說就是“害人害己”,但至少為風險埋下了禍根。也就是說,一旦兒童領域以安全為主打概念的產品,在技術上存在著客觀的不成熟因素,那麼經過過度營銷之後,可能就會導致事與願違。本來父母還具有一定的防備意識,如果因為相信了這種高科技的“定位、防丟、防拐”產品而降低了防備心理,那麼一旦出現問題,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


在我看來,營銷並非不好,只是我們在技術還存在著一些客觀制約的時候,尤其在兒童等特殊群體的產品領域,不僅不能將這種風險刻意的隱瞞,並且還要直接在營銷過程中清楚地告訴消費者產品的技術風險。或許這樣做對於營銷本身會是一種挑戰,但如果因為誠實的商業理念給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至少在我看來寧可犧牲兒童這個特殊的市場。這是出於行業的責任,更是企業的道德。


商業誠信是核心


對於兒童智慧手錶這個市場,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做兒童產品靠的是良心,而非嘴巴”。或許從兒童智慧手錶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們商業倫理方面所出現的一種矛盾心理。我們一方面對這個社會中的商業誠信充滿著各種不滿;另外一方面卻又絞盡腦汁想辦法抓住一切可以投機倒把的機會。三聚氰胺的事件給牛奶產業造成的震盪至今還未消退,而我們的可穿戴裝置產業中的一些企業卻在一開始就選擇兒童市場。


或許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央視,其實下手還是輕的,還只是點到了輻射一個方面,還沒有對兒童智慧手錶當前營銷的核心“定位、防丟、防拐”等功能層面進行全面敲打。不客氣地說,如果央視選擇從這些層面來進行敲打,那對於整個兒童智慧手錶的市場來說,無疑都是災難性的。


不論央視曝與不曝,對於可穿戴裝置這一新興產業,不僅產業新,從業人員也相對較新。藉此,我想做個呼籲,呼籲產業的從業人員,在當前產業標準缺失的情況下,更需要通過商業誠信來約束自己。央視的曝光並沒有錯,我們也不必再糾結於沒有標準,或者是標準參照不客觀,或者是輻射的數值理論等為藉口。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尤其是在產業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面對一些客觀的質疑需要從自身做出完善。


對於可穿戴裝置產業的從業者們來說,不論是對於輻射還是安全,尤其是針對於兒童領域的產品,應該要有一種比成人領域的產品更為嚴格的標準與要求。這不僅是一種利他的“善行”,也是一個企業應該有的商業理念,更是整個產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原文釋出時間:2015-09-18 14:14
本文作者:陳根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鎂客網,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