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xm0tabl-_sx380_bo1204203200_

點選上圖可直接購買

本書是谷歌(Google)集團重組後官方指定的首個圖書合作專案,由《明鏡週刊》駐矽谷首席記者托馬斯•舒爾茨撰寫。作者採訪了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投資人貝希托爾斯海姆、最神祕的X實驗室負責人阿斯特羅•泰勒,以及數十位核心工程師,與諸多內部人士展開深度對話,用最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現了谷歌的發展歷程以及對人類未來的規劃,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說:“在探索人類科技邊界這件事上,谷歌還沒有遇到過對手。”本書則對谷歌如何探索人類的科技邊界進行了最全面、最深入的展示,可謂“一本書展示谷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簡介

托馬斯•舒爾茨(Thomas Schulz)
《明鏡週刊》駐矽谷首席記者
具前瞻性的“谷歌觀察者”
自2001年起,舒爾茨開始擔任《明鏡週刊》財經記者,以對全球領先科技企業的高水準分析而聞名。多年來,舒爾茨致力於研究科技革命的發展及其對社會、政治和文化帶來的影響。
書舒爾茨卓越的新聞視野和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他先後贏得亨利納南獎、霍爾茨布林克財經新聞獎及年度記者等榮譽。

目錄

前 言 數字時代的銀河戰艦 1
第1章 根基:從學生宿舍到數字帝國1
比爾•蓋茨沒有想到,在他出資興建的教學樓裡培養出了微軟歷史上最強勁的對手;貝希托爾斯海姆沒有想到,自己簽發的10 萬美元支票竟成了經濟史上回報率最高的一筆投資。一切看似偶然,卻成就了網際網路時代谷歌必然的霸主地位。

規劃中的意外,歷史上的必然 9
比爾•蓋茨幫谷歌做“夢” 12
車庫起家的網際網路傳奇 18
奇異博士的取財之道 20
要工程師,也要生意人 22
任性而強勢的IPO 26
拳打雅虎,腳踢微軟 32
告別成人監管 36

第2章 創始人:性格迥異,野心如一39
一個熱衷社交、魅力超凡的現實版鋼鐵俠,加一個羞澀內斂、精於發明的矽谷版特斯拉,這是打造一家科技巨頭的完美組合嗎?選擇埃裡克?施密特幫助谷歌扭轉千萬虧損、實現百億盈利,是創始人的深思熟慮還是僅因為三人意趣相投?

現實版託尼•史塔克 42
“溫柔”的野心家 47
蒙臺梭利雙子星 56
谷歌四大金剛 57
重掌大權,全面整頓 60
數碼嬉皮士的烏托邦 63
火人節與登月文化 69

第3 章 登月文化:谷歌的創新永動機73
蘋果公司除了iPhone 和Macbook 外鮮有新品釋出,而谷歌卻涉足各個商業領域,VR 眼鏡、Wi-Fi 熱氣球、渦輪發電風箏、無人機包裹派送,為什麼蘋果不去思考這些?是谷歌模式不容易複製,還是谷歌文化難以挑戰?

10倍哲學:戰略的“理想過濾器” 76
賺錢機器Plus未來機器 86
無人駕駛汽車:射向月亮的第一支箭 91
創新的最大難題:獲取人類的信任 99
智慧駕駛市場的藍海爭奪戰 104
要登月,就要準備好隨時墜落 108

第4 章 X實驗室:谷歌送給世界的“大禮”111
X 實驗室的機密程度堪比CIA,從Wi-Fi 氣球到奈米粒子, 從微小衛星到快遞無人機,它的每一項發明瞄準的都是全人類。X 實驗室究竟將成為為人類未來提供無限寶藏的百寶箱,還是監控人類一切活動的矽谷情報局?

矽谷裡的普羅米修斯 116
Wi-Fi氣球:讓全世界聯網 119
發射衛星,掃描全球 125
奈米粒子:隨血液流動的人體監測儀 129
行走的智慧機器人:現實版《機械公敵》 137
無人機,快遞的新未來? 144
用風箏發電 147
量子計算機:把地球裝進果殼裡 148
燒錢機器,也是時代標杆 155

第5 章 谷歌搜尋:丈量世界159
2011 ~ 2015 年,谷歌在超過6 億個地點、人物、物品之間建立了500 多億條聯絡。過去,利用搜尋引擎在網際網路上尋找一個新檔案需要6 周,如今只需要不到1 秒。從谷歌大腦到翻譯機再到街景地圖,谷歌在虛擬網路中探索著現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谷歌終將互聯一切 164
開啟語音搜尋時代 167
谷歌大腦與人工神經網路 171
翻譯機,終結人類“混亂”的語言 181
街景地圖,拍攝世界每個角落 187

第6 章 谷歌工作模式:重新定義一切195
今日的谷歌是全球最具標誌性的企業,不僅因為谷歌人追求技術的極限,還因為他們擁有一套能完美適應商業規則的“另類”經營機制。從文化、戰略、人才, 到決策、溝通以及創新之道,谷歌的管理祕密能否轉化為人人可用的經驗?

重新定義管理 202
重新定義人才 205
重新定義團隊 210
重新定義創新 215
重新定義文化 219

第7 章 安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作業系統229
安卓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超過10 億部手機在使用安卓。如果谷歌能讓安卓將一切物品——擁有視覺的電腦,使用同一系統、能彼此交流的機器人,以及所有服務消費者的終端裝置——連線起來,那麼它不但將主導數字世界,還將全面進入現實生活。

安卓車載,汽車與手機的無縫連線 236
安卓電視,統一智慧電視平臺 241
群雄逐鹿智慧穿戴市場 242
藉助智慧家居全面超越蘋果? 246
郵箱支付:數字貨幣的新戰場 252
紙板VR,讓每個人擁有一間3D影院 257
模組手機:自己動手,個性定製 262

第8 章 戰爭:資料隱私保護的外患內憂265
谷歌蒐集使用者的各類資訊的能力強於任何企業,但一直以來, 谷歌都沒有清楚地向使用者解釋它如何處理這些資料。使用者對谷歌的忌憚甚至超過了黑客和釣魚軟體。谷歌真的是一條罔顧人權、與情報部門合作、出賣使用者資訊的“資料章魚”嗎?

資料章魚,眾矢之的 274
即將爆發的平臺之爭 285
歐盟制裁 293
同室操戈 299
視訊與智慧手機市場的拼殺 303
從公眾之敵到安全衛士的距離 307

結 語 未來:智慧機器的熊市還是網際網路巨頭的暮年? 309
致 謝 327

序言

前 言 數字時代的銀河戰艦
谷歌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以南的山景城,距舊金山約有一個小時車程的距離。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辦公室就隱藏在總部4樓長廊的盡頭。這是一間很容易被忽略的房間,它缺少作為數字帝國領導者辦公室的任何象徵——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接待員,優雅昂貴的傢俱,富麗的室內裝飾。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不足25平方米的簡單房間,深灰色地板上放著一張淺色木製寫字檯,只有一個大小不及CD封套的白色名牌標示出主人的身份。
從門口看去,這間辦公室就像個未打掃的學生宿舍:屋子中間立著掛滿衣服的移動衣架;一輛黑色公路自行車架在牆邊,地上還有三個機車頭盔;為來訪者準備的沙發已經嚴重磨損,似乎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用到現在。幾米之外,谷歌CFO(首席財務官)、YouTube總裁以及其他管理人員都在同樣的玻璃隔斷裡辦公,整棟樓格外安靜。
拉里的臉略顯蒼白,40歲出頭已是滿頭白髮,和他接觸後你會發現他是一個安靜有禮的人。作為谷歌集團的指揮者、數字化革命的卓越領導者、業界最重要的科技思想者,拉里說話卻輕聲細語、不急不緩,毫不顯露他在世界範圍內叱吒風雲的鋒芒。
要見到拉里並不容易,因為他極力迴避公眾的視線,一年只接受2~3次採訪,幾乎不在電視上露面。自從患上較罕見的聲帶麻痺症,他便不再參加谷歌的年度大會。他拒絕回答私人問題,比如最珍惜的人是誰、有什麼興趣愛好、會為何事高興、如何生活和度過休閒時光,等等。人們只知道他和一位生物資訊學家結婚,並育有兩個孩子,卻未曾知曉他們的姓名——夫妻倆在網際網路上沒有留下一丁點關於孩子們的資訊。有人以認識世界並傳播更多知識為人生目標,而拉里想的卻是如何將這些知識精簡。
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比拉里•佩奇更應該被我們知曉並瞭解。在過去這些年裡,他帶領谷歌成長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集團,成為數字時代的超級王國。然而他並不滿足於這些成就,他有更大的抱負。

創始人的雄心壯志

作為《明鏡週刊》(Der Spiegel)駐美記者,我對谷歌進行了長年的觀察,並從數年前開始和它有了更近的接觸。隨著數字革命的程式不斷加速, 2012年年末,我和《明鏡週刊》一致決定將我們的工作站從紐約搬到這次革命的核心地帶——矽谷。這裡彙集了許多諸如蘋果、Facebook以及Uber在內的前沿企業。也許人們聽到過它們的各種傳聞,卻幾乎不瞭解它們是怎樣被觀察、被詮釋,甚至被質疑的。然而以上企業都沒能像谷歌一樣,站上這個瞬息萬變時代的風口浪尖。
深入瞭解後我們發現,谷歌的野心越來越大,決策越來越睿智,也招致越來越多的非議。我擔任經濟記者已有15年。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我幾乎每週都會拜訪山景城谷歌總部,以及舊金山分部。我對谷歌工程師、專案經理、昔日的員工和勁敵們進行了多次深入採訪和背景調查,因此對谷歌的瞭解程度遠超其他企業。此外,我也得到了為數不多的能與拉里深入交流的機會。每次會面我都能洞悉他的創意、雄心以及對谷歌、對世界的規劃,因為他確實就是在思考這些事情——不僅僅是人類,而是整個星球的文明。拉里從未隱藏他要改變世界的想法。“未來應該是什麼樣子,我致力去發現它、實現它。”2015年在拉里辦公室的一次會面中,他如是說。

懼怕谷歌?原因何在?

成立不到20年,谷歌已經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位置,這是其他企業無法企及的。谷歌隨時隨地等待著我們上線,而我們沒有哪一天不在用問題轟炸它。谷歌搜尋引擎平均每月執行超過千億次的搜尋,Gmail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電子郵箱,安卓(Android)是最流行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沒有一家公司能讓人有如此多截然相反的感受:欽佩與敬意,憤怒與恐懼。這些感受(尤其是負面感受)在谷歌不斷壯大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強烈,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原因何在?
雖然美國人幾乎已經預設了谷歌的霸權,但歐洲卻不買賬,他們提出了拆分谷歌的構想。在巴黎和柏林的政府部門裡,一直充斥著將谷歌拆分成多個不同單元的聲音。
這不能不讓人想起,壟斷集團在現代西方經濟史上並不多見。但這裡仍有三個讓人難以忽略的例子:由約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創辦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是全球首家,也是曾經最大的石油集團,曾一度發展成為行業巨頭,幾乎可以隨意控制全球石油供應;完全佔有美國市場的AT&T通訊公司;曾經是納粹“第三帝國”統治工具的法本公司(IG Farben)。這些公司都濫用了它們的壟斷權力,部分還違反了法律。某些人現在也想把谷歌放入壟斷企業的行列中嗎?由兩個“奇異博士”開發的資訊系統怎麼會面臨被拆分的境遇?
可以確定的是:谷歌不是一家普通企業。它並非建立在傳統商業模式基礎之上,也沒有為了賺快錢而向傳統商業模式轉型。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早認識到:資料是虛擬世界的最大財富。從很早開始,谷歌就開始關注使用者體驗,同時專注於將資料收集及處理做到盡善盡美。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谷歌開始改變它的形象——減少標誌性彩色Logo的曝光率,逐漸淡化自己不可或缺的網際網路先鋒身份。1994年它喊出“不作惡”的口號,這在當時聽起來很狹隘,而在今天則更像個冷笑話。人們更願意把谷歌想象成一條貪婪的資料大章魚——它深入世界的每個角落,控制所有(包括極度隱祕的)資訊,以此牟利。不過這個不友善的形象也行將消失。認真觀察谷歌,我們會發現這家企業正在所有事情上加快腳步。問題是:它要往哪個方向去?這對人類意味著什麼?因為谷歌一旦行動起來,整個世界都能感受到震動。

用技術統治世界?

谷歌的轉變始於拉里再次接管公司大權的那個春天。為了谷歌的發展以及推動其成功上市,10年來這家企業一直由經驗豐富的經理人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管理。在過去的10年裡,拉里和謝爾蓋兩位創始人雖然會出現在公司,但管理權屬於施密特——直到公司的發展速度放緩,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冒險精神。2011年5月初,拉里接任了總裁的位置,謝爾蓋則作為首席專家管理谷歌X實驗室。
在那以後,拉里還重組了公司的基本架構。一直以來,谷歌都以對未來下的賭注而聞名:拍攝全球街道實景、製造一臺翻譯計算機、將地球數字化。“我們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充滿雄心壯志的企業,”谷歌資深工程師、元老級員工阿密特•辛格爾(Amit Singhal)說,“但是在拉里的手下我們的雄心壯志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變得更大、更有冒險精神。”
拉里接任總裁職位以來,許多谷歌高管常說出和辛格爾類似的話,這不僅不會在內部引起質疑,反而相當於給所有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在谷歌的內部計劃裡,經常出現“人類”“世界每個角落”“10億使用者”等概念。思維侷限的人會被同事或直接上級指出:“這太微不足道了!請想得更巨集大點!要更有雄心壯志!”拉里將他的“10倍”哲學解釋為公司的最高目標:做任何事情都要比過去的偉大10倍、優秀10倍、敏捷10倍,公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改變世界。他會向公司每個部門的每一名員工陳述他的想法,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這不是陳腔濫調,我很認真。”這是一個偉大的願景還是嚴重的妄想?眾所周知,谷歌已不再是過去那個純粹的網際網路企業,它已發展為一家全球化的高科技集團。除了開發出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的霸主——安卓,他們還發展了包括鋪設光纜、設計研發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及各種軟體在內的其他業務。2014年穀歌年收入為660億美元,利潤為140億美元。2015年穀歌的股價每股達660美元,公司市值達到了4700億美元。毫無疑問,谷歌是21世紀最大的“獨角獸公司”。
蘋果公司雖然市值比谷歌更高,但它已經30歲了,谷歌是它目前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同時,Facebook、微軟、亞馬遜等行業佼佼者以及無數不知名的小科技公司都把谷歌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另外,西門子、博世和賓士等企業也紛紛插足商業科技領域。然而,已成為世界級科技企業的谷歌並沒有將競爭作為終極目標。拉里正著手將谷歌打造成一臺未來機器,這讓外界感到無比擔憂:谷歌是想以某種方式統治世界嗎?
最初,當谷歌宣佈要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時,汽車行業的大佬們覺得這只是個笑話。隨著時間的推移,荒誕的笑話卻變成了現實。谷歌研發的汽車不需要人類駕駛員,只需具有學習能力的計算機控制就能在交通最密集的城市中安全穿行。無人駕駛汽車的量產只是時間問題。在谷歌工程師們的推動下,所有重要汽車廠商都啟動了自己的無人汽車方案。
仔細想想,傳統汽車也算是一種移動計算機:導航定位、音樂娛樂、車載電器,所有功能的實現都由軟體驅動,而所有軟體都可以附著在智慧作業系統中。汽車廠商與谷歌的合作很早就已開始,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這個領域越來越難以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繼谷歌汽車之後,洗衣機、冰箱、電視機、取暖器甚至整棟住宅也將實現聯網。網際網路產品、網路化以及智慧裝置的開發一直排在谷歌集團計劃表的最前面。谷歌甚至想為全世界開發一套全方位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真的會像谷歌希望的那樣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嗎?還是隻會讓谷歌更輕鬆地控制我們的生活?
除了一些在不斷推進中,很快就要以某種方式實現的計劃之外,在極為神祕的谷歌X實驗室裡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某些非常不可思議的專案。很多專案如科幻電影般荒誕,已為人所知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和能夠測血糖的隱形眼鏡只是開端——在某個新部門裡,最優秀的谷歌工程師們正在打造智慧機器人;同時,谷歌對無人機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它將成為自動飛行的郵差,或許還可以作為資料收集器;谷歌大腦(Google Brain)專案開發的計算機可以模擬人類大腦;谷歌和NASA共同測試了一臺量子計算機,這臺計算機能以比傳統超級計算機快幾千倍的速度進行運算;此外,谷歌設計的空中風力渦輪機在成本和產量上都比太陽能裝置更具優勢;谷歌搜尋引擎的工程師們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將世界上所有的知識收入其中,使用者甚至可以通過語音輸入進行搜尋;谷歌旗下的子公司有的正在研究延長壽命的方法,有的則專注於癌症治療。拉里重掌谷歌後,公司的研究經費翻了不止一倍。2014年已經接近100億美元。
自己不能開發的東西,谷歌就會買下能開發它的公司或者相應專利。谷歌已有650億美元現金資產,完全足夠將每一個雄心勃勃且與谷歌戰略相符的初創公司納入麾下。只要拉里願意,他可以輕鬆收購幾十家知名的德國中型企業、機器製造商以及電氣公司,這在谷歌的資產負債表上將是毫不起眼的一筆。比如2014年年初,谷歌用32億美元收購了iPod之父託尼•法德爾(Tony Fadell)的公司Nest。相對於開發智慧恆溫器等智慧裝置的Nest公司而言,32億美元可謂天價,但谷歌並非以經濟角度來計算預期收益,而是從戰略層面來衡量價值。公司還不惜重金招來了各個研究領域最優秀的科學家,這其中包括基因學家、腦科學家、電氣工程師、機械製造專家以及化學家。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開發專案、收購新興企業還是招募優秀科學家,谷歌的目標都只有一個:讓智慧裝置遍佈生活的各個角落。谷歌為人類開發功能擴充套件裝置,為居家或出行、工作或遊玩中的人們提供幫助,而且還要照顧到所有人對裝置的接受和適應程度。
在奧斯卡獲獎電影《她》(Her)中,女星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聲音出演了一套可以與人類成為好朋友、無處不在的智慧系統。雖然《她》被歸為科幻題材,但要將電影中的場景搬進現實只是時間問題。谷歌工程師正進行電腦擬人化的研究,讓電腦系統可以自動執行,可以學習並以“真實”的方式和人類互動。如果研究成功,人類將向人工智慧邁進一大步,我們離永遠改變歷史已經不遠。
拉里在2015年秋天向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谷歌,每個人都清楚地看到了谷歌在飛速發展中的轉變:新的專案(如無人駕駛汽車和醫學研究)與此前的谷歌業務(搜尋引擎、地圖、YouTube、安卓等)互相分離,被劃歸到新成立的Alphabet公司旗下,由拉里擔任CEO。本書介紹的主要計劃和戰略雖然都來自Alphabet公司,但誰都知道Alphabet只是谷歌的一個分身,所以為了便於理解,我仍在全文中應用“谷歌”來指代它旗下的所有子公司。
現在看來,谷歌的下一步自然是從根本上對公司進行改造,兩位創始人幾年前就開始推動這項計劃。他們想通過建立新的組織結構以從日常事務中抽身,將更多注意力放到未來戰略上。

有人會簡單地將谷歌創始人的所有雄心壯志形容為瘋狂,然後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認為這家公司或許是被高估了,或許只是為了掩藏“通過資料來盈利”這一真正目的而放出了幾枚煙幕彈。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拉里和謝爾蓋只將鉅額利潤視為實現目的的附屬品,視為通向他們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追求的偉大目標的輔助工具。“通過科技提高生活質量,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拉里說,“所以,當谷歌深入研究許多看起來難以置信甚至是古怪的專案時,人們不應該感到吃驚。”

數字精英的掌權時代

研究谷歌之前要確立一個前提:谷歌那些看似瘋狂的創意和計劃不是某個人憑空編造的,它們不是簡單地被拉里從大腦裡揪出來,然後交給數千名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去實踐的商業模式。相反,它們是一種理念、一種世界觀,甚至是一套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
然而,這些瘋狂的創意和計劃並非單純的理念或世界觀,而將成為谷歌最終形態的一種表現形式。極端進步理念與科技樂觀主義在矽谷這個有著豐富資金和傑出人才的狹長地帶衍生出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
作為數字革命的中心地帶,矽谷一直都不只是一個繁榮的經濟區域,聚集在這裡的無數工程師、程式設計師、創業者以及高管也並不只想當個企業家。作為全球經濟加速前進的幕後操盤手,他們的目的是打造資訊時代的尖端文化。就像18~19世紀的工業革命那樣,今天的數字革命也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經濟發展程式中產生強大的精英群體,這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19世紀,世界經濟的主宰者是工廠主與石油大亨;100年後則變成了銀行家和對衝基金經理,他們嚴肅地稱自己為“萬能大師”,並覺得自己掌握著世界發展的決定權,但他們的時代似乎也將結束——矽谷的企業家和技術狂人們接過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權。這群新時代的精英與過去的時代精英有本質上的不同:財富與權力不是他們的終極目的,他們還希望藉助權力和財富做更多事。他們深信自己的工作能讓人類的生活更富足,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有人對此表示欽佩,但也有人認為這值得懷疑。

來自歐洲的利箭

過去10年裡,科學技術突破了線性規律,呈指數級發展,但這種進步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未來,科技發展的程式會像雪崩一樣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態勢。無人駕駛汽車曾被認為很荒唐,而現在不再有人覺得它奇怪。
在過去這些年裡我不斷思考:是什麼成就了谷歌在當今時代的領先地位?為什麼沒有德國谷歌的存在?答案與谷歌的兩條原則有關:第一,為了實現巨集偉目標,他們從不妥協、勇於冒險。拉里•佩奇說:“在探索科技邊界這件事上我們還沒有遇到對手。”沒錯,根本沒有人會瘋狂到去嘗試谷歌正在做的事。例如谷歌開展了一項有計劃地培養員工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專案。每年都有數千名員工接受培訓。而和其他許多震驚世界的重要專案一樣,這個專案也由一位德國人負責。
除了冒險精神,谷歌的第二條原則是保持迅捷與機敏。因為行動緩慢的人會被這個時代迅速淘汰,對企業而言淘汰時限為6個月。像微軟、思愛普等公司一直努力保持每3個月就對產品進行一次更新。谷歌在這方面更勝一籌,他們不會花太多時間討論創意,而是讓創意在嘗試和檢驗中不斷改善。無效的創意會被馬上拋棄,沒有人為此感到遺憾。而德國人素來推崇的嚴謹作風難以適應這種變化速度。

數字時代推崇烏托邦式的目標、先人一步的反應速度以及有條不紊的冒險精神,很多企業受此影響,願意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也勇往直前。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谷歌和矽谷的精神,那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立志改變世界的人無須適應現存的所有規則;想要創造新事物的人不會被舊思想阻攔;要想在21世紀領先就不能使用20世紀的手工工具。大多數人會認為變革者們無法無天,但可以肯定的是,突破界限正是變革的必經之路。
美國人向來敢想敢做,矽谷的意識形態則包含了對規則更開放的態度以及對界限的激進式探索。這是深植於資訊產業和矽谷精英階層的一種新思想,與歐洲式世界觀完全相反,因此引發了巨大的衝突。幾年來,反對谷歌的聲音在全球日益高漲,歐洲許多國家都紛紛表達不滿,尤其是德國。目前看來,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對谷歌霸權的研究比德國更深入、更具批判性,也更感情用事。
德國之所以對谷歌懷有如此敵意,一方面源於德國的歷史:德國人民在過去數百年裡經歷了兩次極權式統治,每一個角落都被搜查並監視。所以再次遇到收集資料這種事情,這個國家自然極度敏感。而谷歌的商業模式偏偏是這樣:它知道我們是誰,在做什麼,與誰交談,談了什麼。谷歌知道的太多,自然成了德國人的頭號公敵。
另一方面,至少從使用者數量來推測,谷歌似乎沒有在另一個國家和地區比在德國更受歡迎,這真是自相矛盾。谷歌的線上搜尋業務在德國的市場份額超過90%(在美國才達到79%)。對谷歌的其他產品,德國人也報以同樣的歡迎程度,他們幾乎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頻繁地使用谷歌的服務。
針對谷歌本身、谷歌的業務和計劃,在德國的頭號反對者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團(Springer Group)董事長馬塞亞斯•多夫納(Mathias Döpfner)。作為德國第三大出版公司,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在全球反谷歌運動中也處於帶頭地位。而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及副總理西格瑪爾•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作為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一員,也主張拆分谷歌。然而這些反對谷歌的人真的是出於自由權利和資料保護的考慮嗎?其中有沒有夾雜對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擔憂?
谷歌的反對者向我們生活的、以谷歌為標誌的全新資訊世界提出了一個大問題:一切將會像矽谷樂觀主義者認為的那樣變好,還是像永遠悲觀、不斷告誡世人的批評家認為的那樣變糟?對此我們無法給出準確的判斷,也無法將所有人的看法統一起來。作為個體,我們注重隱私權;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可能拒絕對集體有利的東西。而人的天性就是這樣——毫無邏輯,有時甚至毫無效率。其實,數字革命中出現的機會非常有吸引力,未來也可以真的比現在好很多。至少對於谷歌某個專注癌症研究的子公司而言,每挽救一條生命都是一場偉大的勝利。此外,在一個龐大的資料庫中汲取歷史知識和經驗,早已成為公認的擴大個人優勢的最好方法。

四面楚歌

谷歌很清楚,對他們的反對聲音猶如四面楚歌,且聲浪越來越強。雖然目前世界上沒有其他企業像谷歌一樣擁有這麼多的人才、資金、許可權和資料去保護自己並贏得未來,但是沒有人知道谷歌的優勢地位可以維持多久。這家企業並非無懈可擊。
如果有人在谷歌總部待上一段時間,就會馬上注意到:谷歌人看似自信,暗中卻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所有聰明過人、富有創造才能的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一直在四處觀察,時刻準備創造驚人的突破。每年都有數百個以新創意為起點成立的初創公司,它們擁有幾百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以及創造下一個偉大發明的雄心壯志。科技巨頭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沒有人想像索尼公司和IBM那樣,做了十幾年行業霸主後迅速隕落。風投公司為矽谷中的企業提供了大量讓他們始終領先對手一步的資金。Faceboook就為通訊軟體WhatsApp花費了190億美元,因為他們非常擔心在10年後變成今天的微軟:規模仍在,盈利仍豐,但廉頗老矣,不再是市場的領導者,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在逐年降低。
除了追加投資扼住對手的咽喉,谷歌高層還將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避開那些遲早會讓大企業跌倒的陷阱:官僚主義、自大自滿、失去初創激情。此外,投資者也向谷歌不斷施壓,他們想看到的是谷歌在實現科技願景的同時,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能創造豐厚利潤。
面對重重壓力,谷歌是如何反應的?拉里是通過何種嘗試,始終延續著谷歌的創新推動力?“改變世界是我和謝爾蓋的主要目標,”拉里說,“我們也一直希望谷歌以此為目標,並向世界清楚地傳達我們的想法。”無論世人是否相信拉里,可以確定的是,谷歌在這幾年的變化中取得了公眾的理解,而且這家公司也越來越願意傾聽並接受批評。谷歌走到今天經歷了很多,拉里也認識到谷歌是他實現自己偉大願景的機會。
可以想象,作為一家重視使用者體驗的企業,谷歌管理層對德國的反對聲音是何等敏感。在寫作本書時,谷歌給我提供了許多采訪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以及集團領導者的機會。這是在拉里重掌谷歌領導權之後首次與圖書專案進行合作,也是谷歌有史以來第一次為德國作者開啟大門。研究谷歌不能忘記的一條基本前提就是:谷歌有跨文化的領導層,他們在考慮和處理事情時非常注意政治因素。因此谷歌一直努力不讓自己像蘋果一樣成為一個黑盒,它在尋找與外界對話的機會。
但我的研究絕不只是基於谷歌展示給我的表象。在過去數年裡,我建立了一個內容豐富的資訊網路,從外部和內部收集谷歌的各種資訊,其中部分重要資訊來自谷歌的德國員工。受過良好教育的德國工程師以及資訊學家在矽谷非常受歡迎,在谷歌也身居要職。他們為我從新視角研究谷歌提供了便利,因為一方面他們熟悉谷歌的日常事務,另一方面他們可能也很清楚谷歌在德國受到的質疑。
針對谷歌的爭論越來越激烈,而在這些爭論中許多都是事實,好像我們正朝一個極具爭議的方向走,那裡可以決定接下來幾十年裡資訊世界的樣子。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社會問題:科技進步最終會讓人類獲益嗎?允許私人公司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大的干涉權?但每次對谷歌的爭論其影響範圍都很小,還有很多人不瞭解這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企業。介紹谷歌,分析它的思想、戰略以及重要成員。解析谷歌的幕後情況:如何進行研究?研究什麼專案?公司高層如何思考?做決策時會有哪些道德和政治上的考慮?
我的第一步是研究谷歌的快速發展之路,即谷歌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谷歌是為了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取資訊而成立的,”現任Alphabet公司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說,“這個戰略的副產品就是:我們發現了投放廣告的商業模式,其收益為我們進行必要的基礎建設以及僱傭員工提供了保障。”這就是谷歌成立的傳說,但這一說法的真實成分有待考證。
要真正瞭解谷歌,最直接也最有說服力的做法就是去了解公司的絕對領導者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去了解他們如何將登月計劃與10倍哲學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去探尋谷歌如何開發這些每一次進步都必須比過去的優秀10倍,每一個創意都必須比過去的偉大10倍的登月專案;去探究這些研究機器人、無人機、新型計算機和醫藥專案的實驗室和研發部門中所發生的一切故事(有些部門很神祕,但也有方法挖掘一些資訊);看看谷歌打算如何開發安卓系統,用它在未來控制汽車和各種機器。至於谷歌的組織架構、人才甄選辦法、決策原則與流程,這些都值得研究。

想要掌握未來,必須瞭解谷歌

有人認為谷歌正在變成新的標準石油公司——像19世紀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一樣肆無忌憚的壟斷企業,只不過谷歌掌握的不是能源霸權而是資訊霸權;另外一些人更願意把谷歌比作傳奇發明家愛迪生創立的通用電氣公司,是通用成就了地球的電氣時代。通用電氣是一家業務廣泛的工業企業,沒有哪家公司能像它一樣將自己的發明轉化成供全世界使用的商品,並由此推動人類文明。
不管以何種態度去了解谷歌,最終人們都想探明一點:一個以改變世界為目標的企業是什麼樣子?谷歌過度收集資訊以及跨行業競爭的行為在過去降低了公眾的信任感,與此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恐懼感。一家竭盡全力探索未來的公司不但沒有贏得更多喝彩,卻招致種種非議。外界對谷歌的恐懼也影響到它繼續順利地實現其願景。鑑於谷歌另類的組織結構和雄心壯志,它也能成為世界其他企業的榜樣嗎?它能一直保持創造力和冒險精神,實現其改變世界的願望嗎?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想要掌握未來,必須瞭解谷歌。

文摘

第2章 創始人:性格迥異,野心如一
拉里強調,他很早就打算成為一名發明家,並想成立一家公司,把自己的創意轉化成產品。不僅如此,他還要牢牢掌握對自己創意的控制權。這與他童年時期的一段生活經歷密切相關。拉里在青少年時期閱讀了關於尼古拉·特斯拉的傳記。特斯拉是最優秀的天才發明家,和同時代的愛迪生不分伯仲。但他們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愛迪生建立了通用電氣公司,將他的發明轉化成產品,供全世界的人使用,同時自己獲利;與此相反,特斯拉在19世紀末期移民紐約,在貧困中去世。
直到今天,拉里還對特斯拉十分著迷。他說:“特斯拉並不是一個失敗者,因為我終於意識到,雖然這個人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特斯拉的人生經歷給拉里帶來了兩個重要啟示:一方面,單純依靠個人智慧也能發明對全世界有重大意義的科技產品;另一方面,如果草率地成立一家自己不能控制的企業,就很可能會一步步喪失對自己創意的控制權。
光從這點看,我們就應該知道拉里絕不會將谷歌的控制權交給股東。他反抗強硬的監事會,也拒絕投資人干涉公司發展。谷歌是他的企業,是他實現創意的工具,而不是任何人的賺錢機器。同時,拉里再次強調,他不會做一個漂亮消耗品的生產者,而是要像特斯拉一樣成為真正的發明家。谷歌推出的不僅是產品,還有產品背後的強大科技。
《財富》雜誌在拉里重掌谷歌後不久便將他評為“全球最有野心的CEO”。但這位CEO很清楚,自己的野心不足以建造一家他理想中的大企業。他認為,谷歌的管理團隊甚至所有員工都應該像他一樣充滿野心,而他需要在每次會議上、在員工帶來的每個創意中感受到這點。谷歌的一名高階工程師說:“拉里變得越來越挑剔。”而其他工程師也反映“為拉里工作很累”。在谷歌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一位工程師準備向拉里介紹一項震撼世界的發明——時間機器。當工程師想找一根延長線為他的發明接上電源時,拉里不屑地問道:“這東西還要用插頭?”
和他手下那群最優秀的科學家比起來,拉里也像個外星人。當他在頭腦風暴上要求大家提供天馬行空的創意時,底下的員工總會說:“拉里又神遊未來去了,等到他要跟我們形容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時候才會回來。”
拉里和謝爾蓋分別累積了約30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大部分是公司股票。但你完全無法想象他們穿布里奧尼(Brioni)西裝和普拉達(Prada)鞋子的樣子。拉里是個電動汽車迷,所以你也看不到他開法拉利去公司上班。如果遇到拉里不穿牛仔褲,而是西裝革履地出現在公司總部,馬上會有很多員工竊竊私語:“是有什麼重要會議?嗯,可能是總統要來了。”P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