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 5基礎篇—Linux常用命令參考手冊
Linux常用命令參考手冊
為了大家方便查閱某些命令的用法,作者在此列舉了linux系統管理的一些常見命令。包括了命令的詳細引數及選項,。關於各命令的更多
選項及詳細用法,請參考man手冊,這裡只做簡單的介紹。文章中的命令格式約定如下:
“<>”部分表示必須包含的選項或引數。
“[]”部分表示可選項或引數。
關機與重啟
1)shutdown命令——至指定時間正常結束所有程式並關閉或重啟系統。
格式:shutdown [選項] <now或關機時間>
-h:執行關機操作。
-r:執行重啟操作。
-c:取消預定義的關機操作。
2)halt命令——終止及關閉系統,執行“poweroff”命令時預設與執行“halt -p”的作用相同。
格式:halt [選項]
-f:不呼叫shutdown結束程式,直接終止當前系統。
-p:如果硬體支援,則在終止系統後關閉主機電源。
3)reboot命令——重新啟動當前系統。
格式:reboot [選項]
-f:不呼叫shutdown結束程式,直接重啟當前系統。
4)init命令——系統初始化的程式,可以通過不同選項切換到不同的系統執行級別。
格式:init [選項]
0:關機。
1:切換到單使用者模式。(僅一個命令終端,無需密碼即可登入系統)
3:切換到字元模式。(只有命令列介面,不執行任何圖形程式)
5:將系統切換到圖形介面模式。
6:重啟系統。
q:從新檢測並讀取/etc/inittab配置檔案。
5)runlevel命令——檢視當前的系統執行級別,並檢視進行切換之前的執行級別(N表示沒有更改過執行級別)
格式:runlevel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系統設定及基本操作
檢視檔案和目錄
1)pwd命令——顯示當前使用者所在的工作目錄。
格式:pwd [選項]
-p:如果當前目錄是符號連結,則顯示連結的真實物理目錄。
2)ls命令——檢視目錄及檔案的屬性資訊。不帶任何選項或引數時,預設顯示當前目錄的內容。
格式:ls [選項] [目錄或檔案]
-a:列出所有檔案和子目錄,包括以點"."開頭的隱藏檔案或目錄。
-A:列出所有檔案和子目錄不包括"."開頭的隱藏檔案。
-d:只顯示目錄本身的屬性資訊,而不顯示其中的檔案或子目錄。
-l:以長格式顯示檔案或目錄的詳細資訊。
-i:顯示檔案的i節點編號。
-h:顯示資訊時使用更人性化的容量大小單位。
-R:遞迴顯示指定目錄下各級子目錄及檔案的內容。
3)cat命令——命令用於顯示指定檔案的內容,可以同時指定多個檔案。
格式:cat [選項] [檔案或目錄]
-n:顯示檔案內容時在每一行行首新增行號。
-b:顯示檔案內容時為非空白行新增行號。
4)tail命令——檢視檔案末尾指定行數(預設為10行)的內容。
格式:tail [選項] [檔名]
-N:這裡的N為使用者指定的行數(若不指定,預設10行)
-f:跟蹤檔案中新增加的內容,多用於觀察日誌檔案變化。
5)head命令——檢視檔案開頭指定行數(預設為10行)的內容。
格式:head [選項] [檔名]
-N:這裡的N為使用者指定的行數(若不指定,預設10行)
6)more命令——分頁顯示檔案內容,按回車可以逐行下翻,按空格鍵下翻一頁,按b鍵向上翻一頁。
格式:more [選項] [檔名]
-N:指定每屏顯示的行數。
7)less命令——分頁顯示檔案內容。與more命令類似,但使用更加靈活。按上下方向鍵前後逐行滾動檢視,空格鍵或PageDown鍵向下翻頁,按
b鍵或pageUp鍵向上翻頁,按q鍵退出。
格式:less [檔名]
8)wc命令——統計檔案的行數,單詞數和位元組數等資訊。預設選項為“-lwc”。
格式:wc [選項] [檔名]
-c:統計檔案內容中的位元組數。
-l:統計檔案內容中行數。
-m:統計檔案內容中的字元數,若檔案內容都是單位元組字元則等同於-c。
-w:統計檔案內容中的單詞個數。
9)file命令——判斷並顯示檔案的型別。
格式:file <檔名>
10)du命令——統計每個檔案或目錄的磁碟使用情況
格式:du [選項] [檔案或目錄]
-a:統計指定目錄下每個檔案及子目錄佔用的磁碟空間大小。
-s:只統計指定目錄或檔案總共佔用的磁碟空間大小。
-h:顯示資訊時使用更人性化的容量大小單位。如:KB,MB,GB
--apprentice-size:統計檔案或目錄的真實大小,而不是佔用磁碟空間大小。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檔案和目錄管理
檢索檔案和目錄
1)grep命令——在檔案中查詢並顯示包含指定字串的行,查詢字串可以使用正規表示式匹配。
格式:grep [選項] <查詢字串> [檔名]
-i:查詢內容時忽略大小寫。
-v:反轉查詢,即輸出與查詢條件不相符的行。
2)which命令——在系統中查詢命令或程式檔案的絕對路徑。
格式:which [選項] [命令或程式命令]
-a:列出所有查詢到的結果,而不是僅僅是第一個。
3)whereis命令——查詢指定名稱的二進位制檔案,幫助檔案或原始檔所在的位置。
格式:whereis [選項] [檔名]
-b:只查詢指定名稱的二進位制檔案的所在位置。
-m:只查詢指定名稱的幫助檔案所在的位置。
-s:只查詢指定名稱的原始檔所在的位置。
4)locate命令——在預先建立的檔案系統資料庫中查詢指定名稱的檔案或目錄,可以使用updatedb命令建立及更新該資料庫。
格式:locate [選項] [檔案或目錄名]
-i:查詢時忽略大小寫。
5)find命令——根據一定的條件在指定目錄範圍中遞迴查詢需要的檔案或目錄。
格式:find <搜尋範圍> <查詢條件>
-name:按檔名稱查詢,可以使用萬用字元。
-size:按檔案大小查詢,可以使用KB,MB,GB等容量單位。
-type:按檔案型別查詢,型別f,d,l,b,c分別表示普通檔案,目錄,連結檔案,塊裝置檔案,字元裝置檔案。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檔案和目錄管理
管理檔案和目錄
1)cd命令——更改工作目錄,不帶任何引數時,預設切換到使用者宿主目錄。
格式:cd [選項] [目錄名]
cd .. :切換到上級目錄。
-p :如果指定目錄為符號連結,則切換到對應的物理路勁上。
2)mkdir命令——建立新目錄
格式:mkdir [選項] <目錄名>
-p:遞迴建立多層目錄,即使指定目錄存在也不報錯。
3)touch命令——更新檔案的時間標記,若檔案不存在則建立對應的空檔案。
格式:touch <檔名>
4)cp命令——複製檔案或目錄,複製源是目錄或多個檔案時,目標必須是目錄。
格式:cp [選項] <源目錄或檔案> <目標目錄或檔案>
-f:覆蓋目標同名檔案或目錄時不進行提醒,而直接強制複製。
-i:覆蓋目標同名檔案或目錄時提醒使用者確認。
-l:為原始檔建立硬連結,而不是直接複製磁碟資料塊。
-p:複製時保持原始檔的許可權,屬主及時間戳等屬性不變。
-r:複製目錄時使用,遞迴複製所有檔案及子目錄。
5)mv命令——移動檔案或目錄,可以在移動時改名。移動多個檔案或目錄時,目標必須是目錄。
格式:mv [選項] <原始檔或目錄> <目標檔案或目錄>
-f:覆蓋目標同名檔案時不進行提醒,二直接強制移動。
-i:覆蓋目標同名檔案或目錄時提醒使用者確認。
6)rm命令——刪除指定的檔案或目錄。
格式:rm [選項] <檔案或目錄>
-f:在刪除檔案或目錄時不進行提醒,而直接強制刪除。
-i:在刪除檔案或目錄時提醒使用者確認。
-r:刪除目錄時使用,遞迴刪除所有檔案及子目錄。
7)ln命令——為檔案或目錄建立連線,硬連結不能用於目錄,也不能跨硬碟分割槽。
格式:ln [選項] <原始檔或源目錄> <連結檔案位置>
-s:建立軟連結即符號連結檔案,預設為硬連結。
-f:若連結檔案已存在,則直接強制覆蓋。
-i:在覆蓋目標連結檔案時提醒使用者確認。
8)chmod命令——修改檔案或目錄的訪問許可權。
格式:chmod [選項] <許可權格式> <檔案或目錄>
-R:遞迴修改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子目錄的許可權。
9)chown命令——修改檔案或目錄的所有權,可以同時修改檔案的屬主屬組。
格式:chown [選項] <[屬主][:屬組]> <檔案或目錄>
-R:遞迴修改指定目錄下的所以檔案,子目錄的所有權。
10)chattr命令——修改檔案的i節點屬性,使用lsattr命令可以檢視對應的屬性,格式
格式:chattr [+|-ia] <檔案>
+i:將檔案的i節點屬性設定為不可變,即i節點鎖定。
-i:去除設定的+i鎖定標記。
+a:將檔案設定為只可追加內容,原有資料不能修改。
-a:去除設定的+a鎖定標記。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檔案和目錄管理
壓縮和備份管理
1)tar命令——將檔案或目錄備份打包,並通過選項gzip和bzip程式將包檔案進行壓縮,解壓。
格式:tar [選項] <包檔名> <指定備份的檔案或目錄>
-c:建立.tar格式的包檔案。
-C:解包時指定釋放的目標資料夾。
-f:表示使用歸檔檔案。
-j:呼叫bzip2程式進行壓縮或解壓。
-p:打包時保留檔案及目錄的許可權。
-P:打包時保留檔案及目錄的絕對路徑。
-t:列表檢視保內的檔案。
-v:輸出詳細資訊。
-x:解開.tar格式的包檔案。
-z:呼叫gzip程式進行壓縮或解壓。
2)gzip命令——建立.gz格式的壓縮檔案。
格式:gzip [選項] <檔案或目錄>
-1:以最快速度優先的模式建立壓縮檔案。
-9:以最大壓縮比優先的模式建立壓縮檔案。
-d:解壓縮.gz格式的壓縮檔案。
3)bzip2命令——建立.bz2格式的壓縮檔案。
格式:bzip2 [選項] <檔案或目錄>
-1:以最快速度優先的模式建立壓縮檔案。
-9:以最大壓縮比優先的模式建立壓縮檔案。
-d:解壓縮.bz2格式的壓縮檔案。
4)zip——建立.zip格式的壓縮檔案。
格式:bzip2 [選項] <壓縮檔名> <檔案或目錄>
-1:以最快速度優先的模式建立壓縮檔案。
-9:以最大壓縮比優先的模式建立壓縮檔案。
-r:遞迴壓縮指定目錄及其下所有檔案,子目錄。
5)unzip命令——解壓縮.zip格式的壓縮檔案。
格式:unzip [選項] <壓縮檔名>
-d:解壓到指定的資料夾。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打包、壓縮檔案或目錄
管理RPM軟體包
rpm命令——安裝、解除安裝及查詢系統中的RPM軟體包。
格式:rpm [選項] <軟體名>
-i:安裝新的RPM軟體,引數要求是.rpm格式的軟體包檔案。
-U:檢查更新現有的軟體。
-e:解除安裝指定的RPM軟體包,引數要求是已安裝的RPM軟體包的名稱。
-q:查詢系統內已安裝的軟體包相關資訊,後面可以跟-l、-f、-p等子查詢選項。
-v:輸出詳細資訊。
-h:以“#”好標記顯示安裝進度百分比。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使用rpm包安裝應用程式
管理使用者和組
1)useradd命令——新增指定的系統使用者。
格式:useradd [選項] <使用者名稱>
-d:指定使用者的宿主目錄位置。
-e:指定使用者的賬戶失效時間,可使用YYYY-MM-DD的日期格式。
-g:指定使用者的基本組名,也可以使用GID號。
-G:指定使用者的附加組名,也可以使用GID號。
-M:不為使用者建立並初始化宿主目錄。
-s:指定使用者的登入shell。
-u:指定使用者的UID號,如果該UID已經被使用,則增加-o選項忽略掉並繼續執行。
2)passwd命令——設定系統使用者的密碼,及鎖定,解鎖使用者賬戶。未指定使用者名稱時及修改當前使用者自己的密碼。
格式:passwd [選項] [使用者名稱]
-d:清空指定使用者的密碼,僅使用使用者名稱即可登入系統。
-l:鎖定使用者賬戶。
-S:檢視使用者賬戶的狀態。(是否被鎖定)
-u:解鎖使用者賬戶。
3)usermod命令——修改指定系統使用者的資訊,大部分選項與useradd命令中的作用相同。
格式:usermod [選項] <使用者名稱>
-u:修改使用者的UID號。
-d:指定使用者的宿主目錄位置。
-e:指定使用者的賬戶失效時間,可使用YYYY-MM-DD的日期格式。
-g:指定使用者的基本組名,也可以使用GID號。
-G:指定使用者的附加組名,也可以使用GID號。
-M:不為使用者建立並初始化宿主目錄。
-s:指定使用者的登入shell。
-l:更改使用者的登入名稱。
-L:鎖定使用者賬戶。
-U:解鎖使用者賬戶。
4)userdel命令——刪除指定的使用者賬戶。
格式:userdel [選項] <使用者名稱>
-r:刪除使用者後,也將該使用者的宿主目錄一併刪除。
5)groupadd命令——新增一個系統使用者組
格式:groupadd [選項] <組名>
-g:為新建的組指定GID組標記號。
6)groupdel命令——刪除指定的系統使用者組。
格式:groupdel <組名>
7)id命令——輸出指定用的省份標誌資訊,省略使用者名稱引數時則輸出當前使用者的資訊。
格式:id [選項] [使用者名稱]
-u:只顯示有效的使用者資訊。
-g:只顯示有效的組資訊。
-n:只輸出使用者名稱稱而不是數字標記。
8)users命令——檢視登入到當前主機中的使用者。
格式:user
9)su命令——切換為另一個使用者登陸shell環境,不指定使用者名稱引數時預設切換為root。
格式:su [-l] [目標使用者名稱]
-l:使用目標使用者的登入shell環境,該選項可簡寫為“-”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管理使用者和組
管理檔案系統
1)df命令——檢視掛載的檔案系統中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
格式:df [選項] [分割槽或掛載點]
-a:輸出所有可見檔案系統的資訊,包括偽檔案系統。
-h:顯示時使用更人性化的容量大小單位,如KB、MB、GB等。
-i:檢視分割槽中的i節點佔用情況。
-t:只檢視指定型別的檔案系統資訊。
-T:輸出資訊同時顯示該分割槽的檔案系統型別。
2)stat命令——顯示檔案或檔案系統的i節點狀態。
格式:stat [選項] [檔案]
-f:顯示檔案所屬檔案系統的i節點狀態,而不是檔案本身的狀態。
3)fdisk命令——檢視磁碟分割槽,以及通過互動式介面為指定的磁碟進行分割槽設定。
格式:fdisk [選項] [磁碟裝置檔案]
-l:顯示指定磁碟的分割槽資訊。未指定磁碟裝置時,則顯示已識別的所有磁碟資訊。
4)mkfs命令——使用者建立檔案系統,即多磁碟分割槽進行格式化。
格式:mkfs [-t 檔案系統型別] <分割槽>
-t:指定需要建立的檔案系統型別。
5)fsck命令——檢查和修復linux檔案系統中的錯誤。
格式:fsck [-yt 分割槽型別] <分割槽>
-y:在所有提示確認的步驟自動回答“yes”。
-t:指定需要檢查的分割槽的檔案系統型別。
6)mount命令——掛載磁碟儲存裝置或網路共享目錄。
格式:mount [-t檔案系統型別] [-o掛載選項] <裝置或網路共享目錄> <掛載點目錄>
-t:指定裝置所使用的檔案系統。
-o:指定掛載控制選項,如ro、rw、noexec、loop等。
7)umount命令——解除安裝已掛載的檔案系統。
格式:umount <裝置位置或掛載點位置>
8)eject命令——解除安裝並彈出光碟以及收回光碟托架。
格式:eject [選項]
-t:收回已彈出的光碟托架。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管理系統磁碟及分割槽
管理程式與服務
1)ps命令——以靜態快照的方式輸出當前執行的程式狀況統計資料。
格式:ps [選項]
a:顯示當前終端下的所有程式資訊,包括其他使用者的程式。
u:使用以使用者為主的格式輸出程式資訊。
x:顯示當前使用者在所有終端下的程式資訊。
-e:顯示系統內的所有程式資訊。
-l:使用長格式顯示程式資訊。
-f:使用完整的格式顯示程式資訊。
2)top命令:動態顯示當前執行的程式資訊,預設每3秒重新整理一次。
格式:top [選項]
-d:指定動態資訊的重新整理時間隔,單位為秒,也可以使用ss.tt的格式。
3)pstree命令——以樹形結構檢視系統中的程式及相互關係。
格式:pstree [選項]
-a:顯示程式對應的命令列。
-u:顯示程式對應的使用者名稱資訊。
-p:顯示程式對應的程式號資訊。
4)kill命令——終止指定程式號的程式,PID可以通過ps等命令獲得。
格式:kill [選項] <PID號>
-9:強制終止程式。
5)killall命令——終止指定程式名的所有程式,可用於結束同名的多個程式。
格式:killall [選項] <程式名>
-9:強制終止程式。
6)free命令——檢視系統的記憶體、互動空間的使用情況。
格式:free [選項]
-b:以B為單位顯示資訊。
-k:以KB為單位顯示資訊。
-M:以MB為單位顯示資訊。
7)chkconfig命令——設定系統服務在不同的執行級別的自啟動狀態,以及新增、刪除系統服務。
格式:chkconfig [選項] <服務名> [on或off]
--level:指定控制服務的執行級別範圍。
--list:檢視當前系統中的服務自啟動狀態。
--add:新增新的系統服務。
--del:刪除指定的系統服務。
8)ntsysv命令——提供一個互動的偽圖形程式,用於設定各種系統服務在不同執行級別的自啟動狀態。
格式:ntsysv [選項]
--level:指定對應執行級別,數字選項對應init的不同模式,可以組合使用。
詳細命令介紹請參考:RHEL 5基礎篇—管理系統服務和程式
網路配置管理
1)ifconfig命令——檢視及臨時設定網路介面引數,停用或啟用網路卡。
格式:ifconfig [網路卡裝置名] [ip地址] [down或up]
2)ping命令——測試到目標主機的網路連結狀態。
格式:ping [選項] <目標主機名或ip地址>
-c:設定傳送測試資料包的個數。
-s:設定傳送測試資料包的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
-i:設定傳送每個測試資料包的間隔時間,單位為秒。
3)traceroute命令——跟蹤到目標主機的路由途徑。
格式:traceroute <目標主機名或ip地址>
4)mtr命令——融合了ping和traceroute命令優點的網路診斷工具,可動態重新整理路徑資訊,按q退出。
格式:mtr <目標主機名或ip地址>
5)netstat命令——檢視系統的網路連結狀態的統計資訊。
格式:netstat [選項]
-a:顯示當前所有的網路連線資訊。
-n:使用數字形式表示地址,埠資訊。
-p:同時顯示和每個網路連線關聯的程式資訊。(PID)
-t:顯示TCP協議相關的網路連線資訊。
-u:顯示UDP協議相關的網路連線資訊。
-r:檢視系統的路由表資訊。
其他常用命令
1)man命令——檢視命令、核心函式或配置檔案等相關的幫助手冊。
man <命令或函式或配置檔案>
2)help命令——檢視shell內部命令的幫助資訊。
格式:help [選項] [內部命令名]
-s:只顯示概要幫助資訊,通常只輸出命令的格式。
3)clear命令——用於清屏,只保留一行命令提示符內容,也可以使用Ctrl+L快捷鍵。
格式:clear
4)alias命令——檢視及設定命令別名,可以簡化頻繁使用的命令操作。
格式:alias [別名]=[命令字串]
5)unalias命令——取消已設定的命令別名。
格式:unalias [選項] [別名]
-a:取消所有的命令別名設定。
6)uname命令——顯示當前系統主機名,系統平臺。硬體平臺。核心版本,系統時間等資訊。
格式:uname [選項]
-a:顯示所有的相關資訊。
-i顯示硬體的體系結構型別。
-r:顯示Linux系統的核心版本號。
本文轉自yun5277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dengqi/119525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絡原作者
相關文章
- JavaScript物件參考手冊JavaScript物件
- DOJO API 中文參考手冊API
- Python sys模組參考手冊Python
- Python os模組參考手冊Python
- 20200116 - HTML 和 CSS 參考手冊HTMLCSS
- PHP-imap 使用參考手冊PHP
- HTML 標籤參考手冊 - 功能排序HTML排序
- 【MySQL 5.7參考手冊】8.14.2 General Thread StatesMySqlthread
- JavaScript完全參考手冊第3版pdfJavaScript
- Linux 原始碼安裝Ansible 參考篇Linux原始碼
- Global.asa程式設計完全參考手冊程式設計
- Linux系統常用命令速查手冊Linux
- 生信linux 常用命令手冊(50個)Linux
- 【RMAN】Oracle rman 常用命令參考Oracle
- 【BBED】Oracle bbed常用命令參考Oracle
- 【Linux】Linux網路配置基礎5 RHEL6 作業系統使用virtualbox NAT網路Linux作業系統
- 譯-MYSQL5.7參考手冊--數值型別概述MySql型別
- 阿里技術參考圖冊阿里
- Linux入門基礎——常用命令Linux
- RedHat Advance Server上安裝Oracle 9204 RAC參考手冊(轉)RedhatServerOracle
- 譯-MYSQL5.7參考手冊--11.1.1數值型別概述MySql型別
- git參考手冊--文字說明+git速查命令表(圖片)Git
- 單例項Primary快速搭建Standby RAC參考手冊(19.16 ADG)單例
- Arduino參考手冊-函式和變數及電路圖UI函式變數
- HTML URL 編碼無極3dail參考641480手冊HTML3DAI
- Nginx基礎篇--Linux下操作NginxLinux
- Linux運維常用命令有哪些?Linux基礎入門Linux運維
- Git 常用命令速查手冊Git
- java基礎之執行緒參考尚矽谷視訊Java執行緒
- SpringBoot基礎篇Bean之動態註冊Spring BootBean
- 參考KOA,5步手寫一款粗糙的web框架Web框架
- KeyShot基礎操作5 - 動畫篇動畫
- 5、基礎篇-資源排程
- 前端面試基礎手冊(HTML+CSS)前端面試HTMLCSS
- ORACLE基礎運維命令操作手冊Oracle運維
- linux系統基礎的優化以及常用命令Linux優化
- 參加UI培訓需要手繪基礎嗎UI
- Spring入門學習手冊 6:Spring MVC基礎中的基礎SpringMVC
- MT7682參考手冊,MT7682晶片設計原理資料介紹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