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資料庫

weixin_34104341發表於2014-09-12

一 簡介

MongoDB是一款強大、靈活、且易於擴充套件的通用型資料庫
1. 易用性

MongoDB是一個面向文件(document-oriented)的資料庫,而不是關係型資料庫。
不採用關係型主要是為了獲得更好得擴充套件性。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好處,與關聯式資料庫相比,面向文件的資料庫不再有“行“(row)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靈活的“文件”(document)模型。
通過在文件中嵌入文件和陣列,面向文件的方法能夠僅使用一條記錄來表現複雜的層級關係,這與現代的面嚮物件語言的開發者對資料的看法一致。
另外,不再有預定義模式(predefined schema):文件的鍵(key)和值(value)不再是固定的型別和大小。由於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需要新增或刪除欄位變得更容易了。通常由於開發者能夠進行快速迭代,所以開發程式得以加快。而且,實驗更容易進行。開發者能嘗試大量的資料模型,從中選一個最好的。

2. 易擴充套件性

應用程式資料集的大小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隨著可用頻寬的增長和儲存器價格的下降,即使是一個小規模的應用程式,需要儲存的資料量也可能大的驚人,甚至超出
了很多資料庫的處理能力。過去非常罕見的T級資料,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由於需要儲存的資料量不斷增長,開發者面臨一個問題:應該如何擴充套件資料庫,分為縱向擴充套件和橫向擴充套件,縱向擴充套件是最省力的做法,但缺點是大型機一般都非常貴,而且
當資料量達到機器的物理極限時,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更強的機器了,此時選擇橫向擴充套件更為合適,但橫向擴充套件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需要管理的機器太多。
MongoDB的設計採用橫向擴充套件。面向文件的資料模型使它能很容易地在多臺伺服器之間進行資料分割。MongoDB能夠自動處理跨叢集的資料和負載,自動重新分配文件,以及將
使用者的請求路由到正確的機器上。這樣,開發者能夠集中精力編寫應用程式,而不需要考慮如何擴充套件的問題。如果一個叢集需要更大的容量,只需要向叢集新增新伺服器,MongoDB就會自動將現有的資料向新伺服器傳送

3. 豐富的功能

MongoDB作為一款通用型資料庫,除了能夠建立、讀取、更新和刪除資料之外,還提供了一系列不斷擴充套件的獨特功能
#1、索引
支援通用二級索引,允許多種快速查詢,且提供唯一索引、複合索引、地理空間索引、全文索引

#2、聚合
支援聚合管道,使用者能通過簡單的片段建立複雜的集合,並通過資料庫自動優化

#3、特殊的集合型別
支援存在時間有限的集合,適用於那些將在某個時刻過期的資料,如會話session。類似地,MongoDB也支援固定大小的集合,用於儲存近期資料,如日誌

#4、檔案儲存
支援一種非常易用的協議,用於儲存大檔案和檔案後設資料。MongoDB並不具備一些在關係型資料庫中很普遍的功能,如連結join和複雜的多行事務。省略
這些的功能是處於架構上的考慮,或者說為了得到更好的擴充套件性,因為在分散式系統中這兩個功能難以高效地實現

4. 卓越的效能

MongoDB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提供卓越的效能,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MongoDB的設計。MongoDB把儘可能多的記憶體用作快取cache,檢視為每次查詢自動選擇正確的索引。
總之各方面的設計都旨在保持它的高效能
雖然MongoDB非常強大並試圖保留關係型資料庫的很多特性,但它並不追求具備關係型資料庫的所有功能。只要有可能,資料庫伺服器就會將處理邏輯交給客戶端。這種精簡方式的設計是MongoDB能夠實現如此高效能的原因之一

二 MongoDB基礎知識

 

1. 文件是MongoDB的核心概念。文件就是鍵值對的一個有序集{'msg':'hello','foo':3}。類似於python中的有序字典。

需要注意的是:
#1、文件中的鍵/值對是有序的。
#2、文件中的值不僅可以是在雙引號裡面的字串,還可以是其他幾種資料型別(甚至可以是整個嵌入的文件)。
#3、MongoDB區分型別和大小寫。
#4、MongoDB的文件不能有重複的鍵。
#5、文件中的值可以是多種不同的資料型別,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內嵌文件。文件的鍵是字串。除了少數例外情況,鍵可以使用任意UTF-8字元。

文件鍵命名規範:
#1、鍵不能含有\0 (空字元)。這個字元用來表示鍵的結尾。
#2、.和$有特別的意義,只有在特定環境下才能使用。
#3、以下劃線"_"開頭的鍵是保留的(不是嚴格要求的)。

2. 集合就是一組文件。如果將MongoDB中的一個文件比喻為關係型資料的一行,那麼一個集合就是相當於一張表

#1、集合存在於資料庫中,通常情況下為了方便管理,不同格式和型別的資料應該插入到不同的集合,但其實集合沒有固定的結構,這意味著我們完全可以把不同格式和型別的資料統統插入一個集合中。

#2、組織子集合的方式就是使用“.”,分隔不同名稱空間的子集合。
比如一個具有部落格功能的應用可能包含兩個集合,分別是blog.posts和blog.authors,這是為了使組織結構更清晰,這裡的blog集合(這個集合甚至不需要存在)跟它的兩個子集合沒有任何關係。
在MongoDB中,使用子集合來組織資料非常高效,值得推薦

#3、當第一個文件插入時,集合就會被建立。合法的集合名:
集合名不能是空字串""。
集合名不能含有\0字元(空字元),這個字元表示集合名的結尾。
集合名不能以"system."開頭,這是為系統集合保留的字首。
使用者建立的集合名字不能含有保留字元。有些驅動程式的確支援在集合名裡面包含,這是因為某些系統生成的集合中包含該字元。除非你要訪問這種系統建立的集合,否則千萬不要在名字裡出現$。

3. 資料庫:在MongoDB中,多個文件組成集合,多個集合可以組成資料庫

資料庫也通過名字來標識。資料庫名可以是滿足以下條件的任意UTF-8字串:
#1、不能是空字串("")。
#2、不得含有' '(空格)、.、$、/、\和\0 (空字元)。
#3、應全部小寫。
#4、最多64位元組。

有一些資料庫名是保留的,可以直接訪問這些有特殊作用的資料庫。
#1、admin: 從身份認證的角度講,這是“root”資料庫,如果將一個使用者新增到admin資料庫,這個使用者將自動獲得所有資料庫的許可權。再者,一些特定的伺服器端命令也只能從admin資料庫執行,如列出所有資料庫或關閉伺服器
#2、local: 這個資料庫永遠都不可以複製,且一臺伺服器上的所有本地集合都可以儲存在這個資料庫中
#3、config: MongoDB用於分片設定時,分片資訊會儲存在config資料庫中

4. 強調:把資料庫名新增到集合名前,得到集合的完全限定名,即名稱空間

例如:
如果要使用cms資料庫中的blog.posts集合,這個集合的名稱空間就是
cmd.blog.posts。名稱空間的長度不得超過121個位元組,且在實際使用中應該小於100個位元組

三 安裝

1. 安裝

#1、安裝路徑為D:\MongoDB,將D:\MongoDB\bin目錄加入環境變數

#2、新建目錄與檔案
D:\MongoDB\data\db
D:\MongoDB\log\mongod.log

#3、新建配置檔案mongod.cfg,參考: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reference/configuration-options/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path: "D:\MongoDB\log\mongod.log"
   logAppend: true
storage:
   journal:
      enabled: true
   dbPath: "D:\MongoDB\data\db"
net:
   bindIp: 0.0.0.0
   port: 27017
setParameter:
   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 false
    
#4、製作系統服務
mongod --config "D:\MongoDB\mongod.cfg" --bind_ip 0.0.0.0 --install
或者直接在命令列指定配置
mongod --bind_ip 0.0.0.0 --port 27017 --logpath D:\MongoDB\log\mongod.log --logappend --dbpath D:\MongoDB\data\db  --serviceName "MongoDB" --serviceDisplayName "MongoDB"  --install


#5、啟動\關閉
net start MongoDB
net stop MongoDB

#6、登入
mongo

連結:http://www.runoob.com/mongodb/mongodb-window-install.html
安裝配置

Mac安裝  http://www.cnblogs.com/jokerbj/p/8289363.html

2. 賬號管理

#賬號管理:https://docs.mongodb.com/master/tutorial/enable-authentication/
#1、建立賬號
use admin
db.createUser(
  {
    user: "root",
    pwd: "123",
    roles: [ { role: "root", db: "admin" } ] # root 超級管理員許可權 針對admin庫
  }
)

use test
db.createUser(
  {
    user: "egon",
    pwd: "123",
    roles: [ { role: "readWrite", db: "test" },
             { role: "read", db: "db1" } ] # egon 對test有讀寫許可權,對db1有讀的許可權
  }
)

#2、重啟資料庫
mongod --remove
mongod --config "C:\mongodb\mongod.cfg" --bind_ip 0.0.0.0 --auth # 開啟auth驗證

#3、登入:注意使用雙引號而非單引號
mongo --port 27017 -u "root" -p "123"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也可以在登入之後用db.auth("賬號","密碼")登入
>mongo
use admin
>db.auth("root","123")
>show dbs # 通過驗證後就可以看到資料庫下面的庫
#推薦部落格:https://www.cnblogs.com/zhoujinyi/p/4610050.html
建立賬號密碼+開啟認證機制
> use admin  # 管理資料庫
switched to db admin
> db.createUser(    # 建立管理資料庫賬號
...   {
...     user: "dba",
...     pwd: "dba",
...     roles: [ { role: "userAdminAnyDatabase", db: "admin" } ]
...   }
... )
Successfully added user: {
    "user" : "dba",
    "roles" : [
        {
            "role" : "userAdminAnyDatabase",  # 角色可以管理使用者,新增,刪除
            "db" : "admin"
        }
    ]
}


上面加粗的就是執行的命令:
user:使用者名稱
pwd:密碼
roles:指定使用者的角色,可以用一個空陣列給新使用者設定空角色;在roles欄位,可以指定內建角色和使用者定義的角色。role裡的角色可以選:

Built-In Roles(內建角色):
    1. 資料庫使用者角色:read、readWrite;
    2. 資料庫管理角色:dbAdmin、dbOwner、userAdmin;
    3. 叢集管理角色:clusterAdmin、clusterManager、clusterMonitor、hostManager;
    4. 備份恢復角色:backup、restore;
    5. 所有資料庫角色:readAnyDatabase、readWriteAnyDatabase、userAdminAnyDatabase、dbAdminAnyDatabase
    6. 超級使用者角色:root  
    // 這裡還有幾個角色間接或直接提供了系統超級使用者的訪問(dbOwner 、userAdmin、userAdminAnyDatabase)
    7. 內部角色:__system

具體角色
Read:允許使用者讀取指定資料庫
readWrite:允許使用者讀寫指定資料庫
dbAdmin:允許使用者在指定資料庫中執行管理函式,如索引建立、刪除,檢視統計或訪問system.profile
userAdmin:允許使用者向system.users集合寫入,可以找指定資料庫裡建立、刪除和管理使用者
clusterAdmin:只在admin資料庫中可用,賦予使用者所有分片和複製集相關函式的管理許可權。
readAnyDatabase:只在admin資料庫中可用,賦予使用者所有資料庫的讀許可權
readWriteAnyDatabase:只在admin資料庫中可用,賦予使用者所有資料庫的讀寫許可權
userAdminAnyDatabase:只在admin資料庫中可用,賦予使用者所有資料庫的userAdmin許可權
dbAdminAnyDatabase:只在admin資料庫中可用,賦予使用者所有資料庫的dbAdmin許可權。
root:只在admin資料庫中可用。超級賬號,超級許可權

剛建立了 userAdminAnyDatabase 角色,用來管理使用者,可以通過這個角色來建立、刪除使用者。驗證:需要開啟auth引數。

root@zhoujinyi:/usr/local/mongo4# mongo --port=27020
MongoDB shell version: 3.0.4
connecting to: 127.0.0.1:27020/test
> show dbs;    ####沒有驗證,導致沒許可權。
2015-06-29T10:02:16.634-0400 E QUERY    Error: listDatabases failed:{
    "ok" : 0,
    "errmsg" : "not authorized on admin to execute command { listDatabases: 1.0 }",
    "code" : 13
}
    at Error (<anonymous>)
    at Mongo.getDBs (src/mongo/shell/mongo.js:47:15)
    at shellHelper.show (src/mongo/shell/utils.js:630:33)
    at shellHelper (src/mongo/shell/utils.js:524:36)
    at (shellhelp2):1:1 at src/mongo/shell/mongo.js:47
> use admin        #驗證,因為在admin下面新增的帳號,所以要到admin下面驗證。
switched to db admin
> db.auth('dba','dba')
1
> show dbs;
admin  0.078GB
local  0.078GB
內建角色,具體角色

3. 命令列shell

1、mongo 127.0.0.1:27017/config #連線到任何資料庫config,預設的資料庫埠是27017,如果啟動是其他的埠需要修改這裡

2、mongo --nodb #不連線到任何資料庫,跟埠就沒有關係

3、啟動之後,在需要時執行new Mongo(hostname)命令就可以連線到想要的mongod了:
> conn=new Mongo('127.0.0.1:27017')  # 注意埠
connection to 127.0.0.1:27017
> db=conn.getDB('admin')
admin

4、help檢視幫助

5、mongo時一個簡化的JavaScript shell,是可以執行JavaScript指令碼的
View Code

四 基本資料型別

1、在概念上,MongoDB的文件與Javascript的物件相近,因而可以認為它類似於JSON。JSON(http://www.json.org)是一種簡單的資料表示方式:其規範僅用一段文字就能描述清楚(其官網證明了這點),且僅包含六種資料型別。

2、這樣有很多好處:易於理解、易於解析、易於記憶。然而從另一方面說,因為只有null、布林、數字、字串、數字和物件這幾種資料型別,所以JSON的表達能力有一定的侷限。

3、雖然JSON具備的這些型別已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但絕大數應用(尤其是在於資料庫打交道時)都還需要其他一些重要的型別。例如,JSON沒有日期型別,這使得原本容易日期處理變得煩人。另外,JSON只有一種數字型別,無法區分浮點數和整數,更別區分32位和64位了。再者JSON無法表示其他一些通用型別,如正規表示式或函式。

4、MongoDB在保留了JSON基本鍵/值對特性的基礎上,新增了其他一些資料型別。在不同的程式語言下,這些型別的確切表示有些許差異。下面說明了MongoDB支援的其他通用型別,以及如何正在文件中使用它們

#1、null:用於表示空或不存在的欄位
d={'x':null}
#2、布林型:true和false
d={'x':true,'y':false}
#3、數值
d={'x':3,'y':3.1415926}
#4、字串
d={'x':'egon'}
#5、日期
d={'x':new Date()}
d.x.getHours()
#6、正規表示式
d={'pattern':/^egon.*?nb$/i}

正則寫在//內,後面的i代表:
i 忽略大小寫
m 多行匹配模式
x 忽略非轉義的空白字元
s 單行匹配模式

#7、陣列
d={'x':[1,'a','v']}

#8、內嵌文件
user={'name':'egon','addr':{'country':'China','city':'YT'}}
user.addr.country

#9、物件id:是一個12位元組的ID,是文件的唯一標識,不可變
d={'x':ObjectId()}

5、_id和ObjectId

五 CRUD操作

1. 資料庫操作(database)

#1、增
use config #如果資料庫不存在,則建立資料庫,否則切換到指定資料庫。

#2、查
show dbs #檢視所有
可以看到,我們剛建立的資料庫config並不在資料庫的列表中, 要顯示它,我們需要向config資料庫插入一些資料。
db.table1.insert({'a':1}) # 切換到你建立的資料庫,插入資料才能被show dbs看到

#3、刪
use config #先切換到要刪的庫下
db.dropDatabase() #刪除當前庫

2. 集合操作(collection,資料庫表/集合)

#1、增
當第一個文件插入時,集合就會被建立
> use database1
switched to db database1
> db.table1.insert({'a':1})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 db.table2.insert({'b':2})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2、查
> show tables
table1
table2

#3、刪
> db.table1.drop()
true
> show tables
table2

3. 文件操作(document 資料記錄行/文件)

#1、沒有指定_id則預設ObjectId,_id不能重複,且在插入後不可變

#2、插入單條
user0={
    "name":"egon",
    "age":10,
    'hobbies':['music','read','dancing'],
    'addr':{
        'country':'China',
        'city':'BJ'
    }
}

db.test.insert(user0)
db.test.find()

#3、插入多條
user1={
    "_id":1,
    "name":"alex",
    "age":10,
    'hobbies':['music','read','dancing'],
    'addr':{
        'country':'China',
        'city':'weifang'
    }
}

user2={
    "_id":2,
    "name":"wupeiqi",
    "age":20,
    'hobbies':['music','read','run'],
    'addr':{
        'country':'China',
        'city':'hebei'
    }
}


user3={
    "_id":3,
    "name":"yuanhao",
    "age":30,
    'hobbies':['music','drink'],
    'addr':{
        'country':'China',
        'city':'heibei'
    }
}

user4={
    "_id":4,
    "name":"jingliyang",
    "age":40,
    'hobbies':['music','read','dancing','tea'],
    'addr':{
        'country':'China',
        'city':'BJ'
    }
}

user5={
    "_id":5,
    "name":"jinxin",
    "age":50,
    'hobbies':['music','read',],
    'addr':{
        'country':'China',
        'city':'henan'
    }
}
db.user.insertMany([user1,user2,user3,user4,user5])
單條插入與多條插入

db.userinfo.deleteOne({ 'is_sb': true }) #刪除多箇中的第一個,因為是有序字典,注意匹配精確
db.userinfo.find()
db.userinfo.deleteMany( { 'x'': 1 } ) # 刪除x=1的全部
db.userinfo.deleteMany({}) #刪除全部
刪除

update() 方法用於更新已存在的文件。語法格式如下:
db.collection.update(
   <query>,
   <update>,
   {
     upsert: <boolean>,
     multi: <boolean>,
     writeConcern: <document>
   }
)
引數說明:對比update db1.t1 set name='EGON',sex='Male' where name='egon' and age=18;

query : 相當於where條件。
update : update的物件和一些更新的操作符(如$,$inc...等,相當於set後面的
upsert : 可選,預設為false,代表如果不存在update的記錄不更新也不插入,設定為true代表插入。
multi : 可選,預設為false,代表只更新找到的第一條記錄,設為true,代表更新找到的全部記錄。
writeConcern :可選,丟擲異常的級別。

更新操作是不可分割的:若兩個更新同時傳送,先到達伺服器的先執行,然後執行另外一個,不會破壞文件。
update語法介紹
#注意:除非是刪除,否則_id是始終不會變的
#1、覆蓋式:
db.user.update({'age':20},{"name":"Wxx","hobbies_count":3})
是用{"_id":2,"name":"Wxx","hobbies_count":3}覆蓋原來的記錄

#2、一種最簡單的更新就是用一個新的文件完全替換匹配的文件。這適用於大規模式遷移的情況。例如
var obj=db.user.findOne({"_id":2})

obj.username=obj.name+'SB'
obj.hobbies_count++
delete obj.age

db.user.update({"_id":2},obj)
覆蓋式
#設定:$set

通常文件只會有一部分需要更新。可以使用原子性的更新修改器,指定對文件中的某些欄位進行更新。
更新修改器是種特殊的鍵,用來指定複雜的更新操作,比如修改、增加後者刪除

#1、update db1.user set  name="WXX" where id = 2
db.user.update({'_id':2},{"$set":{"name":"WXX",}})

#2、沒有匹配成功則新增一條{"upsert":true}
db.user.update({'_id':6},{"$set":{"name":"egon","age":18}},{"upsert":true})

#3、預設只改匹配成功的第一條,{"multi":改多條}
db.user.update({'_id':{"$gt":4}},{"$set":{"age":28}})
db.user.update({'_id':{"$gt":4}},{"$set":{"age":38}},{"multi":true})

#4、修改內嵌文件,把名字為alex的人所在的地址國家改成Japan
db.user.update({'name':"alex"},{"$set":{"addr.country":"Japan"}})

#5、把名字為alex的人的地2個愛好改成piao
db.user.update({'name':"alex"},{"$set":{"hobbies.1":"piao"}})

#6、刪除alex的愛好,$unset
db.user.update({'name':"alex"},{"$unset":{"hobbies":""}})
設定:$set,部分更新
#增加和減少:$inc

#1、所有人年齡增加一歲
db.user.update({},
    {
        "$inc":{"age":1}
    },
    {
        "multi":true
    }
    )
#2、所有人年齡減少5歲
db.user.update({},
    {
        "$inc":{"age":-5}
    },
    {
        "multi":true
    }
    )
增加和減少:$inc
#新增刪除陣列內元素
    
往陣列內新增元素:$push
#1、為名字為yuanhao的人新增一個愛好read
db.user.update({"name":"yuanhao"},{"$push":{"hobbies":"read"}})

#2、為名字為yuanhao的人一次新增多個愛好tea,dancing
db.user.update({"name":"yuanhao"},{"$push":{
    "hobbies":{"$each":["tea","dancing"]}
}})

按照位置且只能從開頭或結尾刪除元素:$pop
#3、{"$pop":{"key":1}} 從陣列末尾刪除一個元素

db.user.update({"name":"yuanhao"},{"$pop":{
    "hobbies":1}
})

#4、{"$pop":{"key":-1}} 從頭部刪除
db.user.update({"name":"yuanhao"},{"$pop":{
    "hobbies":-1}
})

#5、按照條件刪除元素,:"$pull" 把符合條件的統統刪掉,而$pop只能從兩端刪
db.user.update({'addr.country':"China"},{"$pull":{
    "hobbies":"read"}
},
{
    "multi":true
}
)
新增刪除陣列內元素:$push,$pop,$pull
#避免新增重複:"$addToSet"

db.urls.insert({"_id":1,"urls":[]})

db.urls.update({"_id":1},{"$addToSet":{"urls":'http://www.baidu.com'}})
db.urls.update({"_id":1},{"$addToSet":{"urls":'http://www.baidu.com'}})
db.urls.update({"_id":1},{"$addToSet":{"urls":'http://www.baidu.com'}})

db.urls.update({"_id":1},{
    "$addToSet":{
        "urls":{
        "$each":[
            'http://www.baidu.com',
            'http://www.baidu.com',
            'http://www.xxxx.com'
            ]
            }
        }
    }
)
避免新增重複:"$addToSet"
#1、瞭解:限制大小"$slice",只留最後n個

db.user.update({"_id":5},{
    "$push":{"hobbies":{
        "$each":["read",'music','dancing'],
        "$slice":-2
    }
    }
})

#2、瞭解:排序The $sort element value must be either 1 or -1"
db.user.update({"_id":5},{
    "$push":{"hobbies":{
        "$each":["read",'music','dancing'],
        "$slice":-1,
        "$sort":-1
    }
    }
})

#注意:不能只將"$slice"或者"$sort"與"$push"配合使用,且必須使用"$eah"
其他

# SQL:=,!=,>,<,>=,<=
# MongoDB:{key:value}代表什麼等於什麼,"$ne","$gt","$lt","gte","lte",其中"$ne"能用於所有資料型別

#1、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name = "alex";
db.user.find({'name':'alex'})

#2、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name != "alex";
db.user.find({'name':{"$ne":'alex'}})

#3、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2;
db.user.find({'_id':{'$gt':2}})

#4、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3;
db.user.find({'_id':{'$lt':3}})

#5、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2;
db.user.find({"_id":{"$gte":2,}})

#6、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2;
db.user.find({"_id":{"$lte":2}})
比較運算
# SQL:and,or,not
# MongoDB:字典中逗號分隔的多個條件是and關係,"$or"的條件放到[]內,"$not"

#1、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2 and id < 4;
db.user.find({'_id':{"$gte":2,"$lt":4}})

#2、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2 and age < 40;
db.user.find({"_id":{"$gte":2},"age":{"$lt":40}})

#3、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5 or name = "alex";
db.user.find({
    "$or":[
        {'_id':{"$gte":5}},
        {"name":"alex"}
        ]
})

#4、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id % 2=1;
db.user.find({'_id':{"$mod":[2,1]}})

#5、上題,取反
db.user.find({'_id':{"$not":{"$mod":[2,1]}}})
邏輯運算
# SQL:in,not in
# MongoDB:"$in","$nin"

#1、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age in (20,30,31);
db.user.find({"age":{"$in":[20,30,31]}})

#2、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name not in ('alex','yuanhao');
db.user.find({"name":{"$nin":['alex','yuanhao']}})
成員運算
# SQL: regexp 正則
# MongoDB: /正則表達/i

#1、select * from db1.user where name regexp '^j.*?(g|n)$';
db.user.find({'name':/^j.*?(g|n)$/i})
正則匹配
#1、select name,age from db1.user where id=3;
0 不顯示,1顯示
db.user.find({'_id':3},{'_id':0,'name':1,'age':1})
取指定欄位
#1、檢視有dancing愛好的人
db.user.find({'hobbies':'dancing'})

#2、檢視既有dancing愛好又有tea愛好的人
db.user.find({
    'hobbies':{
        "$all":['dancing','tea']
        }
})

#3、檢視第4個愛好為tea的人
db.user.find({"hobbies.3":'tea'})

#4、檢視所有人最後兩個愛好
db.user.find({},{'hobbies':{"$slice":-2},"age":0,"_id":0,"name":0,"addr":0})

#5、檢視所有人的第2個到第3個愛好
db.user.find({},{'hobbies':{"$slice":[1,2]},"age":0,"_id":0,"name":0,"addr":0})

> db.blog.find().pretty()
{
        "_id" : 1,
        "name" : "alex意外死亡的真相",
        "comments" : [
                {
                        "name" : "egon",
                        "content" : "alex是誰???",
                        "thumb" : 200
                },
                {
                        "name" : "wxx",
                        "content" : "我去,真的假的",
                        "thumb" : 300
                },
                {
                        "name" : "yxx",
                        "content" : "吃喝嫖賭抽,欠下兩個億",
                        "thumb" : 40
                },
                {
                        "name" : "egon",
                        "content" : "xxx",
                        "thumb" : 0
                }
        ]
}
db.blog.find({},{'comments':{"$slice":-2}}).pretty() #查詢最後兩個
db.blog.find({},{'comments':{"$slice":[1,2]}}).pretty() #查詢1到2
查詢陣列
# 排序:--1代表升序,-1代表降序
db.user.find().sort({"name":1,})
db.user.find().sort({"age":-1,'_id':1})
排序
# 分頁:--limit代表取多少個document,skip代表跳過前多少個document。 
db.user.find().sort({'age':1}).limit(1).skip(2)
分頁,隔多少個
# 獲取數量
db.user.count({'age':{"$gt":30}}) 

--或者
db.user.find({'age':{"$gt":30}}).count()
獲取數量,統計
#1、{'key':null} 匹配key的值為null或者沒有這個key
db.t2.insert({'a':10,'b':111})
db.t2.insert({'a':20})
db.t2.insert({'b':null})

> db.t2.find({"b":null})
{ "_id" : ObjectId("5a5cc2a7c1b4645aad959e5a"), "a" : 20 }
{ "_id" : ObjectId("5a5cc2a8c1b4645aad959e5b"), "b" : null }

#2、查詢所有
db.user.find() #等同於db.user.find({})
db.user.find().pretty()

#3、查詢一個,與find用法一致,只是只取匹配成功的第一個
db.user.findOne({"_id":{"$gt":3}})

雜項
其他

六 視覺化工具

連結:https://robomongo.org/

七 pymongo

官網:http://api.mongodb.com/python/current/tutorial.html

from pymongo import MongoClient

#1、連結
mongodb: 代表協議
client=MongoClient('mongodb://root:123@localhost:27017/')
# client = MongoClient('localhost', 27017)

#2、use 資料庫
db=client['db2'] #等同於:client.db1

#3、檢視庫下所有的集合
print(db.collection_names(include_system_collections=False))

#4、建立集合
table_user=db['userinfo'] #等同於:db.user

#5、插入文件
import datetime
user0={
    "_id":1,
    "name":"egon",
    "birth":datetime.datetime.now(),
    "age":10,
    'hobbies':['music','read','dancing'],
    'addr':{
        'country':'China',
        'city':'BJ'
    }
}

user1={
    "_id":2,
    "name":"alex",
    "birth":datetime.datetime.now(),
    "age":10,
    'hobbies':['music','read','dancing'],
    'addr':{
        'country':'China',
        'city':'weifang'
    }
}
inserted_ids 返回插入的資料_id
# res=table_user.insert_many([user0,user1]).inserted_ids
# print(res)
# print(table_user.count())

#6、查詢

# from pprint import pprint #格式化細,列印出來的是有格式的
# pprint(table_user.find_one())
# for item in table_user.find():
#     pprint(item)

# print(table_user.find_one({"_id":{"$gte":1},"name":'egon'}))

#7、更新
table_user.update({'_id':1},{'name':'EGON'})

#8、傳入新的文件替換舊的文件
table_user.save(
    {
        "_id":2,
        "name":'egon_xxx'
    }
)
View Code

 

 

 

 

轉載於:https://www.cnblogs.com/jokerbj/p/8291128.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