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半年來最大調整:成立技術委員會,雷軍稱技術事關生死存亡
整理 | 琥珀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昨晚,小米集團組織部下發正式檔案,宣佈了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任命了崔寶秋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並且在核心管理崗位上共任命了 14 名總經理、副總經理,這也是繼去年 9 月成立集團組織部、參謀部以來,小米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雷軍在內部會議上指出,要繼續強化技術立業,技術事關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和引擎。雷軍在內部強調,安排崔寶秋掛帥集團技術委員會,是要進一步強化技術文化和工程師文化,著力提升集團的技術方向決策,以及技術人才招聘、培養、任命和激勵上加大力度,並帶領公司探索未來技術趨勢。
同時從組織架構層面加大了對 AIoT 戰略推進的力度,新成立人工智慧部、大資料部、雲平臺部直接向 CEO 彙報,提撥了一批年輕的技術管理人才,為小米全面落實「手機+ AIoT」雙引擎戰略打好了組織建設和人才儲備的基礎。
此外,小米再次對網際網路業務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增強了公司的網際網路成色。新成立網際網路五部,負責海外基礎應用的本地化,瀏覽器,資訊流業務以及海外網際網路商業化;新成立網際網路商業部,負責國內網際網路業務商業化規劃以及目標達成。
小米組織部長劉德指出:「新增一些列部門向 CEO 彙報,可以理解為向集團總部彙報,組織部和參謀部會協助雷總進行管理,幫他分擔管理工作。在集團總部對業務管理顆粒更細的同時,讓雷總的精力更聚焦在戰略方向和核心事項上。」
資料顯示,此次被任命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的崔寶秋,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擁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計算機博士學位。加入小米之前先後就職於 IBM 矽谷實驗室、雅虎和領英,從事資料庫、搜尋引擎、機器學習、大資料、社交網路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工作。2012 年 6 月加入小米,組建小米人工智慧與雲平臺團隊。
雷軍在內部強調,籌建集團技術委員會是要進一步強化技術文化和工程師文化,著力提升集團的技術方向決策,以及技術人才招聘、培養、任命和激勵上加大力度,並帶領公司探索未來技術趨勢。
在本次組織架構調整中,新設了網際網路五部和網際網路商業部直接向 CEO 彙報,將發力網際網路業務商業化和國際化。而為了 AIoT 戰略更快速推進和落地,新設人工智慧部、大資料部、雲平臺部,均直接向 CEO 彙報。
此次調整延續了去年 9 月小米組織架構調整的思路:管理再升級,讓更多年輕人走上前線。雷軍曾表示,要著手培養、提拔一大批年輕的管理幹部,構建更具活力、更有進取心的各級前線指揮團隊。
(本文為AI科技大本營整理文章,轉載請微信聯絡 1092722531)
群招募
掃碼新增小助手微信,回覆:公司+研究方向(學校+研究方向),邀你加入技術交流群。技術群稽核較嚴,敬請諒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 小米手機太低端?雷軍:有技術含量的
- 阿里巴巴成立技術公益委員會,號召工程師用技術做公益阿里工程師
- 阿里巴巴成立雲原生技術委員會,雲原生升級為阿里技術新戰略阿里
- 阿里巴巴成立雲原生技術委員會 雲原生升級為阿里技術新戰略阿里
- 阿里宣佈成立雲原生技術委員會,釋放哪些趨勢資訊?阿里
- 入選全國資訊科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委員會特徵
- 對話openGauss社群技術委員會主席李國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 雷軍遭遇滑鐵盧,沒核心技術是硬傷
- IPv6 相關技術調研
- Debian技術委員會傾向採用Systemd
- 關注******技術
- 【技術】整車DFMEA分析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寫技術部落格那點事-轉載 + 微調
- 網易雲信 Crash 異常治理實踐 | 智企技術委員會技術專題系列
- 【逐幀分析】《黑神話:悟空》gameplay相關的技術和調整細節整理GAM
- Java相關技術點及技術內容Java
- 外來鍵技術
- “BIM關鍵技術研究”專題徵稿啟事
- IBM稱奈米技術讓iPod可裝下整個YouTube網IBM
- 容器技術的未來——京東雲技術專訪
- 陸奇加入拼多多,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 大學總結,技術與技術之外的事 | 掘金年度徵文
- 關於IT,關於技術
- 關於技術方案
- 關於技術文件
- Weex技術相關
- QTP關鍵技術QT
- 大麥網技術二三事
- 技術部落格那些事兒
- 技術戰略那些事兒
- 基因編輯技術大熱,未來基因技術猜想
- Flutter技術調研報告Flutter
- 11、DNS隧道技術調研DNS
- 技術分享丨 關於MySQL binlog解析那些事MySql
- 不要慌,FastGPT 告訴我這是技術性調整,利好大 A!ASTGPT
- 從事技術工作以來的一些的感想~
- Pack:2017年最新技術工具以及技術趨勢調查
- 天美F1技術美術專家:技術美術的未來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