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IT架構滿足大資料應用需要?

edithfang發表於2014-05-15

大資料時代,隨著資料儲存量的爆炸性增長以及分層網路架構的出現,IT複雜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大資料分析使得傳統IT架構更是不堪重負。那麼從企業角度來看,他們的大資料環境需要怎樣的IT架構呢?企業級使用者(員工人數在1000人以上)主要選擇的是“透明、經濟、智慧、自動化”的IT架構(29.3%),中小企業(員工人數在1000人以下)則主要選擇的是一體機方案(伺服器、儲存、網路、大資料分析軟體)(28.9%)。企業級使用者傾向於開放、異構、跨平臺的IT架構,因為其用於大資料分析的IT架構發展較為成熟,如何繼續提高BI效率是企業級使用者選擇IT架構的重點。中小企業尚處於IT架構發展初期,因此一體機的方案成為中小企業的首選。受訪者的選擇結果也體現了中國企業未來對IT架構的需求趨勢,說明資料整合和ETL是中國企業的迫切需求,也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說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Foxmail7\\Temp-4496\\1(10-15-14-31-53).png

    圖1. 大資料環境對IT架構的需求

    大資料分析對計算技術的需求

    再從大資料分析的計算方式來看(圖2),21.6%和21.3%的企業級使用者分別考慮x86虛擬化和小型機來部署大資料分析方案,中小企業(23.8%)則主要考慮刀鋒伺服器的計算方式。刀鋒伺服器的高密度特點有利於提高計算能力、保持高IT密度。企業級的應用多數執行在小型機的平臺上,這造成如果大資料分析是在現有基礎上實現,則小型機就成為了企業級的首選;如果要選擇在一個全新平臺實現大資料分析,那麼X86虛擬化就成為了企業級使用者的第一選擇。結合我們之前所分析的,目前中國市場的大資料分析速度和頻率遠低於歐美市場,這導致中國企業在資料分析,這個大資料通過IT創造價值,這一重要環節上比較薄弱。

說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Foxmail7\\Temp-4496\\2(10-15-14-31-53).png

    圖2.大資料分析對計算技術的需求

    大資料分析對儲存的需求

    從大資料分析的第一個環節——資料收集和儲存來看,大資料時代應用數量、應用資料量和使用者數量的增長,對儲存IOPS以及OLTP和OLAP的要求越來越高,具體體現在儲存不能滿足業務關鍵型應用的需求。從中橋就企業支援當前資料分析和/或程式活動的儲存型別分析來看(圖3),FC SAN是企業級使用者(42.1%)和中型企業(34.0%)的首選,遠高於其他儲存型別的企業佔比。這是因為FC SAN對OLTP和OLAP的效能穩定性優於其他儲存技術。這一調查結果也體現了,目前中國使用者大多處於大資料分析的第一階段,儲存和IT架構大多以集中式為主。隨著Hadoop和MapReduce的不斷普及,使用者逐漸進入近實時和實時分析階段,節點式儲存的佔比會隨之逐漸增加。

說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Foxmail7\\Temp-4496\\3(10-15-14-31-53).png

    圖3.大資料分析對儲存的需求

    那麼在大資料時代企業的儲存能夠滿足需求呢(圖4)?31.6%的使用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部署新儲存來滿足業務關鍵型應用的需求,33.2%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部署新儲存。這表明傳統儲存越來越無法滿足業務關鍵應用的效能需求。在未來24個月,64.8%的使用者將會部署新儲存來滿足大資料時代,業務關鍵型應用對儲存效能越來越高的需求。

說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Foxmail7\\Temp-4496\\4(10-15-14-31-53).png

    圖4 大資料分析時代儲存的發展趨勢

通過上述一系列大資料對IT資源的需求分析,中橋分析師認為,傳統的IT架構、計算方式以及儲存正成為中國使用者通過大資料分析處理快速提高IT效率,挖掘資料價值的巨大阻礙。而統一、透明、智慧的自動化IT架構管理、高密度下卓越的計算能力,以及能夠滿足儲存IOPS與OLTP和OLAP的新型儲存則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通過IT突破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本文轉載自: ciotimes

相關閱讀
評論(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