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搭建本地 Docker 開發環境

zazaWay發表於2019-04-23

本地開發之痛苦

在開發之前,首先你需要安裝各種開發工具和服務支援到你的開發環境當中,可能會出依賴問題,環境變數問題,埠衝突,經編譯庫問題等等。

開發途中,可能你又需要依賴一些其他的服務,你最好祈禱不會出問題,可能你又要重寫來配置你的環境,因為你的所有的依賴服務都在你的唯一的工作空間裡面。

如果你的夥伴的作業系統不統一,可能你還會遇到一些不同元字元解析不一致的問題。

然後上線之前,可能你在本地開發除錯都可以完美執行,一但部署到伺服器,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開發環境和生產環境並不相同。

可能你下次又有要用到一個新的開專案的開發環境。你又要重複面對上面這些問題.

你不得不去審視,你要話費大量的時間用在搭建環境當中來。

什麼是Docker

Docker 是一個開源的應用容器引擎,讓開發者可以打包他們的應用以及依賴包到一個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後釋出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機器上,也可以實現虛擬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機制,相互之間不會有任何介面。 對我們而言,我覺得只需要把他理解成一個便攜的應用容器即可

Docker本地開發環境的好處

試錯

對開發者而言,每天會催生出的各式各樣的新技術都需要嘗試,然而開發者卻不太可能為他們一一搭建好環境並進行測試。時間非常寶貴,正是得益於 Docker,讓我們有可能在一條或者幾條命令內就搭建完環境,而且這個環境大到一個特定版本的作業系統,小到一個軟體。Docker 有一個傻瓜化的獲取軟體的方法,Docker後臺會自動獲得環境映象並且執行環境。

統一開發和生產環境

對於一般的小公司來說,搭建一個公用的開發環境是一件不那麼划算的事情。那麼就可以用Docker來統一開發環境,因為不管你用的是WindowsMac 還是 Ubuntu。 如果生產環境也使用的Docker的話,你甚至可以直接打包一套環境,直接丟上去就可以執行了,再也不用擔心開發-生產環境之間的差異了。

高效能

虛擬機器的粒度是虛擬出的機,而Docker的粒度則是被限制的應用,相比較而言 Docker 的記憶體佔用更少,更加輕量級,效能也更優。

而秒級的啟動,也可以讓我們啟動電腦時候,開發環境的執行是無感知的。

成果展示

我們可能經常要給使用者或者是同事展示一樣功能的,但是搭建演示環境的過程卻是非常麻煩的。現在可以直接將我們的映象打包丟過去,而不必去做任何環境配置的工作,同時也不必擔心他們的環境配置會導致我們的產品無法執行。

安裝Docker

mac平臺下,就是去下載一個dmg的安裝檔案。下載好了之後,雙擊,然後拖入就可以了,windows應該也是類似的。

就是安裝qq一樣簡單,傻瓜式的。

附上dockerhub上的下載連結

成功之後屬於docker version如果出來版本資訊就是安裝成功,類似如下

Client: Docker Engine - Community
 Version:           18.09.0
 API version:       1.39
 Go version:        go1.10.4
 Git commit:        4d60db4
 Built:             Wed Nov  7 00:47:43 2018
 OS/Arch:           darwin/amd64
 Experimental:      false

Server: Docker Engine - Community
 Engine:
  Version:          18.09.0
  API version:      1.39 (minimum version 1.12)
  Go version:       go1.10.4
  Git commit:       4d60db4
  Built:            Wed Nov  7 00:55:00 2018
  OS/Arch:          linux/amd64
  Experimental:     true
複製程式碼

安裝docker-composer

一般來說,mac安裝docker之後就會攜帶docker-composer

其他平臺,附上下載連結

安裝完成之後可以輸入命令檢測

➜  ~ docker-compose version
docker-compose version 1.23.2, build 1110ad01
docker-py version: 3.6.0
CPython version: 3.6.6
OpenSSL version: OpenSSL 1.1.0h  27 Mar 2018
複製程式碼

如果沒有出現版本相關資訊,可以嘗試再次安裝

下載laradock

laradock的專案地址是https://github.com/laradock/laradock 我們找一個地方clone下來即可

我這裡是在我的使用者目錄下面新建了一個Docker目錄,然後clone了專案下來

配置env檔案

  1. 拷貝example成.env

    cp env-example env
    複製程式碼
  2. .env檔案中APP_CODE_PATH_HOST是本地路徑 APP_CODE_PATH_CONTAINER是遠端對映路徑,看需求修改,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的

  3. 如果有除錯程式碼的需求,也可以將PHP_FPM_INSTALL_XDEBUGWORKSPACE_INSTALL_XDEBUG兩個選項開啟

  4. 如果還有其他的需求,可以在.env裡面搜尋,裡面已經將大多數配置項都給獨立出來了

執行容器

進入到laradock的工作目錄下面,就是clone的專案的根目錄我的工作目錄就是~/Docker/laradock

然後執行如下命令

docker-compose up -d nginx mysql
複製程式碼

就會看到在自動執行build操作,並且build完了之後自動後臺啟動了如下容器

  • nginx
  • php-fpm
  • workspace
  • mysql

那是因為php-fpmworkspace還有docker-in-docker是隨nginx一併啟動的

所以實際上

docker-compose up -d nginx mysql
複製程式碼

docker-compose up -d nginx workspace php-fpm mysql
複製程式碼

這兩條命令的效果是一樣的,可以都帶上,也可以不寫。

up命令在第一次啟動的時候實際上就是build + start的組合,如果容器不存在,那麼就build一個容器,並且啟動服務,如果容器存在那麼直接啟動服務,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d的意思是後臺執行

配置web專案

一下是我laravel專案的部分配置

DB_CONNECTION=mysql
DB_HOST=mysql
DB_PORT=3306
DB_DATABASE=blog
DB_USERNAME=root
DB_PASSWORD=root
......
複製程式碼

注意,資料庫主機必須得是別名才可以,如果DB_CONNECTION這個地方輸入172.0.0.1或者是localhost都是會連線失敗的。

在其它的專案中也必須是這樣的,配置資料庫連結,redis,或者MemCache連結都必須設定成具體的別名。或者你說我找到各個容器的ip,可以嘛。可以,但是並不建議這樣做,因為ip是會變動的。

具體別名可以參考./docker-compose.yml檔案中的設定

這個主要的技術實現應該是用了docker的虛擬網橋技術.

配置宿主機的host

因為,往往我們訪問的時候,是通過宿主機上面的瀏覽器傳送請求的,所以,配置宿主機上面的host必不可少。

vim /etc/hosts
複製程式碼

我這裡加入一條我自己設定的虛擬域名

127.0.0.1       blog.test
複製程式碼

然後儲存,重新整理下host。

配置nginx

進入到./laradock/nginx/sites資料夾,然後ll一下,我們會發現,laradock已經幫我們放了好多列舉的檔案進來

app.conf.example
default.conf
laravel.conf.example
symfony.conf.example
複製程式碼

根據需求拷貝一份,然後修改一下就可以了,都不是很難,由於我們本地是laravel開發的部落格專案,所以我就直接拷貝laravel.conf.example,然後使用vim開啟

cp laravel.conf.example blog.conf
vim blog.conf
複製程式碼

開啟後的內容...

server {

    listen 80;
    listen [::]:80;

    # For https
    # listen 443 ssl;
    # listen [::]:443 ssl ipv6only=on;
    #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ssl/default.crt;
    #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ssl/default.key;

    server_name laravel.test;
    root /var/www/laravel/public;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is_args$args;
    }

    location ~ \.php$ {
        try_files $uri /index.php =404;
        fastcgi_pass php-upstream;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buffers 16 16k;
        fastcgi_buffer_size 32k;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fixes timeouts
        fastcgi_read_timeout 600;
        include fastcgi_params;
複製程式碼

我們會發現,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的話,這個裡面大多數地方我們並不需要修改。我們只需要關注server_nameroot這兩個引數,把這個裡面的laravel換成我們專案名就可以了,這裡我們換成blog

下面是修改後的內容

server {

    listen 80;
    listen [::]:80;

    # For https
    # listen 443 ssl;
    # listen [::]:443 ssl ipv6only=on;
    #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ssl/default.crt;
    #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ssl/default.key;

    server_name blog.test;
    root /var/www/blog/public;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index.php$is_args$args;
    }

    location ~ \.php$ {
        try_files $uri /index.php =404;
        fastcgi_pass php-upstream;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buffers 16 16k;
        fastcgi_buffer_size 32k;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fixes timeouts
        fastcgi_read_timeout 600;
        include fastcgi_params;
複製程式碼

訪問

輸入url

http://blog.test/
複製程式碼

瀏覽器返回結果

blog專案

enjoy !

轉載請註明出處juejin.im/post/5cbea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