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之法》讀後感問題總結與回答

52吳舒婷發表於2015-06-25

第1~17章

  問題:合格的軟體工程師,有什麼具體的標準嗎?還是說能寫程式碼,又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成為了呢?我們現階段可以從哪方面開始培養自己的開發思維和能力,向工程師邁進?

回答: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僅僅會寫程式碼還是不夠的,還其他的方面的能力。如1. 程式語言能力2.編碼能力3.物件導向思維能力4.利用工具能力5. 英語能力6.學習能力
7.創造能力8.文件能力9.抽象能力10.程式碼評審能力11.單元測試能力12.DRY

  問題:若以後畢業了,剛剛出來的我們僅僅憑藉在校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一般公司招聘時都會要求有一兩年的工作經驗或是說有經驗的優先,那我們應屆生該如何加強自己的價值?公司需要的是為其創造價值的人才,還有機會讓我們慢慢學習嗎?
回答:引用鄒欣老師的話,就是說我們在學校要

  1. 學習好理論,鍛鍊自己 “快速學習的能力”。 這樣到了現實世界裡才能快速發揮作用。
  2. 探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做出一些具體的成績。

  問題:本章4.3.3中提到的斷言是什麼?僅僅從書上寫的程式碼,我理解就是判斷語句,這樣的理解可以嗎?

回答:編寫程式碼時,我們總是會做出一些假設,斷言就是用於在程式碼中捕捉這些假設 可以將斷言看作是異常處理的一種高階形式 斷言表示為一些布林表示式,程式設計師相信在程式中的某個特定點該表示式值為真 可以在任何時候啟用和禁用斷言驗證,因此可以在測試時啟用斷言而在部署時禁用斷言。同樣,程式投入執行後,終端使用者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重新起用斷言。

  問題:團隊合作模式和開發流程的關係密切?兩者能否脫離?

回答:關係密切,相互影響。一個優秀的團隊是要具有合理的團隊模式和開發流程。

第6~7章

  問題:書上介紹了敏捷開發的流程,每一步做什麼,考慮什麼都很詳細。若在實際情況中流程僅僅限於形勢,沒有真正的實現共享資訊,交流問題,那將如何解決?

問題:書上介紹了MSF的原則,MSF團隊模式和開發模式,MSF和CMMI。我重點感興趣的是我們大學生該如何實現軟體的商業價值。寫出能執行的專案就實現 了?參加比賽的專案獲得好評,就有了?我們對自己的程式,有所要求,要不斷的完善,能為客戶解決,就具有商業價值?還比如說我寫了一個android的 app,通過平臺釋出,有使用者下載使用,這樣算是實現了其商業價值了嗎?

  問題:如何靈活運用典型開發模式,要怎麼才能更好的管理設計變更?

回答:根據團隊的特色,選擇合理的開發模式,做好規劃。要學會總結變更的原因並將其分類,在生命週期中對專案的變更要有所控制。

  問題:要做出便於使用者使用,減少使用者和企業服務人員的不必要因素的軟體-->要做好使用者介面設計和使用者體驗。使用者體驗是否貫穿整個開發流程?

回答:我的理解是,若一開始脫離使用者,未能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而後期的使用者體驗中會很容易產生難以修改的問題,如UI介面設計不合理,沒有考慮使用者年齡段。

  問題:我們一般都是寫程式就寫程式,實現具體的功能就好了,腦子裡都沒有寫測試的概念,該如何加強意識和提高測試水平?

回答:要多看書,多學習,多練,慢慢培養,從細微處做起。

  問題測試角色獨立,容易產生依賴,如何才能保證團隊人員各司其職?

回答:團隊領導者要有統籌管理能力,瞭解開發團隊人員的能力,爭取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樣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開發團隊成員要有團隊意識,為團隊做貢獻,瞭解自己的能力,為團隊做一下力所能及的事,不打醬油。

  問題一個專案若是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或是bug還很多,怎麼辦?一般的專業人士會如何避免、處理? 

回答:為了不讓團隊的bug很多,影響整個專案的執行,一般團隊會讓出現bug最多的開發人員解決好bug,其他人員繼續開發。

  問題創新需要什麼?可實行的技術,足夠的成本?

回答:創新不僅僅需要靈活的思維,創新的想法要符合實際情況,有可能實現的,對人們有益的,能為人們解決問題的想法才是創新。

  問題團隊成員按貢獻體現價值?可是他們所完成的功能不同,難度不同,這該如何正確的評價?

回答:一個團隊專案工作有難有易,只有每個人都好好完成自己負責的那部分,才能做好一個大的好的專案,所以我認為這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