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數定價玩法升級
商超總愛給商品定價為99元,讓消費者感覺還不到100元呢,很便宜。當然現在我們吃虧多了,知道兩者沒區別,就破除了心理誤區。然而我們真的破除了尾數效應嗎?SS尾數定價悄然來襲。任何一個價格區間,都有最佳可接受的SS價格。實驗人員Ariely通過實驗得出一組資料,受試者更願意購買以下價格的無繩鍵盤:
利用價格錨點讓顧客痛快做出購買決定
價格錨點是商品價格的“參照物”。營銷中,商家利用參照價做煙霧,塑造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感知,讓消費者購買商家最想讓他購買的那款產品。
價格錨點理論是基於消費者對產品價感知比較模糊為前提,消費者從來不是為商品的成本付費,而是為商品的價值付費。但商品的價值是一種感知,這種感知是可以認為塑造出來的,價格錨點便就是基於此邏輯,利用人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傾向避免極端和權衡對比的心理,塑造出消費者對產品的感知價值。
比如,為了銷售商場裡一件標價1萬的皮衣,銷售人員通常會在旁邊放一件價格略低但質量做工明顯較差的8000元的皮坎肩和款式差不多標價3萬的皮衣。消費者就會覺得1萬元的皮衣價格是合理的。
又比如,某小企業新推出了一種飲料,如果被放在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旁邊,消費者就會認為這種飲料也是可信度較高的。
網際網路企業也會這樣做。小米的定價總不忘拿蘋果三星的價格和來做墊背,小米的價格往往是蘋果三星價格的一半左右,讓米粉購買小米時不糾結。
再如iPhone系列的錨定定價,如分別定16G、32G、64G三個價格,選擇32G型號價格的小夥伴最多,蘋果為了增加64G型號的銷量,就去掉32G型號制定跳躍式的16G、64G、128G定價,自然而然選擇64G的小夥伴就變成最多了,128G的價格便就是價格錨點,幫助消費者痛地快做出購買64G的購買決定。
對於電商店鋪商家來說,可以做兩件事情:
1.避免極端:當店鋪內的同類商品有多個時,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價格最低或者價格最高的商品,而會選擇價格適中的那個。所以,可以把整體定價提高,提高消費者認知。
2.權衡對比:設定“鎮店之寶”,讓消費者把它當錨點,用於和店鋪內外商品進行比較。
那麼問題來了
下面兩個新人大禮包,一個是200-100,優惠100泰銖。另一個是150-20,200-40,400-80三張,優惠140泰銖。如果你不是JDC使用者,哪個大禮包更能打動你成為JDC新使用者?
單看第二個新人大禮包,150-20,200-40,400-80三張優惠券,如果你成為JDC的新使用者,你更加傾向於使用哪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