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學習筆記(進階篇一)

xujl發表於2017-10-19

筆記整理出處:廖雪峰教程

進階

函式

在Python中,定義一個函式要使用def語句,依次寫出函式名、括號、括號中的引數和冒號:,然後,在縮排塊中編寫函式體,函式的返回值用return語句返回。

我們以自定義一個求絕對值的my_abs函式為例:

def my_abs(x):
    if x >= 0:
        return x
    else:
        return -x複製程式碼

請注意,函式體內部的語句在執行時,一旦執行到return時,函式就執行完畢,並將結果返回。因此,函式內部通過條件判斷和迴圈可以實現非常複雜的邏輯。

如果沒有return語句,函式執行完畢後也會返回結果,只是結果為None。
return None可以簡寫為return。
python中函式沒有返回值型別宣告,同時,函式名其實就是指向一個函式物件的引用,完全可以把函式名賦給一個變數,相當於給這個函式起了一個“別名”:

>>> a = abs # 變數a指向abs函式
>>> a(-1) # 所以也可以通過a呼叫abs函式
1複製程式碼
位置引數

我們先寫一個計算x2的函式:

def power(x):
    return x * x複製程式碼

對於power(x)函式,引數x就是一個位置引數。

當我們呼叫power函式時,必須傳入有且僅有的一個引數x:

預設引數
def power(x , y = 2):
    return x * y複製程式碼

我們呼叫時既可以這樣用power(2,3),也可以這樣用power(2),明顯的,當我們不傳遞y這個引數時,方法內部會去y的預設值進行運算,也就是2

預設引數可以簡化函式的呼叫。設定預設引數時,有幾點要注意:

  • 必選引數在前,預設引數在後,否則Python的直譯器會報錯(思考一下為什麼預設引數不能放在必選引數前面);

  • 如何設定預設引數。
    當函式有多個引數時,把變化大的引數放前面,變化小的引數放後面。變化小的引數就可以作為預設引數。

使用預設引數有什麼好處?最大的好處是能降低呼叫函式的難度。因為有些引數,可能我們大部分時間傳遞的是同樣的值。
注意事項:

  • 定義預設引數要牢記一點:預設引數必須指向不變物件!
  • 定義預設引數要牢記一點:預設引數必須指向不變物件!
  • 定義預設引數要牢記一點:預設引數必須指向不變物件!

舉例說明,先定義一個函式,傳入一個list,新增一個END再返回:

def add_end(L=[]):
    L.append('END')
    return L複製程式碼

當你正常呼叫時,結果似乎不錯:

>>> add_end([1, 2, 3])
[1, 2, 3, 'END']
>>> add_end(['x', 'y', 'z'])
['x', 'y', 'z', 'END']複製程式碼

當你使用預設引數呼叫時,一開始結果也是對的:

>>> add_end()
['END']複製程式碼

但是,再次呼叫add_end()時,結果就不對了:

>>> add_end()
['END', 'END']
>>> add_end()
['END', 'END', 'END']複製程式碼

很多初學者很疑惑,預設引數是[],但是函式似乎每次都“記住了”上次新增了'END'後的list。

原因解釋如下:

Python函式在定義的時候,預設引數L的值就被計算出來了,即[],因為預設引數L也是一個變數,它指向物件[],每次呼叫該函式,如果改變了L的內容,則下次呼叫時,預設引數的內容就變了,不再是函式定義時的[]了。

所以,定義預設引數要牢記一點:預設引數必須指向不變物件!

要修改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用None這個不變物件來實現:

def add_end(L=None):
    if L is None:
        L = []
    L.append('END')
    return L複製程式碼

現在,無論呼叫多少次,都不會有問題:

>>> add_end()
['END']
>>> add_end()
['END']複製程式碼

為什麼要設計str、None這樣的不變物件呢?因為不變物件一旦建立,物件內部的資料就不能修改,這樣就減少了由於修改資料導致的錯誤。此外,由於物件不變,多工環境下同時讀取物件不需要加鎖,同時讀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在編寫程式時,如果可以設計一個不變物件,那就儘量設計成不變物件。

可變引數

定義與java類似,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def calc(*numbers):
    sum = 0
    for n in numbers:
        sum = sum + n * n
    return sum複製程式碼

對於已經存在的list型別引數,可變引數的使用方法和java略有不同,不能直接傳入該變數,需要增加*

>>> nums = [1, 2, 3]
>>> calc(*nums)
14複製程式碼

*nums表示把nums這個list的所有元素作為可變引數傳進去。這種寫法相當有用,而且很常見。

關鍵字引數

可變引數允許你傳入0個或任意個引數,這些可變引數在函式呼叫時自動組裝為一個tuple。而關鍵字引數允許你傳入0個或任意個含引數名的引數,這些關鍵字引數在函式內部自動組裝為一個dict。請看示例:

def person(name, age, **kw):
    print('name:', name, 'age:', age, 'other:', kw)複製程式碼

函式person除了必選引數name和age外,還接受關鍵字引數kw。在呼叫該函式時,可以只傳入必選引數:

>>> person('Michael', 30)
name: Michael age: 30 other: {}複製程式碼

也可以傳入任意個數的關鍵字引數:

>>> person('Bob', 35, city='Beijing')
name: Bob age: 35 other: {'city': 'Beijing'}
>>> person('Adam', 45, gender='M', job='Engineer')
name: Adam age: 45 other: {'gender': 'M', 'job': 'Engineer'}複製程式碼

和可變引數類似,也可以先組裝出一個dict,然後,把該dict轉換為關鍵字引數傳進去:

>>> extra =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
>>> person('Jack', 24, **extra)
name: Jack age: 24 other: {'city': 'Beijing', 'job': 'Engineer'}複製程式碼

**extra表示把extra這個dict的所有key-value用關鍵字引數傳入到函式的kw引數,kw將獲得一個dict,

注意kw獲得的dict是extra的一份拷貝,對kw的改動不會影響到函式外的extra。

命名關鍵字引數

對於關鍵字引數,函式的呼叫者可以傳入任意不受限制的關鍵字引數。至於到底傳入了哪些,就需要在函式內部檢查。
如果要限制關鍵字引數的名字,就可以用命名關鍵字引數,例如,只接收city和job作為關鍵字引數。這種方式定義的函式如下:

def person(name, age, *, city, job):
    print(name, age, city, job)
和關鍵字引數**kw不同,命名關鍵字引數需要一個特殊分隔符*,*後面的引數被視為命名關鍵字引數。

呼叫方式如下:
~~~python
>>> person('Jack', 24, city='Beijing', job='Engineer')
Jack 24 Beijing Engineer複製程式碼

如果函式定義中已經有了一個可變引數,後面跟著的命名關鍵字引數就不再需要一個特殊分隔符*了:

def person(name, age, *args, city, job):
    print(name, age, args, city, job)複製程式碼

命名關鍵字引數必須傳入引數名,這和位置引數不同。如果沒有傳入引數名,呼叫將報錯:

>>> person('Jack', 24, 'Beijing', 'Enginee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person() takes 2 positional arguments but 4 were given複製程式碼

由於呼叫時缺少引數名city和job,Python直譯器把這4個引數均視為位置引數,但person()函式僅接受2個位置引數。

命名關鍵字引數可以有預設值,從而簡化呼叫:

def person(name, age, *, city='Beijing', job):
    print(name, age, city, job)
由於命名關鍵字引數city具有預設值,呼叫時,可不傳入city引數:
~~~python
>>> person('Jack', 24, job='Engineer')
Jack 24 Beijing Engineer複製程式碼

使用命名關鍵字引數時,要特別注意,如果沒有可變引數,就必須加一個作為特殊分隔符。如果缺少,Python直譯器將無法識別位置引數和命名關鍵字引數:

def person(name, age, city, job):
    # 缺少 *,city和job被視為位置引數
    pass複製程式碼
引數組合

在Python中定義函式,可以用必選引數、預設引數、可變引數、關鍵字引數和命名關鍵字引數,這5種引數都可以組合使用。但是請注意,引數定義的順序必須是:必選引數、預設引數、可變引數、命名關鍵字引數和關鍵字引數。

比如定義一個函式,包含上述若干種引數:

def f1(a, b, c=0, *args, **kw):
    print('a =', a, 'b =', b, 'c =', c, 'args =', args, 'kw =', kw)

def f2(a, b, c=0, *, d, **kw):
    print('a =', a, 'b =', b, 'c =', c, 'd =', d, 'kw =', kw)複製程式碼

在函式呼叫的時候,Python直譯器自動按照引數位置和引數名把對應的引數傳進去。

遞迴函式

使用遞迴函式需要注意防止棧溢位。在計算機中,函式呼叫是通過棧(stack)這種資料結構實現的,每當進入一個函式呼叫,棧就會加一層棧幀,每當函式返回,棧就會減一層棧幀。由於棧的大小不是無限的,所以,遞迴呼叫的次數過多,會導致棧溢位。
解決遞迴呼叫棧溢位的方法是通過尾遞迴優化,事實上尾遞迴和迴圈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把迴圈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尾遞迴函式也是可以的。

高階特性

切片

對經常取指定索引範圍的操作,用迴圈十分繁瑣,因此,Python提供了切片(Slice)操作符,能大大簡化這種操作。
取前3個元素,用一行程式碼就可以完成切片:

>>> L[0:3]
['Michael', 'Sarah', 'Tracy']複製程式碼

前開後閉原則。預設從第一個開始取時可以省略不寫0.
類似的,Python支援L[-1]取倒數第一個元素,那麼它同樣支援倒數切片:

>>> L[-2:]
['Bob', 'Jack']
>>> L[-2:-1]
['Bob']複製程式碼

記住倒數第一個元素的索引是-1。
支援間隔取值,比如前10個數,每兩個取一個:

>>> L[:10:2]
[0, 2, 4, 6, 8]複製程式碼

所有數,每5個取一個:

>>> L[::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複製程式碼

甚至什麼都不寫,只寫[:]就可以原樣複製一個list

>>> L[:]
[0, 1, 2, 3, ..., 99]複製程式碼

tuple也是一種list,唯一區別是tuple不可變。因此,tuple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的結果仍是tuple:

>>> (0, 1, 2, 3, 4, 5)[:3]
(0, 1, 2)複製程式碼

字串'xxx'也可以看成是一種list,每個元素就是一個字元。因此,字串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結果仍是字串:

>>> 'ABCDEFG'[:3]
'ABC'
>>> 'ABCDEFG'[::2]
'ACEG'複製程式碼
迭代

只要是可迭代物件,無論有無下標,都可以迭代,比如dict就可以迭代:

>>> d = {'a': 1, 'b': 2, 'c': 3}
>>> for key in d:
...     print(key)
...
a
c
b複製程式碼

預設情況下,dict迭代的是key。如果要迭代value,可以用for value in d.values(),如果要同時迭代key和value,可以用for k, v in d.items()。
由於字串也是可迭代物件,因此,也可以作用於for迴圈。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物件是可迭代物件呢?方法是通過collections模組的Iterable型別判斷: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 str是否可迭代
True
>>>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list是否可迭代
True
>>>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整數是否可迭代
False複製程式碼

最後一個小問題,如果要對list實現類似Java那樣的下標迴圈怎麼辦?Python內建的enumerate函式可以把一個list變成索引-元素對,這樣就可以在for迴圈中同時迭代索引和元素本身:

>>>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A', 'B', 'C']):
...     print(i, value)
...
0 A
1 B
2 C複製程式碼

上面的for迴圈裡,同時引用了兩個變數,在Python裡是很常見的,比如下面的程式碼:

>>> for x, y in [(1, 1), (2, 4), (3, 9)]:
...     print(x, y)
...
1 1
2 4
3 9複製程式碼

任何可迭代物件都可以作用於for迴圈,包括自定義的資料型別,只要符合迭代條件,就可以使用for迴圈。

列表生成式

如果要生成[1x1, 2x2, 3x3, ..., 10x10]怎麼做?方法一是迴圈:

>>> L = []
>>> for x in range(1, 11):
...    L.append(x * x)
...
>>> L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複製程式碼

但是迴圈太繁瑣,而列表生成式則可以用一行語句代替迴圈生成上面的list:

>>>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複製程式碼

寫列表生成式時,把要生成的元素x * x放到前面,後面跟for迴圈,就可以把list建立出來。
還可以使用兩層迴圈,可以生成全排列:

>>> [m + n for m in 'ABC' for n in 'XYZ']
['AX', 'AY', 'AZ', 'BX', 'BY', 'BZ', 'CX', 'CY', 'CZ']複製程式碼

鑑於列表生成式的便捷性,過於複雜的邏輯不建議直接使用生成式來寫(個人觀點)

生成器

通過列表生成式,我們可以直接建立一個列表。但是,受到記憶體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建立一個包含100萬個元素的列表,不僅佔用很大的儲存空間,如果我們僅僅需要訪問前面幾個元素,那後面絕大多數元素佔用的空間都白白浪費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種演算法推算出來,那我們是否可以在迴圈的過程中不斷推算出後續的元素呢?這樣就不必建立完整的list,從而節省大量的空間。在Python中,這種一邊迴圈一邊計算的機制,稱為生成器:generator。

要建立一個generator,有很多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很簡單,只要把一個列表生成式的[]改成(),就建立了一個generator: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L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g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複製程式碼

建立L和g的區別僅在於最外層的[]和(),L是一個list,而g是一個generator。
如果要一個一個列印出來,可以通過next()函式獲得generator的下一個返回值:

>>> next(g)
0
>>> next(g)
1
>>> next(g)
4
...
81
>>> next(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複製程式碼

我們講過,generator儲存的是演算法,每次呼叫next(g),就計算出g的下一個元素的值,直到計算到最後一個元素,沒有更多的元素時,丟擲StopIteration的錯誤。

當然,上面這種不斷呼叫next(g)實在是太變態了,正確的方法是使用for迴圈,因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物件: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for n in g:
...     print(n)
... 
0
1複製程式碼

定義generator的另一種方法。如果一個函式定義中包含yield關鍵字,那麼這個函式就不再是一個普通函式,而是一個generator: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yield 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 f = fib(6)
>>> f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104feaaa0>複製程式碼

這裡,最難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式的執行流程不一樣。函式是順序執行,遇到return語句或者最後一行函式語句就返回。而變成generator的函式,在每次呼叫next()的時候執行,遇到yield語句返回,再次執行時從上次返回的yield語句處繼續執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定義一個generator,依次返回數字1,3,5:

def odd():
    print('step 1')
    yield 1
    print('step 2')
    yield(3)
    print('step 3')
    yield(5)複製程式碼

呼叫該generator時,首先要生成一個generator物件,然後用next()函式不斷獲得下一個返回值:

>>> o = odd()
>>> next(o)
step 1
1
>>> next(o)
step 2
3
>>> next(o)
step 3
5
>>> next(o)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複製程式碼

可以看到,odd不是普通函式,而是generator,在執行過程中,遇到yield就中斷,下次又繼續執行。執行3次yield後,已經沒有yield可以執行了,所以,第4次呼叫next(o)就報錯。

回到fib的例子,我們在迴圈過程中不斷呼叫yield,就會不斷中斷。當然要給迴圈設定一個條件來退出迴圈,不然就會產生一個無限數列出來。

同樣的,把函式改成generator後,我們基本上從來不會用next()來獲取下一個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迴圈來迭代:

>>> for n in fib(6):
...     print(n)
...
1
1
2
3
5
8複製程式碼

但是用for迴圈呼叫generator時,發現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語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須捕獲StopIteration錯誤,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的value中:

>>> g = fib(6)
>>> while True:
...     try:
...         x = next(g)
...         print('g:', x)
...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 e.value)
...         break
...
g: 1
g: 1
g: 2
g: 3
g: 5
g: 8
Generator return value: done複製程式碼
迭代器

可以直接作用於for迴圈的資料型別有以下幾種:

一類是集合資料型別,如list、tuple、dict、set、str等;

一類是generator,包括生成器和帶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這些可以直接作用於for迴圈的物件統稱為可迭代物件:Iterable。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斷一個物件是否是Iterable物件: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100, Iterable)
False複製程式碼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於for迴圈,還可以被next()函式不斷呼叫並返回下一個值,直到最後丟擲StopIteration錯誤表示無法繼續返回下一個值了。

可以被next()函式呼叫並不斷返回下一個值的物件稱為迭代器:Iterator。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斷一個物件是否是Iterator物件: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複製程式碼

生成器都是Iterator物件,但list、dict、str雖然是Iterable,卻不是Iterator。
把list、dict、str等Iterable變成Iterator可以使用iter()函式

>>> isinstance(iter([]),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iter('abc'), Iterator)
True複製程式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