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知道的Vuejs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yugasun發表於2018-02-07

by yugasun from yugasun.com/post/you-ma… 本文可全文轉載,但需要保留原作者和出處。

開發環境

既然是實戰,怎離不開專案開發的環境呢?先給大家推薦下我的個人開發環境:

硬體裝置:Mac OSX 編譯器:Visual Studio Code 命令列工具:iTerm2 除錯工具:Chrome Dev tool + vue-devtools 版本管理:Git

具體工具的操作介面和如何使用,這裡就不展示了。隨便用搜尋引擎搜尋,就是相關介紹。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選擇適合你的開發環境。

模組化開發

前面的文章中使用 Vue,都是直接引入原始碼方式來使用,但是實際開發中專案一般很複雜,並且會涉及到很多頁面模板,不可能所有的功能我們都寫在同一個js檔案,然後在通過 script 標籤引入,這樣專案大了會越來越不易維護,所以專案需要模組化開發。

關於什麼事模組化,具體如何模組化構架我們的專案,推薦閱讀 JavaScript 模組化入門Ⅰ:理解模組JavaScript 模組化入門Ⅱ:模組打包構建

當專案程式碼多了,我們的模組檔案越來越多,就需要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的管理和打包這些模組,讓我們能更好的關注模組化開發,而不是這些瑣碎的事情。於是 webpack 類似的工具就應運而生,當然除了 webpack 還有很多類似的工具,他們各有各的優點,比如:rollupparcel...。

今後文章所有的例項將用到 webpack3.x 版本工具來結合Vue 完成開發工作。

初始 webpack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很多朋友在開發 Vue 專案的時候,一上來就使用 vue-cli 腳手架工具開發專案,雖然可以很快的構建專案模板,不用關注初始化配置問題。但是我不建議這麼做,因為一上來就是 vuejs + webpack + es6 + babel + eslint... 等各種工具,有人都還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就開始用。出了問題,就不知道如何是好。雖然藉助搜尋引擎可以幫助我們解決80%的難題,但還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搜尋查詢,不斷的嘗試,等問題解決了,一天就過去了,得不償失啊。

所以我建議先從學會使用 webpack 開始,一步一步的引入進來,會容易接受一些。畢竟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要學會跑,得先學會走路。

雖然當前社會比較浮躁,但是擁有一顆寧靜的心,腳踏實地,才是成功之道啊~

好了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今天的正題,使用 webpack 愉快的進行 Vuejs 專案開發

在閱讀下面程式碼之前,請提前熟悉 nodejs 模組的使用,包括基本的通過 npm 安裝模組依賴和如何引入第三方模組使用,這裡雖然會提到,但不會詳細解釋。

我們先新建一個專案資料夾,在根目錄下新建 index.html,程式碼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Vue webpack demo</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div>
  <script src="./build.js"></script>
</body>
</html>
複製程式碼

命令列執行 npm init,按照互動提示,填寫專案相關資訊(當然都是英文,不懂得直接翻一下就明白了),填寫完成後,專案根目錄下會出現 package.json 檔案(關於package.json檔案內容具體介紹,可以閱讀這篇文章:package.json檔案)。然後通過 npm 安裝我們需要的 vue 庫:

# 新增 --save 引數,會將 vue 依賴新增到 package.json 檔案中
npm install vue --save
複製程式碼

然後新建一個 src 目錄,在 src 目錄下建立一個 app.js 入口檔案,程式碼如下:

// 模組化的引入 vue,並將其賦值給 Vue 變數
var Vue = require('vue')

new Vue({
  el: "#app",
  template: "<h1>{{ msg }}</h1>",
  data () {
    return {
      msg: 'Hello Vue.js'
    }
  }
})
複製程式碼

當然 require 函式瀏覽器是無法識別的,這是就需要通過 webpack 幫我們實現編譯打包工作,轉化為主流瀏覽器可是別的 ES5 程式碼。

先安裝 webpack 包依賴:

# 新增 --save-dev 引數,會將 webpack 開發依賴新增到 package.json 檔案中
npm install webpack --save-dev
複製程式碼

然後在專案根目錄下建立 webpack.config.js 檔案,程式碼如下:

module.exports = {
  // 入口檔案
  entry: './src/app.js',
  // 編譯輸出檔案
  output: {
    filename: 'build.js'
  },
  resolve: {
    alias: {
      // 因為我們這裡用的是 require 引入方式,所以應該使用vue.common.js/vue.js/vue.min.js
      'vue$': 'vue/dist/vue.common.js'
    }
  }
}
複製程式碼

因為上面的 index.html 中引入的是編譯後的 build.js 檔案,要看到開發效果,就需要手動執行 webpack 打包命令:

./node_modules/.bin/webpack
複製程式碼

這裡如果你想直接執行 webpack,那麼就需要你的電腦全域性安裝 webpack,可以通過執行 npm install webpack -g 命令來全域性安裝。

然後你會看到輸出以下結果:

$ webpack
Hash: 8a61c2605578f38f46cd
Version: webpack 3.10.0
Time: 386ms
   Asset    Size  Chunks             Chunk Names
build.js  104 kB       0  [emitted]  main
   [0] (webpack)/buildin/global.js 509 bytes {0} [built]
   [1] ./src/app.js 148 bytes {0} [built]
    + 4 hidden modules
複製程式碼

此時根目錄下就會出現 build.js 檔案,我們再通過瀏覽器開啟 index.html 檔案,熟悉的畫面出現了,Hello Vue.js

到這裡一個簡單的基於 vue + webpack 的專案就構建完成了,是不是很簡單,迫不及待想自己動手試試呢?當然 webpack 的功能遠不止如此更詳細的功能,請閱讀 官方文件,全面的瞭解下 webpack 的強大。

實時重新載入(live reloading)

上面的例子還有個問題,就是每次我們更新了程式碼,就需要重新進行打包編譯,並手動重新整理瀏覽器,才能看到我們更改的效果,實在是太麻煩了。webpack 作者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同時開發了 webpack-dev-server 工具,來幫助我們實現 live reloading 的功能,也就是當我們更新程式碼時,瀏覽器會實時重新整理,呈現更新後的效果。

趕緊用起來~ 先安裝下依賴: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複製程式碼

然後修改 webpack.config.js 配置檔案如下:

module.exports = {
  // 入口檔案
  entry: './src/app.js',
  // 編譯輸出檔案
  output: {
    filename: 'build.js'
  },
  resolve: {
    alias: {
      // 因為我們這裡用的是 require 引入方式,所以應該使用vue.common.js/vue.js/vue.min.js
      'vue$': 'vue/dist/vue.common.js'
    }
  },

  // 這裡新增的是有關 webpack-dev-server 的配置
  devServer: {
    // 這裡定義 webpack-dev-server 開啟的web服務的根目錄
    contentBase: './'
  }
}
複製程式碼

然後執行命令:

./node_modules/.bin/webpack-dev-server
複製程式碼

控制檯會輸出一下內容:

$ ./node_modules/.bin/webpack-dev-server
Project is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8080/
webpack output is served from /
Content not from webpack is served from ./
Hash: d33155f6797f2c78c448
Version: webpack 3.10.0
Time: 903ms
   Asset    Size  Chunks                    Chunk Names
build.js  627 kB       0  [emitted]  [big]  main
   [0] (webpack)/buildin/global.js 509 bytes {0} [built]
   [3] multi (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localhost:8080 ./src/app.js 40 bytes {0} [built]
   [4] (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localhost:8080 7.91 kB {0} [built]
   ...
  [28] ./node_modules/timers-browserify/main.js 1.9 kB {0} [built]
    + 15 hidden modules
webpack: Compiled successfully.
複製程式碼

開啟瀏覽器,訪問: http://localhost:8080,此時我們熟悉的畫面又出現了,O(∩_∩)O~~。我們再嘗試修改 app.jsmsg 內容,瀏覽器的內容也會跟著變化,是不是很酷,趕緊動手試試吧。

使用 npm 指令碼

針對上面的打包命令 ./node_modules/.bin/webpack 和實時開發命令 ./node_modules/.bin/webpack-dev-server,雖然你可以很快的在命令列復制貼上輸入,但是第一次還是免不了動手輸入。作為一個懶惰的程式設計師,怎麼能接受敲擊這麼多多餘的字元呢?正好package.json 檔案中 scripts 欄位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煩惱。

先來看下介紹:

scripts 是用來指定執行指令碼命令的npm命令列縮寫的,比如 start 指定了執行 npm run start 時,所要執行的相關命令。

好的,既然明白了它的作用,我們就來嘗試改寫 package.json 檔案,修改 scripts 欄位為如下內容: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build": "webpack"
}
複製程式碼

然後,在命令列輸入:

npm run dev
複製程式碼

你會發現跟執行 ./node_modules/.bin/webpack-dev-server 是一樣的效果。

注意:這裡在 scripts 中指定 webpack-dev-server 命令是,省去了命令路徑,這是因為,npm 在執行指令碼時,會預設優先執行當前目錄下 ./node_modules/.bin/ 中的命令,如果找不到該命令,則會執行全域性命令。

同理,執行 npm run build 就是打包輸出我們想要的 build.js 檔案。

CSS前處理器

雖然 css 已經足夠強大,但是在程式設計師眼裡,它一直是個很麻煩的東西,它沒有變數,也沒有條件語句,只是單純的一行行的描述,寫起來相當麻煩。於是各種 CSS前處理器 應運而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SASS,使用 sass 語法編寫我們的樣式檔案,會大大提高我們的開發效率,使得 css 工程化變得容易了很多。

接下來介紹下,如何整合到我們的專案中。

對於 webpack 來說 一切皆模組,所有的檔案通過模組引入的方式形成依賴關係,而對於每個模組的引入或預處理,都是通過 loader 來實現了。因為我們的 sass 語法瀏覽器是無法識別的,所以在引入時需要使用相關 loader 對其進項預處理,轉化為相應的 css。雖然 css 瀏覽器可以識別的,但是 webpack 本質上是一個 javascript 應用程式的靜態模組打包器,一切檔案內容都將處理為 javascript,然後進行後期的處理。所以這裡除了需要預處理 sassloader,還需要載入 cssloader,最後還需要通過 style-loader 來轉化為通過 js 的方式動態建立 style 標籤到 index.html 中。

知道了這點,我們就知道要怎麼做了,首先安裝所需的 loader:

# 因為 `sass-loader` 需要依賴 `node-sass`, 所以這裡一併安裝
npm install style-loader css-loader sass-loader node-sass --save-dev
複製程式碼

修改 webpack.config.js 配置檔案,新增相關 loader 配置:

module.exports = {
  //...
  module: {
    // 這裡用來配置處理不同字尾檔案所使用的loader
    rules: [
      {
        test: /\.scss$/,
        use: [
          {
            loader: 'style-loader'
          },
          {
            loader: 'css-loader'
          },
          {
            loader: 'sass-loader'
          }
        ]
      }
    ]
  }
}
複製程式碼

webpack 的 loader 是支援鏈式傳遞的,它能夠對資源使用流水線(pipline)式處理,一組鏈式的 loader 將按照相反順序依次處理,這裡的處理流程就是: sass-loader -> css-loader => style-loader

配置好了,我們現在來測試下,在 src 目錄下建立一個 app.scss 檔案,內容如下:

$red: rgb(218, 42, 42);

h1 {
  color: $red;
}
複製程式碼

然後在 src/app.js 檔案中引入:

require('./app.scss');

var Vue = require('vue');

new Vue({
  el: "#app",
  template: "<h1>{{ msg }}</h1>",
  data () {
    return {
      msg: 'Hello Vue.js'
    }
  }
});
複製程式碼

此時再執行 npm run dev,你會發現我們的 h1 標籤顏色變了。通過稽核元素,可以發現 index.htmlhead 標籤中新增了一個 style 標籤,內容就是,app.scss 編譯輸出的內容:

h1 {
  color: #da2a2a;
}
複製程式碼

如果還不清楚 sass 用法的,建議去看看這篇基礎介紹文件:SASS用法指南

圖片載入

既然說到了 css 靜態資源,自然免不了對於圖片的載入了。上文說過,在 webpack 中,一切皆模組,圖片當然也是以模組的方式引入的。既然是模組,自然少不了相關引入的 loader,這裡圖片引入我們使用到的是 url-loader,先安裝下:

npm install url-loader --save-dev
複製程式碼

新增 url-loader 配置:

module.exports = {
  // ...
  module: {
    // 這裡用來配置處理不同字尾檔案所使用的loader
    rules: [
      // ...
      {
        test: /\.(jpe?g|gif|png)$/,
        use: 'url-loader'
      }
    ]
  }
}
複製程式碼

然後再 app.js 中引入:

require('./app.scss');

var Vue = require('vue');
var logoSrc =  require('./logo.jpg')

new Vue({
  el: "#app",
  data () {
    return {
      msg: 'Hello Vue.js'
    }
  },
  render (h) {
    return (
      h('div', [
        h('img', {
          domProps: {
            src: logoSrc,
            alt: 'logo',
            className: 'logo'
          }
        }),
        h('h1', this.msg)
      ])
    )
  }
});
複製程式碼

這裡我們用 render 函式來自定義渲染我們的節點,它含有預設引數 h 就是我們 花式渲染目標元素 講到的 createElement 引數的別名而已,這裡為了書寫簡單。h 函式的第一個引數為 dom 名稱,第二個引數為建立時配置物件,通過 domProps 來新增 DOM 相關的屬性值。這裡將我們引入的 logoSrc 賦值給它的 src 屬性。

然後再重新執行 npm run dev,頁面中就出現了我們想要的 logo 圖片了。

總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只有真正瞭解了 webpack 的使用技巧,在實際開發中,我們才會更加的得心應手。不至於被一個莫名其妙的錯誤個嚇到。程式設計師有三寶:多學習,多編寫,多總結,我們的程式設計技巧才能才會不斷提高。

原始碼在此

專題目錄

You-May-Not-Know-Vuej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