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為什麼塑膠製品需被清理

塑膠每年排放約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GHG),約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4%。歐盟作為主要的塑膠生產和加工者,其排放量佔到全球的9%。在整個塑膠價值鏈,溫室氣體排放貫穿始終,而塑膠廢棄後,僅有10%被回收利用。與此同時,塑膠需求預計保持強勁增勢,塑膠廢棄物也隨之增多(圖1)。

圖1: 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構成及塑膠產業鏈碳足跡

應對塑膠的可持續發展挑戰的關鍵舉措是3個R,即Reduce(減少)、Reuse (複用)、Recycle (回收)。我們本次重點關注第三個R——塑膠回收。回收能夠透過延長塑膠的使用週期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選擇能源密集度更低的再加工,而非使用原始材料來製造塑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使用何種原料,塑膠回收都非易事。

塑膠法規:目標制定是推動塑膠回收的有效途徑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內,尤其是歐洲,已陸續出臺了針對塑膠廢棄物處理的相關強制性法規。目前約70%的塑膠垃圾被納入歐盟可持續法規的監管範圍內,涵蓋了消費品和運輸貨物包裝、紡織品、電子產品等多種塑膠應用場景。但這同時意味著,歐洲地區仍有30%的塑膠垃圾未被納入監管範圍,主要來自建築、汽車、製造業和農業部門。因此,全球離全面實現迴圈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目前的監管框架也存在諸多差距。

2020年,歐盟地區24%的塑膠垃圾被回收利用,其餘的塑膠垃圾被填埋或焚燒。就塑膠包裝而言,回收的比率更高,為30%,因為歐盟目前幾乎所有的塑膠法規都集中在包裝方面。然而,30%的回收比例與2018年出臺的《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指令》中設定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目標規定到2025年回收比例達到50%,到2030年達到55%(圖2)。

圖2: 2020年歐盟27+3國塑膠垃圾情況

 多方面因素制約了回收率,這與整個價值鏈的缺陷息息相關(圖3)

回收目標已過時:數十年前制定的回收目標幾乎只關注家庭硬質塑膠和工業作業中的薄膜;

低油價帶動了廉價塑膠材料使用:回收目標缺位的情況下,公司更傾向於成本更低但可持續效能較差的原生塑膠;

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例如針對輕質塑膠或飲料包裝):尤其在南歐和東歐國家,家家戶戶直接將大部分塑膠和其他垃圾混亂丟棄;

消費者意識仍待提升:消費者的約束和指導不足,無法正確處理塑膠廢棄物;

塑膠收集與分類環節利潤薄弱:收集和分類的利潤率僅有2-5%,主要因為收集工作通常由一般廢棄物供應商負責;

分揀技術有限:在過去,由於複雜解決方案的適用性和需求有限,廢棄物分揀沒有吸引大量的技術投資;

回收技術待升級:回收技術在過去僅限於硬質塑膠和基本單層薄膜的機械式回收,因此只覆蓋了歐洲小部分具有回收潛力的塑膠。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和日益增長的降碳壓力,歐盟的塑膠法規預計將有力推動未來塑膠材料的回收態勢。例如,除了《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指令》外,《一次性使用塑膠指令》規定,到2030年塑膠瓶的收集率要達到90%。而關於各應用場景中的塑膠最低迴收量目標正在籌備中,這將帶來諸多挑戰,但也為市場利益相關者帶來了發展機遇。

圖3: 歐盟塑膠回收價值鏈

新動向:新法規和新技術正推動塑膠回收的發展

法規數量增加、力度加強,促進歐盟迎來塑膠回收的新發展演變。隨著專業塑膠包裝收集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收集和分類的標準化成為關鍵表現。目前,七個歐洲國家(即,波蘭、羅馬尼亞、葡萄牙、匈牙利、奧地利、希臘和英國)已承諾在2025年前引入塑膠瓶的沉降返還計劃(DRSs)。在德國和瑞典等歐盟國家已實施的DRS系統的基礎上,新的DRS系統將促使PET塑膠的回收率超過80%。此外,在整個歐盟範圍內執行更嚴苛的塑膠分離收集,外加大多數聚合物的回收含量目標陸續制定,將進一步推動更多的優質塑膠原料用於回收(圖4)。

圖4: 歐盟各國塑膠包裝廢棄物佔比和DRS計劃的中期計劃情況

然而,在回收利用的新發展勢頭的背後,真正的驅動力也許是一系列創新技術的發展。

分揀技術方面,新的數字化分揀技術的出現使回收物的產量和質量大幅提高。例如,流程自動化推動了回收量,而新的分揀能力可根據顏色或聚合物進行分揀,從而實現閉環系統。這些技術有可能將目前的分類回收率提高10-20%,如此便能減少損失,提高分揀和回收的質量,從而提高回收的價格。這些系統需要產業鏈上的品牌方和分揀商進行改變並做出大量投資。當前技術已具備很高的成熟度,並可能顛覆行業格局。

回收技術方面,目前有機械和化學回收兩種技術。機械回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並且已成為目前回收系統的主流技術。同時,化學技術發展仍在新興階段,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兩種回收技術都將受益於分揀技術的進步,且二者互補。

新“財富”:可回收塑膠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將提振回收產品價格

歐盟的回收目標正在推動回收量增長,塑膠處理產能卻難以跟上。為了實現歐盟55%的塑膠包裝回收目標,回收量必須從2020年的約600萬噸增加到2030年的約1100萬噸(幾乎翻一倍)。而其他塑膠回收量將需要增加兩倍,從約100萬噸增至約300萬噸。這意味著各自的增長率需要保持在7%和10%,而塑膠回收量的總體年增長率需要達到8%。為了處理增加的回收塑膠,並考慮到工藝損失,回收能力將需要增加至少150%(圖5)。

圖5: 歐盟27+3國塑膠垃圾數量及回收情況

原生塑膠的價格與其基礎材料石油的價格直接相關。再生塑膠雖然是由塑膠廢料製成的,與當天交易的石油價格沒有直接關係,但其交易價格卻略高於原生塑膠的價格,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溢價。隨著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增強,以及新技術對回收產品質量的改善,原生塑膠和回收物之間的價格差異預計會繼續拉大,生產商將迎來更大利潤。

抓住機遇:立即行動以把握可回收塑膠原料和回收產品利潤

隨著大量高價值回收物將在未來幾年內進入市場,現在已經到了行業玩家採取行動的時機。當前市場的高度分散為參與者提供了多種機會,而能否把握機會將取決於公司目前在塑膠價值鏈中的地位和業務重心的正確性(圖6)。

 擴張策略(通常透過併購來實現)的關鍵目標包括:

1.  擴張自身業務範圍並提高業務可持續性;

2.  從當前的可持續發展趨勢中獲取增長動力;

3.  保障原料供應並建立閉環體系;

4.  攫取下游處理環節的高利潤果實;

5.  擴大市場份額

從生產商到專業公司,從跨國公司到區域性企業,整個歐洲的許多行業參與者已利用活躍的併購積極採取行動。例如:奧地利包裝企業ALPLA集團收購了回收商Texplast和BTB;泰國PET回收商Indorama透過收購捷克回收商UCY進行整合;西班牙回收商Circular Resources與德國PRO Der Grüne Punkt之間進行垂直整合交易。在未來,預計併購將持續加速。

圖6: 各環節利潤現狀

顯然,塑膠回收價值鏈中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有巨大潛力。那麼,參與者如何才能利用這些機會呢?我們看到了不同企業一系列戰略舉措的佈局,用以推動業務,加強市場地位,並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潤。這些行動都是圍繞著產業鏈延伸和處理能力提升,利用並整合新技術來進行的(圖7)。

戰略發展的重點領域將取決於利益相關方的型別、具體定位及商業模式。但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參與者都需要意識到,利用即將到來的機會的時間是有限的,先行者可能贏取大部分的價值。為了未來在這個小而分散的行業取得成功,當即確定一個合理的戰略方向便顯得至關重要。

圖7: 產業鏈上利益相關方的戰略舉措選擇

總結

廢棄塑膠回收是減少原始塑膠生產、控制塑膠垃圾填埋和焚燒,從而進一步降低廢棄物燃燒產生工業廢氣排放的關鍵舉措。目前,全球僅約10%的塑膠垃圾被回收利用,主要原因為消費者意識薄弱、歐盟以外地區監管有限、收集及分揀基礎設施薄弱。

伴隨市場法規的逐漸完善與技術革新,塑膠回收品即將成為新“財富”,具備強勁的規模增長潛力和高利潤,我們建議塑膠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當下可採取有效行動以抓住新機遇,如最佳化回收管理體系、投資先進技術、積極尋找產業鏈合作伙伴。

來自: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