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前後端分離應用(Full-stack Separation),想當然就會理解錯

gongchengship發表於2024-10-20

前後端分離應用指的是將應用的前端部分(使用者介面與互動邏輯)和後端部分(業務邏輯、資料處理、伺服器響應)拆分成獨立的模組,各自透過 API 進行通訊。這種架構設計的目的是提高開發效率、增強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使前端和後端能夠獨立開發、部署和維護。

一、傳統的前後端耦合應用 vs 前後端分離應用

  1. 傳統的前後端耦合應用

    • 特點:前端與後端程式碼緊密耦合,通常是服務端渲染的頁面應用。前端頁面(HTML、CSS、JavaScript)與後端程式碼(如 Java、PHP、Python 等)混合在一起,伺服器端負責處理請求、生成 HTML 併傳送給客戶端。
    • 缺點
      • 開發效率低: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常常互相依賴,無法完全並行工作。
      • 難以複用:頁面渲染邏輯與後端邏輯耦合在一起,不容易將後端的邏輯複用到其他客戶端(如移動端)。
      • 擴充套件性差:隨著前後端邏輯的複雜度增加,程式碼維護和擴充套件變得更加困難。
  2. 前後端分離應用

    • 特點:前後端透過標準化的 API 進行通訊,前端由單獨的團隊或人員開發,主要負責介面展示與使用者互動,後端專注於業務邏輯、資料處理和提供 API 服務。前端和後端可以獨立開發、測試和部署。
    • 優點
      • 獨立開發:前後端開發可以並行工作,前端與後端透過 API 定義進行解耦,前端開發人員只需呼叫後端提供的 API,而不關心後端實現細節。
      • 靈活性和擴充套件性:後端服務可以為多個前端(如 Web、移動應用、小程式等)提供統一的 API 服務,且前後端可以各自獨立擴充套件。
      • 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前端可以構建更豐富的互動體驗,例如單頁應用(SPA)使用框架如 React、Vue、Angular 等,使得頁面部分重新整理,提供更流暢的使用者互動。

二、前後端分離的核心要素

  1. 前端部分

    • 職責:前端主要負責使用者介面(UI)展示和使用者互動邏輯。它是執行在使用者瀏覽器中的應用,利用 HTML、CSS、JavaScript 等技術建立頁面並與使用者互動。
    • 前端技術棧:主流的前端框架包括 React、Vue.js、Angular 等,通常使用 Webpack 等構建工具將程式碼打包成靜態資源。
    • 典型實現:透過瀏覽器向後端傳送 API 請求(如 RESTful API 或 GraphQL 請求),獲取資料後更新頁面,前端本身可以託管在 CDN 或靜態資源伺服器上。
  2. 後端部分

    • 職責:後端主要負責處理業務邏輯、資料儲存、認證與授權、負載均衡等。它通常由 Java、Node.js、Python、Go 等後端語言編寫,提供面向前端的 API 介面。
    • 後端技術棧:後端常用的技術包括 Spring Boot(Java)、Django(Python)、Express(Node.js)等,使用 HTTP 協議來為前端提供資料。
    • 典型實現:後端透過暴露 RESTful API、GraphQL 或 WebSocket 服務,處理來自前端的請求,並將處理後的資料返回給前端。
  3. API 介面

    • 職責:API 是前端和後端之間的通訊橋樑。前端透過 HTTP 請求向後端獲取或提交資料,後端透過返回 JSON、XML 或其他格式的資料響應。
    • API 型別
      • RESTful API:基於 HTTP 協議的資源導向架構風格,使用 HTTP 方法(GET、POST、PUT、DELETE 等)進行操作。
      • GraphQL:一種更靈活的查詢語言,允許前端按需查詢特定的資料欄位。
      • WebSocket:用於實時雙向通訊的協議,適用於實時更新的應用場景,如線上聊天、實時推送等。

三、前後端分離的工作原理

  1. 使用者請求

    • 使用者在瀏覽器中訪問前端頁面(例如 React 應用),靜態資源透過 CDN 或 Nginx 等靜態資源伺服器載入到使用者瀏覽器中。
    • 前端應用會根據使用者的操作(如點選按鈕或提交表單)向後端發出 API 請求。請求的 URL 通常是後端的 RESTful API。
  2. 後端處理請求

    • 後端應用接收到 API 請求後,處理業務邏輯。例如,查詢資料庫、驗證使用者許可權、執行計算等。
    • 處理完成後,後端將資料(通常是 JSON 格式)作為響應返回給前端。
  3. 前端接收資料並更新檢視

    • 前端應用接收到後端返回的資料後,使用這些資料更新頁面的內容。例如,顯示使用者資訊、重新整理商品列表等。
    • 由於前端採用單頁應用(SPA),頁面可以區域性重新整理,使用者體驗更好,頁面的響應速度更快。

四、前後端分離的典型架構

  1. 三層架構:前後端分離應用通常採用以下三層架構:

    • 前端層:負責使用者介面與互動,通常是靜態頁面、JavaScript、CSS 組成的 Web 應用,執行在客戶端瀏覽器中。
    • 後端層:負責處理業務邏輯,管理資料流動,通常是 RESTful API、GraphQL、WebSocket 等服務的提供者。
    • 資料層:負責資料儲存,通常是資料庫(如 MySQL、PostgreSQL、MongoDB 等)或快取系統(如 Redis 等)。
  2. 微服務架構(可選)

    • 在更復雜的應用中,後端可以使用微服務架構,將不同功能模組(如使用者管理、訂單管理、支付服務等)拆分成多個微服務。
    • 前端可以呼叫 API Gateway,後端的 API Gateway 會將請求分發給各個微服務,處理完成後再將結果返回給前端。

五、前後端分離的優勢

  1. 開發效率提升

    • 前後端可以並行開發,後端專注於提供 API,前端負責介面開發,不再需要頻繁等待對方完成某個功能才能繼續工作。
    • 透過 API 文件(如 Swagger)前端可以基於介面協議開發和測試,即使後端服務尚未完成。
  2. 技術選型靈活

    • 前後端分離允許前端和後端使用不同的技術棧。比如,前端可以使用 React 或 Vue,而後端可以使用 Java、Node.js 或 Python。
  3. 獨立部署和擴充套件

    • 前後端可以獨立部署和擴充套件。前端可以透過 CDN 加速資源的載入,而後端可以透過負載均衡和微服務架構提升 API 效能。
    • 業務擴充套件時,前端不必擔心後端的技術實現,後端也可以獨立維護和最佳化。
  4. 提升使用者體驗

    • 前端可以基於單頁應用(SPA)技術構建富互動應用,減少頁面的整體重新整理,提升使用者體驗。

六、前後端分離的挑戰

  1. 跨域問題

    • 由於前端和後端可能部署在不同的域名下,前端發起的請求會遇到瀏覽器的跨域限制(CORS 問題)。需要在後端配置 CORS 策略以允許跨域訪問。
  2. 資料同步與狀態管理

    • 在單頁應用中,前端的狀態管理變得複雜,前端需要使用狀態管理工具(如 Redux 或 Vuex)來管理全域性狀態和 API 資料。
  3. 效能最佳化

    • 需要透過合理的快取、懶載入、程式碼分割等手段最佳化前端效能,避免過大的資原始檔影響載入速度。
    • 後端的 API 也需要進行負載均衡、資料庫索引等最佳化,保障響應速度。

前後端分離應用**透過將前端和後端的開發、部署、運維解耦,極大提升了開發效率和靈活性。前端專注於使用者介面和互動,後端專注於業務邏輯和資料處理,雙方透過標準化的 API 進行通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