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國際集團趙燕:“非遺”的關注需要“養成”

花花田迪發表於2021-02-25

“‘雲中’——呈現遠與近,浩瀚與渺小,熟知和未知,人類和自然之間生動的意象力量。”這一概念雖然遙遠但卻足夠有分量。以此為名,華熙國際集團董事長趙燕發起了“雲中”系列公益活動,透過自然和人文,啟迪人類生命的真諦和萬物的智慧。

對於大多數的民營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來自於創始人,個人色彩與公司文化之間肯定是分不開的。一個引領企業向前發展的人需要有一定的理想和情懷,但兩者又不是拍腦袋來的,一定要發自內心,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去著手。華熙國際集團董事長趙燕做民族文化的推廣公益活動,因為是她熱愛的東西,所以能用心去做。

這項發源於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正式成立於2011年的公益專案,如今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 2020年全國疫情暴發,多地文化活動因疫情停擺。恰逢“雲中”十年,擺在趙燕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雲中”十年該怎麼繼續?

  趙燕記得,策劃會上團隊裡多是反對的聲音。有人擔心外出採風受限、風險太大,也有人擔心挖掘不到好的內容難以支撐活動。她鼓勵同事,“越是這個時候,大家越需要情感聯結點。”過去十年,大家“趴在地上把最苦的活兒都幹了”,她不甘心“雲中”就此止步。

  最終,在趙燕的堅持之下,“雲中”十年活動被保留了下來。2020年7月,北京市衛健委宣佈疫情降級的訊息後,二十餘人的“雲中”採風團隊出發了。“有的需要和當地部門反覆協調,有的需要反覆核酸檢測。”趙燕形容,這是一次“想盡了辦法”的採風。

  除了“雲中”十年回顧,在時代美術館同期舉辦的“雲中”十年展覽,被命名為“共情·聯結”。趙燕說,之所以確定這個主題是希望疫情之下大家能夠跨越國家、民族、文化、身份地位,透過情感的共鳴緊密聯結在一起。

十年來,“雲中”本著挖掘即將消失的民族文化,激發文化傳承人的文化自信,讓更多的人透過美術館的平臺感受民族文化之美,為民族文化守護者解決未來生存和發展問題,堅守著挖掘、傳承、推廣中國民族文化的初心,堅持不懈地將許多快要消失的民族文化、非遺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同時讓這些文化傳承者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重拾自信,從而推動本民族的發展。

相較於簡單捐助的一勞永逸,“雲中”系列活動是件需要持續助力的事。從起初對於“非遺”內容的選擇、到在保有其核心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最終幫助其走上舞臺,這個過程更像是一種“養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0560/viewspace-27594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