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2年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即可下載
中國信通院連續7年釋出《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報告》,旨在洞察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和發展特徵,挖掘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工業發展的典型經驗示範,形成帶動引領效應。
報告核心觀點
1. 縣(市)經濟總體發展穩中有進。近年來,在撤縣(市)設區導致縣(市)數量下降的背景下,縣(市)經濟總量仍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我國縣(市)生產總值從2017年的34.7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3.3萬億元,首次突破40萬億大關。2. 縣(市)支撐增長築牢,工業壓艙石作用深化。2022年工業百強縣(市)以全國3.5%的縣級行政區劃數、6.6%的人口以及超過14%的規上從業人員,貢獻了全國近10%的GDP、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和近16%的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經濟社會貢獻顯著;且百強縣(市)在全國消費、出口中的支撐作用保持相對穩定,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石力量。
3. 東部鞏固先發優勢,都市圈牽引帶動提速。2022年東部入圍縣(市)數量合計達到70個,較上年新增4個,在工業百強縣(市)第一、二梯隊中延續主導優勢,強縣最大聚集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城市群或經濟區集聚了絕大多數百強縣(市),城市群內的蘇錫常、廈漳泉、長株潭等18個都市圈更是覆蓋了六成以上的百強縣(市),抱團發展、核心帶動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和趨勢。
4. 江浙保持領跑地位,山東強縣數量強復甦。2022年,浙江和江蘇的分別入圍25個和23個,兩省合計達到48個,涵蓋了百強縣(市)數量的近半數。山東的百強縣(市)數量強勢復甦,增長到11個,扭轉近年的下滑態勢,表明新舊動能轉換取得了良好成效。
5. 科技創新加力提效,新興動能培育快成長。工業百強縣(市)R&D經費支出合計突破2300億元,約佔全國比重的10%,崑山市、江陰市等11個縣(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均超過40億元,長沙縣、新昌縣、餘姚市等8個縣(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位於3.5%以上的高水平。新興產業規模持續提升,2021年崑山市、張家港市、寧鄉市等縣(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餘姚市、樂清市、平湖市等縣(市)的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以上。
6. 工業投資量穩質升,對外開放壓力中前行。百強縣(市)中有近八成實現了工業投資的正增長,8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投資結構持續最佳化。2021年崑山市、平湖市等縣(市)的新興產業投資規模超過了50億元,常熟市、太倉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重均超過了30%。更高水平開放釋放縣域新空間。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等開放通道縱深化發展,推動開放由沿海沿江沿邊向內部腹地的縣(市)擴充套件。隨著自貿區及其聯動發展區、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載體的擴能提效,更多縣(市)參與到國際大分工中。
7. 發展紅利共享攀升,釋放擴內需巨大空間。工業百強縣(市)中,69個縣(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義烏市、樂清市、石獅市等47個縣(市)達到了5萬元以上,可以比肩浙江、廣東等發達省市。縣域消費顯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2020年全國2083個縣域網路零售額達3.53萬億元,佔全國網路零售額比重為30%。工業百強縣(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合計約3.4萬億元,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約9%,其中晉江市、崑山市、常熟市超過千億元。
8. 縣(市)產業叢集發展方興未艾。縣(市)躋身國家級產業叢集行列。截至2021年底,先進製造業叢集、創新型產業叢集試點和試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三大類國家級產業叢集中共有18個主要分佈在縣(市)。縣(市)崛起一批千億級產業叢集。截至2021年底,工業領域的縣(市)千億級產業叢集至少在26個以上,形成了5000億級領銜,3000億級、2000億級、1000億級梯次支撐的格局。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2年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