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圖——教你邊玩邊梳理思維

天行健精益生產發表於2022-08-11

如果你經常看國外設計師的設計流程介紹,你肯定對“親和圖”並不陌生,它可以幫助我們梳理使用者調研的結果,及時發現產品當中的問題,痛點。接下來我會透過實際的專案來舉例如何製作親和圖。

親和圖的主要目的是對調研後的意見,觀點,想法進行討論,分析,梳理,歸類。以前我們調研的方法通常是將訪談內容記錄在筆記本上,很多資訊只是在紙上雜亂的展示,資訊與資訊之間暗藏的關係無法很好的梳理。親和圖則是幫我們將雜亂無章的資訊進行後期整理歸類用的,讓整個調研後的資訊在腦海中更加清晰的展現,辨認深層次問題,揭示其他隱藏問題。

做親和圖時,前期調研注意要讓使用者將整個業務受理的真實場景描述出來。(他們在描述已經爛熟的經歷或過程時的語速可能很快,注意徵求使用者錄音,仔細傾聽避免遺漏細節問題。)在傾聽和提問時應主動了解整個閉環流程中使用者每一步的目的,痛點,痛點背後的動機分別是什麼。必要時,採取錄影的方式記錄採訪的操作過程。最後記得將採訪的場景拍照儲存下來,以供後續流程介紹採用。

如何製作親和圖

1.首先我們先製作資料卡,即將所有人在採訪過程中記錄的觀點,意見,目的,動作,寫在小卡片上。比如在客戶經理受理V網成員的增刪改查業務中,卡片上就可以寫一些原子級的資訊如:“先新增成員自費,再新增入網成員”(動作),“需要對未回簡訊訂單的進行未竣工提醒(意見)”等等。

2.將所有的卡片都擺出來,根據想法的相似性或關聯性將他們排列起來的資訊歸類擺放在一起。比如一些動作,意見等資訊屬於V網成員新增過程中受理前的階段,就可以把這些相似性的資訊放在一組。

3.根據每組的特性,在空白卡片上寫下相應的總結陳述,這個叫親和卡。把親和卡放在對應那組資料卡的上面。

4.然後跟開發人員以及設計人員針對每組的痛點討論並寫出解決方案,標記在親和圖上。透過對親和圖的整理,讓團隊的每個成員瞭解使用者業務受理的真實場景,加深後期對設計的理解。

以上介紹的方法只看過是學不會的,重要的是多實踐總結才能掌握。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5298/viewspace-291004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