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低程式碼開發平臺,為什麼會引起IT從業者的重視?

wqdfnsd發表於2019-08-13


說到低程式碼開發平臺不得不提到零程式碼開發。

所謂零程式碼軟體開發,並非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92年,最早的零程式碼企業軟體構建工具就出現在了微軟的Office套件中,很多企業極客都記得那個叫做Access的資料庫應用。只不過,當年的Access只是一個單機版的應用,資料共享依賴繁複的企業網路,而且它也只是提供了一個關聯式資料庫的視覺化介面,可以加快構築業務資料表,關聯關係以及用於輸入輸出的表單和報表。

剛開始的時候,這個門類並不被行業認可和重視。對於技術人員來說,零程式碼工具顯得繁瑣,且不足夠靈活,對於非技術人員來說,雖然不用寫程式碼,但充滿技術用語的介面和物件抽象的難度,也讓他們望而卻步。這個門類首先吸引的使用者是非技術出身的企業極客,他們清楚應該如何解決企業管理中的特定問題,而且善於運用此類高彈性工具。

任何新生品類都必然會經過產品成熟度的發育之旅,到近幾年,這個品類的國內外產品都已經在產品能力和介面表現力方面又長足的進步,具有開源性質的低程式碼開發平臺解決了零程式碼開發所受到的部分限制。

什麼是低程式碼開發平臺?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是指圍繞企業資料和業務管理需求,透過視覺化方式設計資料結構,使用者互動形式、設定訪問許可權和定義工作流程的平臺,是在零程式碼開發平臺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探索升級發展而來的,在靈活性上提升了不少,同時可以兼顧企業通用管理流程。

軟體的應用特點和二次開發能力共存也不是一個新鮮事物。用Excel軟體構築一個個人所得稅計算器,讓使用者可以輸入自己的工資,即可得到應繳稅額,對於使用者來說是應用,對編制這個Excel檔案的人來說是開發工具,但他們用的都是Excel。

為什麼企業軟體領域可以實現低程式碼開發?

為什麼遊戲和社交軟體做不到低程式碼開發,而企業軟體市場卻出現了低程式碼工具?是因為企業軟體的開發比較簡單嗎?

當然不是。能夠模式化完成一個工作的原因在於這項工作具備可重複性,就像我們會用3D列印製作一兩件零件,但如果要生產成千上萬個同樣的零件,我們寧可花費成本先去製作模具。企業軟體可以模式化開發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企業管理軟體都由非常類似的需求和實現方式來構成,如果不積極利用這些相似性和模型化方法就需要不斷重複發明類似的輪子。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企業應用都有相似性。在特定行業和職能中總有一些需要專門化設計和開發的應用,這就是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可以擴充的那部分。

為什麼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具有難以替代的優勢?

1.滿足企業的多樣化需求

企業軟體需求的多樣化是定製開發模式的起源。雖然標準軟體產品能夠滿足企業應用需求中的共性部分,但是因為行業、規模和產品內在特性的差異,每個企業的管理方式和流程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且它還會根據企業的規模階段不斷演變。這種差異在不同職能中程度不一,一般來說,圍繞產品設計、製造和服務履行的核心業務流差異度更高,而人事,財務等價值創造的支援環節差異度比較低。

在這種背景下,使用者始終在尋求一種既能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又能夠控制開發的成本和複雜度的方法,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基本就是直接針對這個問題而誕生的。

2.從定製開發中需求溝通的痛苦中解脫

企業軟體實現過程中的第一痛點還不是貴,而是需求溝通的複雜。有業務需求的人不是開發軟體的人,能夠開發軟體的人對業務痛點並沒有切身的體會和經驗。於是行業非常依賴專業的企業軟體需求分析和實現方法設計能力,但這個能力是非常稀缺的資源。這也難怪企業軟體開發需求的提出主體總是五花八門的,他們之間也需要進行復雜的溝通和資訊彙總。

更要命的是,很多時候需求在實施之前都無法100%確定,企業自己無法提出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這時候,要麼需要求助於諮詢機構這樣的外腦,要麼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這兩個方案聽起來都不令人舒適。前者絕非普通中小企業所能夠承受,後者可能會影響系統的開發和實施質量。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的出現讓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案變得更加現實。如果整個系統過於複雜,可以先從一個具體的環節開始,區域性數字化(比如先把訂單 管起來)。反正用平臺搭建的速度足夠快,使用者甚至可以利用程式碼 生成器來生成企業應用原型,在實際使用中進行驗證,確認了終端使用者可以掌握,原先識別的問題可以被有效解決之後,再繼續推進更完整的實施。

可以這麼說,低程式碼工具可以讓開發者和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充分縮短。甚至可能在一兩個小時的搭建後就能夠確認這個方案是不是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

3.在企業內部實現資料互通

在企業IT中,還有一個致命痛點存在,那就是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資料相互隔離,不能綜合使用,使得企業難以進行跨職能的資料相關性和因果分析,也難以實現跨職能的資料自動化。

比如要分析一個價格調整措施對財務報表的影響,這個工作在任何一個孤立的資訊系統中是無法完成的,而如果要做到,就至少需要從採購,銷售,營銷和財務系統中獲得資料。同樣的道理,企業也很難在遇到財務目標無法達成的情況下,自動做出最優的價格決策。這些都是影響企業運營水平至關重要的問題。近年來,Gartner提出的Paced Layer架構,以及阿里給電商企業提供的中臺方案就是針對這種需求的反饋。

大企業當然可以投入專門的資金來打造資料中臺性質的系統,但小企業支付不起,並不代表他們不想獲得這樣的能力,低程式碼開發平臺以較低的成本提供了這種可能性。

4.突出的成本和效率優勢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和原生程式碼開發相比到底能夠提高多少效率目前還沒有精確的計量,但程式碼量上至少可以節省80%,傳統開發模式需要一週完成的工作,低程式碼開發平臺通常一天就可以做到。

5.開箱即用和自己動手的兩全

和成型的企業應用相比,程式碼開發平臺看似有一個缺點,就是依然需要“搭建”。這有點像整體傢俱系統,擺在樣品間很好看,但是實際買回家還需要施工人員來拼裝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作為一個通用平臺,一開始自然不可能獲得各個行業的最佳實踐,讓每個企業都能夠看到“樣板間”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者企業和整合商的參與,樣板間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因為後者提供的是一個固定傢俱的擺設效果,而前者能夠根據不同的房型,提供不同的傢俱組合方案。

而且,在足夠明確的細分市場下(比如金屬加工製造流程管理這樣的顆粒度),可以在低程式碼開發平臺上開發出完全開箱即用的應用,直接分發給不同企業使用,有了開箱即用的能力後,就能夠大大加速企業採納的意願。

6.平臺特徵提供的計算能力保證

在資料庫應用中,有一個潛在的計算效能問題,尤其是在大規模資料表中進行復雜查詢和聯動計算時。如今,很多行業的企業資料規模都從數千數萬條記錄增長到百萬,千萬,甚至電商廠商輕而易舉可以達到億級資料。在製造和物流行業,物聯網技術也必然帶動更多的聯網物件,產生的資料不僅規模巨大,而且計算形式也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

對於定製實施系統來說,要分別透過分散式資料庫,流式計算等先進技術來克服效能問題是一件極其昂貴的事情。地程式碼開發平臺雖然為使用者提供的是一個應用級的產品,但因為它正規化統一,就有機會將這些基礎計算隱藏起來,讓使用者不必關心這些後臺事務就能夠獲得高效能的計算服務。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的適用範圍很廣,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的IT部門、傳統軟體公司等均可使用,而基於平臺可開發出OA、ERP、CRM、BI、HRM、BPM、APP等眾多資訊系統,如果開源性沒毛病,絕對值得嘗試。

案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5518/viewspace-265352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