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周晶:我是如何選擇技術方向的?
1. 簡單介紹自己
GIAC 的朋友們大家好,我叫周晶,花名治先,目前在阿里雲邊緣雲原生團隊負責邊緣雲容器平臺的建設與落地工作。這些年,我一直從事後端系統架構高可用、高併發、服務化、ServiceMesh、資源雲化、服務容器化以及雲原生等相關的工作,算一位後端開發老人。
2011 年跟著當時開心網老大一起創辦創業技術社群 “iDev 創業技術沙龍” 那會兒還不叫 MeetUp,所以一直網路 ID 就是 iDevz。第一次接觸了高可用、大併發,也認識了很多業內大佬,有了很多學習精進的機會。
2012 年在一次架構選型過程中接觸到了 OpenResty,真正意義上在工作中去實踐大併發,後面的多年一直圍繞 OpenResty 做了很多事情,同時見證和參與了 OpenResty 社群早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第一次感受到社群的力量。2012 年剛去新浪那會,我自己一個人天天搗鼓 Lua,為了把大家掰到 Lua 棧還開發了一個類 PHP Yaf(鳥哥的代表作品)的一個 OpenResty 框架,最終成功推動了新浪移動多次大規模架構升級。
2016 內部轉崗到微博,負責微博跨語言服務化的建設和落地,當時還不叫 Mesh,我們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現成的 Mesh 方案,Linkerd 也剛起步還不知名,Istio 那是後面的事兒了。
2017 年將微博跨語言服務化體系整合為 WeiboMesh 開啟了 WeiboMesh 開源共建與落地之路。後面因為個人理解雲端計算已經大量擠壓傳統後端架構師的生存空間,我所醉心的高可用、大併發、服務化這些技術以及很成熟,且被雲廠商產品化,但是考慮到自己興趣所向,索性直接到雲廠商再續前緣。
於是,2020 年我決定來到阿里雲,選擇了一個自己認為最有前景的方向,主要考慮兩點,希望今後的日子能在一個領域深挖,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另一方面,我認為邊緣計算是與傳統消費網際網路相比真正意義上可能影響工業、產業的戰略性技術,也我目前為止所瞭解的最有可能顛覆性並改變人們生產生活的技術。
後面的日子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2. 聊聊你最近一年正在做的專案,它的技術價值怎樣?它的行業發展狀況是怎樣?你負責專案的技術亮點和挑戰能否展開講講?
來阿里雲邊緣雲剛好一年多,這期間一直在設計和建設阿里雲邊緣雲容器平臺,並推進CDN 與邊緣計算融合以及 CDN on ENS 專案的落地。
從去年開始尤其是今年能明顯的感覺到 5G 邊緣計算的熱度在急劇升高。邊緣計算也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接觸。但是大家也都很清楚,當前 5G 的覆蓋與商用規模並沒有起來,還沒有非常多的應用落地案例。但不論是從國家規劃還是社會發展層面來看,邊緣計算都是大家公認的核心戰略方向。
對於阿里來說我個人理解有兩大核心優勢,一是阿里雲從 2016 年就開始從 IaaS 層面起建設飛天邊緣作業系統底座、探索邊緣計算的各種可能性,加上阿里 CDN 十多年的沉澱,有非常深厚的技術以及資源積累,而且阿里雲是目前我所瞭解唯一一家真正做到 CDN 和邊緣計算融合的廠商。另外就是阿里巴巴經濟體龐大的業務生態,我們有各種超大規模的邊緣業務場景,透過各種業務場景去建設和打磨我們的邊緣雲平臺。
我理解的,邊緣雲是由大規模地域分散的邊緣節點相互協同組成的一朵可遠端管控,安全可信,標準易用的分散式雲。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基於阿里雲邊緣雲的基礎資源底座對全域邊緣節點資源進行雲化,並基於這個分散式多雲異構融合的雲化底座構建多租隔離的 IPaaS 邊緣雲原生基礎平臺,支撐CDN產品服務、雲通訊、檢視計算、雲遊戲、雲桌面、雲智慧終端等各類場景業務。
這裡面有幾個比較有意思也有挑戰的點。例如,如何透過一套統一的基礎平面來對各種層面的異構、分散式多雲進行抽象管理?如何在邊緣單節點資源、網路等受限的情況下為使用者提供可靠、豐富的邊緣雲原生服務?最重要的還有如何保障滿足這一切需求的整體架構設計基本可演進、可迭代的靈動?邊緣所面臨的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因為邊緣雲節點資源的廣覆蓋、小型化、網路環境複雜、資源網路多種多樣等特性所致,邊緣異構資源、邊邊雲邊網路的不可靠等等因素引申出邊緣雲兩大核心技術課題:融合與協同,這兩個問題將始終貫穿我們平臺建設的整個過程,為了解決這一系列邊緣核心問題,我們設計構建了阿里雲邊緣雲端計算平臺。
3. 在技術方案落地的過程中,你通常關注哪些問題?如何保證技術方案順利實施?
在技術方案推進前一定要保證系統設計是基於對業務的深入理解,對現狀的細節摸盤,整體方案有短中長期規劃,系統設計之初就細緻考慮清楚可能的問題點並做好相關擴充套件點的設計以及相關配套(穩定性、可觀測性)依賴的梳理,配套的建設在推進過程中也不能少。這些是技術方案能高效優質推進落地的前提。
我理解技術方案落地的過程,更多的是方案逐步驗證與對焦的過程,進展資訊的通暢與階段性覆盤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好的方案和系統一定不是設計出來的。架構師基於對業務(需求)、現狀(資源配置、環境拓撲)和未來(短中長期發展規劃)給出一個靈動可擴充套件的架構是方案落地的基礎,系統的穩定性保障和務實的落地節奏是保證技術方案順利實施的不二之路,過程中長效的溝通與覆盤機制,定期幫助參與各方找準自己的位置發現系統當前推進的問題並針對性的解決,促進整體推進進入一個良性迴圈,順利實施就會變得水到渠成。但是這個過程中也會困難重重,尤其是機制的設計與執行的堅持。時間是最可怕的一個東西,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階段性的里程碑的一個不錯的調和劑。
4. 架構師在最近的技術變化的浪潮中,需要面對的挑戰都有哪些?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最初我的職業生涯選擇成為一名後端架構師的初衷是以為後端架構師只需要吃透業務,深挖技術就可以了。那是一個開發人員最樸素的一個期望。希望每天都以機器和程式碼為伍,心無旁騖,解決各種有意思的技術問題。
但是現實顯然不是這樣的。 尤其在我最近一次換工作期間考慮過跟朋友一起創業,起初也一起參與了多場早期創業拉投資的各種事宜,在整個找錢的過程中,我漸漸深入理解了資本逐利背後的邏輯。 總結一條就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為這個社會創造了什麼價值解決了什麼痛點問題。 比如德邦物流他的核心肯定是整個物流業務,IT 設施只是他的輔助管理工具。 新浪新聞的核心價值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實時,千人千面的諮詢服務,至於這些服務執行在什麼地方只要是穩定可靠的,應該都是滿足業務需求的。
我很慶幸自己這麼些年一直都專注後端架構這個方向,從單體應用到微服務架構,從物理機、多機房部署的物理架構到分散式多雲資源雲化雲原生架構,服務化從 RPC 到 ServiceMesh 等等見證並深度參與了各種架構、技術的轉型、迭代的全過程。這一系列技術變化的浪潮背後推進的動因我理解有 2 個,一個是資本逐利驅動組織一直追求降成本和提效率,另一個是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選擇。
架構師在這個大背景下,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一是要摒棄技術理想主義,心裡要始終明白所有的技術都是為業務服務的,技術服務業務,業務服務商業;一是在當前雲端計算、雲原生技術普及普惠的大潮下,要與時俱進,基於對自己組織核心價值的深入思考,明確技術建設是否是組織核心競爭力,及時切換思路,基於雲端計算、雲原生、或者混合雲來設計自己的架構才是最佳路徑,透過良好的架構設計來節省組織運營成本,提高服務維護效率。一是保持對技術的敏銳嗅覺,並持續學習,唯有不斷的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
5. 在做技術選型的過程中,你經常考慮的問題有些?
最核心的一點我認為是業務的理解、需求的挖掘和現狀的梳理。這是技術選型的前提。在選型前一定要明確我要解決的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另外就是對選型相關的技術或者方案對我要解決的本質問題的抽象模型是怎樣的?當前方案具備哪些能力?對解決我們的問題有哪些幫助?對應的解決方案和技術的引入帶來的可能的副作用是怎樣的?是否有簡單可應對的方案?引入的成本是怎樣的?整體選型的結論是否保證相對簡單,可維護,可擴充套件,可迭代?穩定效能力是否易於保障?
6. 雲原生領域你看好哪個專案或技術,為什麼?
我本身就從事邊緣雲原生這個領域,雖然邊緣雲原生是利用雲原生的理念在邊緣雲構建邊緣原生的技術基礎設施及行業生態,它本身不止是雲原生,但是很多技術都是相通的,而且很多技術我們也是願意到邊緣來嘗試甚至是複用的,所以對我來說雲原生領域的各種高價值的專案和技術簡直是太多了。
如果一定要探討我最看好的,首先最核心的我認為要看這個專案或者技術解決了哪些核心的問題?同時是否解決了我場景裡的一些痛點問題?這些問題對整個雲原生體系是否有著或有可能會有深遠的影響?
舉個例子我們在做邊緣雲容器平臺的時候,因為考慮到要為租戶提供多租隔離的 K8S 服務,同時我們又要同時納管全網目前就已經有的幾千個 IDC 中好多 W 臺的裝置,單 K8S 叢集肯定搞不定,VirtualCluster 專案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大規模與多租 K8S 的思路,我理解這是當前多叢集管理的最佳實踐方案。再比如 OpenYurt,解決了 K8S 在邊緣環境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比如脫網自治,比如單元化管理等等問題。這些技術都在阿里雲被產品化對外服務,我認為被雲廠商選擇並被產品化本身就是對這個專案或者技術的最大的認可,因為產品化的過程需要雲廠商投入很多研究、維護的成本,任何組織都不會為沒有價值的東西買單的。
7. 請談談你最近關注的一些技術熱點,並且談談你對這些技術熱點的看法
我最近比較關注 DDD、WebAssembly 和 Dapr,DDD 領域驅動設計可能是未來邊緣計算真正大規模在工業、產業界落地的一個有力的框架方法論支援,雖然隨著工業界、產業界的不斷完成資訊化、數字化升級並在智慧化的路上深耕,但是領域的專業、垂直化技術知識 與 IT 基礎設施的迭代演進矛盾逐漸凸顯。DDD 給領域專家和 IT 技術專家提供了更明確、具體的交流原語、框架支援。
而 WebAssembly + Dapr 被認為是下一代雲原生執行時,我對這一點篤信不移。跨語言、可移植、輕量化、高效能、安全隔離的執行時將為各種邊緣異構場景提供強有力的執行時支援。
8. 請介紹下你這次在 giac 演講的議題或者負責的專題內容
很高興自己受邀作為本次 GIAC 大會 邊緣計算 專場的出品人出席本屆 GIAC 大會,因為當前 5G 邊緣計算還處於早期落地初探階段,在議題選擇上我的一個主要出發點就是希望能邀請到不同界別的嘉賓,從各自所在的立場(領域)出發,從不同視角為大家全方位的解讀當前 5G 邊緣計算發展現狀與落地的整體情況。
很榮幸本次能從產、研、運營商與雲端計算廠商 4 個界別分別邀請到了相關資深的各位專家來給大家做分享。在這裡請容許我為大家隆重介紹各位分享嘉賓及議題。
首先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高階工程師 王哲 博士,信通院一直作為 5G 邊緣計算標準的引領者和指導者,作為指導國際標準本地化落地的權威機構,信通院對 5G 邊緣計算的理解將推進和指引行業更好的發展,本次大會王哲博士為大家帶來題為 《邊緣計算發展態勢與應用實踐》,幫助大家掌握邊緣計算整體發展態勢,瞭解邊緣計算在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現狀及關鍵技術發展趨勢,瞭解我國首個邊緣計算產業專案“邊緣計算標準件計劃”最新工作進展和未來計劃。
5G提供的高效能無線資料連線、本地資料分流等能力為邊緣計算所能支援的業務場景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而邊緣計算本身又是5G的核心業務場景之一。5G與邊緣計算的結合,是CT與IT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嘗試。5G邊緣計算在行業應用的落地,離不開運營商傳統基礎網路建設的推進,但更離不開CT 與 IT 技術的結合、網邊雲協同等方面的突破。本次有幸邀請到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宋月 老師為大家帶來題為《5G邊緣計算業務場景、技術體系及應用探索》的分享,幫助大家瞭解 5G 邊緣計算與行業應用的潛在結合點,瞭解運營商 5G 邊緣計算技術體系,基於此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向及合作模式。
如果說信通院給大家帶來的是標準化與方向性的指導,運營商給大家帶來的是 5G 整體基礎設施建設的實踐,那產業界的真實落地案例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更多參考和借鑑價值。而我們有幸邀請到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數字化中心 技術專家 山金孝老師為我們帶來題為《大型傳統企業邊緣計算建設實踐與思考》的主題分享。重點分享大型多元化傳統企業招商局集團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雲、網、邊、端協同建設的經驗和挑戰,探討邊緣計算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價值意義,以及建設實踐經驗的分享。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大型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架構思路,瞭解分散式混合雲在大型多元化企業中的應用以及邊緣計算在大型企業中的探索與實踐。
最後我將為大家帶來題為《阿里雲邊緣雲超大規模容器平臺實踐》的技術分享,阿里邊緣雲作為目前業界唯一一朵實現了傳統 CDN 業務與邊緣雲融合的,分散式異構多雲融合的,標準易用的分散式雲,本次分享主要聚焦在分散式異構多雲平臺的雲化與融合,以及基於此建設的邊緣雲原生 IPaaS 平臺與業務落地過程中的一些最佳實踐。最後簡要分享當前阿里邊緣雲所具備的一些值得一提的邊緣雲能力。助力大家更好的落地邊緣雲。
9. 對本次 giac 有什麼寄語
雖然本次是第一次以出品人的身份來參與大會,但我早就是 GIAC 大會與高可用架構社群的老朋友了,從跟隨高可用架構社群一同打怪升級到現在一起攜手共進,希望 GIAC 大會和高可用架構社群越辦越好,希望中國的開源技術社群越來越活躍,薪火相傳,為我們們國內的技術環境貢獻更多力量,希望 GIAC 砥礪前行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
歡迎關注 2021年7月31日GIAC全球網際網路架構大會邊緣計算分論壇。
PS:如想了解更多關於阿里雲邊緣雲的業務,可釘釘搜尋加群354692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90631/viewspace-27808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堅定你選擇的前端技術方向前端
- 雲技術的戰略選擇
- 我是如何拿下阿里、頭條、滴滴的,最終還是選擇去了阿里巴巴。(上)阿里
- 如何選擇阿里雲伺服器阿里伺服器
- Uber 選擇甲骨文雲技術
- 棉花的方向選擇
- 個人如何選擇阿里雲伺服器阿里伺服器
- 阿里畢玄:技術人應如何選擇職業發展路線?阿里
- 小程式容器技術,該如何選擇?
- Unirech-為什麼選擇阿里雲國際版雲端計算技術服務?阿里
- 小企業如何選擇阿里雲伺服器阿里伺服器
- 企業如何選擇阿里雲伺服器配置阿里伺服器
- 如何選擇最優路徑完成雲原生上雲?聽這場阿里雲特別分享【雲原生技術與最佳實踐】阿里
- 選擇華瑞,是我做的最正確的選擇
- 阿里雲企業級雲伺服器如何選擇合適的雲盤?阿里伺服器
- 我是如何加入阿里的阿里
- 測試開發的方向應該如何選擇?
- 對於個人如何選擇阿里雲伺服器阿里伺服器
- 在阿里,我如何做好技術專案管理?阿里專案管理
- 個人或企業如何選擇阿里雲伺服器阿里伺服器
- 6周如何知道男孩女孩?香港抽血測DNA是個不錯的選擇
- 特徵選擇技術總結特徵
- 我們需要選擇網際網路自動技術嗎
- 自定義周選擇元件、年選擇元件元件
- 如何選擇高效率的網路安全技術團隊?
- 是我們控制著技術,還是技術控制著我們?
- 怎麼選擇學哪些技術?
- 技術乾貨: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RDMA網路卡
- 為何選擇阿里雲 簡訊服務阿里
- Android開發工程師(雲技術方向)--急聘Android工程師
- 不懂技術,如何選擇一套原始碼系統?原始碼
- 技術管理進階——如何規劃團隊的技術發展方向
- [技術] CDM技術分析和產品選擇建議
- 我是如何學習一門程式設計技術的?程式設計
- 外包公司通知我阿里面試通過了,不知道如何選擇阿里面試
- GoDaddy雲伺服器 | 到底是什麼讓我選擇了它?Go伺服器
- 阿里雲伺服器企業版ECS該如何選擇及使用教程阿里伺服器
- CSDN周賽第42期:贏《阿里雲數字新基建系列:CDN技術架構》和定製周邊阿里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