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佈局“吸睛”,摩杜雲“牛”在哪兒?

風雨過後空氣好發表於2021-04-20

如今,資料科技產業一定不是一家或者若干少數幾家就能達成的,而是聯合眾多玩家一起為客戶提供價值更高的服務,用體系化的視角看待生態合作。因此,在談到未來的規劃時,摩杜雲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雲+資料產品、招攬國際化人才,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資料生態,摩杜雲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5G時代佈局“吸睛”

摩杜雲成立於2019年,靠著雲服務起家。實際上,摩杜雲能夠在華南這片區域有知名度,除了具有過硬的雲+資料的業務能力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隸屬“新基建”範疇,面對5G時代有較為長遠的佈局,關注除消費網際網路之外的產業網際網路。

據相關統計顯示,5G、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投資拉動乘數效應高達6倍左右。2019年,全球雲端計算市場規模超過1200億美元,2021年預期超過1600億美元。中國雲端計算的市場規模預計2023突破3000億元,企業上雲率達60%。隨著5G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資料,會有很多企業藉助雲端計算及資料服務來管理及賦能未來發展。

5G時代將產生巨量資料洪流,摩杜雲面向海量資料時代的高頻場景和共性需求,致力於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讓資料的價值更好釋放,不論和消費網際網路還是產業網際網路,都有非常緊密的結合。未來摩杜雲會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聯動上下游共建生態,更好的賦能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摩杜雲數字業務,助力產業資料數字化

隨著雲端儲存技術的成熟,摩杜雲開始在此基礎上開發智慧大資料平臺,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影片識別與稽核等功能。現在,摩杜雲可提供一站式雲+資料的服務和多場景解決方案,客戶涉及金融、運營商、智慧製造、汽車等多個行業,包括欣銳、第二大道、滴滴智慧等。對於資料的儲存與分析,摩杜雲以一個製造企業的場景為例,對非結構化資料分析進行了簡單說明。

如今,提及智慧製造,就意味著感測器的加入,同時也意味著海量機器資料的儲存與分析。但這其中就有個問題:感測器廠商眾多,即便是相同廠商的感測器,型號也非常多,這導致收集資料時有非常多不同的資料格式,難以進行實時分析。按照傳統的資料分析邏輯,當每個感測器的資料進到系統時,要拆分好欄位的意義之後再進入到資料分析系統,但這一招在智慧製造的場景中卻是行不通的。

首先使用者的感測器資料到系統時,很可能使用者也不知道他到底應該怎麼切分和使用資料,所以比較迫切的需求就是先把資料放入系統留存,以便後續分析。第二,即使有能力去切分這些資料,這意味著業務或資料分析專家要在資料接入階段就參與進來,這對整個事情的執行效率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因此,需要一種更佳的方式去幫助這類企業解決這個問題。摩杜雲提供一站式雲+資料的服務和多場景解決方案,後續可以直接對照原始資料靈活進行各種分析,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心智負擔,提升了落地效率。

資料生態價值廣闊

實際上,可以將摩杜雲的平臺型服務理解為作業系統,有好產品的夥伴可以入駐摩杜雲,有行業和產業經驗的夥伴在摩杜雲上開發自己的應用,合作對外提供服務。摩杜雲相關負責人認為,要讓這個生態中的每一個合作點互相之間產生化學反應,組成一張價值網,當價值連線並流動起來,才能有更大的爆發力。

他表示,摩杜雲對產業網際網路是無比敬畏的,在這其中有非常珍貴的、網際網路中稀缺的東西,那就是行業“know how”,所以非常希望為懂行業、懂產業的人提供一個企業語言的平臺,將產業網際網路企業之間更好地打通,進行更好的賦能。

但想要做好這件事,實際上有很大挑戰,這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環節的思考和聯動協作。選合作伙伴先要定行業,之後要思考做什麼場景,而當場景定下來後,又要思考到底產出什麼樣的方案,後面還要問自己這裡面需要哪些產品的配合,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外部的,每一步都需要非常深度的思考。此外,因為價值鏈比較長,所以很可能涉及到多家的協作,如果執行拖沓,可能就真的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沒有落地的東西出來。

以前的B與B之間是比較獨立的,我們現在做的嘗試就是希望用一種模式能夠讓他們做到知識共享、技術機制打通等。雖然這是非常有難度的一件事,但從長遠來看,這是非常值得去深耕的事情。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6141/viewspace-276893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