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春飯”的程式設計師們:再過 5 年,你還在寫程式碼嗎?

coreldraw2016發表於2017-08-23
     自從華為開始規定 45 歲自動退休之後,坊間突然開始流傳程式設計師的 35 歲“大齡危機”,超過 35 歲,將會成為“被裁員、被清退”的主要物件。 
    

  這 35 歲的“中年危機”當然不是空穴來風。程式設計師這種“吃青春飯”的工種,保鮮期堪比娛樂圈,你要知道智商這種東西可是在 22 歲的時候達到巔峰,之後就開始下降的,和娛樂圈的顏值一樣一樣的…

  所以,如果 22 歲你在寫程式碼,再過 5 年 27 歲你還在寫程式碼,再過 5 年 32 歲呢…

  可能性一:還在寫程式碼,你選擇的是一條專家之路

  我們常說要有“工匠精神”,從某些角度看,程式設計師也是匠人:做一輩子瓷器、畫一輩子畫、編一輩子程,貌似沒什麼不同。

  但是,難就難在,別人家的經驗幾乎是疊加而來,但是,程式設計師的經驗並不完全是,IT 領域更新換代的速度要求你不僅是縱向“疊加”,還需要橫向“迭代”。

  5 年前,你可能是一名非常優秀的“.net”工程師,但 5 年後你的市場價值可能和一位“深度學習”的初中級工程師差不太多。

  但這並不能說明還在寫程式碼的工程師不優秀,或者不願意接受新事物,只能說這個行業的經驗貶值太快。

  所以如果希望在技術專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需要選擇這樣的平臺或者行業:

  行業更新換代的技術沒有那麼快,比如底層技術的開發,就像嵌入式開發等。

  一個比較大的平臺,如 BAT 等,對崗位的需求穩定且技術的延展空間足夠大。這樣的公司,能養得起 35 歲的碼農,對技術足夠的重視,給你的生存空間也比較大。

  可能性二:走向技術管理崗位,目標 CTO

  我們常常說技術人的兩條發展軌跡是專家型和管理型,如果你簡單的理解為轉管理就只是帶個團隊就 too young too naive 了。

  國外技術管理者的 title 有兩種,一種是 ITManager,一種是 TechLead。

  我們所知的技術管理路線通常是指後者 TechLead 以及更高的職位空間:並不侷限於純技術領域的探索,而是思考更多的問題。

  諸如:如何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什麼技術在什麼樣的場合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技術團隊應該怎樣構建?在一家公司裡面,如何能將自己的技術能力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技術經驗的累積對你來說一定是前提,然後要磨練的是你的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管理認知,幫助企業完成技術戰略的佈局,這將是你或者技術之於企業的更大的價值發揮。

  可能性三:技術創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有足夠強的野心,對自己除了做碼農以外的能力有足夠的自信,或許技術創業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見過,行業裡面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企業家,都是有技術背景。

  在矽谷,技術人員主導創業的比重要佔到 80% 以上,因為技術背景的創業者都非常的聰明,對產品有天生的理解力,而矽谷的氛圍和環境又能讓技術創業很早就滲透對商業模式的認知。

  所以,如果您選擇這條路線,可能你需要去努力調整技術創業者的這些短板:

  第一,要克服技術型視野的侷限,彌補商業能力的不足。

  第二,要改變簡單執著的處理問題方式,提升處理綜合性、複雜性問題的能力。

  第三,要克服短期性視野,提升對困難的容忍能力和意志力。

  可能性四:賦閒在家

  首先你得有一位叫“王健林”的的爸比,當然思聰哥哥都沒有賦閒在家,現在他自己的事業搞得有聲有色。

  所以,如果你沒有一位叫“王健林”的爸比,

  或者一位叫“馬雲”的乾爸比,

  或許你該思考思考,

  該為 5 年後的自己選擇一條怎樣的路。

       瞭解更多關於方面的內容或者工具,歡迎大家前往Service Hot進行了解。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143585/viewspace-21439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