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財務基礎知識,財務知識基礎(ZT)

charles6222發表於2007-09-15

最基本財務基礎知識,財務知識基礎(ZT)

六大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此六者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全部。

六大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此六者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全部。關係具體如下:
資產由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組成;
負債由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組成;
所有者權益由實收資本、盈餘公積等組成;
收入由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組成;
費用由製造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組成;
利潤由營業利潤扣除各項開支後的專案等組成;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資本+利潤;
利潤=收入-費用;
資產+費用(成本)=負債+資本+收入;
資產類科目餘額+成本類科目餘額 = 負債類科目餘額+所有者權益類科目餘額 +損益類科目餘額。


看懂財務報表
財務資訊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這些檔案包括資產負債表、收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會發現,題為管理討論與分析的部分。這是企業管理者發現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機會。
財務報表附註雖然是以腳註的形式對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資訊進行的解釋,但實際上,這與財務報表本身同樣重要。這些附註可能會揭示企業的一些重要事項,例如重要的法律訴訟案、會計方法的變更、高階職員組成結構的變化、以及各商業分部的買賣和重組等。
如何合理地減少納稅 減稅同增加收入和營業利潤一樣,增加了其淨利潤或稱“底線”。通常,企業可以用許多種方法達到合理地減稅目的。
一、企業的結構
即使一個經濟實體是公司,而非合夥或獨資企業,不同種類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所得稅稅率。在經濟實體從一種型別轉變為另一種型別時,也會引起納稅款狀況的變化,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收益情況。此外,公司註冊地所在的地區稅收政策或法律,也會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購買的時機
大多數會計活動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之上的。運用這種方法,經營活動所帶來的收入,在其實際發生的會計年度予以確認;反之,如果收入在其實際取得的會計年度予以確認,那麼其會計核算便遵循現收現付制。有時,將業務僅僅推遲一天,就會引起收入的確認挪至下一個年度的問題。如果在某一年度獲利較多,企業可透過在同一年度沖銷各種可扣除的開支而獲益,即有效降低其應稅收入;反之,如果獲利很少,或企業已經在本年度沖銷了許多支出,那就可以將購買行為推遲至下一年度,即將其在下一年度扣減。
三、壞帳沖銷的時機
那些實際已經過期而尚未收回的應收帳款,有時可能收不回。與上述購買的時機完全相似,企業可將沖銷壞帳的時間,定在這種扣減能夠帶來很大好處時候。
四、折舊
政府允許企業確認因裝置和不動產的磨損或過時所引起的價值減少,進而減少其應繳稅金。一般來說,政府可以透過折舊政策的變更,來試圖刺激某一特定行業或經濟的增長。
如何看懂報表?
財務報表是企業向管理者和外界提供和公佈企業經營情況的正式檔案,因此正確編制會計報表對於企業來說十分重要。
會計報表中,除財務狀況變動表中有些資料來自於分析外,其餘各表都來自於帳本。基本報表為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資產總數等於負債總數,並且要求數字正確,期期相關;損益表實際上是一張結轉利潤的會計憑證,透過收入與各項費用的相互抵減可以體現出企業本期的淨利潤;利潤分配表是分配企業淨利潤去向的會計報表,透過淨利潤與各專案的抵減,可結算出未分配利潤的數額;財務狀況變動表是反映企業年度內營運資金增減變化的報表(營運資金就是流動資金減去流動負債後的差額,流動資金是用於企業日常經營的資產,流動負債是企業在一年要償還的債務)。財務狀況變動表可以幫助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瞭解企業資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資金來源的渠道是不是順暢,企業資金融通有沒有困難,進而瞭解企業的財務政策,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各種經濟業務上所發生的現金流量的一張動態報表,現金流量的最後結果是計算出本期新增加的淨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表可以反映淨收益與現金餘額的關係,現金餘額與企業盈虧並不一定成正向變化,一般認為有現金流量支援的淨收益是高質量的,否則反之,現金流量表報告過去一年中的現金流量,可以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評價企業取得和運用現金的能力,確定企業支付利息、股利和到期債務的能力,再者可以表明企業生產性資產組合的變化情況。
各報表的作用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1.資產負債表是反映某一時刻的財務狀況。
2.損益表是反映某一時刻的經營成果,該表的最後一個數字“淨利潤“將列入利潤分配表。
3.利潤分配表反映某一時期的利潤分配情況,將期初未分配利潤調整為期末未分配利潤,並列入資產負債表。
4.現金流量表反映現金變化的結果和財務狀況變化的原因。
一、資產負債表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關於會計的兩個重要公式。
公式1 借方=貸方
會計的基礎課程始於借方和貸方。借方在帳簿的左側,貸方在帳簿的右側。在這裡,要牢記一條不變的定律:“借方=貸方”,換句話說,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須同時登記到帳簿的左右兩側,其原則如下:
(1)資產增加時,記入左側;資產減少時,記入右側。
(2)負債增加時,記入右側;負責減少時,記入左側。
公式2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會計學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它的主體就是剛才提過的借方與貸方,簡言之,資產增加是借方;負債或股東權益增加是貸方,雙方相抵即所謂的“平衡”。
資產負債表以這兩個重要公式為依據,它反映了企業在某一定時間的財務狀況,它揭示了公司擁有什麼,即公司的資產;公司欠什麼人的債,即公司的負債;以及公司淨資產價值,即股東的權益。資產負債表上的各帳戶在每一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不能被結清而使其餘額為零。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是按流動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而負債則是按債務到期日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
二、收益表
收益表反映企業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獲利情況。它與資產負債表的一個顯著區別是每一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收益表上的各帳戶都會被結平,其餘額為零。
該報表的一般關係式可表示為:
毛收入-總費用=淨利潤(損失)
這一表示式可派生出下列表示式:
營業利潤(損失)=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合計上式中,成本費用合計包括:
一、企業償還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標誌之一,是衡量企業運轉是否正常,是否能吸引外來資金的重要方法。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流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比例關係的指標。企業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一般表明企業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強。流動比率以2∶1較為理想,最少要1∶1。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專案中容易變現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例關係的指標。該指標還可以衡量流動比率的真實性。速動比率一般以1∶1為理想,越大,償債能力越強,但不可低於0.5∶1。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現金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總額×100%現金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中有多少現金能用於償債。現金比率越大,流動資產變現損失的風險越小,企業短期償債的可能性越大。
(4)變現比率
變現比率=現金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變現比率反映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又具有補充現金比率的功能。
(5)負債流動率
負債流動率=流動資產/負債總額 × 100%它是衡量企業在不變賣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該比率越大,償還能力越高。
(6)資產負債率(負債比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 資產淨值×100%資產淨值是指扣除累計折舊後的資產總額。它反映企業單位資產總額中負債所佔的比重,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風險程度和企業對債權的保障程度。該比率越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承擔的風險也越小。
二、週轉能力分析
週轉能力反映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在獲利條件下的週轉速度。考核的主要指標有:
1.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賒銷淨額/平均應收帳款餘額×100%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日曆天數/ 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銷售債權(即應收帳款的累計發生額)與期末應收帳款平均餘額之比。用來驗測企業利用信用環節展銷貨業務的鬆緊程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狀況。
2.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銷售成本額=銷售成本額/存貨平均佔用額 ×100%
存貨週轉天數=日曆天數/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是反映企業存貨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和利用的程度,它可以衡量企業的商品推銷水平和銷貨能力,驗證現行存貨水平是否適當。
3.流動資產週轉率。
流動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 流動資產平均佔用額 ×100%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產品是否適銷對路,存貨定額是否適當,應收帳款回籠的快慢。
4.固定資產週轉率。
固定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 固定資產平均佔用額 ×100%
該指標表明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和回收速度,比率越大,固定資產的利用率越高,效果越好。
三、獲利能力分析
企業獲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實現企業總目標的收益及獲利能力。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
1.資本金利潤率
資本金利潤率=企業利潤總額/ 註冊資本總額 ×100%
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經營成果,反映企業獲利水平高低的指標。它越大,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大。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收入×100%
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實現的利潤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比重。比重越大,表明企業獲利能力越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3.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產品銷售後的獲利能力,表明企業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的經濟效益如何。
4.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稅後淨收益+利息費用)/ 平均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是用來衡量企業對所有經濟資源的運用效率。
四、成長能力分析
企業成長能力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企業的長遠擴充套件能力,企業未來生產經營實力。評價企業成長能力的主要指標有:
1.股本比重。
股本比重=股本(註冊資金)/ 股東權益總額
該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擴充套件能力的大小。
2.固定資產比重。
固定資產比重=固定資產總額/ 資產總額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生產能力,體現企業存在增產的潛能。
3.利潤保留率。
利潤保留率=(稅後利潤-應發股利)/ 稅後利潤
該指標說明企業稅後利潤的留存程度,反映企業的擴充套件能力和補虧能力。該比率越大,企業擴充套件能力越大。
4.再投資率。
再投資率=(稅後利潤-應付利潤)/ 股東權益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一個經營週期後的成長能力。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在本期獲利大,今後的擴充套件能力強。
必須指出,上述各指標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映和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要充分理解各種指標的內涵及作用,並考慮各指標之間的關聯性,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作出正確合理的判斷.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73007/viewspace-96956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