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IT治理方法(轉載)

fjy26發表於2008-04-16
IT治理模型包括CoBIT、ITIL、ISO/IEC 17799和PRINCE2。在具體的IT治理工作中,如何合理地應用這些模型,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自提出IT治理以來,全世界各國組織和專家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來研究IT治理架構,並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型。其中較為成熟的模型有美國IT治理研究院的CoBIT、英國政府的IT服務管理標準模型ITIL、國際資訊保安管理標準模型ISO/IEC17799、IT專案管理的標準模型PRINCE2等。在具體的IT治理工作中,如何合理地應用這些模型,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圖1 專案治理結構模型 圖2 IT治理目標的整合 圖3 4種模型有機融合   CoBIT VS. ITIL   CoBIT基於己有的許多架構,如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對軟體企業成熟度5級的劃分,以及IS09000等標準,CoBIT在總結這些標準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企業需要什麼,而不是企業需要如何做。它不包括具體的實施指南和實施步驟,它是一個控制架構(Control Framework),而非具體過程架構(Process Framework)。CoBIT從戰略、戰術、運營層面給出了對IT的評測、量度和審計方法,它的目標聽眾是資訊系統審計人員、企業高階管理人員以及高階IT管理人員,如CIO。   ITIL基於企業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英國政府收集和分析各種組織解決服務管理問題方面的資訊,找出那些對本部門和對其它部門有益的做法,最後形成了ITIL。它列出了各個服務管理流程最佳的目標、活動、輸入和輸出以及各個流程之間的關係,但沒定義範圍廣泛的控制架構。它關注方法和實施過程。由於它關注IT服務管理(ITSM),它的視野相對CoBIT來說狹窄,主要關注IT的戰術和運營層面。它的目標聽眾是IT人員和服務管理人員。   儘管兩個標準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但CoBIT和ITIL卻有著非常一致的指導原則。資訊系統審計人員通常綜合使用CoBIT和ITIL的自評估方法,去評估企業IT服務管理環境。CoBIT為每一個過程提供了關鍵目標指示(KGIs)、關鍵績效指標(KPIs)、關鍵成功要素(CSFs),與ITIL過程相結合可以建立ITIL過程管理的基準。   CoBIT VS. ISO/IEC17799   ISO/IEC17799強調資訊保安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經濟性、全面性、普遍性和開放性,目的是為希望達到一定管理效果的組織提供一種高質量、高實用性的參照。其最大特點就是廣泛但不深入,而且僅作參考之用。   與ISO/IEC17799不同,CoBIT完全基於IT,其IT準則反映了企業的戰略目標,IT資源包括人、系統、資料等相關資源,IT管理則是在IT準則指導下對IT資源進行規劃處理。   CoBIT VS. PRINCE2   PRINCE2為包括IT專案在內的專案管理提供了通用的管理方法,內建了在專案管理實踐中已證明成功的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為所有參與者提供通用語言,便於被廣泛理解和接受。PRINCE能帶給專案:   1.可控組織良好的開端、過程、結尾;   2.在決策關鍵點(decision point)時重新審視專案計劃和業務狀況;   3.自動管理和控制對計劃的任何偏離;   4.股東和高階管理者只是在恰當的時機介入專案;   5.在專案組、專案管理層、組織的其他人員間搭建暢通的交流通道。   CoBIT從戰略、戰術、技術等層面給出瞭如何有效管理IT專案,詳細定義了13個具體控制目標:專案管理架構、使用者方參與專案啟動、專案團隊身份及其職責、專案定義、專案批准、專案階段批准、專案主要計劃、系統質量保證計劃、保證方法計劃、正式的專案風險管理、測試計劃、培訓計劃、實施後的評審計劃。除給出專案管理具體控制目標外,CoBIT還給出了與專案管理相關的關鍵成功要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定義了最重要的面向專案管理的實施指南,以達到對IT專案過程內外部的控制。關鍵目標指標(Key Goal Indicators),定義了一些尺度,便於在專案關鍵點(或里程碑),告訴管理者某個IT專案管理過程是否實現了其業務需求;關鍵效能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定義的是IT專案管理過程在促使專案目標達成時履行的尺度。   從兩者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CoBIT重點在於對13個控制目標的管理上,PRINCE2在於對流程的管理上。   PRINCE2從流程的角度對專案管理中各個活動進行管理,比較便於專案管理的具體實施,而CoBIT從控制目標的角度闡述專案管理“應該怎樣,應該達到什麼目標”,這樣便於企業控制和評審專案管理整體過程的執行情況。同時,CoBIT給出了專案管理成熟度模型,便於組織自評估或第三方評估企業專案管理的成熟度,從而不斷改進專案管理的執行過程。   當然PRINCE2和CoBIT的視野並不僅僅限於對具體專案的管理。它們不僅包括專案級的管理,而且涵蓋了在組織範圍對專案的管理,目的在於企業級的專案管理(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EPM)或者稱為專案治理(Project Governance)。從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規劃專案管理。   同時,對於每個過程和控制目標,PRINCE與CoBIT僅僅指明瞭“該做什麼”,至於“如何做”,兩者都沒有提供具體實現技術和工具,你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使用任何對你有幫助的工具,如甘特圖、關鍵路徑、project軟體、風險控制軟體等。   整合實施戰略  為了實現IT治理戰略的目標,我們需要做到對IT組織結構和角色、量度、過程、技術、控制以及人員等方面進行管理。   CoBIT、ITIL、ISO/IEC17799和PRINCE2在管理IT上述各方面各有優勢,具體體現為:   1.CoBIT重點在於IT控制和IT度量;   2.ITIL重點在於IT過程管理,強調IT支援和IT交付;   3.ISO/IEC17799重點在於IT安全控制;   4.PRICE2重點在於專案管理,強調專案的可控性,明確專案管理中人員、角色的具體職責,同時實現專案管理質量的不斷改進。   在組織中具體應用IT治理架構模型時,應該注意:   1.要專注於解決組織資訊化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因為對於任何一個組織而言,採用整套標準都是不可行的,相反地,應該從最大的問題著手;   2.透過對模型的剪裁找出最適合本企業環境的實施方案;   3.先完成培訓再進行組織變革,並在單一領域內(如培訓經驗)取得一定成績後,再轉向其它有問題的領域;   4.在開始專案之前,評估一下目前的環境,這樣有利於評測出進展的效果。   此外,組織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其他組織成功實施的案例、培訓機構和第三方諮詢機構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幫助。[@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4617/viewspace-100261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