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理念及對現階段城市建設與地產開發的指導意義(轉)

ger8發表於2007-08-15
一、人居環境概念的發展



中文“人居環境”概念對應的英文是Human Habitat,Human Settlements以及Ekistict。把人居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科學來研究,國內最早是吳良鏞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並身體力行的。

吳先生在當時就敏銳地看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戰後大規模重建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建設性破壞”的問題,如對土地資源的侵蝕,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對文化遺產的破壞等等。吳先生提出,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不能把目光侷限在建築單體設計或城市規劃具體技術問題上,而應從改善和創造適宜人類居住環境這一整體宏觀戰略上著眼。因而倡導“人居環境”科學的研究。

80年代中期,筆者從清華建築系畢業後,在吳先生指導下,進行城市(Amenity)宜人環境研究,這一課題也是吳先生“人居環境”科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環節。

在當年中國大規模城市建設與地產開發尚未真正啟動以前,吳先生就高度重視對生態環境以及城市化運動將要帶來的問題的研究。對大規模城市建設將會帶來的種種城市弊病和矛盾有高度的警覺性。努力從中國人口城市化問題,城市發展戰略問題,南方中小城市發展與環境汙染等問題的研究入手,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吳先生提出要從創造宜人的城市環境、城市規劃、地景學和建築設計三方面著手,人居環境的規劃與建設要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裡進行,人居環境規劃建設中戰略上的最高境界,寄希望於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環境科學、藝術創造上的最高境界,依賴於有造詣的建築師、規劃師。為加強這兩個層次上的銜接,提高建築師在城市發展決策中的地位。吳先生研究探索國外城市建設管理的經驗,倡導在中國建立城市總建築師的機制。2002年5月吳先生赴德國參加國際建協大會預備會議期間,也同柏林前總建築師J.P.Kleihues教授討論歐洲著名城市總建築師制度的形成與實際運作機制。





二、創造宜人居住環境需要規劃、景觀、建築和裝置技術以及發展商等各方面通力合作。



美國建築大師伊利爾•沙裡寧(Eliel Saarinen)從人與環境著眼,將建築分為“人工建築”和“自然建築”。引申而言:從住宅、建築群到城市,都屬“人工建築”,從住宅園林、城市園林到大地景觀、生態園林都屬於“自然建築”,兩者綜合構成人類良好的生活環境。

創造宜人居住環境,特別是居住區建設,需要規劃、景觀、建築和裝置技術以及發展商等各方面通力合作。

在西方國家有一種社會現象,業主委託建築師設計房子,業主的文化素質以及對建築的修養水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最終建築的形象與品味。今天,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建設時期,居住區開發常常是幾十萬以至上百萬平方米的規模,這不僅是一幢房子的優劣問題,而且將對於城市環境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發展商在追求合理的經濟利益的同時,更應看到其建築產品將融匯到現有城市的空間之中,成為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影響著幾代人或幾十代人的居住環境質量。因而發展商應看到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開闊眼界,提高水平,讓自己開發的城區為後人留下一份可以值得自豪的業績。



三、中國目前住宅發展現狀對規劃設計師的要求



建築學的內容和建築師的業務從來都是隨著時代而橫向擴充,縱向深化。然而20世紀以來,學科的擴大與專門化使從事具體工作的設計師個人的視野卻在趨向狹窄和破碎。由於多學科進一步介入城市的規劃建設,無須藉助建築師就可以開展城市發展事業。建築師的作用有日趨削弱的傾向,這也是造成眾多城市開發環境質量不盡人意的原因之一。同時,這也是現實社會對規劃設計師提出的挑戰,要迎接這種挑戰,建築師首先應在合理地組織物質和空間環境,創造宜人的居住生活方面,發揮其專業特長,當仁不讓地參與人居環境建設的決策性工作。

其次,建築師要擴充套件自身的知識範圍。建築事務所要能為發展商提供,從策劃、規劃、建築設計到景觀設計,建築裝置技術等一系列專業服務,並能站在學科的前列,吸收國際上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結合中國本土的文化與經濟技術,創造出時代的精品。

中國地產開發市場將日趨走向成熟,對高質量建築設計的需求日益明確,建築設計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在未來時間內將有相當數量的設計機構因為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而難以生存。建築師要放棄功近利的思想,樹立敬業精神,兢兢業業做好每一項設計,這也是企業長久發展,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



四、北京五合在改進人居環境方面的理念與實踐



北京五合創立短短三年以來獲得較大成功,原因除了其有較高的設計質量,較強的市場觀念和敬業精神以外,也與其注重規劃設計理念的探索和實踐有很大關係。



1、尊重環境與土地資源,設計應使土地升值而不是浪費土地

每一塊土地都由其在城市或環境中特有的區位決定了其經濟價值。發展商在得到土地之後,應充分考慮土地及其周邊環境的關係,在深入進行市場、環境調研之後,確定產品開發定位。在這裡要特別考慮開發的合理性,不能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特別應控制容積率。規劃批准的容積率是一個上限,發展商應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確定一個合理的數值。容積率的提高在一定範圍內可以提高收益率,但超過了一定界限,環境質量明顯下降,帶來產品質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整個樓盤銷售危機。

建築師在得到設計委託時,除了要在規劃設計中滿足業主的使用要求之外,還要考慮尊重環境與土地資源,尊重現有的地形、地貌,保護現有樹木、植被。透過精心的規劃設計,提供最理想的空間形式,提升土地的價值。

國外許多城市在對於城市開發專案的管理上,把能夠改善這一區域的城市環境,提高其土地和周邊地產的價值,作為城市開發所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2、參與策劃,從專案決策階段入手,重視改善環境。

房地產在中國是新興行業,開發商大多數都不是房地產專業出身的,有規劃建築背景的都是很少。因而很多發展商在確定產品定位和開發理念,以及如何將其落實到規劃與建築空間形體上都顯得力不從心。能夠根據開發商提出的要求提供設計的建築師很多,但市場上最需要的是有策劃能力的設計師。北京五合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市場的發展,長期收集積累相關產品的資訊。我們能夠以建築師專業的角度,對產品定位提出獨到的建議。對市場的精闢見解與成功的業績贏得發展商對我們的尊重與認同。在這一基礎上,建築師參與專案方向性決策,能夠對於提高最終產品質量和創造宜人居住環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3、注重城市整體空間肌理的保護和重新塑造

中國目前處於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規模浩大,速度空前,城市以往逐步發展生長,形成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因而在城市設計中,應特別重視建築群的整體和城市全域性在空間上的有序與協調。歐洲國家在戰後大規模重建過程中,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或說走過這樣的彎路。60年代規劃師們喜好設計自由矗立在綠色草坪上的高層建築,或是在同一地塊內設計出高度和尺度變化很大的建築群。這種方案在圖紙、模型上顯得很生動,空間變化豐富,但實際蓋出房子來很不理想,高層建築中間的開敞空地,既不屬於公共空間,也不屬於私人空間。建築高度和尺度很大的建築群,對居住在裡面的居民來說並不感到舒適。歐洲的建築師以及開發商們現在已開始轉向傳統的街區式佈局形式,這種城市空間形式更能夠滿足人類情感和品位的需要,它在城市公共街道空間的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的優點。北京五合在其所做的規劃設計中,也努力在這方面進行探索。



4、強調從規劃到建築及景觀等細部的整體設計,透過精美的設計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

創造宜人的居住環境應從規劃到景觀,從建築群體到建築裝飾細部整體考慮。規劃形態決定了社群大的空間與功能佈局,景觀與建築設計應同步進行,整體考慮構思,室外、室內空間的創造、協調、過渡、需要設計師花氣力去推敲。透過精心的設計,創造從室內到室外,從私人空間到開放空間、到城市公共空間這樣一系列舒適宜人的空間,提高整個城市環境質量。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城市環境空間的不僅要滿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如居住、工作、交通等,同時它也是城市文化的載體,規範影響看社會行為和城市生活。



5、藝術設計與新技術並重

建築是工程技術與藝術與手工藝的統一。新的建築材料與建築技術為建築設計和藝術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吸收傳統文化,利用現代技術創造新的藝術語言方面,建築師有廣闊的天地。我們認為現階段的建築設計應特別重視建築的藝術設計和新技術的有機結合。重視建築細部處理和材料本身美的表現。新技術不能取代人的藝術創造力和鑑賞力。正如義大利建築大師Renzo Piano所指出的那樣:即使有了現代化技術所賦予的優勢,建築物品質的感覺仍然來自於設計者對工作所付出的愛與關心。北京五合的作品受到業內外的認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設計對藝術美感的追求,包括在傳統和現代的建築形式上追求新的藝術性表達和對建築細部設計的重視。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5992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