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宣戰亞馬遜,開源從來不自由

qing_yun發表於2021-03-08

開源技術創造了很多奇蹟,而且有些奇蹟正在上演。有人認為開源軟體是群策群力,甚至有創業者斷言:“基礎軟體,未來只有開源一條路。如果不開源,或者說核心不開源的話,產品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但是,也有人對開源表示擔憂,近幾年不少開源軟體更改許可協議,為之增加了不確定性。

開源許可證的風險近幾年比較突出,從2018年開始,Redis Lab、MongoDB、Neo4j、Cockroach Labs、Confluent等多家開源資料庫修改許可協議,收縮許可。今年1月,Elastic宣戰巨頭亞馬遜,改變公司軟體許可協議,引起了轟動,也為Elastic與AWS長達數年的糾紛畫上了句號。

開源從來不自由,Elastic此舉被視作是防止雲廠商繼續“吸血”,有人指出開源是一種有益的商業模式探索,Elastic面臨著營收壓力。也有一些開源領袖站在了亞馬遜這邊,他們認為Elastic違背了開源承諾。

Greylock的合夥人Jerry Chen投資了多家開源軟體公司,包括資料監控初創公司Chronosphere,他告訴Forbes,與幾年前相比,現在有更多的初創公司在考慮他們的許可選擇,“最近有一堆初創公司探索新的許可證。”

根據信通院釋出的《開源生態白皮書(2020年)》,開源軟體可能涉及三類風險:智慧財產權及合規風險、安全風險、運維和技術風險,其中智慧財產權及合規風險主要與開源許可證的規定相關,安全風險主要涉及安全漏洞等問題,運維和技術風險主要指因開源軟體的引入導致的開發運維投入量大、技術人員要求高等問題,而這三類風險在不斷上升。

日益上升的風險並沒有阻擋企業擁抱源軟體的熱情,日前紅帽釋出了最新的《企業開源現狀》報告,這是第三次釋出該報告,對全球1250名IT領袖的進行訪談,發現90%的參與者正在使用開源軟體,前兩次報告中這一比例分別為83%和89%;79%的人期望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對新興技術的開源軟體使用。預計在此期間,在邊緣計算/物聯網和AI/ML領域使用開源軟體的速度將大大超過專有軟體。開源軟體使用最多的地方包括網路、資料庫和安全。

在《企業開源現狀》報告中,當被問及使用開源軟體的最大好處時,35%的人提到了更高的質量,33%的人指出可以獲得最新的創新成果,30%的人說它有更好的安全性,30%的人認為可以安全地利用開源技術。總的來說,87%的人認為企業開源軟體比專有軟體更安全。當被問及採用開源的障礙時,42%的人提到支援程度,38%的人提到相容性,35%的人提到程式碼的安全性,35%的人提到缺乏內部技能。在去年的報告中,對安全的擔憂被列為採用開源的首要障礙,今年似乎有下降的趨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開源軟體。開源社群裡有技術人的理想主義,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的理念和機制,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禕曾經指出,科技發展到今天,每一套複雜的軟體或是系統,僅僅依靠少數人、某個企業、甚至單靠一個國家,都是無法完成的。開源的本質就是把不同國家、不同單位、大學、科研院所甚至公司,把他們聯結在一起,讓大家共同來打造一款偉大的軟體。在開源軟體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重大技術的實現,都利用了“開源”機制。

開源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開源社群與所有的參與者,“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開源社群只是狹義上的開發者社群,只有貢獻程式碼才算參與,但是我認為只要和這個產品發生關聯的人,都算是社群的一部分,「人盡其材」才是構建開源社群的終極目標。”PingCAP CTO黃東旭在此前自己的的文章中寫道,他和團隊都是開源忠實的信徒。

開源技術的發展需要完善的開源機制和健康的開源文化,如此技術的土壤才能越來越肥沃,他們耕耘著,成長著,並收穫著。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73/viewspace-276178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