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圓桌 | 對於技術寫作,你有什麼要說的?

清蒸不是水煮發表於2019-01-09

線上圓桌 | 對於技術寫作,你有什麼要說的?

Hello,歡迎你來到主題為「技術寫作」的線上圓桌活動,我先來介紹下自己:我是沸點運營 -- 清蒸,本次活動邀請了掘金社群最有代表性的 7 位作者來談談他們對「技術寫作」的看法,本次圓桌的初衷不在於幫你獲得一篇 1k+ 贊 or 10w+ 閱讀的文章而是讓你知道這個社群高贊高閱讀高粉絲的作者們是如何看待「技術寫作」,而他們在當中的哪些小技巧使他們在社群內獲得技術寫作“成功”

本次圓桌活動嘉賓均為社群高粉絲、高閱讀、高贊作者,作為社群內容生產核心,這些作者們更瞭解這個社群基調,知道什麼內容更適合社群,如果你想在掘金和他們一樣獲得技術“成功”,不妨聽聽他們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先來看下他們的合影

嘉賓介紹圖
*注:按暱稱首字母排序,下同

嘉賓介紹

來和掘金小夥夥伴們介紹下自己 ?

超人汪小建:Hi,我是超人汪小建,已寫作 5 年,文章包括演算法、人工智慧、大資料、各種開發等型別文章,已出版《Tomcat 核心設計剖析》,即將出版一本演算法書籍,同時也陸陸續續在寫 AI 相關的書。

Hollis_公眾號Hollis:我是 Hollis,一個個人技術博主,微信公眾號Hollis(ID:hollischuang)負責人,個人部落格技術博文閱讀量數百萬,技術文章寫作 3 年多。

J_Knight_:大家好,我是一名剛滿三年的非科班 iOS 開發者,從事寫技術部落格已經有兩年多了,在掘金積累了 11000+ 名粉絲。

劉志軍:大家好,我叫劉志軍,一名 Python 開發者,從大學開始一直有記筆記、寫部落格的習慣,堅持了七年多,寫作成為了我生活中一部分。

劉望舒:從 2011 年開始在 CSDN 寫部落格,順理成章的成為了 CSDN 部落格專家,然後通過 CSDN 吸引了出版社編輯,出了兩本暢銷書《Android 進階之光》和《Android 進階解密》,同時也開通自己的公眾號[劉望舒],平均閱讀量在 2000+。

守候i:大家好,我是守候,前端開發者,三年工作經驗,寫作應該是有一年半了。

冴羽:我是冴羽,一個優秀的高冷的帥氣的優雅的 Web 前端攻城獅,一個靠 JavaScript 系列、JavaScript 專題系列、underscore 系列、ES6 系列沒有發家也沒有致富的掘金使用者。

圓桌開始

通過寫作,你獲得了什麼呢?

超人汪小建:提升探索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毅力吧。

Hollis_公眾號Hollis:和超人汪小建類似,除了提升表達能力,我還提升了自己的技術能力,同時也收穫了了很多粉絲的認可。

J_Knight_:我從寫作中收穫的不僅僅是平臺的粉絲以及影響力,更多的是學習能力,語言描述的能力以及力求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品質。詳情請看我最新的一篇文章:我從寫技術部落格中收穫到了什麼?- J_Knight_

劉志軍:寫作給我帶來不少收穫,它能幫我重新整理思路,通過對外分享獲得更多關注和交流機會,還有工作機會和一些出版社的邀請等,同時,因為趕上了好時代,通過寫作還能獲得一些額外的收入。

劉望舒:正如我自我介紹的一樣,出版兩本 Android 暢銷書的我通過暢銷書,受邀出席了很多技術大會並發表了演講,認識了很多 Android 界的知名大咖和技術專家,也讓很多 Android 開發者知道了我。可以看出,通過寫作我得到的不僅僅的技術上的提高,也產生很多積極的、質變的化學反應,更幫助了很多開發者。

守候i:和他們相比,我的寫作時間有些短,但我在寫作的這一段時間,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其他的前端開發者交流學習;以及自己的對各個知識點的一個學習,整理,總結。往後也會堅持寫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援。

看來各位寫作收穫頗多,你們的寫作初衷又是什麼呢?

超人汪小建:發表個人見解,建立個人品牌。

Hollis_公眾號Hollis:知識記錄與分享,提升個人影響力。

J_Knight_:我的寫作初衷只是單純地記錄一些學習筆記和讀書筆記。到現在也還是這個目的,只不過隨著粉絲數增多,對部落格質量上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劉志軍:最早寫作沒想太多,就是把它當作一個備忘工具,早期我是把東西記在本地,但是放本地不方便在其它地方檢視,後來就把內容直接放在了網上,成為了一名 blogger,一開始寫的東西其實很爛,隔段時間回過頭來看的時候甚至自己也看不懂,這也是很多人剛開始寫作時存在的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考慮讀者的感受,自嗨型創作。現在寫作除了備忘之外,還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劉望舒:每次看到網上的文章時,看的彆扭,就自己寫了,看自己寫的是最舒服的,而且還能不斷改進。

守候i:本來這個只是當做個人筆記使用的,但是後來想著把筆記分享出去,和別人交流學習下,以及有一個技術部落格,簡歷也加分,就開始寫文章了。

冴羽:希望我做前端的幾年裡(未來無論是做後端、還是做管理、還是擺個鐵板燒小攤都是對前端的一種遠離),能給業界留下一點微小的東西。

小結:看來,大家的寫作初衷比較類似,都是分享整理內容和打造個人品牌?

在清蒸看來文章分系列文章和和單篇文章,寫單篇文章的話,你是如何進行選題呢?

延伸下,大家都在寫《用 Vue 做一個仿 xx 》、《關於 Javascript 閉包你該知道的一切》等常見話題文章時,隨著文章基數的增多後來的文章如果沒有新的切入點很難獲得高閱讀和高點贊,所以如何一個切入某個點進行單篇技術寫作是一個難點。

超人汪小建:除了寫書之外,我寫單篇文章選題主要來源有三個:

  • 工作相關,平時在工作中負責的事情,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我會提煉出來寫成一篇文章。
  • 零碎的靈感,平時靈感一來想到一些主題或感想,就會我會給自己的微信發要點記錄下來,後面有空時就會看自己給自己發了那些idea,進行寫作。
  • 讀書暢想,因為我每年都要求自己看三四十本書以上(書房已經塞了幾百本書),所以看了很多書後自己會有很多個人見解或者總結,於是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清蒸:嗯,和工作相關的內容不容易“撞題” ,內容的獨特性來源於工作和書籍。

Hollis_公眾號Hollis: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習中的總結,讀者粉絲們提的問題等。

清蒸:看來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文字化是文章的一大來源。來看看 J_Knight_ 怎麼看這個問題 ?️

J_Knight_:我的部落格除了一些原始碼解析的文章之外,都是和當時的業務方面的學習相關的。有些突如其來的業務需求涉及到的技術點可能非常陌生,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和這一方面相關的主題來學習。 所以我的很多部落格都不是從零開始寫的,都是源於自己平時的一些學習筆記。學習筆記成型之後再不斷修改和新增自己的思考之後,部落格差不多就成型了。

清蒸:正如 J_Knight_ 說的,讀書筆記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慢慢學會去總結和整理知識點。

劉志軍:沒有刻意去選題,因為我不是職業寫作者,我的文章素材一般源自於工作或者通過平時閱讀習慣積累,逐漸形成自己的素材庫,有空了就從素材中挑一個主題寫。

清蒸:志軍老師和小建大佬的來源類似呀,聽聽守候對此有啥看法?

守候i:我覺得得知道自己目前對什麼技術主題有興趣,以及掌握了或者學習過的一些技術主題,再進行寫作。切忌選擇一些不熟悉的主題。至於是不是系列文章,個人覺得沒太多的關係,但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選題不適合太廣泛,太廣泛可能會導致文章過長,讀者會累,寫得也累,也會亂。

清蒸:守候說了一些選題的禁忌點,冴羽有啥補充呢?

冴羽:雖然我從來不寫單篇,但我覺得要寫文章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或者最近學習的東西、或者從專案中思考和實踐的東西,這些課題不需要你想,他們就自動冒出來了。

小結:比較一致的看法,文章的選題來自於工作點滴和平時的書籍閱讀

如何處理技術文章正文部分題外話--問題來自之前問題收集 中「卻把清梅嗅」的提問

很多技術部落格中不可避免會加入一些寫作者本人的情感(或者叫題外話),這些文字有時會被說 “廢話多”、“囉嗦”,但是有時作為過度的段落,它能夠讓讀者更有代入感轉接到下一個知識點,這個度如何把握?

Hollis_公眾號Hollis:控制字數和段落。不超過兩段,不超過 500 字。

清蒸:控制篇幅好像是個不錯的方法,但是具體到文章,大概是要控制佔比了。不過,J_Knight_ 好像有不同的看法 ?️

J_Knight_:首先我覺得題外話,或者帶有本人情感的話應該是越少越好,甚至是應該完全沒有的,這類話會顯得作者不夠專業,而且會影響文章整體的專業性,讓整篇文章的質量大打折扣。一篇內容專業的文章被一些帶有情感色彩的話和題外話拖累是很讓人痛心的。 而且並不是說一定要用這類話來作為過度或者讓讀者有代入感。相反,用客觀的,專業的文字作為過度也是完全可以的。

清蒸:志軍老師也有不同的意見,?️

劉志軍:沒必要刻意把握,文章的背後是一個真人,不是 AI,人是有溫度的,有情感的,如果你在寫作過程中那些所謂的“囉嗦”是發自內心的,那麼讀者是能感受到文字中流露出的情感,讀你的文章就感覺是在和作者交流。如果你是給文章刻意加戲,讀者就顯得你囉嗦了。

清蒸:?理解為文章要出自真心不知恰當否,聽聽望舒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劉望舒:我認為技術文章還是少參雜一些個人的情感,就如同寫書一樣,儘量要言簡意賅,能一筆帶過的,絕不拖拖拉拉。

清蒸:好像守候也是和望舒、J_Knight_ 一樣的看法?

守候i:是的,關於個人情感,個人建議是:能避免則避免,無法避免就一句話說完,並且著名是個人的建議,看法等。情感觀點也切勿過於偏激,個人主義。比如就如同火鍋湯底可辣可不辣,喜歡辣湯底火鍋的可以表達自己的喜好,但是不建議對不辣湯底的火鍋起批鬥性的言論。

清蒸:冴羽,你怎麼看待題外話這個問題?

冴羽:emm,我從來不寫。

小結:對於個人情感抒發類的題外話,大部分的作者選擇的是能不寫就不寫。

寫原始碼解讀或者理論性比較強的文章時,如何兼顧生動有趣呢?-- 問題來之前問題收集 中「弗蘭克的貓」& 「RecoReco」的提問

Hollis_公眾號Hollis:講故事,比喻,畫圖

清蒸:畫圖的確是一個非常棒的方式,圖解類的文章一直都是很受大家歡迎的,圖片相對文字更直觀、形象,閱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到你講的意思,同理比喻也是。J_Knight_ 有話要補充 ?️

J_Knight_:這兩類文章的寫法差別蠻大的,我在這裡分別說一下。

  • 一. 原始碼解讀類的文章: 這一類文章一定避免不了對大段程式碼的分析和解讀,所以要注意為了避免讓讀者感受到枯燥乏味,需要在講解原始碼的之前先大致介紹一下這個原始碼或框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讓讀者對它的功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然後最好可以提供一個該框架的架構圖,再分別介紹一下架構裡面每個成員或模組的作用。這是為了讓讀者瞭解一下原始碼的結構。 而且在解讀原始碼的時候,最好還要用圖或者日至輸出來讓讀者真正用眼睛看到這段程式碼的執行效果是什麼。 最後,如果再能說出框架作者為什麼這麼設計的理由的話(這麼設計好處在哪裡,如果不這樣設計的話會有什麼問題),部落格的質量就會明顯上升一個檔次。我覺得如果做到這幾點的話就可以避免讀者感覺枯燥乏味了。 各位可以參考我寫過的一篇原始碼解讀:MJRefresh 原始碼解析。這篇文章在講解程式碼的同時,還提供了很多形象的截圖來配合程式碼的解析。
  • 二. 理論性比較強的文章: 這類要避免枯燥乏味的話相對容易一些,簡單說就一句話:理論結合實際,抽象轉為具體。 不能單單地長篇大論你的理論,還應該用真是可用的 Demo 或者一段程式碼來驗證這些觀點,而且最好是視覺化的,也就是有圖或者日至輸出,讓讀者真切體會到這個理論有什麼用途,這個理論的意義在哪裡。 各位可以參考我寫的一篇關於設計原則的文章:物件導向設計的六大設計原則。這篇文章除了介紹這六大原則之外,還針對這些原則提供了 Demo 和 UML 類圖;而且還對比了遵循和不遵循這些原則的區別在哪裡。

清蒸:很詳實地介紹了下原始碼和理論性文章的撰寫方法,志軍老師對理論性的文章有啥看法?

劉志軍:對於理論性的東西,最好用比喻手法,用一些來自於某些生活場景的比喻,好的比喻能讓讀者秒懂,我曾經寫過幾個例子,關於代理和反向代理,還有 Python 裝飾器的概念,在知乎有超過 1000 贊。另外,一圖勝千言,日本的很多技術圖書能把高深的內容用圖解的方式呈現,就是很好的例子

清蒸:和 Hollis 的看法一致,望舒好像有不同的看法??️

劉望舒:拿 Android 系統原始碼來說,其實我也想寫的生動有趣,但是事實上這種理論和生動有趣完全的不搭邊,硬湊只會讓文章失去原有的光彩。

清蒸:看來生動有趣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做到的,?,聽聽守候怎麼看生動有趣?

守候i:兼顧生動有趣給我感覺,第一要避免一大段文字。第二要時不時的出現些圖片,讓文章生動些。兼顧這兩點,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碼農翻身》了,裡面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動畫,圖片,讓文章變得更加的有趣。記得還記得有看過一篇文章是師生問答形式,但是文章貌似刪除,找不到了。這兩種形式可以參考下。也是我學習的一種方式。

清蒸:《碼農翻身》一本很不錯的書,閱讀本文的小夥伴有機會可以閱讀下,看看冴羽對原始碼解讀怎麼看 ?️

冴羽:原始碼解讀本身就是讀者難以通過一遍閱讀就能理解的東西,我只能做到原始碼理解過程中,讀者可能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想到的問題都寫上自己的理解,然後……然後我就不管了……

清蒸:?Get 到的點是,分享自己的看法幫助他人理解

小結:生動有趣可以通過圖來完成,但是有時候難以避免的要“枯燥”地講解原始碼和理論,將自己的理解呈現給閱讀者以作參考便於他們理解即可。

有深度的技術文章受眾少,如何兼顧技術深度和高閱讀呢?-- 問題來之前問題收集 中「wujunze」& 「閔仙森」&「sea_ljf」的提問

Hollis_公眾號Hollis:儘量用通俗的話語把高難的技術表述清楚,循序漸進的介紹,配合程式碼,圖片,甚至動畫,音訊等。

清蒸:輔助圖、音訊形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來講解。

J_Knight_:“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有深度的技術文章受眾少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個人沒有寫過非常有技術深度的文章,但是對於這類文章如何提高閱讀,在這裡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其實高閱讀無非源於兩點:

  1. 標題看上去比較吸引人,容易讓人點進去看
  2. 很多人可以在文章裡面有所收穫,願意去分享這篇文章

分別說一下上面兩點:

  1. 標題看上去比較吸引人 標題看上去吸引人有兩個原因:
    1. 主題不偏離現在的熱門主題太遠
    2. 用一些修飾性的辭藻加以修飾(標題黨除外) 首先就是主題應該不能太偏。如果太偏,可能多數人都不會去點選,比如一個.NET的主題和Flutter的主題的熱門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其次是適當加一些引人入勝的辭藻,但是不建議太過,因為會影響整體的專業性。
  2. 很多人可以在文章裡面有所收穫 所以到這裡就是既要有技術深度,也要讓人有所收穫。我認為是最難的一個部分: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讓大部分人容易理解是很能體現出作者寫作功力的。我這裡有兩個技巧:
    1. 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
    2. 善於利用比喻和聯想 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 你需要將讀者想象成一個完全外行的人,你需要提供TA需要先了解的一切背景知識,用於構建你後面所講解的知識體系。 善於利用比喻和聯想: 即使是有了背景知識可以讓讀者在理論層面理解,但是這還不夠。因為這個時候讀者可能還是不會應用這些理論。所以最好使用現實中的例子或者也可以想象出一個生動的例子去模擬這個理論模型,讓讀者可以對這個理論有更形象的認識。

清蒸:很棒的寫作技巧提點,志軍老師對這問題有另外的解讀 ?️

劉志軍:人更願意接收不需要思考的東西,這也是深度技術文不那麼受關注的原因。如果想獲得更高的閱讀,還是取決於於作者對技術的理解程度,你對某個技術的理解越深,你就越有可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表達。

清蒸:志軍老師說的挺對的,結合我自身,有些深度內容巴不得被人分解成零零碎碎我不用思考去閱讀,?我的個人閱讀習慣不好,好在我這樣的讀者有對知識點理解深刻的人來輸出內容 ?看看望舒看待這個問題的。

劉望舒:我想作為寫作者,肯定是希望高閱讀。當寫作者技術的不斷提高時,大部分還是希望會去寫一些有深度的文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高階開發,這些有深度的文章也會有這良好的閱讀量。另外,一些新技術的入門深度不高,但是會得到高閱讀,可以寫一寫,畢竟技術不僅僅要追求深度,同樣也要兼顧廣度。

清蒸:酒香不怕巷子深,時間會給好的內容帶來流量,這話不假,雖然緩慢但終歸會被人接收、傳播。冴羽好像有不同的看法。

冴羽:很難做到,所以不要想了。我學習自己想學的,我寫自己想寫的,然後我分享出來,如果能對閱讀這篇文章的人能有所幫助,我很開心,閱讀量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清蒸:順其自然也不錯,守候怎麼看?。

守候i:曲高和寡,既然文章是有技術深度,那麼看得懂文章的人就少,閱讀數會受到影響。要兼顧技術深度和高閱讀,這個似乎很難做到。可以的就是儘可能做到在一篇文章裡面,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把深度的技術通俗易懂的表達出來,讓更多的讀者容易讀懂,閱讀數就會有一個提升,這個就似乎又回到上一個問題了(如何兼顧生動有趣呢?)。

清蒸:確實,深度內容對人的理解要求高,對應的受眾基數小,閱讀量也就不如普及性文章來的高。

小結:對於高閱讀和深度的平衡,嘉賓的看法並完全相同,清蒸的看法偏向望舒、冴羽,個人覺得擺正心態,專注寫作便好,時間會分好壞。

有什麼寫作用的工具安利嗎?

冴羽:我也想知道看看其他嘉賓怎麼說?

超人汪小建:寫文章主要還是內容吧,工具只是提升效率,markdown 效率就很高,展示程式碼和排版都方便,而且多數網站都支援。所以只需要有道雲筆記 + chrome 的微博圖床外掛就能很高效了。

Hollis_公眾號Hollis:mweb--「Mweb」是一款 Mac Markdown 應用,因其豐富的功能和強大易用性俘獲大批忠實使用者,通過「Mweb」,你可以完成寫作、記筆記、靜態部落格生成等工作。官網地址:傳送門

J_Knight_:寫作用的工具我主要使用下面幾個:
    - Markdown 筆記:Evernote 或有道筆記。這兩個筆記都是支援多平臺的,更新非常方便,不受電腦的限制,用手機就可以;而且也沒有電腦客戶端的限制,因為可以用 web 服務。
     - 圖床:圖床我最初使用的是七牛,但是後來域名被回收了,就改為用阿里雲的 OSS 服務了。這個服務是按照流量收費的,不過我的流量還不是很高,半個月只用了幾分錢,感覺還好。
     - 動圖製作:有的時候展示 Demo 的時候會需要用動圖。我使用的是 PicGif 軟體(Mac 平臺)。首先是用 Mac 自帶的 QuickTime 把 Demo 的操作錄下來,然後再用 PicGif 編輯即可。

劉志軍:我沒有用太多的工具,就用 sublime 在本地寫,存在 GitHub 的私有倉庫,文章都是基於 markdown 寫的,這樣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排版上。工具越簡單越好,我是 markdown 重度使用者。

劉望舒:時序圖推薦用 visio 2013 ,其他的圖推薦使用 ProcessOn。

寫作有什麼注意的事項同大家分享的嗎?例如:排版、程式碼展示?

Hollis_公眾號Hollis:參考一定要原文地址,尊重別人的智慧財產權。

清蒸:嗯,產權這個很重要,清蒸在這裡呼籲下:如果你發現別人的文章非原創,來源於他人且未標註轉載出現在他的專欄下,記得告訴官方~ 感恩 ❤️

J_Knight_:我認為寫作的注意事項有一下幾點:

  1. 大標題的層級最好不要超過 3 層,不然會增加讀者的閱讀成本
  2. 如果有並列的事項最好用 1,2,3 或者原點開頭豎著排列起來,而不是橫著寫。
  3. 解釋性的語言最好用 markdown 的引用語法來標註,方便使用者直接區分哪些是正文,哪些是輔助性的語句。
  4. 程式碼塊和針對該程式碼的講解的高度加起來不能超過一個螢幕的高度。這是一個閱讀體驗的問題:如果程式碼塊很長,超出了一個螢幕的高度,讀者可能就會來回上下滾動螢幕,很影響閱讀體驗。而且這個時候讀者也不方便看到程式碼的講解,也可能會來回上下滾動螢幕,也是比較糟糕的體驗。因此我建議的是將程式碼段和這段程式碼的講解可以在一個螢幕的高度下完全展示出來,這樣的話讀者只需要移動眼球就可以同時看程式碼和其對應的講解了。
  5. 如果文章的理論性知識過多,最好需要提供 Demo 展示或者日誌輸出,讓讀者對理論有更加直觀的認識。
  6. 段與段,尤其是每個部分之間要有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句,不然讀者會有一種很突兀的感覺,影響閱讀體驗。
  7. 文字的描述要經得起推敲,切忌生搬硬套,最好是用自己的話將資料或者其他文獻裡的文字表述出來。也就是說你需要真的理解了你所寫的才可以。

清蒸:很棒的一些寫作小總結,劃重點,記下記下 ?

冴羽:我會遵守中文技術文件的寫作規範 ,其他的我就不管了。

清蒸:阮老師的這個寫作規範挺完整的。

最後一問,如何對抗自己不想堅持寫作的惰性?-- 問題來之前問題收集 中「豌豆花下貓」的提問

超人汪小建:

  • 培養習慣:培養寫作習慣,習慣培養起來了幾天不寫文渾身難受。
  • 制定計劃:可以給自己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比如要求自己一個月寫滿五篇文章,半年寫出某個領域的系列文,兩年完成一本書籍的編寫。
  • 預留固定時間:一篇質量較高的文章寫完其實平均得四個小時,所以寫作時間必須有保證。比如可以預留一三五晚 8 點到 10 點為寫作固定時間,週末每天預留 3 個小時。
  • 持續輸出:找一個平臺,比如掘金、CSDN、公眾號等,保證起碼周更頻率,有了粉絲和讀者的反饋鼓勵,也能讓自己更有動力。

Hollis_公眾號Hollis:逼自己,比如我在做公眾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週都要有原創。這樣就可以逼迫自己要進行不斷的原創輸出。

J_Knight_:我認為產生惰性或者拖延的根本原因是:覺得這件事的執行成本非常大,同時做這件事的收效無法預期。

回到寫部落格這方面上來,很多人不想寫部落格或者是無法堅持的原因也是類似的:

  1. 沒有主題,方向,無從下手
  2. 覺得寫部落格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而且就算寫了,如果想寫好也是需要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3. 部落格寫出來質量上怕保證不了,怕被吐槽。

其實上面這三點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

  • 沒有主題方向,無從下手 上面的問題中我也提到過:我所寫的部落格其實大部分都來自於我平時的學習筆記。所以只要是我一直在學習,在記筆記,那麼只要是有時間的話,我都會不斷去提煉,去完善,最後形成部落格。
  • 覺得寫部落格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其實從一份筆記到部落格的最終形成所花費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無非就是新增一些寫給讀者的過度性的話,可能還需要加一些配圖,而且排版方面不會太花費時間,因為 markdown 語法已經很完善了,熟練的話可以馬上理出一篇部落格出來。 這裡面需要提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很多朋友喜歡利用多個大塊時間來寫部落格,或者是一篇部落格想一氣呵成。其實這些想法大可不必: 首先大塊時間非常寶貴,應該拿來去學習,去思考。另外,一篇部落格寫出來以後,可能第二天你看了之後還會覺得有可以優化的地方。所以我個人建議使用碎片時間來寫部落格:可以用跨平臺的筆記軟體(現在的有道筆記和 evernote 都支援 markdown 語法)來寫部落格,有時間的時候可以開啟電腦或者手機來看筆記,想修改的話及時修改,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
  • 怕質量達不到要求 其實這一點更不用怕,質量不高或者有錯誤的文章寫出來是有兩個好處的:
  1. 可能會有人過來糾正你的錯誤
  2. 可以讓自己其他人看到你自己的成長
  • 可能會有人過來糾正你的錯誤: 而且可能還會有人看到你文中出錯的時候會耐心教導你,糾正你的錯誤。但是如果你不把你的理解寫出來,可能很長時間都不知道自己理解的是錯誤的,做學問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把問題儘早暴露出來不見得就一定是一件壞事。
  • 可以讓自己和其他人看到你自己的成長: 其實部落格寫出來之後,也算是對自己學習和成長的記錄。作為讀者,看到不斷成長的部落格就能夠感受到博主的成長和細心耕耘。 不是所有人都是在能力很強的時候才開始寫部落格的,很多人都是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部落格質量不斷提高。因為寫作也是一種技能,只要多堅持,多思考的話,能力自然越來越好。重要的不是開始的時候怎麼樣,而是你後來的成長了多少。所以不要怕自己部落格的質量不夠好,不敢寫。

清蒸:嗯,三點原因分析的挺到位的,也有相應的應對方法,看看寫作 7 年的志軍老師是怎麼處理的 ?️

劉志軍:執行力是關鍵,先設定一個可實現的目標,例如保證每週寫一篇文章,寫完後把自己當成讀者,多讀幾遍,直到修改成自己能理解的樣子。釋出到網上後如果效果不錯,可以嘗試給網站或者給公眾號投稿,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這也是一個正向激勵的過程。一旦有了正向激勵,你就有了動力投入更多時間在上面,逐漸形成一種習慣。

清蒸:持續輸出也要有一點的激勵才行,作為平臺方我們會努力為優質的作者和內容提供曝光和流量的,聽守候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守候i:我自己的經歷就是,開始寫作了,寫了幾篇,只要有內容可寫,只要有學習到新的知識,或者研究出一些小技巧甚至黑科技類的內容,自己就會做筆記,做了筆記,整理下一篇文章也不會太遙遠了,應該不會出現因為懶而不想堅持寫作的情況。在習慣寫作了,又有內容寫的情況下,如果不寫,反而會覺得自己有點事情沒做,渾身會有點不自在。 為什麼會出現不想堅持寫作的情況,個人覺得原因有三:

  1. 工作太忙,沒多餘時間寫
  2. 文章被閱讀太少,失去興趣
  3. 暫時沒內容可以寫。 針對前兩個原因,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行動吧,因為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文章一開始被閱讀太少也正常,寫的多了,人氣就會提升,如果沒有,可能要思考自己寫的文章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最後一個應該是大多數人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也是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沒東西可以寫了,就可能是因為自己學習遇到了瓶頸,或者是自己的學習的知識點一成不變。這個情況就只能靠自己克服,學到到了新的知識,應該就會有內容可寫了。就我個人而言,之所以不會要求自己一個月要寫多少篇,一年多少篇這些目標,就是因為寫作會受時間,內容而影響。如果強制寫,質量內容一般,反而覺得還不如再等久寫,寫好些。

清蒸:看來守候和 J_Knight_看法類似,看看一直很佛系的冴羽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冴羽:無為而治,想寫就寫,不寫算了。寫作熱情本身就是一個此起彼伏的過程,想寫的時候多寫幾篇,不想寫的時候就好好休息,刻意要求自己只會增加對寫作本身的恐懼和厭惡,倒不如隨心所欲,無為而治。

圓桌結束

本期的圓桌「技術寫作」話題就此就結束啦,別忙走:

  • 這邊還邀請了一些大家常見的作者談談他們對技術寫作什麼看法

在 2019.01.09 - 2018.01.18 留意評論區的評論喲

  • 如果你的文章得不到曝光也歡迎在評論區貼上地址,讓社群裡的小夥伴幫你分析分析原因~

只有和閱讀者接觸才知道,才知道什麼是他們想看到的,以及你的文章哪裡需要改進❤️。

延伸閱讀

收錄了社群小夥伴對「技術寫作」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