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啊,又到了全國高校2022年度經費大公開的日子。今年排第一的仍然是清華大學,預算足足達到362億元,甩開第二名100億。要知道,去年清華的預算就有317億元,光是這增加的45億元,就相當於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一整年的經費預算……

第二名也不是北京大學,而是浙江大學,全年預算達到261億元。

相比之下,今年北大的預算還下降了2億元……

總體來說,2022年共有20所高校總預算超百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廈門大學是其中兩所新晉“選手”。

國防七子”的預算,也都相應增長了不少。

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表現搶眼,比如深圳大學預算80億(本部預算56億),在全國700多所高校預算排名中,它一舉擠進前30,在一眾985/211大學中非常惹眼。

圖源星球資料派

所以,各大高校的預算經費都是怎麼來的?不同高校之間的預算差異,又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些錢具體會被花到哪兒去?

清華再增45億

整體來看,“雙一流”建設高校佔據絕對優勢,理工科院校經費多於文科,但大部分都有所增長。

前五分別是:清華大學(362.11億元),浙江大學(261.03億元),北京大學(219.29億元),上海交通大學(204.20億元),中山大學(193.05億元),再加上171.55億元的復旦大學,這6所高校已經連續三年霸榜。

一般來說,高校經費除了財政撥款,還包括事業收入其他收入這三大部分。

事業收入:指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其中又包括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

教育事業包括學費、住宿費、委託培養費、考試考務費、培訓費和其他教育事業收入,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科研事業收入包括通過承接科研專案、開展科研協作、進行科技諮詢等取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投資收益、捐贈收入、租金收入、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現金盤盈收入等。

以去年年度總預算317億元、本年度總預算再增45億元的清華大學為例,其涉及的預算部門不僅包括清華大學本級,還包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北京市清華潔華幼兒園。

清華大學今年年全部362億元經費,有57億來自一般公共預算撥款(也就是財政撥款,比去年多了13.6億),6億來自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137億來自事業收入 (比去年增加10.7億);60億來自其他收入(比去年增加2.7億)。

從中可以看出財政撥款佔比並不是最多的

而且一般來說,相同級別的高校分到的撥款一般不會差太多,比如浙江大學本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為41.59億元,北京大學約為51.71億元。

真正造成差異的還是高校自己“賺”的錢,也就是佔大頭的事業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比如今年浙江大學事業收入約為91.50億元,北京大學今年事業收入“只”有約71.22億元,分別比清華少了46億元、66億元。

(這差值都快趕上/已經趕上它們一年的財政撥款了。)

再回到清華大學本年度收入預算上來,以上幾項加起來才約255億,剩下的100億來自哪?

答案是上年結轉

以及相比起來少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的使用非財政撥款結餘(598.8萬元)。

(非財政撥款結餘,使用以前年度積累的非財政撥款結餘彌補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資金)

根據上表,清華大學2021年結餘106億,佔比僅次於最多的事業收入;而清華去年總經費為317億,等於將近1/3的鉅款還沒花完。

這,合理嗎?

其實這主要是未完成科研專案帶來的影響。

一般來說,基礎理論研究的完成時限為3-5年,應用對策研究的完成時限為2-3年。因此,這部分支出很難在當年就結算清楚。除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年也結轉約100.89億元,北京大學結轉56.28億元。

那麼,清華大學這這362億又打算花在哪兒?

還是這張表,我們聚焦支出部分,可以看見一共分為九大項,最大的為教育支出,足足250億,佔到全部支出的快70%,且相比去年增加了約40億元。

除去繼續結轉下年的73.8億,依次往下排就是衛生健康支出(17億)、科學技術支出(8.6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5億)、住房保障支出(4.7億)以及資源勘探工業資訊支出(1.1億)等。

具體來看,各大項支出又分為小學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在教育支出中佔85%)以及來華留學教育支出、教師進修、機構執行、實驗室及相關設施、高技術研究、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燃料處置基金、公積金、購房補貼、彩票公益金等等大小專案。

ps. 一個有意思的演算法,如果不看這些預算的用途,直接把它們均攤到每個在校師生+學生的頭上,人均能分到多少?

嗯,現有63773名師生的清華大學平均每人約為56.78萬元,仍然穩坐第一名

這些高校預算為啥大變化?

雖然清華大學的預算看起來增加了不少,但其實從增長速度來看,波動不大——

據星球資料派統計,清華大學預算複合年增長率(CAGR)在8%左右。

與之相比,好幾所高校預算的複合年增長率超過了30%,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雲南大學、南昌大學等。

這些預算增長很快的高校都有一些什麼特點?

一方面,這裡面有不少高校是工信部直屬高校,也就是來自“國防七子”。

例如哈爾濱工程大學,預算從2021年的34.7億增長到了今年的54.9億,複合年增長率接近58%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七子”中預算經費最高的高校,從2021年的108億增長到了今年的144.2億;南京理工大學複合年增長率29.8%……

值得一提的是,“國防七子”之外的北郵,這兩年經費也有所增加,從2020年的29.2億一直增長到今年的45.1億。

另一方面,預算增速矚目的高校中,有不少省屬高校,也就是地方所屬高校。

例如位於江西省的南昌大學,預算從2020年的22.8億增長到今年的41.1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4.4%;雲南大學年複合增長率更是達到了66.2%

此外包括上海大學(35.5%)、海南大學(43.8%)等也都屬於地方高校。

造成這些地方所屬高校預算增加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原因之一,自然是有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如南昌大學。

今年南昌大學的財政撥款達到了14.28億,比上一年增加了2億多。

同時,與清華大學每年“省下”幾十、一百億不同,南昌大學在2020年雖然有結餘3.9億,不過2021年的預算中沒有結轉下一年的:

這意味著南昌大學近兩年的支出增加了不少,其中一個大部頭是在公用經費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及資本性支出)上,增加了好幾億。

具體來說,公用經費支出主要指學校在開展正常教育教學、科研活動、以及維持整個學校正常運轉中產生的費用。

原因之二,也與部門變動,即新增的附屬機構有關。

例如雲南大學新增了一個附屬醫院(原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這家醫院的預算也會一併算進高校的預算中。

由於2021年雲南大學附屬醫院上報年初預算16.7億元,導致雲南大學的預算也一併增加了不少。

除了這兩點之外,如招生規模擴大等原因也會導致總預算增加。

整體來看,今年地方高校預算超過30億元大關的,主要分佈在廣東、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如上海大學、深圳大學、廣州大學、蘇州大學等。

其中深圳大學本部預算更是達到了56億元,可以說是地方高校預算中的TOP 1了。

BUT,有增也有減,今年確實也有不少高校預算有所下滑,但大部分在2%左右。

比較特殊的例如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等,年複合增長率均下降了30%以上。

不過,仔細看的話,這兩個學校都與新校區基建有關。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在2021年建好了新校區,這也導致2022年就不再有新的基建專案相關財政撥款,少了2億元左右;此外還減少了5億元,來自基本建設專案經費結轉減少以及事業發展規劃調整專案支出。

而北京電影學院也是因為2021年懷柔校區開始使用,以此建設資金有所減少;加上新校區所用的資金比較多,導致2021年的結餘(省下的錢)也更少一些。

這麼看來,高校預算變動,其實還得具體學校具體分析。

One More Thing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高校的中科院(綜合性國家科研機構),這次也並不在名單上。

但從預算來看,近幾年中科院的預算增長同樣很快,今年更是達到了1621.31億元,相比2021年的1004.7億,預算增加了600多億

同時,中科院下屬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幾年的預算也增長不少。

具體來說,中科大的預算從2020年的72.5億一路增長到今年的133.8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5.9%。

當然,這裡面的經費也不是白給的,其實在中科院給中科大和國科大的經費中,關於“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就是有KPI的

這個經費一共有1.69億元,但與之相對應的也有嚴格的績效指標,例如產出100篇以上的優秀論文、以及50項以上的科研專案等等。

自 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