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提高程式設計
主要針對C++泛型程式設計和STL技術
一、 模板
1、 概念
模板就是建立通用的模具,大大提高程式碼的複用性
模板特點
- 模板不可以直接使用,它只是一個框架
- 模板的通用並不是萬能的
2、 函式模板
- C++ 另一種程式設計思想為泛型程式設計,主要利用的技術就是模板
- C++ 提供兩種模板機制:函式模板 和 類别範本
2.1 函式模板語法
函式模板的作用:建立一個通用函式,其函式返回值型別和形參型別可以不具體確定,用一個虛擬的型別來代表
語法
template<typename T>
函式宣告或定義
引數
- template:宣告建立模板
- typename:表明其後面的符號是一種資料型別,可以用class來代替
- T:通用的資料型別,名稱可以替換,通常為大寫字母
// 兩個整型交換函式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 交換浮點型的函式
void swap(double& a, double& b)
{
double temp = a;
a = b;
b = temp;
}
// 函式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T> // 宣告模板,告訴編譯器後面程式碼緊跟著T,不要報錯,T是一個通用的資料型別
void m_swap(T& a, T& b)
{
T temp = a;
a = b;
b = temp;
}
void test()
{
int a = 1;
int b = 3;
double a1 = 4;
double b1 = 5;
/* swap(a, b);
cout << a << b << endl;
swap(a1, b1);
cout << a1 << b1 << endl; */
// 使用函式模板
// 1、 自動推導
m_swap(a, b);
cout << a << b << endl;
// 2、 顯示指定型別
m_swap<int>(a, b);
cout << a << b << endl;
}
模板可以將資料型別引數化
模板的使用方法
- 自動推導
- 顯示指定型別
2.2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 自動推導資料型別,必須推匯出一致的資料型別 T,才可以使用
- 模板必須要確定出 T 的資料型別,才可以使用
2.3 普通函式和函式模板的區別
- 普通函式呼叫時可以發生自動型別轉換(隱式型別裝換)
- 函式模板呼叫時,如果利用自動型別推導,不會發生隱式型別裝換
- 如果利用顯示指定型別的方法,可以發生隱式型別轉換
2.4 普通函式和函式模板的呼叫規則
呼叫規則如下
-
如果函式模板和普通函式都可以實現,優先呼叫普通函式
-
可以通過空模板引數列表強制呼叫函式模板
void myPrint(int a, int b) { cout << a << b << endl; cout << "普通函式" << endl; }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myPrint(T a, T b) { cout << a << b << endl; cout << "模板函式" << endl; } void test() { int a = 10; int b = 20; myPrint<>(a, b); // 空模板引數列表呼叫模板函式 }
-
函式模板也可以發生過載
-
如果函式模板可以產生更好的匹配模式,優先呼叫函式模板
void myPrint(int a, int b) { cout << a << b << endl; cout << "普通函式" << endl; }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myPrint(T a, T b) { cout << a << b << endl; cout << "模板函式" << endl; } void test() { char a = 'a'; char b = 'b'; myPrint(a, b); // 函式模板可以產生更好的匹配 }
既然提供了函式模板,最好不要提供普通函式,否則容易出現二義性
2.5 模板的侷限性
- 模板的通用性並不是萬能的
如果傳入的是一個元組以及自定義資料型別,就無法實現了
因此,C++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提供模板的過載,可以為這些特定的型別提供具體化模板
// 模板過載
// 對比兩個資料是否相等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m_Age = age;
m_Name = name;
}
string m_Name;
int m_Age;
};
template<class T>
bool myCompare(T& a, T& b) // 如果傳入的是一個自定義資料型別呢
{
if (a == b)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 利用具體化Person的版本實現程式碼,具體化優先呼叫
// 也可以使用運算子過載
template<>bool myCompare(Person& p1, Person& p2)
{
if (p1.m_Name == p2.m_Name && p1.m_Age == p2.m_Age)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void test()
{
Person p1("Tom", 10);
Person p2("Tom", 10);
cout << myCompare(p1, p2) << endl;
}
學習模板並不是為了寫模板,而是在STL中能夠運用系統提供的模板
3、 類别範本
3.1 類别範本語法
類别範本作用
- 建立一個通用類,類中成員資料型別可以不具體制定,用一個虛擬的型別代表
語法
template<typename T>
類
引數
- template:宣告建立模板
- typename:表明其後面的符號是一種資料型別,可以用class來代替
- T:通用的資料型別,名稱可以替換,通常為大寫字母
template<typename NameT, typename AgeT>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NameT name, AgeT age)
{
m_Age = age;
m_Name = name;
}
NameT m_Name;
AgeT m_Age;
};
void test()
{
Person<string, int>("Tom", 30); // 呼叫-只有一種呼叫方式
}
3.2 類别範本和函式模板的區別
類别範本與函式模板區別主要有兩點
-
類别範本沒有自動型別推導的使用方式
-
類别範本在模板引數列表中可以有預設引數
template<typename NameT, typename AgeT = int> // 預設引數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NameT name, AgeT age) { m_Age = age; m_Name = name; } NameT m_Name; AgeT m_Age; }; void test() { Person<string>("Tom", 30); }
3.3 使用時機
類别範本中成員函式和普通類中成員函式建立時機是有區別的
- 普通類中的成員函式一開始就可以建立
- 類别範本中的成員函式在呼叫時才建立
class Person1
{
public:
void show()
{
cout << "Person1" << endl;
}
};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Person
{
public:
// 沒呼叫,其不會編譯,因為無法確定T的資料型別
T p1;
void func1()
{
p1.show();
}
};
void test()
{
Person<Person1> p;
p.func1();
}
3.4 類别範本物件函式做引數
類别範本例項出的物件,向函式傳參
一共有三種傳入方式
-
指定傳入的資料型別:直接顯示物件的資料型別
-
// 指定傳入型別 void printPerson1(Person<string, int> &p);
-
-
引數模板化:將物件中的引數變為模板進行傳遞
-
// 引數模板化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void printPerson2(Person<T1, T2>& p);
-
-
整個類别範本化:將這個物件型別模板化進行傳遞
-
// 整個類别範本化 template<class T> void printPerson3(T &p);
-
// 類别範本做函式的引數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T1 name, T2 age)
{
m_Name = name;
m_Age = age;
}
T1 m_Name;
T2 m_Age;
void showPerson()
{
cout << "name:" << m_Name << " age:" << m_Age << endl;
}
};
// 指定傳入型別
void printPerson1(Person<string, int> &p)
{
p.showPerson();
}
// 引數模板化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void printPerson2(Person<T1, T2>& p)
{
p.showPerson();
cout << "T1的型別為:" << typeid(T1).name() << endl;
cout << "T2的型別為:" << typeid(T2).name() << endl;
}
// 整個類别範本化
template<class T>
void printPerson3(T &p)
{
p.showPerson();
}
void test()
{
Person<string, int> p("Tom", 12);
printPerson1(p);
printPerson2(p);
printPerson3(p);
}
檢視資料型別的方式
typeid(T2).name()
3.5 類别範本與繼承
當類别範本碰到繼承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當子類繼承的父類是一個類别範本時,子類在宣告的時候,要指定出父類中 T 的資料型別
- 如果不指定,編譯器無法給子類分配記憶體
- 如果想靈活指定出父類的 T 的型別,子類也需變為模板
// 類别範本與繼承
template<class T>
class Base
{
public:
T m_M;
};
// 當子類繼承的父類是一個類别範本時,子類在宣告的時候,要指定出父類中 T 的資料型別
class Son : public Base<string> {};
// 如果想靈活使用父類中的 T 型別,子類也需要變為類别範本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class Son1 : public Base<T2> {};
3.6 類别範本成員函式類外實現
能夠掌握類别範本中的成員函式類外實現
// 類外實現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T1 age, T2 name);
void shouPerson();
T1 m_Age;
T2 m_Name;
};
template <class T1, class T2>
Person<T1, T2>::Person(T1 age, T2 name)
{
this->m_Name = name;
m_Age = age;
}
// 要體現其為類别範本的類函式,沒有引數也要新增
template <class T1, class T2>
void Person<T1, T2>::shouPerson()
{
cout << "name:" << m_Name << " age:" << m_Age << endl;
}
3.7 類别範本檔案編寫
掌握類别範本成員函式分檔案編寫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問題
- 類别範本中成員函式建立時機是在呼叫階段,導致檔案編寫是連結不到
解決
- 直接包含 .cpp 原始檔
- 將宣告和實現寫到同一個檔案中,並更改字尾名為 .hpp,hpp 是約定的名稱,並不是強制
person.hpp 中程式碼
#pragma onc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T1 age, T2 name);
void shouPerson();
T1 m_Age;
T2 m_Name;
};
template <class T1, class T2>
Person<T1, T2>::Person(T1 age, T2 name)
{
this->m_Name = name;
m_Age = age;
}
template <class T1, class T2>
void Person<T1, T2>::shouPerson()
{
cout << "name:" << m_Name << " age:" << m_Age << endl;
}
程式入口程式碼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fstream>
// 第一中解決方式,包含 .cpp原始檔
// #include"Person.cpp"
// 第二種解決方式,將 .h 和 .cpp 中的內容寫到 .hpp 檔案中
#include "Person.hpp"
void test()
{
Person<string, int> p("Tom", 132);
p.shouPerson();
}
int main() {
test();
system("pause");
return 0;
}
主要解決方式是第二種,將類别範本成員函式寫到一起,並將字尾名改為 .hpp
3.8 類别範本和友元
掌握類别範本配合友元函式的類內和類外實現
- 全域性函式類內實現:直接在類內宣告友元即可
- 全域性函式類外實現:需要提前讓編譯器知道全域性函式的存在
// 通過全域性函式列印全域性資訊
// 提前讓編譯器知道Person類的存在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class Person;
// 如果是類外實現的話需要讓編譯器提前知道該函式存在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void printPerson1(Person<T1, T2>& p);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class Person
{
// 全域性函式,類內實現
friend void printPerson(Person<T1, T2>& p)
{
cout << "姓名:" << p.m_Name << " 年齡:" << p.m_Age << endl;
}
// 全域性函式,類外實現
friend void printPerson1<>(Person<T1, T2>& p); // <> 其為函式模板宣告
public:
Person(T1 name, T2 age)
{
m_Name = name;
m_Age = age;
}
private:
T1 m_Name;
T2 m_Age;
};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void printPerson1(Person<T1, T2>& p)
{
cout << "姓名:" << p.m_Name << " 年齡:" << p.m_Age << endl;
cout << "類外實現" << endl;
}
建議全域性函式做類內實現,用法簡單,而且編譯器可以直接識別
3.9 陣列類封裝
案例描述:實現一個通用的陣列類,要求如下
- 可以對內建資料型別以及自定義資料型別的資料進行儲存
- 將陣列中的資料儲存到堆區
- 建構函式中可以傳入陣列的容量
- 提供對應的拷貝建構函式以及
opertator=
防止出現淺拷貝的問題 - 可以通過下標方式訪問陣列中的元素
- 可以獲取陣列中當前元素個數和陣列數量
myArray.hpp 中程式碼
#pragma once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T1> // 輸出函式
void printArray();
template<class T1>
class MyArray
{
public:
MyArray(int capacity); // 有參構造
MyArray(const MyArray& arr); // 拷貝構造
MyArray& operator=(const MyArray& arr); // 賦值運算子過載,防止淺拷貝問題
void pushBack(const T1& val); // 尾插法插入資料
void delBack(); // 尾刪法刪除資料
T1& operator[](int index); // 過載[],使得可以使用索引訪問陣列,同時可以賦值
int getCapacity();// 返回陣列的容量
int getSize();// 返回陣列的大小
~MyArray(); // 清空堆區資料
private:
T1* pAddress; // 指標指向開闢到堆區的真實陣列
int m_Capacity; // 陣列容量
int m_Size; // 陣列大小
};
template<class T1>
MyArray<T1>::MyArray(int capacity)
{
this->m_Capacity = capacity;
this->m_Size = 0;
this->pAddress = new T1[this->m_Capacity]; // 開闢陣列空間
}
template<class T1>
MyArray<T1>::~MyArray()
{
if (this->pAddress)
{
delete[] pAddress;
pAddress = NULL;
}
}
template<class T1>
MyArray<T1>::MyArray(const MyArray& arr)
{
this->m_Capacity = arr.m_Capacity;
this->m_Size = arr.m_Size;
// this->pAddress = arr.pAddress // 淺拷貝
this->pAddress = new T1[arr.m_Capacity]; // 深拷貝
// arr中的資料都拷貝過去
for (int i = 0; i < this->m_Size; i++)
{
this->pAddress[i] = arr.pAddress[i];
}
}
template<class T1>
MyArray<T1>& MyArray<T1>::operator=(const MyArray& arr)
{
// 先判斷原來堆區是否有資料,如果有先釋放
if (this->pAddress)
{
delete[] pAddress;
this->pAddress = NULL;
this->m_Size = 0;
this->m_Capacity = 0;
}
// 深拷貝
this->m_Capacity = arr.m_Capacity;
this->m_Size = arr.m_Size;
this->pAddress = new T1[this->m_Capacity];
for (int i = 0; i < this->m_Size; i++)
{
this->pAddress[i] = arr.pAddress[i];
}
return *this;
}
template<class T1>
void MyArray<T1>::pushBack(const T1& val)
{
// 判斷容量是否等於大小
if (this->m_Capacity == this->m_Size)
{
cout << "達到陣列容量,無法插入" << endl;
return;
}
this->pAddress[this->m_Size] = val;
this->m_Size++; // 更新陣列大小
}
template<class T1>
void MyArray<T1>::delBack()
{
// 讓使用者訪問不到最後一個元素,即為尾刪,邏輯刪除
if (!this->m_Size)
{
cout << "陣列中沒有元素" << endl;
return;
}
this->m_Size--; // 訪問不到那個元素
}
template<class T1>
T1& MyArray<T1>::operator[](int index)
{
return this->pAddress[index];
}
template<class T1>
int MyArray<T1>::getCapacity()
{
return this->m_Capacity;
}
template<class T1>
int MyArray<T1>::getSize()
{
return this->m_Size;
}
template<class T1>
void printArray(MyArray<T1>& arr)
{
for (int i = 0; i < arr.getSize(); i++)
{
cout << arr[i] << endl;
}
}
主函式呼叫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Person.hpp"
void test()
{
MyArray<int> arr(5);
for (int i = 0; i < 5; i++)
{
arr.pushBack(i);
}
cout << "開始輸出陣列" << endl;
printArray(arr);
}
int main() {
test();
system("pause");
return 0;
}
該陣列也可以儲存自定義資料型別
二、 STL 初識
1、 基本概念
- STL 基本模板庫
- STL 從廣義上分為容器、演算法和迭代器
- 容器和演算法事件通過迭代器無縫連線
- STL 幾乎所有的程式碼都採用了模板類或模板函式
2、 STL 六大元件
STL 大體分為六大元件:容器、演算法、迭代器、仿函式、介面卡(配接器)、空間配置器
- 容器:各種資料結構:vector、list、deque、set、map等,用來存放資料
- 演算法:各種常用的演算法,如sort、find、copy、for_each等
- 迭代器:扮演了容器和演算法之間的膠合劑
- 仿函式:行為類似的函式,可作為演算法的某種策略
- 介面卡:一種用來修飾容器或者仿函式或迭代器介面的東西
- 空間配置器:負責空間的配置和管理
2.1 容器、演算法、迭代器
容器:置物之所也
STL 容器就是將運用最廣泛的一些資料結構實現出來
常用的資料結構:陣列、列表、樹、棧、佇列、集合、對映表等
這些容器分為序列式容器和關聯式容器兩種
- 序列式容器:強調值的排序,序列式容器中的每個元素均有固定的位置
- 關聯式容器:二叉樹結構,各元素之間沒有嚴格的物理上的順序關係
演算法:問題之解也
有限的步驟,解決邏輯或數學上的問題,這叫做演算法
演算法分為:質變演算法和非質變演算法
- 質變演算法:是指運算過程中會更改區間內的元素的內容,例如拷貝、替換、刪除等等
- 非質變演算法:是指運算過程中不會更改區間內的元素內容,例如查詢、計數、遍歷、尋找極值等等
迭代器:容器和演算法之間粘合劑
提供一種方法,使之能夠依序尋訪某個容器所含有的各個元素,而又無需暴露該容器的內部表示方式
每個容器都有自己專屬的迭代器
迭代器使用非常類似於指標
迭代器種類
種類 | 許可權 | 支援運算 |
---|---|---|
Input iterator(輸入迭代器) | 只讀 | ++、==、!= |
Output iterator(輸出迭代器) | 只寫 | ++ |
Forward iterator(前向迭代器) | 讀和寫,並且推進迭代器 | ++、==、!= |
Bidirectional iterator(雙向迭代器) | 讀和寫,可以向前或向後操作 | ++、-- |
Random access iterator(隨機訪問迭代器) | 讀和寫。可以跳躍式訪問任意資料 | ++、--、[n]、-n、<、> |
常用的容器中迭代器種類為雙向迭代器和隨機訪問迭代器
3、 迭代器初始
3.1 vector 存放內建資料型別
容器:vector
演算法:for_each
迭代器:vector<int>::iterator
#include <vector> // vector 標頭檔案
#include <algorithm> // 標準演算法標頭檔案
void printVector(int value)
{
cout << value << endl;
}
// vector 存放內建資料型別
void test()
{
// 建立一個 vector 容器——陣列
vector<int> v;
// 向容器中插入資料
v.push_back(10); // 尾插資料
v.push_back(11);
v.push_back(12);
// 通過迭代器訪問容器中的資料
vector<int>::iterator itBegin = v.begin(); // 起始迭代器,指向容器中第一個元素,當做指標使用
vector<int>::iterator itEnd = v.end(); // 結束迭代器,指向容器最後一個元素的下一個位置
// 第一種遍歷方式
while (itBegin != itEnd)
{
cout << *itBegin << endl;
itBegin++;
}
// 第二種遍歷方式
for (vector<int>::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cout << *it << endl;
}
// 第三種遍歷方式
for_each(v.begin(), v.end(), printVector); // 回撥函式
}
3.2 vector 存放自定義資料型別
vector 中存放自定義資料型別,並列印輸出
// 存放自定義資料型別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m_Name = name;
m_Age = age;
}
int m_Age;
string m_Name;
};
void test()
{
vector<Person> v;
Person p1("a", 20);
Person p2("b", 34);
Person p3("c", 20);
v.push_back(p1);
v.push_back(p2);
v.push_back(p3);
// 遍歷資料
for (vector<Person>::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cout << "name:" << it->m_Name
<< " age:" << it->m_Age << endl; // it是一個指標
}
// 存放自定義資料型別的指標
vector<Person*> v1;
v1.push_back(&p1);
v1.push_back(&p2);
v1.push_back(&p3);
// 遍歷資料
for (vector<Person*>::iterator its = v1.begin(); its != v1.end(); its++)
{
cout << "name:" << (*its)->m_Name
<< " age:" << (*its)->m_Age << endl; // it是一個指標
}
}
3.3 vector 中巢狀容器
容器中巢狀容器,我們將所有資料遍歷輸出
// 容器巢狀容器
void test()
{
vector<vector<int>> V;
// 建立小容器
vector<int> v1;
vector<int> v2;
vector<int> v3;
vector<int> v4;
// 向小容器中新增資料
for (int i = 0; i < 10; i++)
{
v1.push_back(i);
v2.push_back(10 - i);
v3.push_back(20 - i);
v4.push_back(i + 10);
}
// 將小容器插入到大容器中
V.push_back(v1);
V.push_back(v2);
V.push_back(v3);
V.push_back(v4);
// 遍歷大容器
for (vector<vector<int>>::iterator i = V.begin(); i != V.end(); i++)
{
// *i 是一個容器
for (vector<int>::iterator j = (*i).begin(); j != (*i).end(); j++)
{
cout << *j << "\t";
}
cout << endl;
}
}
三、 STL 常用容器
每個容器都要新增標頭檔案
1、 string 容器
1.1 string 基本概念
本質
- string 是 C++ 風格的字串,而 string 本質是一個類
string 和 char* 的區別
- char* 是一個指標
- string 是一個類,類內部封裝了 char* ,管理這個字串,是一個 char* 容器
特點
- string 類內部封裝了很多成員方法
- 例如:find, copy, delete, replace, insert
- string 管理 char* 所分配的記憶體,不用擔心複製和取值越界等,由類內進行負責
1.2 string 建構函式
建構函式原型
-
string();
建立一個空字串string(const char* s);
使用字串 s 初始化 -
string(const string& str);
使用一個 string 物件初始化另一個 string 物件 -
string(int, char c);
使用 n 個字元 c 初始化
/*
- string(); 建立一個空字串
string(const char* s); 使用字串 s 初始化
- string(const string& str); 使用一個 string 物件初始化另一個 string 物件
- string(int, char c); 使用 n 個字元 c 初始化
*/
void test()
{
string s1; // 預設構造
const char* str = "hello world";
string s2(str); // 有參構造
cout << "s2:" << s2 << endl;
string s3(s2); // 拷貝構造
cout << "s3:" << s3 << endl;
string s4(10, 'a'); // 10 個 a 構造
cout << "s4:" << s4 << endl;
}
string 的多種構造方式沒有可比性,靈活性較高
1.3 string 賦值操作
功能描述
- 給 string 字串進行賦值
賦值函式原型
string& operator=(const char* s); // char* 型別字串賦值給當前的字串
string& operator=(const string &s); // 把字串 s 賦值給當前的字串
string& operator=(char c); // 把字元賦值給當前的字串
string& assign(const char* s); // 把字串 s 賦值給當前的字串
string& assign(const char* s, int n); // 把字串 s 的前 n 個字元賦值給當前的字串
string& assign(const string &s); // 把字串 s 賦值給當前的字串
string& assign(int n, char c); // 把 n 個字元 c 賦值給當前字串
1.4 string 字串拼接
功能描述
- 實現在字串末尾拼接字串
函式原型
string& operator+=(const char* str); // 過載 += 操作符
string& operator+=(const char c); // 過載 += 操作符
string& operator+=(const string& str); // 過載 += 操作符
string& append(const char* s); // 把字串 s 連線到當前字串末尾
string& append(const char* s, int n); // 把字串 s 的前 n 個字元連線到字串結尾
string& append(const string& s); // 同 operator+=(const string& str);
string& append(const string& s, int pos, int n); // 字串 s 從 pos 開始的 n 個字元連線到字串結尾
1.5 string 查詢和替換
功能描述
- 查詢:查詢指定字元是否存在
- 替換:在指定的位置替換字串
函式原型
int find(const string& str, int pos = 0) const; // 查詢 str 第一次出現的位置,從 pos 開始查詢
int find(const char* s, int pos = 0) const; // 查詢 s 第一次出現的位置,從 pos 開始查詢
int find(const char* s, int pos, int n) const; // 從 pos 位置查詢 s 的前 n 個字元第一次出現的位置
int find(const char c, int pos = 0) const; // 查詢字元 c 第一次出現的位置
int rfind(const string& str, int pos = npos) const; // 查詢 str 最後一次位置,從 pos 開始查詢
int rfind(const char* s, int pos = npos) const; // 查詢 s 最後一次出現的位置,從 pos 開始查詢
int rfind(const char* s, int pos, int n) const; // 從 pos 查詢 s 的前 n 個字元最後一次出現的位置
int rfind(const char c, int pos = 0) const; // 查詢字元 c 最後一次出現的位置
string& replace(int pos, int n, const string& str); // 替換從 pos 開始 n 個字元為字串 str
string& replace(int pos, int n, const char* s); // 替換從 pos 開始的 n 個字元為字串 s
總結
- find查詢是從左往右,rfind是從右往左
- find找到字串後返回查詢的第一個字元位置,找不到返回-1
- replace在替換時,要指定從哪個位置起,多少個字元,替換成什麼樣的字串
1.6 string 字串比較
功能描述
- 字串之間的比較
比較方式
- 字串比較時按字元的ASCII碼進行對比
- = 返回 0
- < 返回 1
- > 返回 -1
函式原型
int compare(const string& s) const; // 與字串 s 進行比較
int compare(const char* s) const; // 與字串 s 進行比較
主要比較兩個字串是否相等
1.7 string 字元存取
string 中單個字元存取方式有兩種
char& operator[](int n); // 通過 [] 方法獲取字元
char& at(int n); // 通過 at 方法獲取字元
str.size(); // 返回字串的長度
可以修改字元,
str[int n] = 'c'
1.8 string 插入和刪除
功能描述
- 對 string 字串進行插入合刪除字元操作
函式原型
string& insert(int pos, const char* s); // 插入字串
string& insert(int pos, const string& str); // 插入字串
string& insert(int pos, int n, char c); // 在指定位置插入 n 個字元 c
string& erase(int pos, int n = npos); // 刪除從 pos 開始的 n 個字元
1.9 string 中的子串
功能描述
- 從字串中獲取想要的子串
函式原理
string substr(int pos = 0, int n = npos) const; // 返回由 pos 開始的 n 個字元組成的字串
2、 vector 容器
2.1 vector 基本概念
功能
- vector 資料結構和陣列非常相似,也稱為單端陣列
vector 與普通陣列的區別
-
不同之處在於陣列是靜態空間,而 vector 可以動態擴充套件
動態擴充套件
-
並不是在原空間之後續接新空間,而是找更大的記憶體空間,然後將原資料拷貝到新空間,釋放原空間
-
vector 容器的迭代是支援隨機訪問的迭代器
-
2.2 vector 建構函式
功能描述
- 建立 vector 容器
函式原型
vector<T> v; // 採用模板實現類實現,預設建構函式
vector v2(v.begin(), v.end()); // 將 v[begin(), end()] 區間中的元素拷貝到自身,左閉右開
vector v3(n, elem); // 建構函式將 n 個 elem 拷貝給本身
vector v4(const vector& vec); // 拷貝建構函式
vector 的多種構造方式沒有可比性,靈活使用即可
2.3 vector 賦值操作
功能描述
- 給 vector 容器進行賦值
函式原理
vector& operator=(const vector &vec); // 過載賦值操作符
assign(v.begin(), v.end()); // 將v[begin, end]區間中的資料拷貝賦值給本身
assign(n, elem); // 將 n 個 elem 拷貝賦值給本身
2.4 vector 大小操作
功能描述
- 對 vector 容器的容量和大小操作
函式原型
empty(); // 判斷容器是否為空
capacity(); // 容器的容量
size(); // 返回容器中元素的個數
resize(int num); // 重新指定容器的長度為 num,若容器變長,則以預設值填充新位置;如果容器變短,則末尾超出容器長度的元素被刪除(預設為0)
resize(int num, elem); // 重新指定容器的長度為 num,若容器邊長,則以 elem 值填充新位置;如果容器變短,則末尾超出容器長度的元素被刪除
void printVector(vector<int>& v)
{
for (vector<int>::iterator i = v.begin(); i != v.end(); i++)
{
cout << *i << " ";
}
cout << endl;
}
void test()
{
vector<int> v;
for (int i = 0; i < 10; i++)
{
v.push_back(i);
}
cout << v.capacity() << endl;
cout << v.size() << endl;
v.resize(20); // 預設使用0填充
cout << v.size() << endl;
cout << v.capacity() << endl;
printVector(v);
}
容量大於等於大小
2.5 vector 插入和刪除
功能描述
- 對 vector 容器進行插入、刪除操作
函式原型
push_back(elem); // 尾部插入元素elem
pop_back(); // 刪除最後一個元素
insert(const_iterator pos, elem); // 迭代器指向位置 pos 插入元素 elem
insert(const_iterator pos, int n, elem); // 迭代器指向位置 pos 插入 n 個元素
erase(const_iterator pos); // 刪除迭代器指向的長度
erase(const_iterator start, const_iterator end); // 刪除迭代器從 start 到 end 之間的元素,左閉右開
clear(); // 刪除容器中所有元素
v1.insert(v1.begin(), 100); // 第一個引數是迭代器
2.6 vector 資料存取
功能描述
- 對 vector 中的資料的存取操作
資料原型
at(int idx); // 返回索引 idx 所指的物件
operator[](int idx); // 返回索引 idx 所指的資料
fornt(); // 返回容器中第一個資料元素
back(); // 返回容器中最後一個資料元素
2.7 vector 互換容器
功能描述
- 實現兩個容器內元素進行互換
函式原型
swap(v); // 將 vec 與 本身的元素互換
void test()
{
vector<int> v;
vector<int> v1;
for (int i = 0; i < 10; i++)
{
v.insert(v.begin(), i);
v1.push_back(i + 100);
}
cout << "交換前" << endl;
printVector(v);
printVector(v1);
v.swap(v1);
cout << "交換後" << endl;
printVector(v);
printVector(v1);
}
作用:巧用 swap 可以收縮記憶體空間
vector<int> (v).swap(v); // 使用匿名物件
2.8 vector 預留空間
功能描述
- 減少 vector 在動態擴充套件容量時的擴充套件次數
函式原理
reserve(int len); // 容器預留 len 個長度,預留位置不初始化,元素不可訪問
void test()
{
vector<int> v;
int num = 0; // 統計開闢次數
v.reserve(1000000); // 當沒有新增此程式碼時,開闢了 35 次記憶體空間
int* p = NULL;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v.push_back(i);
if (p != &v[0]) // 開闢一次記憶體,其首地址會發生改變
{
p = &v[0];
num++;
}
}
cout << num << endl;
}
如果資料量比較大,可以一開始利用 reserve 預留空間
3、 deque 容器
3.1 deque 基本概念
功能
- 雙端陣列:可以對頭部進行插入刪除操作
deque 和 vector 區別
- vector 對於頭部的插入和刪除的效率較低,資料量大,效率低
- deque 相對而言,對頭部的插入刪除速度會比 vector 快
- vector 訪問元素時的速度會比 deque 快,這和兩者實現有關
deque 內部工作原理
deque 內部有一箇中控器,維護每段緩衝區中的內容,緩衝區中存放真實資料
中控器維護的是每個緩衝區的地址,使得使用 deque 時像一片連續的記憶體空間
deque 容器的迭代器也是支援隨機訪問的
3.2 deque 建構函式
功能描述
- deque 容器構造
函式原理
deque<T> deq; // 預設構造形式
deque d2(deq.begin(), deq.end()); // 建構函式將 [beg, end] 區間中的元素拷貝給本身
deque d3(n, elem); // 建構函式將 n 個 elem 拷貝給本身
deque d4(const deque &deq); // 拷貝建構函式
3.3 deque 賦值操作
功能描述
- 給 deque 容器進行賦值
函式原理
deque& operator=(const deque& d); // 過載賦值運算子
assign(beg, end); // 將 [beg, end] 區間中的資料拷貝賦值給本身
assign(n, elem); // 將 n 個 elem 拷貝賦值給本身
3.4 deque 大小操作
功能描述
- 對 deque 容器的大小進行操作
函式原理
empty(); // 判斷容器是否為空
size(); // 返回容器中元素的個數
resize(int num); // 重新指定容器的長度為 num,若容器變長,則以預設值填充新位置;如果容器變短,則末尾超出容器長度的元素被刪除(預設為0)
resize(int num, elem); // 重新指定容器的長度為 num,若容器邊長,則以 elem 值填充新位置;如果容器變短,則末尾超出容器長度的元素被刪除
deque 沒有容量的概念
3.5 deque 插入和刪除
功能描述
- 向 deque 容器中插入和刪除資料
函式原型
// 兩端操作
push_back(elem); // 在容器尾部新增一個資料
push_front(elem); // 在容器頭部插入一個資料
pop_back(); // 刪除容器最後一個資料
pop_front(); // 刪除容器第一個元素
// 指定位置操作
insert(pos, elem); // 在 pos 位置插入一個 elem 元素的拷貝,返回資料的位置
insert(pos, n, elem); // 在 pos 位置插入 n 個 elem 資料,無返回值
insert(pos, beg, end); // 在 pos 位置插入 (d1.begin(), d1.end()) 資料,無返回值
clear(); // 清空容器的所有資料
erase(beg, end); // 刪除 [beg, end] 區間的資料,返回下一個資料的位置
erase(pos); // 刪除 pos 位置的資料,返回下一個資料的位置
裡面的 pos 是迭代器指標的位置
3.6 deque 資料存取
功能描述
- 對 deque 中的資料的存取操作
函式原型
at(int idx); // 返回索引 idx 所指的資料
operator[])(int idx); // 返回索引 idx 所指的值
front(); // 返回容器第一個資料元素
back(); // 返回容器最後一個資料元素
3.7 deque 排序
功能描述
- 利用演算法對 deque 中的資料進行排序
函式原型
sort(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 對 [beg, end] 區間內元素進行排序
注意使用時,要包含標頭檔案
#include <algorithm>
對於支援隨機訪問的迭代器的容器,都可以利用 sort 演算法直接對其進行排序
vector 也可以利用 sort 進行排序
4、 案例-評委打分
4.1 案例描述
有五名選手:選手 ABCDE ,10個評委分別對每一名選手打分,去除最高分,去除評委中最低分,取平均分
4.2 實現步驟
- 建立五名選手,放到 vector 容器中
- 遍歷 vector 容器,取出每名選手,執行 for 迴圈,可以把 10 個評分存到 deque 容器中
- sort 演算法對 deque 容器中分數進行排序,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
- deque 容器遍歷一遍,累加總分
- 獲取平均分
// 選手類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score)
{
m_Name = name;
m_Score = score;
}
string m_Name;
int m_Score; // 平均分
};
void createPerson(vector<Person>& v)
{
// 建立五名選手
for (int i = 0; i < 5; i++)
{
char nameSeed[] = { 'A', 'B', 'C', 'D', 'E' };
string name = "選手";
name += nameSeed[i];
int score = 0; // 預設為0分
Person p(name, score);
v.push_back(p);
}
}
void setScore(vector<Person>& v)
{
// 打分
for (vector<Person>::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 將評委的分數放入deque容器中
deque<int> d;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 score = rand() % 41 + 60; // 分數在 60 到 100之間,隨機分
d.push_back(score); // 將分數放入容器中
}
// 排序
sort(d.begin(), d.end());
// 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
d.pop_front();
d.pop_back();
// 取平均分
int sum = 0;
for (deque<int>::iterator dit = d.begin(); dit != d.end(); dit++)
{
sum += *dit; // 累加分數
}
int avr = sum / d.size();
it->m_Score = avr;
}
}
void showScore(vector<Person> v)
{
for (vector<Person>::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cout << "名字為:" << it->m_Name << " 平均分為:" << it->m_Score << endl;
}
}
void test()
{
// 隨機數種子
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
vector<Person> v; // 存放選手類
v.reserve(5);
createPerson(v);
setScore(v);
showScore(v);
}
5、 stack 容器
5.1 stack 基本概念
概念:stack 是一種先進後出的資料結構,它只有一個出口
棧中進入元素稱為入棧:push();
棧中彈出元素稱為出棧:pop();
5.2 stack 常用介面
功能描述:
- 棧容器常用的對外介面
5.2.1 建構函式
stack<T> stk; // stack 採用模板實現,stack物件的預設構造形式
stack stk1(const stack& stk); // 拷貝建構函式
5.2.2 賦值操作
stack& operator=(const stack& stk); // 過載賦值運算子
5.2.3 大小操作
empty(); // 判斷堆疊是否為空
size(); // 返回棧的大小
5.2.4 資料存取
push(elem); // 向棧頂新增元素
pop(); // 從棧頂移除第一個元素
top(); // 返回棧頂元素
6、 queue 容器
6.1 queue 基本概念
概念:
- queue 是一種先進先出的資料結構,它有兩個出口
佇列容器允許從一端新增元素,從另一端移除元素
佇列中只有隊頭和隊尾才可以被外界使用,因此佇列不允許有遍歷行為
佇列中進資料稱為入隊:push();
佇列中出資料稱為出隊:pop();
6.2 queue 常用介面
功能描述
- 棧容器常用的對外介面
6.2.1 建構函式
queue<T> q; // queue 採用模板類實現,queue 物件的預設建構函式
queue(const queue& que); // 拷貝建構函式
6.2.2 賦值操作
queue& operator=(const queue& q); // 過載賦值操作符
6.2.3 大小操作
empty(); // 判斷堆疊是否為空
size(); // 返回棧大小
6.2.4 資料存取
push(elem); // 往隊尾新增元素
pop(); // 從隊頭移除第一個元素
back(); // 返回最後一個元素
front(); // 返回隊頭第一個元素
7、 list 容器
7.1 list 基本概念
功能:將資料進行鏈式儲存
連結串列是一種物理儲存單元上非連續的儲存結構,資料元素的邏輯順序是通過連結串列中的指標連結實現的
連結串列的組成:連結串列是由一系列結點組成
結點的組成:一個是儲存資料元素的資料域,另一個是儲存下一個結點地址的指標域
STL 中的連結串列是一個雙向迴圈連結串列
由於連結串列的儲存方式並不是連續的記憶體空間,因此連結串列 list 中的迭代器只支援前移或後移,屬於雙向迭代器
list 優點
- 採用動態分配記憶體,不會造成記憶體浪費和溢位
- 連結串列執行插入和刪除操作十分方便,修改指標即可,不需要移動大量資料
list 缺點
- 連結串列靈活,但是空間(指標域)和時間(遍歷)額外耗費較大
list 有一個重要的性質,插入操作和刪除操作都不會造成原有 list 迭代器的失效,這在 vector 是不成立的
總結:STL 中 list 和 vector 是最常被使用的容器,各有優缺點
7.2 list 建構函式
功能描述
- 建立 list 容器
函式原型
list<T> l; // list 採用模板類實現,物件的預設構造形式
list(beg, end); // 建構函式將 [beg, end]區間中的元素拷貝給本身
list(n, elem); // 建構函式將 n 個 elem 拷貝給本身
list(const list& l); // 拷貝建構函式
7.3 list 賦值和交換
功能描述
- 給 list 容器進行賦值,以及交換 list 容器
函式原型
assign(beg, end); // 將 [beg, end] 區間中的資料拷貝賦值給本身
assign(n, elem); // 將 n 個 elem 拷貝賦值給本身
list& operator=(const list& l); // 過載賦值運算子
swap(l); // 將 list 與本身的元素互換
7.4 list 大小操作
功能描述
- 對 list 容器的大小進行操作
函式原型
size(); // 返回容器中元素的個數
empty(); // 判斷容器是否為空
resize(int num); // 重新指定容器的長度為 num,若容器變長,則以預設值填充新位置;如果容器變短,則末尾超出容器長度的元素被刪除(預設為0)
resize(int num, elem); // 重新指定容器的長度為 num,若容器邊長,則以 elem 值填充新位置;如果容器變短,則末尾超出容器長度的元素被刪除
7.5 list 插入和刪除
功能描述
- 對 list 容器進行資料的插入和刪除
函式原型
push_back(elem); // 在容器尾部新增一個資料
push_front(elem); // 在容器頭部插入一個資料
pop_back(); // 刪除容器最後一個資料
pop_front(); // 刪除容器第一個元素
insert(pos, elem); // 在 pos 位置插入一個 elem 元素的拷貝,返回資料的位置
insert(pos, n, elem); // 在 pos 位置插入 n 個 elem 資料,無返回值
insert(pos, beg, end); // 在 pos 位置插入 (l.begin(), l.end()) 資料,無返回值
clear(); // 清空容器的所有資料
erase(beg, end); // 刪除 [beg, end] 區間的資料,返回下一個資料的位置
erase(pos); // 刪除 pos 位置的資料,返回下一個資料的位置
remove(elem); // 刪除容器中所有與 elem 值匹配的元素
7.6 list 資料存取
功能描述
- 對 list 容器中資料進行存取
函式原型
front(); // 返回第一個元素
back(); // 返回最後一個元素
注意不能使用 at 和 [] 的方式訪問容器中的元素
原因是 list 本質是連結串列,而不是使用連續線性空間儲存資料,迭代器也是不支援隨機訪問的
迭代器不支援隨機訪問,支援雙向訪問
7.7 list 反轉和排序
功能描述
- 將容器中的元素反轉,以及將容器中的資料進行排序
函式原型
reverse(); // 反轉連結串列
sort(); // 連結串列排序,其為成員函式
所有不支援隨機訪問迭代器容器,不可以使用標準演算法
不支援隨機訪問迭代器的容器,內部會提供對應一些演算法
對於自定義資料型別,sort() 括號可以新增一個排序規則
高階排序只是在排序規則上再進行一次邏輯規則的制定,並不複雜
bool comparePerson(Person& p1, Person& p2) { // 按照年齡升序 if (p1.m_Age == p2.m_Name) { // 年齡相同,身高升序 return p1.Height > p2.Height; } else { return p1.m_Age < p2.m_Age; } } l.sort(comparePerson); // 排序演算法
8、 set / multiset 容器
8.1 set 基本概念
簡介:
- 所有元素都會在插入時自動被排序
本質
- set 屬於關聯式容器,底層結構使用二叉樹實現
set 和 multiset 區別
- set 不允許容器中有重複元素
- multiset 允許容器中有重複元素
8.2 set 構造和賦值
功能描述
- 建立 set 容器以及賦值
函式原型
set<T> s; // 預設建構函式
set(const set& s); // 拷貝建構函式
set& operator=(const set& s); // 過載賦值運算子
inset(elem); // 插入資料
8.3 set 大小和交換
功能描述
- 統計 set 容器大小及交換 set 容器
函式原型
size(); // 返回容器中元素數目
empty(); // 判斷容器是否為空
swap(s); // 交換兩個集合容器
8.4 set 插入合刪除
功能描述
- set 容器進行插入和刪除操作
函式原型
insert(elem); // 在容器中插入元素
clear(); // 清空所有元素
erase(pos); // 刪除 pos 迭代器所指的元素,返回下一個元素的迭代器
erase(beg, end); // 刪除區間 [beg, end] 的所有元素,返回下一個元素的迭代器
erase(elem); // 刪除容器中值為 elem 的元素
8.5 set 查詢和統計
功能描述
- 對 set 容器進行查詢資料以及進行資料統計
函式原型
find(key); // 查詢 key 是否存在,若存在,返回該鍵的元素的迭代器;若不存在,返回 set.end();
count(key); // 統計 key 的元素個數
8.6 set 和 multiset 區別
掌握 set 和 multiset 的區別
區別
-
set 不可以插入重複資料,而 multiset 可以
-
set插入資料的同時會返回插入結果,表示插入是否成功
ret.second
用來檢視是否插入成功 -
multiset 不會檢測資料,因此可以重複插入資料
8.7 pair 對組建立
功能描述
- 成功出現的資料,利用對組可以返回兩個資料
兩種建立方式
pair<type1, type2> p (value1, value2); // 兩個 type 分別對應 value 的資料型別
pair<type1, type2> p = make_pair(value1, value2);
兩種建立方式,記住一種就可以了
使用方式
pair<string, int> p ("Tom", 20);
cout << "name:" << p.first << " age:" << p.second;
8.8 set 排序
set 容器預設排序規則為從小到大,掌握如何改變排序規則
- 利用仿函式,可以改變排序規則
#include <set>
class MyCompare
{
public:
bool operator()(int v1, int v2) const
{
return v1 > v2; // 降序排序
}
};
void test()
{
// 存放內建資料型別,改變排序規則
set<int, MyCompare> s1; // 仿函式的本質是一個類
s1.insert(10);
s1.insert(30);
s1.insert(20);
s1.insert(40);
for (set<int, MyCompare>::iterator it = s1.begin(); it != s1.end(); it++)
{
cout << *it << endl;
}
}
對於自定義的資料型別,要建立排序規則,必須要指定排序規則
class MyCompare { public: bool operator()(const Person& p1, const Person& p2) { // 按照年齡降序 return p1.m_Age > p2.m_Age; } };
9、 map / multimap 容器
9.1 map 基本概念
簡介:
- map 中所有元素都是 pair
- pair 中第一個元素為 key(鍵值),起到索引作用,第二個元素為 value(實值)
- 所有元素都會根據元素的鍵值自動排序
本質:
- map/ multimap 屬於關聯式容器,底層結構通過二叉樹實現
優點:
- 可以根據 key 值快速找到 value 值
map/ multimap 區別
- map 不允許容器中有重複 key 值元素
- multimap 允許容器中有重複 key 值元素
9.2 map 構造和賦值
功能描述:
- 對 map 容器進行構造和賦值操作
函式原型
map<T1, T2> mp; // map 預設建構函式
map (const map& mp); // 拷貝構造
map& operator=(const map& mp); // 過載賦值運算子
map 容器中所有元素都是成對出現的,插入資料的時候要使用對組
9.3 map 大小和交換
功能描述:
- 對 map 容器大小以及交換 map 值
函式原型
size(); // 返回容器中元素的數目
empty(); // 判斷容量是否為空
swap(mp); // 交換兩個集合容器
9.4 map 插入和刪除
功能描述:
- map 容器進行插入和刪除資料
函式原型
insert(elem); // 在容器中插入元素
clear(); // 清空所有元素
erase(pos); // 刪除 pos 迭代器所指的元素,返回下一個元素的迭代器
erase(beg, end); // 刪除區間 [beg, end] 的所有元素,返回下一個元素的迭代器
erase(key); // 刪除容器鍵為 key 的元素
注意插入的是對組
// 第一種 m.insert(pair<int, int>(1, 10)); // 第二種 m.insert(make_pair(2, 20)); // 第三種 m.insert(map<int, int>::value_type(3, 30)); // 第四種 m[4] = 40; // 不建議使用,可以利用 [] 訪問值
9.5 map 查詢和統計
功能描述:
- 對 map 容器進行查詢資料和統計資料
函式原型
find(); // 查詢 key 是否存在,返回改鍵的元素的迭代值;若不存在,返回 m.end();
count(); // 統計 key 的元素個數
9.6 map 排序
map 容器預設排序規則為按照鍵升序排序
- 利用仿函式可以改變排序規則
其和 [set 排序](#8.8 set 排序)類似
10、 案例-員工分組
10.1 案例描述
- 公司每天招聘10個員工,10名員工進入公司後,需要指派員工在哪個部門工作
- 員工資訊:姓名、工資組成;部門分為:策劃、美術、研發
- 隨機給10名員工分配部門和工資
- 通過 multimap 進行資訊的插入 key:部門編號、value:員工
- 分部門顯示員工
10.2 實現步驟
- 建立10名員工,放到 vector 中
- 遍歷 vector 容器,取出每個員工,進行隨機分組
- 分組後,將員工部門編號作為 key,具體員工作為 value,放入到 multimap 容器中
- 分部門顯示員工資訊
10.3 程式碼演示
class Worker
{
// 建立員工
public:
string m_Name;
int m_Salary;
};
void createWorker(vector<Worker>& v)
{
// 建立10名員工
for (int i = 0; i < 10; i++)
{
Worker worker;
string nameSeed = "ABCDEFGHIJ";
worker.m_Name = "員工";
worker.m_Name += nameSeed[i];
worker.m_Salary = rand() % 10000 + 10000; // 10000~19999
v.push_back(worker); // 將員工放入分組中
}
}
void printWorker(const vector<Worker>& v)
{
for (vector<Worker>::const_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cout << "name: " << it->m_Name << " salary: " << it->m_Salary << endl;
}
}
void printWorker(multimap<string, Worker>& mp, string* arr)
{
string s0(20, '-');
for (int i = 0; i < 3; i++)
{
string s = arr[i];
s += "部門資訊";
cout << s << endl;
multimap<string, Worker>::iterator pos = mp.find(arr[i]); // 返回迭代器物件
int count = mp.count(arr[i]);
for (int index = 0; pos != mp.end() && index < count; pos++, index++)
{
cout << "姓名:" << pos->second.m_Name << " 工資:" << pos->second.m_Salary << endl;
}
cout << s0 << endl;
}
}
void setGroup(vector<Worker>& v, multimap<string, Worker>& mp, string* arr)
{
for (vector<Worker>::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 產生隨機部門編號
int depId = rand() % 3; // 0 1 2 隨機數
// 將員工插入到分組中,key編號,value員工
mp.insert(pair<string, Worker>(arr[depId], *it));
}
}
void test()
{
// 新增隨機種子
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
string dep[] = { "策劃", "美術", "研發" };
vector<Worker> v;
createWorker(v);
printWorker(v);
// 員工分組
multimap<string, Worker> mp;
setGroup(v, mp, dep);
printWorker(mp, dep);
}
四、 STL 函式物件
1、 函式物件
1.1 基本概念
概念:
- 過載函式呼叫操作符的類,其物件常稱為函式物件
- 函式物件使用過載的 () 時,行為類似函式呼叫,也叫仿函式
本質:
- 函式物件(仿函式)是一個類,不是一個函式
1.2 使用方法
特點:
- 函式物件在使用時,可以像普通函式那樣呼叫,可以有引數,可以有返回值
- 函式物件超出普通函式的概念,函式物件可以有自己的狀態
- 函式物件可以作為引數傳遞
// 函式物件
class MyAdd
{
public:
MyAdd()
{
this->count = 0;
}
int operator()(int v1, int v2)
{
this->count++;
return v1 + v2;
}
int count; // 函式物件可以有自己的內部狀態
};
void test()
{
MyAdd ma;
cout << ma(1, 2) << endl;
cout << ma(1, 2) << endl;
cout << ma(1, 2) << endl;
cout << ma(1, 2) << endl;
cout << "呼叫次數為:" << ma.count << endl;
}
2、 謂詞
2.1 謂詞概念
概念
- 返回 bool 型別的仿函式稱為謂詞
- 如果 operator() 接受一個引數,那麼叫做一元謂詞
- 如果 operator() 接受兩個引數,那麼叫做二元謂詞
2.2 一元謂詞
class CreateFive
{
public:
bool operator()(int val)
{
return val > 5 ? true : false;
} // 一元謂詞
};
void test()
{
vector<int> v;
for (int i = 0; i < 10; i++)
{
v.push_back(i);
}
// 查詢容器中有麼有大於5的數字
vector<int>::iterator it = find_if(v.begin(), v.end(), CreateFive()); // 其為匿名函式物件,find_if 的返回值為一個迭代物件
if (it == v.end())
{
cout << "沒有找到" << endl;
}
else
{
cout << "大於五的數字為:" << *it << endl;
}
}
2.3 二元謂詞
// 二元謂詞
class MySort
{
public:
bool operator()(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true : false;
}
};
void test()
{
vector<int> v;
v.push_back(10);
v.push_back(20);
v.push_back(30);
v.push_back(40);
v.push_back(50);
// sort(v.begin(), v.end()); // 升序排列
// 使用函式物件,改變演算法策略,變為排序規則降序排列
sort(v.begin(), v.end(), MySort());
for (vector<int>::iterator it = v.begin(); it != v.end(); it++)
{
cout << *it << " ";
}
cout << endl;
}
3、 內建函式物件
3.1 意義
概念:
- STL 內建了一些函式物件
分類:
- 算術仿函式
- 關係仿函式
- 邏輯仿函式
用法:
- 這些仿函式所產生的物件,用法和一般函式完全相同
- 使用內建函式物件,需要引入標頭檔案
#include <functional>
3.2 算術仿函式
功能描述:
- 實現四則運算
- 其中:negate 是一元運算,其他都是二元運算
仿函式原理
template<class T> T plus<T>; // 加法運算
template<class T> T minus<T>; // 減法運算
template<class T> T multiplies<T>; // 乘法運算
template<class T> T divides<T>; // 除法運算
template<class T> T modulus<T>; // 取模運算
template<class T> T negate<T>; // 取反運算,10 取反為 -10
plus<int> p;
cout << p(10, 20) << endl;
negate<int> n;
cout << n(20) << endl;
3.3 關係仿函式
功能描述
- 實現關係對比
仿函式原理
template<class T> bool equal_to<T>; // =
template<class T> bool not_equal_to<T>; // !=
template<class T> bool greater<T>; // >
template<class T> bool greater_equal<T>; // >=
template<class T> bool less<T>; // <
template<class T> bool less_equal<T>; // <=
3.4 邏輯仿函式
功能描述
- 實現邏輯運算
仿函式原理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logical_and<T>; // 與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logical_or<T>; // 或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logical_not<T>; // 非
五、 STL 常用演算法
描述:
- 演算法主要是由標頭檔案
<algorithm><functional><numeric>
組成 <algorithm>
是所有 STL 標頭檔案中最大的一個,範圍涉及到比較、交換、查詢、遍歷、賦值等等<numeric>
體積很小,只包括幾個在序列上面進行簡單數學運算的模組函式<functional>
定義了一些模快類,用以宣告函式物件
1、 常用遍歷演算法
學習目標:
- 掌握常用遍歷演算法
演算法簡介:
for_each(); // 遍歷容器
transform(); // 搬運容器到另一個容器中
1.1 for_each
功能描述:
- 實現遍歷容器
函式原型
for_each(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_func);
遍歷演算法:遍歷容器元素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_func:函式或者函式物件,一般為輸出內容的函式,回撥函式
1.2 transform
功能描述:
- 搬運容器到另一個容器中
函式原型
transform(iterator beg1, iterator end1, iterator beg2, _func);
目標容器要提前開闢空間,否則會報錯
引數:
- beg1:源容器開始迭代器
- end1:源容器結束迭代器
- beg2:目標容器開始迭代器
- _func:函式或函式物件
2、 常用查詢演算法
學習目標:
- 掌握常用的查詢演算法
演算法簡介:
find(); // 查詢元素
find_if(); // 按條件查詢元素
adjacent_find(); // 查詢相鄰重複元素
binary_search(); // 二分查詢法
count(); // 統計元素個數
count_if(); // 按條件統計元素個數
2.1 find
功能描述:
- 查詢指定元素,找到返回指定元素的迭代器,找不到返回結束迭代器
函式原型
find(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value);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value:查詢的元素
如果是自定義資料型別,查詢時要過載等號運算子
2.2 find_if
功能描述:
- 按條件查詢元素
函式原型
find_if(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_Pred);
引數:
- beg:起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_Pred:函式或者謂詞(返回 bool 型別的仿函式)
2.3 adjacent_find
功能描述:
- 查詢相鄰重複元素
函式原型
adjacent_find(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2.4 binary_search
功能描述:
- 查詢指定元素是否存在
函式原型
bool binary_search(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value);
注意:在無序序列中不可用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value:查詢的元素
2.5 count
功能描述:
- 統計元素個數
函式原型
count(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value);
beg:開始迭代器
end:結束迭代器
value:統計的元素
統計自定義資料型別時,要使用仿函式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m_Name = name;
this->m_Age = age;
}
bool operator==(const Person& p) // 需要過載等號運算子,才可以統計
{
return this->m_Age == p.m_Age && this->m_Name = p.m_Name? true : flase;
}
int m_Age;
string m_Name;
};
統計自定義資料型別的時候,需要配合過載
operator==
2.6 count_if
功能描述:
- 按條件統計元素個數
函式原型
count_if(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_Pred);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_Pred:謂詞
3、 常用排序演算法
學習目標
- 掌握常用的排序演算法
演算法簡介:
sort(); // 對容器內元素進行排序
random_shuffle(); // 洗牌,指定範圍內的元素隨機調整次序
merge(); // 容器元素合併,並儲存到另一個容器中
reverse(); // 反轉指定範圍內的元素
3.1 sort
功能描述
- 對容器內元素進行排序
函式原型
sort(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_Pred);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_Pred:謂詞
3.2 random_shuffle
功能描述
- 洗牌,指定範圍內的元素隨機調整次序
函式原型
random_shuffle(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使用時記得新增隨機種子
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
引數:
- beg:起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3.3 merge
功能描述:
- 兩個容器元素合併,並儲存到另一個容器中
函式原型
merge(iterator beg1, iterator end1, iterator beg2, iterator end2, iterator dest);
注意:
- 兩個容器必須是有序的
- 要提前給目標容器分配空間
引數:
- beg1:容器1開始迭代器
- end1:容器1結束迭代器
- beg2:容器2開始迭代器
- end2:容器2結束迭代器
- dest:目標容器開始迭代器
3.4 reverse
功能描述
- 將容器內元素進行反轉
函式原型
reverse(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4、 常用拷貝和替換演算法
學習目標
- 掌握常用的拷貝和替換演算法
演算法簡介
copy(); // 容器內指定範圍內的元素拷貝到另一個容器中
replace(); // 將容器內指定範圍的舊元素修改為新元素
replace_if(); // 容器內指定範圍滿足條件的元素替換為新元素
swap(); // 互換兩個容器的元素
4.1 copy
功能描述:
- 容器內指定範圍的元素拷貝到另一個容器中
函式原型
copy(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iterator dest);
按值查詢元素,找到返回指定位置迭代器,找不到返回結束迭代器位置
需要先預定目標容器的空間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dest:目標容器起始迭代器
4.2 replace
功能描述
- 將容器內指定範圍內的舊元素修改為新元素
函式原型
replace(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oldvalue, newvalue);
它會替換區間內所有滿足條件的元素
引數:
- beg:起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oldvalie:舊元素
- newvalue:新元素
4.3 replace_if
功能用法
- 將區間內滿足條件的元素,替換成特定元素
函式原理
replace_if(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_Pred, newvalue);
它會替換區間內所有滿足條件的元素
引數:
- beg:起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_Pred:謂詞
- newvalue:替換的新元素
4.4 swap
功能描述:
- 互換兩個容器的元素
函式原型
swap(container c1, container c2);
同種資料型別的容器才能互換
引數:
- c1:容器1
- c2:容器2
5、 常用算術生成演算法
學習目標
- 掌握常用的算術生成演算法
注意:
- 算術生成演算法屬於小型演算法,使用時需要包含的標頭檔案為
#include <numeric>
演算法簡介
accumulate(); // 計算容器元素累計總和
fill(); // 向容器中新增元素
5.1 accumulate
功能描述:
- 計算區間內元素的總和
函式原型
accumulate(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firstValue);
引數:
- beg:起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firstValue:起始累加值
5.2 fill
功能描述:
- 向容器中填充指定的元素
函式原型
fill(iterator beg, iterator end, value);
引數:
- beg:開始迭代器
- end:結束迭代器
- value:填充的值
6、 常用集合演算法
學習目標:
- 掌握常用的集合演算法
演算法簡介
set_insersection(); // 求兩個容器的交集
set_union(); // 求兩個容器的並集
set_different(); // 求兩個容器的差集
6.1 set_insersection
功能描述:
- 求兩個容器的交集,重複的元素
函式原型
iterator itEnd = set_insersection(iterator beg1, iterator end1, iterator beg2, iterator end2, iterator dest); // 交集,返回最後一個值的迭代器
需要提前開闢空間,最特殊的情況:大容器包含小容器,開闢空間,取小容器的 size 即可
dest.resize(c1.size() > c2.size() ? c2.size() : c1.size());
引數:
- beg1:容器1開始迭代器
- end1:容器1結束迭代器
- beg2:容器2開始迭代器
- end2:容器2結束迭代器
- dest:目標容器開始迭代器
6.2 set_union
功能描述:
- 求兩個容器的並集
函式原型
iterator itEnd = set_insersection(iterator beg1, iterator end1, iterator beg2, iterator end2, iterator dest); // 並集,返回最後一個值的迭代器
目標容器要提前開闢空間,最特殊的情況是兩個容器沒有交集
dest.resize(c1.size() + c2.size());
引數:
- beg1:容器1開始迭代器
- end1:容器1結束迭代器
- beg2:容器2開始迭代器
- end2:容器2結束迭代器
- dest:目標容器開始迭代器
6.3 set_difference
功能描述:
- 求兩個容器的差集
函式原型
iterator itEnd = set_insersection(iterator beg1, iterator end1, iterator beg2, iterator end2, iterator dest); // c1 和 c2 的差集,返回最後一個值的迭代器,c1 - c2
目標容器要提前開闢空間,最特殊的情況是兩個容器沒有交集,取 size 大的作為容器的空間
dest.resize(c1.size() > c2.size() ? c1.size() : c2.size()); // 也可以使用 max(c1.size(), c2.size());
引數:
- beg1:容器1開始迭代器
- end1:容器1結束迭代器
- beg2:容器2開始迭代器
- end2:容器2結束迭代器
- dest:目標容器開始迭代器